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原来可以如此美丽(转载)
【案例】
当下的语文教学确实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分析的多,朗读的少;枯燥的多,有趣的少;资源有效利用的少,无故浪费的多;流于形式的多,深入思考的少;学生做题的时间多,自由的空间少……
为此我做了以下探索……
读一读——万紫千红才是春
那天学《那树》,那树在现代文明车轮碾压下,轰然倒下……那棵树,震撼了我。我分析出来那树的无私与沧桑,远不如学生读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慨。既然这样,那大家一起读书吧!
学生了解作者,听写生字词,布置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选择小组喜欢的文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完选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喜欢这段的理由(扣住文段,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学生说理由的时候,教师趁机板书重要信息,整合课文,给学生留下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
小组读完,分析完,全班同学有选择、有创造性的齐读文段。教师加强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抑扬,读出感情,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节课书声琅琅,群情激昂。小组成员相当活跃,积极参与,抢着展示,唯恐落下。小组合作得也很好,学生充分发挥互帮互助的精神,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特长,有齐读的,有领读的,有分角色读的,有表演着读的,有那男女声分读的,还有唱读的,甚至有同学加上了旁白,对课文进行了发挥创造……学生参与之广,展示的之多,前所未有。有的读,有的分析,忙的不亦乐乎。学生高高兴兴地走进文本,深入探究那树的精神,理解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
你不得不叹服——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通过朗读,学生自己理解了那树的庇护奉献,那树的忍辱负重,那树的引颈受戮,还注重分析品味语言,效果还不错。
万紫千红才是春!这样的课堂才是大家的。
讲一讲——春风又绿江南岸
要学《邓稼先》了,而学生对此似乎并不感冒,真不知道怎么对付这篇课文。不学对不起邓稼先,也对不住学生;学吧,不知道如何下手,找不到很好的切入点……思来想去,决定:今天咱故事。只想在学生心中种上“邓稼先”的种子,给学生一缕春风。
学生朗读《邓稼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结合自己的理解,讲一个邓稼先的故事,可以发挥想象,也可以发挥创造。要求:给故事拟一个小标题,说说这个小故事表现了他什么品质。从课堂上看,学生准备地认真,讨论地热烈,展示地积极,效果也不错——
小标题理由
生命历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研究“两弹”——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生活低调——谦虚质朴
推翻谣言——实证精神
劝和“两派”,继续研究——很有能力
和“四人帮”讲理——敢说敢做,很有威信
坚守岗位——认真负责,恪尽职守
教师总结后,学生齐读最后一部分,把文中的“我”换成“我们”,读出我们的对邓稼先的赞美和敬仰。
猜一猜——柳暗花明又一村
猜猜他们都是谁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福楼拜等人的外貌,概括他们的性格特征;并学习课文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方法。
3、品味语言,把握莫泊桑语言特点。
4、他们都是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和他们“交往”,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高素质的人,同时在生活中学会交友,善于交友。
教学过程:
1、猜一猜:他们都是谁?
导入:“我们要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今天咱换一种方式上课,同学们看课本插图,猜猜这些大文学家都是谁?”
观察《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课本插图,并结合课文内容,猜猜这些的大作家都是谁,并从课本中找出判断的依据。
注:关注人物的外貌描写,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2、读一读:他们有怎样的性格?
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些大文豪,下面读一读他们的“言谈”、“举止”,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注: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从细节处把握人物性格。
3、学一学:如何锤炼语言?
过渡:福楼拜的莫泊桑的老师,他是如何指导莫泊桑写作的呢?
结合课后练习题三,从课文中找出人物描写准确而生动的词语或句子,验证福楼拜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
注:品味语言,体会莫泊桑语言的特点,揣摩语言的妙用。
4、想一想:有何启示?
过渡:福楼拜家的星晴天可谓热闹非凡,大文豪的相聚给你什么启示呢?
注:盘点收获,指导生活,让语文为生活所用。
5、比一比:内心有何感受?
