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材料课件-第七章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第四节轴承钢第三节合金结构钢第五节合金工具钢

第七节

粉末冶金材料

第六节不锈耐蚀钢和耐热钢

1

2012-05-14

二、钢中的合金元素

2012-05-14

2

按使用特性分类

2012-05-14

4

成为一名机械工程师需要具备哪些知识

成为一名机械工程师需要掌握的知识 注册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基础考试大纲 一.高等数学 1.1空间解析几何向量代数直线平面柱面旋转曲面二次曲面空间曲线 1.2微分学极限连续导数微分偏导数全微分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1.3积分学不定积分定积分广义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平面曲线积分积分应用1.4无穷级数数项级数幂级数泰勒级数傅里叶级数 1.5常微分方程可分离变量方程一阶线性方程可降阶方程常系数线性方程 1.6概率与数理统计随机事件与概率古典概型一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一元回归分析 1.7向量分析 1.8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n维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 二.普通物理 2.1热学气体状态参量平衡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的统计解释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气体内能平衡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功热量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的应用气体的摩尔热容循环过程热机效率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熵 2.2波动学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简谐波表达式波的能量驻波声速超声波次声波多普勒效应

2.3光学相干光的获得杨氏双缝干涉光程薄膜干涉麦克尔干涉仪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单缝衍射光学仪器分辨本领x射线衍射自然光和偏振光布儒斯特定律马吕斯定律双折射现象偏振光的干涉人工双折射及应用 三.普通化学 3.1物质结构与物质状态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离子的电子结构式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离子键特征共价键特征及类型分子结构式杂化轨道及分子空间构型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与氢键分压定律及计算液体蒸气压沸点汽化热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2溶液溶液的浓度及计算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及计算渗透压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电离常数及计算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水的离子积及ph值盐类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多相离子平衡溶度积常数溶解度计算 3.3周期表周期表结构周期族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关系元素性质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 3.4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及计算反应热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常数与反应级数活化能及催化剂化学平衡特征及平衡常数表达式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计算压力熵与化学反应方向判断3.5氧化还原与电化学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写法及配平原电池组成及符号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及电极电势的应用电解与金属腐蚀 3.6有机化学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官能团及分子结构式有机物的重要化学反应:加成取代消去氧化加聚与缩聚典型有机物的分子式、性质及用途:甲烷乙炔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七章习题答案(关慧贞)

第七章习题与思考题答案 7-1 什么是机械加工生产线它的主要组成类型及特点有哪些 答:机械加工生产线:在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于一些加工工序较多的工件,为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往往把加工装备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排列,并用一些输送装置与辅助装置将他们连接成一个整体,使之能够完成工件的指定加工过程的生产作业线。 机械加工生产线由加工装备、工艺装备、传送装备、辅助装备和控制系统组成。 7-2 影响机械生产线工艺和结构方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机械生产线工艺和结构方案的主要因素:1)工件几何形状及外形尺寸;2)工件的工艺及精度要求;3)工件材料;4)要求生产率;5)车间平面布置;6)装料高度。 7-3 简述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设计内容和流程 答: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设计一般可分为准备工作阶段、总体方案设计阶段和结构设计阶段。 主要流程如下:1)制定生产线工艺方案,绘制工序图和加工示意图;2)拟定全线的自动化控制方案;3)确定生产线的总体布局,绘制生产线的总联系尺寸图;4)绘制生产线的工作循环周期表;5)生产线通用加工装备的选型和专用机床、组合机床的设计;6)生产线输送装置、辅助装置的选型及设计;7)液压、电气等控制系统的设计;8)编制生产线的使用说明书及维修注意事项等。 7-4 在拟定自动线工艺方案时应着重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1)工件工艺基准选择:a、尽可能在生产线上采用统一的定位面,以利于保证加工精度,简化生产线的结构;b、尽可能采用已加工面作为定位基准;c、箱体类工件应尽可能采用“一面两销”定位方式,便于实现自动化,也容易做到全线采用统一的定位基面;d、定位基准应有利于实现多面加工,减少工件在生产线上的翻转次数,减少辅助设备数量,简化生产线构;e、在较长的生产线上加工材料较软的工件时,其定位销孔因多次定位将严重磨损,为了保证精度,可采用两套定位孔,一套用于粗加工,另一套用于精加工;或采用较深的定位孔,粗加工用定位孔的一半深度,精加工用定位孔的全部深度;f、定位基准应使夹压位置及夹紧简单可靠。 (2)工件输送基准的选择:a、形状规则箱体类工件通常采用直接输送方式,必要时可增加工艺凸台; b、小型回转类工件一般采取滚动或滑动输送方式; c、盘、环类工件以端面作为输送基准,采用板式输送装置输送; d、对于一些外形不规则的工件,由于没有合适的输送基准,采用随行夹具或托盘输送。 (3)生产线工艺流程的拟定:a、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b、划分加工阶段;c、确定工序集中和分散程度;d、安排工序顺序。 (4)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a、生产线刀具寿命的选择原则;b、对加工时间较长、影响生产线生产节拍的工序,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切削用量以缩短加工时间;c、同一个的刀架或主轴箱上的刀具,确定合理的切削速度和每转进给量使得各刀具具有大致相同的寿命;d、选择复合刀具的切削用量时,应考虑到复合刀具各个部分的强度、寿命及工作要求。 7-5 简述生产节拍平衡和生产线分段的意义及相应的措施。 答:生产节拍平衡的意义: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个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提高操作者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减少单间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有序流动;可以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成,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应对市场变化。 生产节拍平衡的措施:1)评估优化限制性工序,改善作业;2)作业转移、分解与合并;3)采用新的工艺方法,提高工序节拍;4)增加顺序加工工位;5)实现多件并行加工,提高单件的工序节拍;6)在同一工位上增加同时加工工件的数目。 生产线分段的意义:平衡生产线的生产节拍,缩短限制性工序的工时;使得各工段在相邻工段停产的情况下还能独立运行一段时间,提高生产线的设备利用率;减少工件热变形和内应力对后续工序的影响。 生产线分段措施:1)采用转位或翻转装置,分段独立传送;2)对限制性工序单独组成工段;3)对工位数多生产线进行分段,并在相邻段之间设立储料库;4)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工件,在粗加工后下线,在储料库内存放一定的时间。 7-6 提高生产线可靠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机械工程材料试题及答案三

