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经典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概论》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 广播电视集团化现状分析
一、广电集团现状
中国广电行业的集团化改革,是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中进行的,是整个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一部份,因此,必须与之同向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广电行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面对国外强势媒体集团力图进入的强大压力和国内社会资本向广电行业流动的巨大冲击,中国的广电行业面临着前未有的挑战。但中国的广电行业由于长期处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中,规模普遍不够大,机制普遍不够活,这种状况使中国的广电行业难以适应国内市场竞争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广电行业集团化的战略应运而生。
(一)、广电集团内涵及特殊性
1、广电集团内涵
目前,广电行业除了集团外还有总台等称呼的机构,但是它们都管理众多事业单位和公司,独立担负收支平衡、资产增殖的责任,拥有独立调配资源、投资管理的权力,独自享有收益权。我认为这种总台实质上也是集团。广电集团的内涵是否这么表述呢?即广电集团是以广电集团公司为核心,以广电集团公司和紧密层的母子公司为主体,连续一定数量的关联公司和合同企业,通过产权(资产)和生产经营关系,由多个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共同组成跨行业(含广电、科技、金融、商贸、房产等等)的经济联合组织。
二、广电集团的特殊性
广电集团既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单位和经济部门,它还赋有:新闻媒体、事业性质和专业分工的任务;要求广电集团以宣传为中心,更好地发挥“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喉舌功能,把遵循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规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增强集团的社会影响力、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广电行业内的集团化改革还具有一种特殊性。广电集团的特殊性还在其不同于其它文化新闻单位,由于电视广播媒体具有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特别是直播节目直接面对观众,贴近受众的特点,直播现场难以完全控制的特点,使政府对广电系统的改革一直持谨慎态度,也因此才在全国广电集团化改革中第一次出现了事业性质的集团。广电集团的特殊性要求广电集团改革的时候依然要把宣传放在首位,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
起来考虑,正因此出现了全国首创——事业集团。
第二节广电集团改革进程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20 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改革到了攻坚阶段,全国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吹响了号角。2002 年8 月24 日中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2003 年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新闻文化体制改革十点意见”。然而这时广电行业才尴尬的发现,当教育已经开始产业化,其它事业单位也已经开始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尤其是同样具有喉舌功能的报业改革的成功远远超过了广电行业,只有广电行业还处于80 年代的旧体制下。李长春同志说,“电视行业落后其他行业20 年。”于是广电行业在改革的道路上努力追赶,先后进行了有线电视台和无线电视台合并,有线电视网和电视台的分离等重大改革举措。但是由于思想观念的禁锢,改革的滞后,使广电行业的现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距甚远;与党和政府的要求相距甚远;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了三年的广电行业的产业化、集团化的讨论和尝试。我国规模最大的新闻传媒集团——中国广播影视集团2001 年12月16 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拉开了广电集团化改革的序幕。中国广播影视集团的主要成员单位有: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广播电视传输网和中国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固定资产达214 亿元,年总收入110 亿元。此举昭示了以广电集团为代表的中国传媒力量开始了正式的集团化改革①.中广广电集团的成立,标致全国拥有广播、电视、电影、传输网络、互联网站、报刊出版、影视艺术、节目制作销售、科技开发、广告经营的大型国家级综合性传媒集团的孵化开始。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在中广集团成立时指出,中国广播影视集团的成立,是中国实施以打造传媒“航空母舰”为重点的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争取用5 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国家主力、亚洲一流、世界前列”的发展目标。这样做的目标当然是与国际巨无霸企业抗衡。广电改革正沿着两大主线——传输网络和媒体内容向前推进,把网络公司和中央的三个台合在一起成为广电集团,作为整体力量应对国际竞争。中国广播影视集团和广电总局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政事一体。由于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导致广电总局的政策招来了各地对公平性的报怨,加上广电总局自身几十年行业管理者的角色根深蒂固,面对市场一时难以适应。2004 年广电总局终于意识到政事一体化集团的不足,实现了中广集团与广电总局的分离。2001-2004 年期间全国各省陆续成立了广电集团,按照广电总局各自摸索的指导精神开始了“百花齐放”的探索,广电行业的集团化进入了新的高潮。
第三节广电集团现状
根据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国家广电总局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从2001 年起全国广电行业在台网分离、三台合一的基础上开始了集团化改革,到2005 年先后成立了18 家广电集团,迄今为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内部机制上有所改进(组织构架有所改进、分配体制的局部变化、部分人员实行聘用制),但是从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和体制上看,多数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①内部资料8
只有少数台、个别频道(率)的体制在向市场转型。广电集团现在改革情况和改革中所处的环境可以用以下几个特征进行归纳:
一、改革情况
(一)管理体制没有变化,集团内部事业体制与企业化管理冲突严重
各地广电集团组建三年来,虽然普遍采用事业集团,企业化管理的模式,但是由于人员主要来自事业单位,实际上凭经验照搬事业体制。但部分试行市场化的频道、频率要求采取企业化管理。企业化管理的要求与僵化的事业体制发生严重冲突。
(二)内部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使广电集团与外部市场脱节
由于一直强调广电行业的喉舌功能,强调事业属性,广电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经济色彩很浓的一个部门。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强烈地冲击着广电行业,使刚刚成立的广电集团还来不及探索如何改变管理体制,就面临处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内部机构与外部市场完全脱节。随着节目、人力等生产要素逐步进入市场,广电集团的自己的节目生产不可能独自游离于市场之外;在电视剧的制作上电视台逐步让位于民营公司;僵化的人才机制使新的人才进不来,已有的人才在流失;缺乏创新的内在动力,而创新正是广播电视节目的灵魂。(三)全国广电集团普遍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
由于广电行业的块块分割,使全国广电集团普遍规模小,若加上县县级台,电视频道可以达到2035 个,其中能盈利的不到10%。除中央电视台和上海文广集团等4 个集团外,其他集团收入一般在10亿元以下。市场竞争力弱,缺乏小而精、小而优的专业化频道,内容大而全,缺乏自己的特色,荧屏内容同质化严重,黄金时间播放的节目大多依赖外购②.
(四)广电集团基本完成政事分立
2001 年12 月中广集团成立时和广电总局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其后成立的集团也纷纷模仿。广电局既是下属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又是行业管理部门,政事合一的体制既干扰了广电局作为行业管理者的执法,又作为利益获得者,妨碍了市场资源的配置。正是全国广电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