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允许朝鲜发展核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不允许朝鲜发展核武器?
为什么不允许朝鲜发展核武器?
最近朝鲜一系列出格的举动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对朝鲜这种“狼来了”的游戏表现的越来越不耐烦。无奈,不耐烦也要陪着朝鲜玩下去,因为半岛局势紧张,对各方都没有好处。
半岛局势走到这一步,朝鲜将其归咎为美国对其数十年不间断的军事威胁,因而自认为开发核武器是保证政权稳固的唯一有效手段;而美国则以朝鲜研究核武器为借口,对其进行多方制裁。正是因为朝核问题久拖不决,互相扯皮,才导致20年来半岛局势始终没有走出冷战的阴霾。理清朝核问题的源头很有必要。这就涉及到朝鲜是否有权开发核武器的问题。中国网民对此看法颇为分裂,不过彼此更多的是从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朝核问题。实际上,对朝鲜拥核的理解,可以上升到历史与现实的国际大环境中来解析。得出的结论就是,朝鲜为什么不能发展核武器的4个理由。首先,从国际大环境而言,全球对核武器的认识和判断有个过程。而朝鲜对此闭目塞听,形成误判。上个世纪50-60年代,是各国研发核武器的高潮时期。二战刚结束,美国和苏联争相研制出的核武器体现出了巨大的杀伤力和威慑力,这是与
冷战大背景下的“对抗”主基调相契合的时期。双方划分两大阵营,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展开你死我活的全方位竞争,甚至立足第三次世界大战“早打、大打”。核武器由此成了冷战的标志和自保的手段。但是60年代之后至80年代随着美苏关系走向缓和,大战风险日益降低,“和平竞赛”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的发展主流,核武器的威慑作用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美苏双方开始尝试终结全球的“核恐怖平衡”,《核不扩散条约》应运而生。顺势进行的核裁军谈判及西方出现的反核组织,使弃核成为潮流。
这种对核武器的迷信逐渐过渡到平常心态,甚至厌恶的过程,一直延续到了90年代冷战结束,乃至今天。如今的国际社会早已不是50年前用核武器能保证自己安全的时代。和平与发展已然成为世界主题。在此背景下,朝鲜却依然用50多年前的固化思维来思考国家安全模式,不仅不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也是对自身安全保障的误判。虽然朝鲜半岛存在冷战残余,但显然不存在核战争的任何可能性。朝鲜试图用自己可怜的核力量来“平衡”美国的核能力,不仅可笑,且连累了自身发展和人民福祉,是一种对内对外都不负责任的行为。其次,从国际规约角度讲,《核不扩散条约》的框架体系不能被突破是国际社会的底线,朝鲜突破这个底线,应该受到制裁。1968年7月,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分别在伦敦、华盛
顿和莫斯科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旨在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中国于1992年3月正式加入。条约内容包括了四个要点:一、拥核国家不向无核国家转让核武器和核技术;二、无核国家不研制和不接受外国核武器;三、拥核国家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四、和平目的的核设施要处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之下。朝鲜是《核不扩散条约》的缔约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却在上个世纪90年代秘密研究核武器。这种阳奉阴违的态度,自然让朝鲜成为众矢之的。虽然当年签署的《核不扩散条约》存在大国垄断核武器的“嫌疑”,但核武器毕竟是杀伤力巨大的非常规武器,对全人类安全会带来致命影响,当然不能任其技术随意发展和流传。而包括美国、苏联等国在内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从国际法角度讲对全人类的安全负有责任。因此该条约是大国主导下的、体现全球和平意志的国际法规范,早已超出了大国垄断核武器的意义范畴。缔结至今除了20多个国家没有签署之外,其余180多个国家都将其奉为圭臬,显然已经成了国际秩序和国际准则的一部分。朝鲜寻求“突破”,是以一己之私,挑战国际秩序的冒险行径,更何况这种冒险还带有投机取巧和自作聪明的成分,国际社会成了其核讹诈的“人质”。第三,从朝鲜自身条件来看,朝鲜国际形象问题颇多,拥核存在巨大
的“寻租风险”,将给全球控核秩序带来挑战。朝鲜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的金日成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一度成为发展中国家建设的“标杆”;而金日成去世之后,朝鲜对国内国外局势的判断出现了很大问题。开放势头被锁国政策代替,先军政治导致朝鲜民众负担日益增大,再加上核武研发、国际制裁以及自然灾害,该国几乎成了国际社会的“弃儿”。在众多联合国统计数据当中,朝鲜的数据竟然都是“无”。内忧外患中朝鲜通过各种非正规渠道获取经济利益,已经不是一个秘密。这虽然满足了该国一定程度的发展必须,但带来的口碑形象差等负面影响难以消除。其实,任何正常国家都清楚,拥有核武器并不等于会真正使用核武器。国际社会之所以反对拥核,更关注的是核武器风险的削减,以及核扩散风险的降低。简而言之,核武器不在乎谁有,而在乎有谁。包括中国等联合国五常理事国拥有的核武器,基本不会存在扩散风险,因为这些国家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建设者;而国际形象差、与非主流的国家行为体来往密切且记录不良的核武国家朝鲜,则成了核扩散风险的聚源地。西方的判断是,一旦朝鲜为了谋取经济利益,通过非正常渠道将核技术或者核材料转移出去“寻租”,使其流入国际黑市,可能导致恐怖组织获取,必将形成全球灾难。中国、美国都不会幸免。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朝鲜发展核武器与中国当年发展
核武器有很大不同,不能简单类比。而不少支持朝鲜拥核的国家,很喜欢拿中国的例子来说明朝鲜。但仔细分析这个逻辑并不成立。中国研发核武的60年代是冷战时期,对抗是主基调。中国当时也没有加入联合国。换句话说,当年的中国是国际秩序的“边缘人”,甚至是“挑战者”,没有国际规约的束缚,有一种“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大无畏心态。但是如今的朝鲜,早已加入了联合国,也是《核不扩散条约》的缔约国,这和中国当年发展核武器的国际背景有本质区别。既然朝鲜有了国际承认的合法身份和地位,就应该遵守相关规定,继续用一种“挑战者”的姿态来面对国际社会,显然十分不成熟,而且贻祸众生。此外,中国当年有足够的实力来和美苏博弈;朝鲜无论从国际地位、影响力、政治号召力、经济规模等都根本缺乏中国当年的实力。想“克隆”中国模式用在50多年后的今天,无异于东施效颦。中朝当年意识形态主导的国家发展战略本身就与如今的现代政治思维截然不同。但是中国已经走出了意识形态发展的误区,而朝鲜却依然墨守成规,自大且自卑。有了核武器的朝鲜不仅没有获得应有的国际地位,却成了包括盟友在内的国际社会批评的对象和讨伐的目标。朝鲜用自身的悲惨实践证明了一条“老路”与“邪路”的可怕,同时再次印证了“无知者无畏”是金石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