机械工程材料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 1. 奥氏体(A) 2.回复 3.固溶体 4.自然时效 5.加工硬化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 分) 1.石墨为片状的灰口铸铁称为________铸铁,石墨为团絮状的灰口铸铁称为________铸铁,石墨为球状的灰口铸铁称为________铸铁。其中________铸铁的韧性最高,因而可以锻造。 2. 陶瓷材料中的气相是指________,在________程中形成的,它 ________了陶瓷的强度。 3.根据采用的渗碳剂的不同,将渗碳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4.工程中常用的特殊性能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金属的断裂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6.金属元素在钢中形成的碳化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7.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三、选择题(共25分,每小题1分) 1.40钢钢锭在1000℃左右轧制,有时会发生开裂,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温度过低; B.温度过高; C.钢锭含磷量过高; D.钢锭含硫量过高 2.下列碳钢中,淬透性最高的是( ) A.20钢; B.40钢; C.T8钢; D.T12钢 3.Ni在1Cr18Ni9Ti钢中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淬透性; B.固溶强化; C.扩大Fe-Fe3C相图中的γ相区; D.细化晶粒; 4.W18Cr4V钢锻造后,在机械加工之前应进行( ) A.完全退火; B.球化退火; C.去应力退火; D.再结晶退火 5.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机床床身的是( ) A.40钢; B.T12钢; C.HT300; D.KTH300-06 6.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气轮机叶片的是 A.1Cr13钢; B.1Cr17钢; C.3Cr13钢; D.4Cr13钢 7.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飞机蒙皮的是( ) A.ZAlSi12; B.2A50(旧牌号LD5); C.ZAlMg10; D.2A12(旧牌号LY12) 8.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盛放氢氟酸容器的是( ) A.1Cr17; B.1Cr18Ni9Ti; C.聚四氟乙烯; D.SiO2 9.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汽车板弹簧的是( ) A.60Si2Mn; B.5CrNiMo; C.Cr12MoV; D.GCr15 10.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汽车火花塞绝缘体的是( ) A.Al2O3; B.聚苯乙烯; C.聚丙烯; D.饱和聚酯 11.铜只有通过冷加工并经随后加热才能使晶粒细化,而铁则不需冷加工,只 需加热到一定温度即使晶粒细化,其原因是( ) A.铁总是存在加工硬化,而铜没有; B.铜有加工硬化现象,而铁没有; C.铁在固态下有同素异构转变;而铜没有 D.铁和铜的再结晶温度不同 12.常用不锈钢有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 ) A.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 B.马氏体-奥氏体不锈钢; C.莱氏体不锈钢; D.贝氏体不锈钢 13.以下哪种铸铁的断口呈灰黑色?( ) A.马口铁; B.白口铸铁; C.麻口铸铁; D.灰铸铁

