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

1. (2分) (2017高一上·济南期中) 下面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畸形(jī)抹煞(shà)坐右铭(zuò)混混沌沌(hùn)

B . 蜚然(fěi)竦身(sǒng)爱憎(zèng)皓首穷经(hào)

C . 芜杂(wú)狙击(jū)木椽(chuán)脉脉含情(mò)

D . 敛裾(jū)踱步(duó)媛女(yuán)蓊蓊郁郁(wěng)

2. (4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些道理都是社会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基础常识。常识一旦被忽略,就会滋生问题。[乙]“钱多、活少、离家近”,现在不少毕业生如此刻画内心最渴望的工作状态,抛去玩笑成分,应该说,这样的诉求背离了社会分配原则,凸显了大学生畸形的求职心态。

在正常社会秩序下,如果大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初,便希望寻找捷径“躺着把钱挣了”,只能是痴人说梦。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没经过多少正规考查程序,很容易让人入职,而且附加各种诱人的收入承诺和发展机会,[丙]那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一些警惕和求证:为什么天上会掉馅饼?这个公司是否正规、招聘人员是否靠谱……但现在,许多大学生缺少常识、急功近利,丧失了辨别是非曲直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可悲地走上了别人设下的圈套。

(1)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滋生

B . 考查

C . 而且

D . 急功近利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3. (2分) (2016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第一艘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具体测试包括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控制等内容组成。

B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尼总统苏西洛在雅加达共同出席午餐会,并见证中印尼两国企业家签署逾200亿美元的投资合作协议。

C . 2013年,很多人利用国庆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批示。

D . 刘翔在长达六年的向摘取奥运会金牌的目标奋斗的路途中,我们分享过他成功的喜悦,目睹了他艰辛的拼搏,也见证了他失败后面临的种种责难。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4. (1分) (2019高三上·盘锦月考) 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________。“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________,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如果肤浅,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5. (5分) (2017高二下·宁波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材料二:予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

(1)请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

(2)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二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6. (9分) (2017高二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产业化步伐加快以来,中国电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中国电影的大发展相伴随的是两个始终难以化解的矛盾:一个是市场业绩的向好与舆论口碑的欠佳;另一个是在国内市场的风生水起和“走出去”的举步维艰。这两个矛盾同时指向中国电影升格为电影强国的一大掣肘——叙事水平的低下。

当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掀起武侠片的创作风潮时,他们的尝试虽提升了国产电影的制作质量,但因不适应商业大片的生产机制,他们不可避免地舍弃了构成好莱坞电影内在精髓的叙事法则,其结果是影片大多在叙事层面出现各种硬伤,观众也很容易对此产生审美疲劳。而在国产大片呈现颓势之际,以当下生活为题材的中小成本电影登上荧幕,引发追捧。但它们弱化甚至放弃了对剧情逻辑性和结构完整性的追求,在叙事上过于依赖“拼盘化叙事”而无法讲好一个完整的长故事,正如小品串演不等于一部话剧,一部由多部短片堆砌成的影片无法与一部标准规格的长片相提并论。要破解口碑与票房、本土和海外市场形成的深刻矛盾,回归行之有效的“经典叙事”成为关键。

就电影创作而言,“经典叙事”是指在电影诞生以来不断获得丰富和修正的一套被世界各国主流电影所接纳的电影叙事规范和叙事方法。它由明晰完整的情节链条、因果分明的叙事逻辑、强烈的冲突、闭合式的结局等众多相对稳定的叙事元素及其交织而成的复杂结构系统组成。时至今日,“经典叙事”已成为一种可跨文化通约的基本“语言”,我们也许会见到偏离这种“语言”的电影叙事,但几乎找不到完全可以将其取代的另一套被普遍接受的表达方式。

中国电影在叙事上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一是创作者对“经典叙事”不以为然,以为它不过是粗浅的套路或僵硬的模式。事实上,“经典叙事”并不刻板教条,也不阻碍艺术创新,相反,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一方面为艺术创新预留足够的生长空间,另一方面则理性地维持着艺术创新与观众接受之间的平衡。其二是所谓“经典叙事”就是好莱坞电影的认识误区。事实上,它最初的构建与好莱坞有密切的关系,但自形成之后便不再是好莱坞的专利品了。它一方面吸纳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养分,以修正自身的形态;另一方面也和区域文化相结合,生成具有民族多样性的主流电影。事实证明,那些可以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有效地抵御好莱坞的电影产品,几乎都是遵循“经典叙事”并对之加以精彩发挥之作。这些电影常有着虽称不上严密复杂却足够清晰流畅的叙事,观众总能品出与好莱坞电影相异趣的地方,这正是融入其民族文化特质的“经典叙事”。由此可见,我国那些真正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双赢的影片恰好可以证明回归“经典叙事”是我们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必经之路。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经典叙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为一种叙事规范和叙事方法,电影创作中的“经典叙事”自电影诞生以来不断获得丰富和修正,被世界各国主流电影接纳。

B . 明晰完整的情节链条等众多相对稳定的叙事元素及这些元素交织成的复杂结构系统组成了电影创作的“经典叙事”。

C . 因吸纳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养分,并与不同区域文化相结合,“经典叙事”成为可跨文化通约的基本“语言”。

D . “经典叙事”并非刻板教条的代言人,也不是艺术创新的敌人,它为艺术创新预留生长空间,理性维持艺术创新与观众接受之间的平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中国电影出现的矛盾现象反映出叙事水平低下的问题,表现为市场业绩向好而舆论口碑欠佳,国内市场风生水起却“走出去”举步维艰。

