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养殖病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鳢苗种阶段的病害防治
2010-1-25 16:34:30
1、车轮虫病
1.1病况,小车轮虫为其病源体。
1.2流行情况:在水温20-28℃时较为流行。
主要发生在4-7月,在池塘小、水体浅、水货不良、饲料不足、放养过密、连续下雨等条件下面发此病。
1.3
症状:病鱼粘液增多,鱼苗可呈“白头白嘴”症状,病鱼游动缓慢,有的在池中翻滚、打转、鱼体消瘦、呼吸困难,镜检病鱼鳃丝、体表刮取物,可见大量车轮虫。
1.4
防止方法:①用0.1mg/L的硫酸铜进行全池泼洒,连用两天,可有效杀灭车轮虫。
②每亩用20—30kg楝树枝叶煎汁后泼洒,疗效较好。
③采用l2—20kg/亩的楝树枝叶浸泡于池塘四周水域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2、小瓜虫病
2.1 病原: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
2.2 流行情况:该病一般流行于春、秋季节。
水温l5~25℃时易于发病,15~20℃时刚孵出的幼虫侵袭力最强。
2.3
症状:病原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点状的虫体和孢囊,肉眼可见,病情严重时鱼体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病鱼反映迟钝,漂浮于水面,不时与固体物摩擦,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
2.4
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合理密养、加强饲料管理以提高鱼的体质。
②用0.3mg/L 的亚甲基蓝全池泼洒,连用2天,有一定疗效。
③每亩用干辣椒250g、鲜生姜500g研碎后煎汁泼洒,治疗效果较明显。
④内服克虫王药饵,每天l次,连喂5天,同时外用晶体敌百虫全次泼洒,隔天1次,连用3次,疗效明显。
3、水霉病
3.1 病原:为真菌中的水霉菌。
3.2 流行情况:水温15~20℃时易发该病,鱼体受伤或寄生虫侵袭后,水霉菌丝侵袭而感病,
3.3 症状:病鱼体被棉毛状菌丝,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焦躁不安,体表沾液增多。
3.4
防止方法:①鱼苗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可预防此病。
②小水体用30~50m9/m3南锰酸钾全池泼洒效果较好。
③用亚甲基蓝0.3~0.5mg/L全池泼洒,连用2天。
④用鱼用增效碘溶液150~250mL/亩?m。
对水稀释,全池泼洒,效果较好。
4、腹水病
4.1 病原:病原体为费氏枸缘酸杆菌。
4.2 流行情况:主要发生在夏秋季,水温20~32℃时流行,该病传染快,发病急,死亡率高。
4.3 症状:病鱼不摄食,体色发黑,游动缓慢,皮下积水,竖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
4.4
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鱼种消毒下塘,定期对水体、渔场、工具消毒,②用二氧化氯0.49/m3全场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天。
③内服环丙沙星,或氟苯尼考药饵,连喂3-5天。
5、烂头瘸
5.1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和水霉菌。
5.2 流行情况:水温20~30℃为发病高峰,5—7月鱼种发病较多。
5.3 症状:病鱼离群独游,或上跳下窜,或间断狂游,体色变黑,头部呈絮状或红烂状,有的头部,嘴部,体表皆溃烂
5.4防治方法:①定期杀菌杀虫,用0.1~0.29g/ m3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杀菌,用溴氰菊脂或阿维菌素0.29g/
m3杀虫。
20天间隔用1次。
②发病后用二硫氰基甲烷原液2g/亩和戊二醛原液25g/亩同时使用,连续3~4天,同时饲喂拌有出血糠的小杂鱼,疗效显著。
乌鳢苗种培育期,只要加强饲养管理,科学饲喂饵料,定期消毒水体,及时改良水质,就能降低发病率,减少病害发生机率,使苗种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