机械工程材料基本知识点

晶体缺陷: 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异类原子微观影响:晶格畸变)线缺陷(位错;极为重要的晶体缺陷,对金属强度、塑性、扩散及相变有显著影响)面缺陷(晶界、亚晶界) 合金相结构 :相是指系统中均匀的、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部分。相变:相与相的转变。按结构特点:固溶体、化合物、非晶相。 固溶体:指溶质原子溶入溶剂中所形成的均一结晶相。其晶体结构与溶剂相同。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占溶剂晶格结点位置形成的固溶体)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处于溶剂晶格间隙所形成的固溶体 结晶: 材料从液态向固态的凝固成晶体的过程。 基本规律:晶核形成和长大交替进行。包括形核和核长大俩个过程, 影响形核率和成长率的因素:过冷度、不容杂志、振动和搅拌 变质处理:金属结晶时,有意向金属溶液中加入某种难溶物质,从而细化晶粒,改善金属性能 调质处理:淬火和高温回火 同素异构转变;固态金属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 合金的组织决定合金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强化 本质;阻碍晶体位错的运动 强化途径:形变强化(冷加工变形)、固溶强化(形成固溶体)、第二相强化、细晶强化(晶粒粒度的细化) 钢的热处理 预先热处理:正火和退火 最终热处理:淬火和回火 退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目的: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性能;消除钢中内应力;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为随后的热处理做组织上的准备。常用:完全退火Ac3以上30-50度(适用亚共析钢和合金钢,不适应低碳钢和过共析钢)得到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等温退火:适用某些奥氏体比较稳定的合金钢,加热和保温同完全退火,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球化退火:温度略高于Ac1,适用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得到组织球状珠光体,去应力退火:Ac1以下100-200度,不发生组织变化,另外还有再结晶退火和扩散退火。 正火:亚共析钢Ac3以上30-50度,过共析钢Accm以上30-50度,保温后空冷获得细密而均匀的珠光体组织。目的:调整钢的硬度,改善加工性能;消除钢中内应力,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为随后的热处理做组织上的准备。主要作用:作为低、中碳钢的预先热处理;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做准备;作为普通件的最终热处理。 退火和正火区别:冷却速度不同,正火快,得到珠光体组织细,因而强度和硬度也高。实际中,如果俩者均能达到预先热处理要求时,通常选正火 淬火:加热到Ac1或Ac3以上某个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使A转变为M 的热处理工艺.目的: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温度:亚共析钢Ac3上30-50度,组织为M+少量A残,共析钢和过共析钢Ac1上30-50度,组织M+粒状Fe3C+少量A残 要求:淬火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临界冷却温度Vk.常用方法;单液、双液、分级、等温、局部淬火 回火:淬火以后的工件加热到Ac1以下某个温度,保温后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目的:降

华南理工机械工程材料答案

说在最前面的话 对考华工机械材料加工方向,并选择考“金属学与热处理”科目的,个人觉得难度并非很大,拿 到130分并非难事。但今年达到这个分数的人似乎并不多,个人觉得其他人是因为看过真题后产生掉 以轻心的邪念!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确实,稍微复习就能很轻松上100分,但110分以下的分数都是相当于考砸的分数!材料加工这个专业录取分数高,原因就是专业课容易拿高分!如果这科拿不到高分,上线就危险了!即使勉强上线,奖学金也是危险!(另外还必须拿到高分的就是数学了。) 要得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应该防范两种极端。 极端一:杀鸡用牛刀。为取得理想分数,就要准备充分,把要考到的知识点都复习到位。但是如 果是关于这门课的资料的都看,就连和华工考相同的专业课的其他学校的资料也找来看的话,那就是小题大做了!这样做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虽然把知识学到了,但对考华工一点帮助都没有。以过来 人的身份,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考华工需要的资料并不多,就是:指定教材,PPT课件,十年真题。如果还要说需要什么的话,就是这份盛行于网上的〈〈华南理工机械工程材料答案》。除此四样的其他 资料,一眼都不要看!这个断言大概到10月份接触真题的时候你就可以自己印证了。但十月份才发现这个事实,你就追悔莫及了! 极端二:掉以轻心。预先看过真题的人都会觉得这些年真题都不难,每题都好像会做,所以这样的考生容易给专业课安排复习时间较少!或则开始复习时间较晚!经常的表现为:暑假前还未买到教材,开学前还未把教材看过几遍;专业课复习时间比政治复习时间少!真题出题规律研究较少,复习流于表面。所以,建议有这样心理的同学尽快端正态度,否则专业课就得拉总分的后腿了!个人建议就是:九月份把教材、PPT课件看熟,多看几遍,特别是根据PPT讲义把握〈〈机械工程材料》的脉络, 〈〈机械工程材料》和PPT讲义一定要多熟,〈〈金属学与热处理》看两遍就可以了。十月份把十年真题全部做完,答案以〈〈机械工程材料》为落脚点,因为真题答案都是在这本教材上直接抄写出来,建议在课本相应的地方划出了,方便最后冲刺的时候看,用我教材复印件的就可以看到我不仅在课本上标 示出答案,还在旁边把年份也标了出来,这对研究华工出题规律极有好处。完成这两个月高效率的学习,你大概也对华工的专业课复习了然于胸了。之后该怎能复习也有自己的体会了!如果让我说,就 是在剩下的时间里把“机械工程材料”的重点内容,PPT讲义,十年真题背下来!做到厚积薄发!