B . 一些中小成本电影过于依赖“拼盘化叙事”而无法讲好一个完整的长故事,不能与标准规格的长片相提并论。

C . 当下的电影叙事尽管可能会偏离“经典叙事”的“语言”,但人们几乎找不到可以完全取代并被普遍接受的其他的表达方式。

D . 只要在“经典叙事”中融入民族文化特质,就能够创造出来叙事足够清晰流畅、意趣异于好莱坞电影的作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自产业化步伐加快以来,中国电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其中包括“第五代”导演的武侠片和以当下生活为题材的电影。

B . 很多国产大片在舍弃构成好莱坞电影内在精髓的叙事法则后,在叙事层面出现各种硬伤,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呈现颓势。

C . 中国电影在叙事上出现问题是由创作者对“经典叙事”的不以为然与“经典叙事”就是好莱坞电影的认识误区导致的。

D . 在分析了口碑与票房、本土市场和海外市场之间形成矛盾的原因后,我们发现回归“经典叙事”是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必经之路。

7. (20分) (2017高二上·赤峰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缝山针

非鱼

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

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扶一年,尽快帮村民走上致富路。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他忙说,我去。

高阳村年又春去过。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不转到了一个小山村,①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他躺在树下睡了一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两幅《听槐》。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

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

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挟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开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

②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果实成熟的香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

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煤,可一直没顾上详细问。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山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镢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

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早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主任说早也想开发,村里没钱,投资不起。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

鸡窝一样。年又春一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给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是,是。

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没钱,招外地的人来开发,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以挣八十块钱。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就拉走,换成了钱。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他说感谢啊,感谢党。

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辆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媳妇。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给我当模特。高小根乐得直握手,不停说:喝酒,喝酒。

年又春的挟贫工作结束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擦眼泪。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

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

③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

停,快停下。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司机停下车,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年又春叫高小根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

年又春惊呆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越心惊。满目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看到的。到处是挖过的和正在挖的小煤窑洞,废弃的煤矸石。曾经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单地守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

年又春在高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是我们的致富大救星,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

年又春没有勇气走进高阳村里,他匆忙赶了回去。

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又被运到

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

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年又春给这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第三段叙述年又春和高阳村的渊源,交待了他特别想去高阳村驻村扶贫的原因,也为下文他积极热情地开展扶贫工作作了铺垫。

B . 年又春各处拉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又设法开发煤矿,表现了饱不辞辛劳、真诚助民的品格。

C . 《听槐》画作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既表现了年又春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推动情节发展,让他再次来到高阳村,目睹高阳山的现状。

D . 小说以年又春驻村扶贫为主要内容,以小见大,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暴露的问题也给扶贫工作敲响了警钟。

(2)画线句子是三次对高阳村环境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以“缝山针”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淡你的看法。

四、古诗文阅读(共40分) (共2题;共22分)

8. (16分)(2019·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滑稽列传(有改动)

司马迁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①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

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②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覩,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③ ,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为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注释】①赘婿:旧时男子因家贫卖身给人家,得招为婿者,称为赘婿。②禳田:祭神祈求灾异不作,庄稼丰收。③珥:与下文的“簪”相似,这里都可指女子的装饰品。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滑稽多辩滑稽:能言善辩之人

B . 冠缨索绝绝:断

C . 五谷蕃熟蕃:即将

D . 相引为曹曹:伙伴,同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礼》以节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 . 国且危亡彼且恶乎待哉

C . 先生饮一斗而醉犹且从师而问焉

D . 万事尽然河伯欣然自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篇以孔子与太史公的话引出“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这一观点,并引出文章所大力描写的主人公淳于髡,显得富有感染力。

B . 淳于髡善于使用隐语来劝谏帝王,语言委婉生动,说理清晰服人,是符合孔子与太史公的观念的人。

C . 齐威王因淳于髡成功出使赵国让赵王派来了救兵而大为愉悦,摆下酒宴,宴请淳于髡。

D . 淳于髡说自己在“州闾之会”上“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说明他虽善用隐语劝谏,但同时也无法脱离男女情爱之事。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②乃罢长夜之饮,为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9. (6分) (2019高二下·盐城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②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③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①晁衡,日本人。开元五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临行前,王维作诗赠别。②鳌(áo):传说中的海中大龟。③孤岛:指日本国。

(1)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七,八两句中“映”“射”两个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语段 (共1题;共6分)

10. (6分)(2017·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殊:不同

B . 修短随化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C . 终期于尽期:约定

D . 虽趣舍万殊趣:同“取”

(2)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其”“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其欣于所遇其致一也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A . 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B . 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不同

C . 两个“其”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D . 两个“其”不同,两个“之”相同

(3)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 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 . 本部分,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 . 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 . 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六、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高三下·成都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怨恨楚怀王行事荒唐,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___”。

②哲学上讲,运动是绝对的,在《赤壁赋》中苏轼认为,从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万物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③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作为宰相他目光犀利,审时度势,克服阻力,力主改革,在《登飞来峰》中表明他这种气度和境界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9高一下·来宾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一种现象,叫“滑坡式许愿”,指每一次诚心许愿的标准都越来越低。比如小时候许愿长大后要做科学家,纠结到时候是读清华还是北大;到高一时,定位考一所“211”高校;到高三时,也许一部分人的目标变成了上一所普通院校;大学毕业踏入社会,经历了人生的种种不如意,最后只希望自己的生活别太倒霉就行。

上述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触?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与感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

1-1、

2-1、

2-2、

3-1、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4-1、

5-1、

5-2、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6-1、

6-2、

6-3、

7-1、

7-2、

7-3、

四、古诗文阅读(共40分) (共2题;共22分)

8-1、

8-2、

8-3、

8-4、

8-5、

9-1、

9-2、

五、文言文语段 (共1题;共6分)

10-1、

10-2、

10-3、

六、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