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摘要: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的实施体现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使命感,也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那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建设成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大和谐社会!
关键词:人与自言、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
科学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需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部分资源不太富有,特别是水资源匮乏。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走一条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尽量少排放和不污染的道路,来发展我们的经济。为了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近来炸掉或转产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小型发电厂和企业,而同时又建设、发展一批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发电厂和企业,这是实施科学发展、经济高效增长、步入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的第一步节能、减排,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上个世纪初,人类社会开始步入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具有前所未有的力量,经济、社会开始全速发展。但是,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开采矿藏,制造多种新产品,排放增加,污染加大,近百年来,人类所开采的地球资源超过了以往五千年的总和。全世纪GDP总值增长了近二十倍。同时,一些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全球性的生态环境的恶化,空气质量受到污染、湿地过快消损、森林减少、土地沙化和某些物种灭绝……这些的这些,开始危及到人类自身的安全。面对本世纪经济将更进一步地高速发展,科学技术将更加进步,相应地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将更加巨大,排放、污染也会增加,如果经济活动处理不当,生态环境将会受到更大破坏。我国由于人口过快增长、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确实付出了沉重代价。所以,如何处理好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避免越发展,环境越破坏的恶性循环,建成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将成为我国、甚至人类能否长远生存的头等大事。
因此,资源、人口与环境也就成了困惑当今世界各国最突出的,急待解决的三大难题。人口激增与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各种自然资源的需求日趋增加。尤其是非再生性的矿产资源正日渐减少,甚至枯竭,相反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却越来越旺盛。鉴于上述原因,为了尽快获得有限的资源,一些国家采用的手段也变得越来越恶劣。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战争、靠掠夺。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靠通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指标,和平外交、友好的经济交流来实现。
除了人口的过快增长、经济高速发展、资源高消耗、高排放量以外,人们
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淡漠,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围湖造田、开“荒”种粮、酷鱼滥捕、高排放污染水源……等等。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例如:“野生扬子鳄”就因为栖息地被人类侵占仅仅剩下200只左右了;长江里的
江豚被认为可能灭绝;黄山的凹耳蛙;金头龟也存在灭绝的可能。
虽然,这样的后果叫人揪心。但是,忘羊补牢,未为晚也!只要我们把科学发展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的。
。
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任重道远
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物质条件固然重要,但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更重要。首先值得反思的是:人们如何善待“地球村”的小伙伴,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认识似乎与老百姓的生活是那样的遥远,通过上次“非典”疫情的蔓延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非典”既是一个医疗卫生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环保”问题。人类100万年来的演化发展告诉我们,“地球村”各伙伴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批判超越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形态
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谐
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
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以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
【
及天人和谐、人际和谐型社会为目标,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
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因此,“和谐”
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它渗透和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是一个将人类从迷信和各种神秘力量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异化现象也愈演愈烈,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物种灭绝、环境恶化、能源枯竭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文明便应运而生。20世纪以遏制和缓解世界范
围内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日益尖锐的矛盾为取向,科学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新气象:生态科学的勃兴。适时推进我国的生态学研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之必需。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在生态文明意义上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多样化统一原理、边缘优势原理、开放性原理以及未来优先原理等。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快举世瞩目,但这一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决不可漠然处之。人类今天的困惑往往起因于昨天的错误,而今天的错误则将导致明天的困境,未来世界的面貌是现代人的行为结果。因此,辩证思维要求我们在未搞清楚事物发展之间的序列之前不要匆忙决策,奉行生态谨慎,恪守未来优先,减少和避免因盲目决策造成的损失与浪费。辩证思维是生态文明的世界观、方法论,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只有树立辩证思维方式,才能不断强化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弘扬共容精神,守护共生理念。学者们指出心态与生态是人类文明始终存在的两大问题,心态关乎共容,生态关乎共生。共容方能共存,共存方能共生,我们不仅要学会与他人共容共生,而且要学会与自然共容共生。弘扬共容精神,守护共生理念,尊重与促进文化与自然的多样性统一。为此,在人格上应致力于“四心”的培育,即对自然要有感激之心、忏悔之心、敬畏之心、谦卑之心。
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就是以可持续的方式去实现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倡导资源节约、注重环境友好。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是一个长期过程,结合中国国情,当前应致力于实现经济增长的三个转变,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