机械工程材料试卷复习题

机械工程材料 1 .室温下,金属晶粒越细,则强度越高、塑性越高。() 2 ?因为体心立方晶格与面心立方晶格具有相同数量的滑移系,所以两种晶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完全相同。() 3?间隙固溶体一定是无限固溶体。() 4 ?铁素体的本质是碳在a-Fe中的间隙相。() 5?在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只有碳质量分数为4.3%的铁碳合金才能发生共晶反应。 6 ?高合金钢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也具有良好的淬硬性。() 7 .钢的淬透性高,则其淬透层的深度也越大。() 8 ? T8钢比T12和40钢有更好的淬透性。() 9 ?灰铸铁可以经过热处理改变基体组织和石墨形态。() 10. 齿轮渗碳用钢常采用低碳钢。() 是非题 1 ? (V) 2 ? ( X ) 3 ? ( X ) 4 ? ( V) 5 ? ( X ) 6 ? ( X ) 7 ? (V) 8 ? (V) 9 ? ( X)10 ? ( V)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越高; b ?越低; c ?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 2 ? a —Fe是实际原子数为 _________ 。 a ? 2; b ? 4; c ? 6 3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___________ 。 a ?与溶剂相同; b ?与溶质相同; c ?为其他晶型 4?间隙相的性能特点是_____________ 。 a ?熔点高、硬度低; b ?硬度高、熔点低; c ?硬度高、熔点高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加工硬化现象将导致。 a. 强度降低,塑性提高; b.强度提高,塑性降低;c ?强度降低,塑性降低 6 ?用下述三种方法制成齿轮,____________ 种方法较为理想。 a.用厚钢板切出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b.由粗钢棒切下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圆棒锻成圆 c.由 饼,再加工成齿轮 7.钢中含硫量过高的最大危害是造成__________________ 。 a.热脆; b.冷脆; c.氢脆 8 ?奥氏体是___________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讲解学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 识点整理

1.制造工艺过程:技术准备,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一般称为制造工艺过程。 2.机械加工由若干工序组成。工序又可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 3.按生产专业化程度不同可将生产分为三种类型:单件生产,成批(小批,中批,大批)生产,大量生产。 4.材料去除成型加工包括传统的切削加工和特种加工。 5.金属切削加工的方法有车削,钻削,镗削,铣削,磨削,刨削。 6.工件上三个不断变化的表面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切削表面),已加工表面。(详见P58) 7.切削用量是以下三者的总称。 (1)切削速度,主运动的速度。 (2)进给量,在主运动一个循环内刀具与工件之间沿进给方向相对移动的距离。 (3)背吃刀量工件上待加工表面和已加工表面件的垂直距离。 8.母线和导线统称为形成表面的发生线。 9.形成发生线的方法成型法,轨迹法,展成法,相切法。 10.表面的成型运动是保证得到工件要求的表面形状的运动。 11.机床的分类:(1)按机床万能性程度分为:通用机床,专门化机床,专用机床。 (2)按机床精度分为:普通机床,精密机床,高精度机床。 (3)按自动化程度分为:一般机床,半自动机床,自动机床。 (4)按重量分为:仪表机床,一般机床,大型机床,重型机床。 (5)按机床主要工作部件数目分为:单刀机床,多刀机床,单轴机床,多轴机床。 (6)按机床具有的数控功能分:普通机床,一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等。 12.机床组成:动力源部件,成型运动执行件,变速传动装置,运动控制装置,润滑装置,电气系统零部件,支承零部件,其他装置。

13.机床上的运动:(1)切削运动(又名表面成型运动),包括: 1、主运动使刀具与工件产生相对运动,以切削工件上多余金属的基本运 动。 2、进给运动不断将多余金属层投入切削,以保证切削连续进行的运 动。(可以是一个或几个) (2)辅助运动。分度运动,送夹料运动,控制运动,其他各种空程运动 14.刀具分类: (1)按刀具分为切刀,孔加工刀具,铣刀,拉刀,螺纹刀具,齿轮刀具,自动化加工刀具。 (2)按刀具上主切削刃多少分为单刃刀具,多刃刀具。 (3)按刀具切削部分的复杂程度分为一般刀具,复杂刀具。 (4)按刀具尺寸和工件被加工尺寸的关系分为定尺寸刀具,非定尺寸刀具。 (5)按刀具切削部分本身的构造分为单一刀具和复杂刀具。 (6)按刀具切削部分和夹持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分为整体式刀具和装配式刀具。 15.切刀主要包括车刀,刨刀,插刀,镗刀。 16.孔加工刀具有麻花钻,中心钻,扩孔钻,铰刀等。 17.用得最多的刀具材料是高速钢和硬质合金钢。 18.高速钢分普通高速钢和高性能高速钢。 19.高性能高速钢分钴高速钢,铝高速钢,高钒高速钢。 20.刀具的参考系分为静止(标注)角度参考系和工作角度参考系。 21.静止(标注)角度参考系由主运动方向确定,工作角度参考系由合成切削运动方向确定。 22.构成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的参考平面有基面,切削平面,正交平面,法平面,假定工作平面,背平面。

