浅谈话语蕴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浅谈文学中的话语蕴藉
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
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例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话语蕴藉:首先,这是一首歌咏洞庭湖景色的名篇,写出了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震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其次,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而无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从作者的创作来看,通过话语蕴藉向张丞相委婉表达自己出仕为官、报效国家的愿望,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卑不亢,十分得体。从阅读和批评看,无论是张九龄还是古今读者都通过这首诗的话语蕴藉对孟浩然的情感和愿望以及这首诗本身的文学意义和属性做了不同层次的了解。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孟浩然与读者们通过这首诗而展开了沟通,即文学活动作为处于特定社会“语境”中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同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过程,其五要素无一不是存在于话语系统中,由话语系统蕴藉而成。
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例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第三、四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果把这首诗划为爱情诗,那么“丝”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而“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如果看成是赞美教育工作者的诗,那么就写出了他们像春蚕、像蜡炬一样不辞劳苦、呕心沥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停止自己神圣的使命。赞美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如果失去了这些话语系统中的蕴藉,那么这两句诗就失去了意义,就无所谓是文本了。所以,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而且是其意义所在。文学作为话语蕴藉的两层属性是相铺相承、不可分离的。整个的文学话语蕴藉活动需要沉落为具体文本的话语蕴藉,而文本的话语蕴藉也应当纳入完整的社会话语蕴藉实践中去阐明。
随着文学活动及有关对它的认识

的演进,文学会显现出新的面貌来,而人们对文学中话语蕴藉的认识也会随之改变,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重印版,第72——7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