过渡: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福楼拜、莫泊桑……的相聚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你的朋友就是你的镜子,你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因为《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
比较课文和材料的内容,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交友的看法。
资料链接——《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作者:刘燕敏)
注:联系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正确交友,多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看一看——天光云影共徘徊
不知你注意没有?不少资源被浪费了,而我们要做的恰恰是珍惜。
单元提示,一览全篇
学习《邓稼先》——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第十一课,让学生齐读“单元提示”——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给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他们对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
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成长。
学习新单元,我们可以从“单元提示”入手,引导学生站在单元的高度一览众篇,明确这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还可以品读这些文质兼美的“提示语”。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课前彩图,丰满形象
学习《贝多芬》,学生明确了贝多芬的形象和性格,引导学生想象贝多芬的的形象,然后观察前面的彩图,看看和课本中描写的贝多芬是否一样?面对眼前的贝多芬,还有他的那架钢琴,你想对贝多芬说些什么?
这样,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贝多芬的形象由“文字”转换成了“图像”,贝多芬不再是一个名字符号,而是还原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贝多芬在学生心目中丰满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理解贝多芬。这比干巴得说教生动的多,形象的多。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课内插图,激发学生兴趣。关注课后练习,探究重点。注意资料卡片,丰富语文内容……
这样,语文课感性和理性同在,生动和平实齐飞。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学生学习的兴致很高,学得更有趣了,学的更深入了,更愿意走进文本,可谓收获多多。
整合课本资源,开拓语文疆土,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就会绽放更多的美丽,我们就能欣赏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的美丽,美丽更多的希望。
想一想——问渠那得清如许
解读文本一直是个难题,我们不妨从细节入手,从不同角度思考……
先来看一个细节:
独眼鬼:“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要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变色龙》)
独眼鬼向奥楚蔑洛夫告密——当众揭发赫留金用烟头捉弄小狗,从这个细节来思考——
1.思考当时的社会:对于赫留金——一个“受害”者、一个等待赔偿的人,独眼鬼和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人想去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是极尽嘲讽之能事……;而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官职低微、语言粗俗、当众出丑的小警官,这样一个可笑、可鄙、可怜的人,围观的群众不但不嘲笑他,反而怕他、恭维他、巴结他。仅仅是奥楚蔑洛夫善变、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吗?仅仅是奥楚蔑洛夫该批判吗?围观的人比奥楚蔑洛夫高明吗?奴性十足的群众不正是培育奥楚蔑洛夫这样奴性十足的人的肥沃土壤吗?
这个社会没有温情,没有关怀,更没有关爱;只有嘲笑,只有冷漠,只有凄凉。这是怎样一个畸形的社会,又有着怎样一群畸形的人?
2.思考小说的写法:相对于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赫留金也只能是个配角,充其量也就是个跑龙套的。可就是这个跑龙套的,为小说增色不少。
整个舞台上,灯光对准主要人物,目光聚焦奥楚蔑洛夫,而围观的人只是群像,很模糊。为了让这个群像更有代表性,更能衬托主要人物,更能说明一个人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于是作者隆重推出了“独眼鬼”。看看这个名字,作者似乎暗示了什么?难道是混淆是非、混淆视听?再看他说的话,全是嘲弄,没有一丝怜悯。想想“赫留金”这三个字,想想赫留金说的“无缘无故”咬了他一口,要赔偿的话,我们是否明白了,他们之间必有一个在撒谎?独眼鬼也好,赫留金也罢,都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社会冷暖,让我们明白奥楚蔑洛夫这类人性格的形成绝非偶然,而有着肥沃的社会基础。
到此,你不得不为小说看似闲散的一笔而暗自称绝。
3.思考我们的社会:这篇小说本是讽刺的人和事,在今天依然上演着。君不见,大街上,对乞丐视而不见的有之,对受害者远远避之的有之;办公室里,对当权者摇尾乞怜的有之,对平民百姓耀武扬威者有之;法庭上,践踏公民公平正义的有之,贪赃枉法者有之……也许只要有人类,这些就会源远流长,此恨绵绵无绝期!如何救赎呢?……
这样一思考,这个细节变得丰富了,多了一份现实意义,多了一份教育意义。
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社戏》中“偷”字的深情厚谊,探究一下《桃花源记》中渔人、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