机械工程材料基础知识大全

《机械工程材料》 基础篇 一:填空 1. 绝大多数金属具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立方三种类型,α-Fe是体心立方类型,其实际原子数为 2 。 2.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3.固溶体按溶质原子在晶格位置分为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 4.铸造时常选用接近共晶成分(接近共晶成分、单相固溶体)的合金。5.金属的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性能趋于各向异性、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织构现象的产生。6.金属磨损的方式有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 7.金属铸件否(能、否)通过再结晶退火来细化晶粒。 8.疲劳断裂的特点有应力低于抗拉极限也会脆断、断口呈粗糙带和光滑带、塑性很好的材料也会脆断。 9.钢中含硫量过高的最大危害是造成热脆。 10.珠光体类型的组织有粗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11.正火和退火的主要区别是退火获得平衡组织;正火获得珠光体组织。 12. 淬火发生变形和开裂的原因是淬火后造成很大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 13. 甲、乙两厂生产同一批零件,材料均选用45钢,甲厂采用正火,乙厂采用调质,都达到硬度要求。甲、乙两厂产品的组织各是铁素体+珠光体、回火索氏体。 14.40Cr,GCr15,20CrMo,60Si2Mn中适合制造轴类零件的钢为 40Cr 。15.常见的普通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16.用T12钢制造车刀,在切削加工前进行的预备热处理为正火、 球化退火。 17.量具钢加工工艺中,在切削加工之后淬火处理之前可能的热处理工序为调质(退火、调质、回火)。 18.耐磨钢的耐磨原理是加工硬化。 19.灰口铸铁铸件薄壁处出现白口组织,造成切削加工困难采取的热处理措施为高温退火。 20、材料选择的三原则一般原则,工艺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21.纯铁的多晶型转变是α-Fe→γ-Fe→δ-Fe 。 22.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原子数为 4 。 23.在立方晶格中,如果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数值相同时,那么该晶面与晶向间存在着晶面与晶向相互垂直关系。 24.过冷度与冷却速度的关系为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25.固溶体按溶质原子在晶格中位置可分为间隙固溶体、置换固溶体。26.金属单晶体滑移的特点是滑移只能在切应力下发生、滑移总是沿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进行、滑移时必伴随着晶体向外力方向转动。 27.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有消除金属铸态组织的缺陷、改变内部夹杂物的形态与分布。

机械工程师知识要求教学提纲

机械工程师知识要求

机械工程师的知识要求: Ⅰ.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表示方法。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和标注。 2.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及其选用。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及其选用。了解常用工程塑料、特种陶瓷、光纤和纳米材料的种类及应用。3.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进行零、部件的设计。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程序和基本技术要素,能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零件的辅助设计,熟悉实用设计方法,了解现代设计方法。 4.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并能分析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工艺问题。熟悉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磨)削加工、特种加工、表面涂盖处理、装配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并掌握某些重点。熟悉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的设计知识。了解生产线设计和车间平面布置原则和知识。 5.熟悉与职业相关的安全法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熟悉经济和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管理创新的理念及应用。 6.熟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了解有关质量检测技术。 7.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构成、作用和控制程序的编制。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及应用。 8.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 Ⅱ.考试内容 一、工程制图与公差配合 1.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 (1)图框 (2)图线 (3)比例 (4)标题栏 (5)视图表示方法 (6)图面的布置 (7)剖面符号与画法 2.零、部件(系统)图样的规定画法 (1)机械系统零、部件图样的规定画法(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画法齿轮、齿条、蜗杆、蜗轮及链轮的画法花键的画法及其尺寸标注弹簧的画法) (2)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图的示意画法(机械零、部件的简化画法和符号管路、接口和接头简化画法及符号常用液压元件简化画法及符号) 3.原理图

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资料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 一、概述 ⒈目的 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改性方法的基本知识(性能和改性方法是重点)。 具备根据零件的服役条件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 具备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方法和妥善安排工艺路线的能力。 ⒉复习方法 以“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性能→应用” 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掌握材料性能和改性的方法,指导复习。 二、材料结构与性能: ⒈材料的性能: ①使用性能:机械性能(刚度、弹性、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断裂韧性); ②工艺性能:热处理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机械加工性能等。 ⒉材料的晶体结构的性能:纯金属、实际金属、合金的结构(第二章); 纯金属:体心立方(e F -α)、面心立方(e F -γ),各向异性、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高 实际金属:晶体缺陷(点:间隙、空位、置换;线:位错;面:晶界、压晶界)→各向同性;强度、硬度增高;塑性、韧性降低。 合金:多组元、固溶体与化合物。力学性能优于纯金属。 单相合金组织:合金在固态下由一个固相组成;纯铁由单相铁素体组成。 多相合金组织:由两个以上固相组成的合金。 多相合金组织性能:较单相组织合金有更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工程实际中多采用多相组织的合金。 ⒊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⑴。结晶组织与性能:F 、P 、A 、Fe3C 、Ld ;

1)平衡结晶组织 平衡组织:在平衡凝固下,通过液体内部的扩散、固体内部的扩散以及液固二相之间的扩散使使各个晶粒内部的成分均匀,并一直保留到室温。

2)成分、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①硬度(HBS):随C ﹪↑,硬度呈直线增加, HBS 值主要取决于组成相C F e3的相对量。 ②抗拉强度(b σ):C ﹪<0.9%范围内,先增加,C ﹪>0.9~1.0%后,b σ值显著下降。 ③钢的塑性(δ ?)、韧性(k a ):随着C ﹪↑,呈非直线形下降。 3)硬而脆的化合物对性能的影响: 第二相强化:硬而脆的化合物, 若化合物呈网状分布:则使强度、塑性下降; 若化合物呈球状、粒状(球墨铸铁):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及对固溶体基体的割裂作用,使韧性及切削加工性提高; 呈弥散分布于基体上:则阻碍位错的移动及阻碍晶粒加热时的长大,使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仅略有下降或不降即弥散强化; 呈层片状分布于基体上:则使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有所下降。 ⑵。塑性变形组织与性能

第1章机械工程材料基本知识

第1章机械工程材料基本知识 1.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任何机械零件或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要受到各种形式外力的作用。如起重机上的钢索,受到悬吊物拉力的作用;柴油机上的连杆,在传递动力时,不仅受到拉力的作用,而且还受到冲击力的作用;轴类零件要受到弯矩、扭力的作用等等。这就要求金属材料必须具有一种承受机械荷而不超过许可变形或不破坏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表现来的诸如弹性、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特征就是用来衡量金属材料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力学性能的指标。 1.1.1 强度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强度指标一般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载荷即力表示,符号为σ,单位为MPa。 工程中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或开始出现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值,用σs 表示。抗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拉力的作用下,被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用σb表示。 对于大多数机械零件,工作时不允许产生塑性变形,所以屈服强度是零件强度设计的依据;对于因断裂而失效的零件,而用抗拉强度作为其强度设计的依据。 1.1.2 塑性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工程中常用的塑性指标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伸长率指试样拉断后的伸长量与原来长度之比的百分率,用符号δ表示。断面收缩率指试样拉断后,断面缩小的面积与原来截面积之比,用 表示。 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越大,其塑性越好;反之,塑性越差。良好的塑性是金属材料进行压力加工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机械零件工作安全,不发生突然脆断的必要条件。 1.1.3 硬度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机械工程材料老师给的复习题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老师给的复习题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答案 : 篇一:机械工程材料老师给的复习题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奥氏体:碳溶于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以符号A表示。 2.回复:当加热温度不高时,冷变形金属的显微组织无明显变化,力学性能也变化不大,但残余应力显著降低,物理和化学性能部分地恢复到变形前的情况,这一阶段称为回复。 3.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固态的溶剂中,并保持溶剂晶格类型而形成的相。 4.自然时效:将铸件长时间置于室温环境下消除应力的时效处理方法。 5.加工硬化: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所有强度和硬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性、韧性有所下降的现象。 6.固溶强化:通过溶入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使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7.细晶强化:通过细化晶粒而使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 8.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T。△T=T0-Tn. 9.淬硬性:指钢在正常淬火条件下其马氏体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10.淬透性:指钢在淬火时能获得淬硬深度的能力。 二、填空题 1.石墨为片状的灰口铸铁为铁,石墨为团絮状的灰口铸铁为,石墨为球状的灰口铸铁为球墨铸铁。其中,球墨铸铁的韧性最高,因而可以锻

造。 (片普团可锻球墨韧最高) 2.(特不耐磨热) 3.金属的断裂形式有(脆延断) 4.金属元素在钢中形成的碳化物可分为、两类。 5.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核、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立方晶格三种。(体面心密排) 6.常用的回火方法有低温回火、。 7.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有 8.马氏体是固溶体,其形态主要有中,高碳针状马氏体硬度高、塑性差。 9.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三个转变区的转变产物是 10.共析钢淬火形成M+A’后,在低温、中温、高温回火后的产物分别为、S回。 11.钢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过热缺陷可通过 12.实际金属中存在三类缺陷,位错属于 13.金属结晶过程中,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强,塑性越差。 14.钢的热处理工艺由 3个阶段组成。 15.强化金属材料的基本方法有。 16. 17.HT250是铸铁,数字250表示。 18.纯铁的多晶型转变是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一种晶体结构转变成另一种晶体结构的现象。 19.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原子数为。 20.在立方晶格中,如果晶面指数和晶面指数的数值相同时,那么该晶面与晶向间存在着互相垂直关系。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一章机械工程材料 1·晶格:为描述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人为地将原子看为一个点,再用假想的线条2·把个点连接起来,可得到一个空间格子。称为···· 3·常见晶格类型: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4·冷却曲线,曲线上水平段所对应的温度是纯金属的结晶温度。金属在结晶时,放出大量的结晶潜热,补偿了热量的丧失故金属的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的。T1总低于t0,这种现象称为过冷,t1与t0之差称为过冷度t,金属液体冷却速度越大,t1就越低,过冷度也就越大。(t0理论结晶温度,t1实际结晶温度) 5铁碳合金: 铁素体,铁素体是碳溶于a-Fe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F表示。 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于r-Fe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A表示 渗碳体,渗碳体是铁和碳所形成的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金属化合物,用其分子式Fe3C表示 渗碳体在钢中总是与铁素体等固溶体组成机械混合物,其形状有片状,粒状,网状和细板状。 6·钢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7·退火与正火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 退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8·淬火通常是为了获得马氏体,再配合适当的回火,使钢件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能 目的:提高各类零件或工具的力学性能,改善某些特殊钢的性能 9·回火,淬火钢回火的目的降低或消除淬火内应力,提高尺寸稳定性,获得所需要的使用性能。 淬火得到的马氏体是一种不稳定的组织。 10·合金弹簧钢:它的碳的质量分数一般为0·5%~0·7% 60Si2Mn钢是常用的合金弹簧钢 常用的高速钢有W18Cr4v和w6Mo5Cr4V2

机械工程材料基本知识

机械工程材料基本知识 1.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任何机械零件或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要受到各种形式外力的作用。如起重机上的钢索,受到悬吊物拉力的作用;柴油机上的连杆,在传递动力时,不仅受到拉力的作用,而且还受到冲击力的作用;轴类零件要受到弯矩、扭力的作用等等。这就要求金属材料必须具有一种承受机械荷而不超过许可变形或不破坏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表现来的诸如弹性、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特征就是用来衡量金属材料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力学性能的指标。 1.1.1强度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强度指标一般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载荷即力表示,符号为c,单位为MPa 工程中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或开始出现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值,用③ 表示。抗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拉力的作用下,被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用c表示。 对于大多数机械零件,工作时不允许产生塑性变形,所以屈服强度是零件强度设计的依据;对于因断裂而失效的零件,而用抗拉强度作为其强度设计的依据。 1.1.2塑性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工程中常用的塑性指标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伸长率指试样拉断后的伸长量与原来长度之比的百分率,用符号S表示。断面收缩率指试样拉断后,断面缩小的面积与原来截面积之比,用表示。 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越大,其塑性越好;反之,塑性越差。良好的塑性是金属材料进行压力加工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机械零件工作安全,不发生突然脆断的必要条件。 1.1.3 硬度 硬度是指材料表面抵抗比它更硬的物体压入的能力。硬度的测试方法很多,生产

机械工程材料老师给的复习题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奥氏体:碳溶于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以符号A表示。 2.回复:当加热温度不高时,冷变形金属的显微组织无明显变化,力学性能也变化不大,但残余应力显著降低,物理和化学性能部分地恢复到变形前的情况,这一阶段称为回复。 3.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固态的溶剂中,并保持溶剂晶格类型而形成的相。 4.自然时效:将铸件长时间置于室温环境下消除应力的时效处理方法。 5.加工硬化: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所有强度和硬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性、韧性有所下降的现象。 6.固溶强化:通过溶入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使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7.细晶强化:通过细化晶粒而使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 8.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T。△T=T0-Tn. 9.淬硬性:指钢在正常淬火条件下其马氏体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10.淬透性:指钢在淬火时能获得淬硬深度的能力。 二、填空题 1.石墨为片状的灰口铸铁为普通灰铸铁,石墨为团絮状的灰口铸铁为可锻铸铁,石墨为球状的灰口铸铁为球墨铸铁。其中,球墨铸铁的韧性最高,因而可以锻造。 (片普团可锻球墨韧最高) 2.工程中常用的特殊性能钢有不锈钢、耐磨钢、耐热钢等。(特不耐磨热) 3.金属的断裂形式有延性断裂和脆性断裂两种。(脆延断) 4.金属元素在钢中形成的碳化物可分为合金渗碳体、特殊碳化物两类。 5.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核、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立方晶格三种。 (体面心密排) 6.常用的回火方法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7.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有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 8.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其形态主要有板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其中,高碳针状马氏体硬度高、塑性差。 9.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三个转变区的转变产物是奥氏体、珠光体、共析渗碳体。 10.共析钢淬火形成M+A’后,在低温、中温、高温回火后的产物分别为M回+A’、T回 、S回。 11.钢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过热缺陷可通过扩散退火热处理来消除。 12.实际金属中存在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类缺陷,位错属于线缺陷。 13.金属结晶过程中,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晶粒越呈树状长大,材料的强度越强,塑性越差。 14.钢的热处理工艺由预先热处理、淬火、回火3个阶段组成。 15.强化金属材料的基本方法有结晶强化、形变强化、固溶强化和相变强化。 16.亚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A c3 +(30~50)℃,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A c1+(30~50) ℃。17.HT250是灰铸铁,数字250表示抗拉强度为250MPa 。 18.纯铁的多晶型转变是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一种晶体结构转变成另一种晶体结构的现象。 19.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原子数为4。 20.在立方晶格中,如果晶面指数和晶面指数的数值相同时,那么该晶面与晶向间存在着互相垂直关系。 21.过冷度与冷却速度的关系是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22.固溶体按溶质原子的晶格中位置可分为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

#机械工程材料_习题集答案

第1章材料的性能 一、选择题 1.表示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 B) A.σ B.σs C.σb D.σ-1 2.表示金属材料弹性极限的符号是( A) A.σe B.σs C.σb D.σ-1 3.在测量薄片工件的硬度时,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的表示符号是( B) A.HB B.HRC C.HV D.HS 4.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A ) A.强度 B.硬度 C.塑性 D.弹性 二、填空 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在载荷作用下其抵抗(变形)或(破坏)的能力。 2.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3.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4.常用测定硬度的方法有(布氏硬度测试法)、(洛氏硬度测试法)和维氏硬度测试法。 5.疲劳强度是表示材料经(无数次应力循环)作用而(不发生断裂时)的最大应力值。 三、是非题 1.用布氏硬度测量硬度时,压头为钢球,用符号HBS表示。是 2.用布氏硬度测量硬度时,压头为硬质合金球,用符号HBW表示。是 3.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可以理解为金属材料的失效抗力。 四、改正题 1. 疲劳强度是表示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而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将冲击载荷改成交变载荷 2. 渗碳件经淬火处理后用HB硬度计测量表层硬度。将HB改成HR 3. 受冲击载荷作用的工件,考虑机械性能的指标主要是疲劳强度。将疲劳强度改成冲击韧性 4. 衡量材料的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冲击韧性。将冲击韧性改成断面收缩率 5. 冲击韧性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将载荷改成冲击载荷 五、简答题 1.说明下列机械性能指标符合所表示的意思:σs、σ0.2、HRC、σ-1、σb、δ5、HBS。σs: 屈服强度σ0.2:条件屈服强度 HRC:洛氏硬度(压头为金刚石圆锥)σ-1: 疲劳极限 σb: 抗拉强度σ5:l 0=5d 时的伸长率(l =5.65s 1/2) HBS:布氏硬度(压头为钢球)第2章材料的结构

(华南理工大学)车辆工程2004级《机械振动》课程期终考试卷(A)-答案

诚信应考,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 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 《 机械振动 》试卷(A ) 注意事项:1.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填写清楚; 2. 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试形式:闭卷; 4. 本试卷共 大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21分) 1.力学系统能够发生振动必须具有 弹性 和 惯性 。(本小题2分) 2.系统的激励是指 系统的外来干扰 ;响应是指 系统受外来干扰后的响应 。(本小题2分) 3.按响应类型可将振动分为 固有振动 、 周期振动 、 简谐振动 、 混沌振动 和 随机振动 五种类型。(本小题5分) 4.自由振动是指 系统受初始干扰后不再受外界激励时所作的振动 。 受迫振动是指 系统在随时间变化的激励作用下所作的振动 。(本小题2分) 5.已知库仑阻尼产生的摩擦阻力N F d μ=,其中:N 为接触面正压力,μ为摩擦系数,则其等效粘性阻尼系数= e C A N 0πωμ。(本小题2分) 6.已知系统阻尼比为ξ,则该系统得品质因数Q = ξ 21。(本小题1分) 7.主动隔振是指 通过减振装置将振源与基础隔离开来,以减少传递到基础上的力的隔振方式,被动隔振是指 为避免机器振动对安装在机器上的仪器设备的影响,而在机器和仪器之间配置减振装置的隔振方式 。(本小题2分) 8.主振动指的是 无阻尼多自由度线性系统的单频率自由振动 。(本小题1分) 9.柔度影响系数f ij 是指 在系统广义坐标j 上作用单位外力,在广义坐标i 上产生的位移 。(本小题1分)

10.多自由度线性振动系统可能存在 惯性耦合 、 刚度耦合 、和 阻尼耦合 三种情况的坐标耦合。(本小题3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1.已知单自由度系统的粘性阻尼系数为c ,在简谐激振力t F f ωsin =作用下作受迫振动,稳态响应为()θω-=t X x sin ,则该系统粘性阻尼在一个稳态振动周期内所做的功=C W ( A )。 (A )θπsin FX (B )θπsin 2PX (C )ωcX (D )ω2cX 2.如图所示对称系统,在初始条件为() 001x x -=,()020 x x =,()001=x ,()002=x 情况下,其自由振动频率为( A )。 (A )m k k 1 2+= ω (B )m k k 221 += ω (C )m k k 1 +=ω (D )()m k k 1 2+= ω 题二、2图 3.相平面上所有相轨迹都通过的奇点称为( A )。 (A )结点 (B )焦点 (C )鞍点 (D )中心 4.单自由度线性系统在任意周期激励力作用下的稳态响应( D )。 (A )是与激励力周期不相同的周期振动 (B )是与激励力周期相同的简谐振动 (C )不再是周期振动 (D )是系统在激励力各次谐波分量分别作用下产生的稳态响应的叠加 5.如图所示系统,各圆盘转动惯量相同,两段轴的扭转刚度皆为k ,取圆盘相对惯性系的转角为广义坐标,则该系统( A )。 (A )存在刚度矩阵,但不存在柔度矩阵 (B )存在柔度矩阵,但不存在刚度矩阵 ( C )柔度矩阵和刚度矩阵均不存在 ( D )柔度矩阵是刚度矩阵的逆矩阵 题二、5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