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四节 提能力 创新演练经典化

[对接高考——高考命题常设误区汇总]

[随堂强化落实]

1.[双选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认为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时,则认为已经沉淀完全

B.反应AgCl+NaBr===AgBr+NaCl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是因为AgBr比AgCl更难溶于水

C.Al(OH)3(s)Al3+(aq)+3OH-(aq)表示沉淀溶解平衡,Al(OH)3Al3++3OH -表示水解平衡

D.只有反应速率很高的化学反应才能应用于工业生产

解析:Al(OH)3Al3++3OH-表示Al(OH)3的电离平衡,C项错误;化学反应能否应用于工业生产与反应速率无必然联系,D项错误。

答案:AB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B.由于K sp(ZnS)>K sp(CuS),所以ZnS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沉淀

C.其他条件不变,离子浓度改变时,K sp不变

D.两种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 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解析:相同温度下不同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常数不同,这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对同一难溶电解质来说,温度不同,K sp不同,K sp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同种类型的

难溶电解质K sp越小,溶解度越小。

答案:D

3.把Ca(OH)2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Ca(OH)2(s)Ca2+(aq)+2OH-(a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

B.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

C.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

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

解析:恒温下K sp不变,加入CaO后,溶液仍为Ca(OH)2的饱和溶液,pH不变,A 错误;加热,Ca(OH)2的溶解度减小,溶液的pH降低,B错误;加入Na2CO3溶液,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a(OH)2固体转化为CaCO3固体,固体质量增加,C正确;加入NaOH 固体平衡向左移动,Ca(OH)2固体质量增加,D错误。

答案:C

4.(2010·安徽模拟)下表为有关化合物的p K sp,p K sp=-lg K sp。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①向AgNO3溶液中加入适量NaX溶液,得到沉淀AgX;②向①中加NaY,则沉淀转化为AgY;③向②中加入Na2Z,沉淀又转化为Ag2Z。则表中a、b、c的大小关系为()

A.a>b>c B.a<b<c

C.c<a<b D.a+b=c

解析:根据沉淀的转化原理可知,溶解度小的沉淀总是向着溶解度更小的转化,再结合p K sp=-lg K sp可知K sp越小其p K sp越大,故B正确。

答案:B

5.(2011·无锡联考)要使工业废水中的Pb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

由上述数据可知,沉淀剂最好选用()

A.硫化物B.硫酸盐

C.碳酸盐D.以上沉淀剂均可

解析:沉淀工业废水中的Pb2+时,生成沉淀的反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由于PbS的溶解度最小,故选硫化物做为沉淀剂。

答案:A

6.已知常温下,AgBr的K sp=4.9×10-13、AgI的K sp=8.3×10-17。

(1)现向含有AgI的饱和溶液中:

①加入固体AgNO3,则c(I-)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②若改加更多的AgI,则c(Ag+)________;

③若改加AgBr固体,则c(I-)____________________;而c(Ag+)________。

(2)有关难溶盐的溶度积及溶解度(与AgBr、AgI无关),有以下叙述,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两种难溶盐电解质,其中K 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B.向含有AgCl固体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使AgCl溶解又达到平衡时,AgCl的溶度积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

C.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电解质离子的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溶度积

D.溶液中存在两种可以与同一沉淀剂生成沉淀的离子,则K sp小的一定先生成沉淀E.难溶盐电解质的K sp和温度有关

F.加入与原难溶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物质,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变小,也使K sp 变小

(3)现向含有NaBr、KI均为0.002 mol/L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浓度为4×10-3mol/L AgNO3溶液,则产生的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若向其中再加入适量的NaI固体,则最终可发生沉淀转化的总反应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加入AgNO3固体,使c(Ag+)增大,AgI溶解平衡向左移动,c(I-)减小。②改加更多的AgI固体,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各离子浓度不变。③因AgBr的溶解度大于AgI的溶解度,所以改加AgBr固体时,使c(Ag+)变大,而使AgI的溶解平衡向生成AgI的方向移动,c(I-)变小。

(2)A项中只有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 sp越小,溶解度可能会小,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根据K sp判断溶解度的大小,A错误;B项中因温度不变,故再次达到平衡时,K sp与溶解度均不变,B正确;K sp是各离子浓度的幂之积,C错误;D项生成沉淀的先后还与离子的浓度有关,错误,E正确;相同的离子不会改变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K sp,F错误。

(3)等体积混合后c(Br-)=c(I-)=0.001 mol/L,

c(Ag+)=2×10-3 mol/L。因K sp(AgI)4.9×10-13,所以有AgBr沉淀生成;而再向其中加入适量NaI固体时,会有AgBr转化为AgI。

答案:(1)①变小②不变③变小变大(2)BE

(3)AgI、AgBr AgBr(s)+I-(aq)===AgI(s)+Br-(aq)

[提能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10·海南高考)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1.5×10-16,K sp(Ag2CrO4)=2.0×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AgCl>AgI>Ag2CrO4

B.AgCl>Ag2CrO4>AgI

C.Ag2CrO4>AgCl>AgI

D.Ag2CrO4>AgI>AgCl

解析:由K sp(AgCl)=1.8×10-10可求出c(Ag+)=1.34×10-5 mol/L;由K sp(AgI)=1.5×10-16,可求出c(Ag+)=1.22×10-8 mol/L;由K

(Ag2CrO4)=2.0×10-12可求出c(Ag+)=1.26×10

sp

-4 mol/L,所以c(Ag+)大小顺序为Ag

CrO4>AgCl>AgI。

2

答案:C

2.(2011·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已知25℃时,K sp(AgCl)=1.8×10-10,K sp(AgI)=8.5×10-17,25 ℃时AgCl固体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A.100 mL 0.01 mol/L KNO3溶液

B.100 mL 0.01 mol/L 盐酸

C.100 mL 0.01 mol/L AgNO3溶液

D.100 mL 0.01 mol/L KI溶液

解析:根据题给的K sp数据可知,碘化银的溶解度远小于氯化银,故在KI溶液中,氯化银能转化为碘化银沉淀而溶解,即D项正确。

答案:D

3.(2011·威海模拟)常温下,K sp(CaSO4)=9×10-6,常温下CaSO4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溶液中,c(Ca2+)、c(SO2-4)均相等

B.b点将有沉淀生成,平衡后溶液中c(SO2-4)一定等于3×10-3 mol/L

C.a点对应的K sp等于c点对应的K sp

D.d点溶液通过蒸发可以变到c点

解析:A项只有在单一CaSO4溶液中c(Ca2+)、c(SO2-4)才相等,A项错误;B项b点Q c>K sp,故有沉淀生成,开始c(Ca2+)、c(SO2-4)不相等而反应消耗的Ca2+、SO2-4相等,因此平衡后的两种离子也不会都等于3×10-3 mol/L,B项错误;在平衡线上的K sp均相等,C 项正确;D项d点通过蒸发后各离子浓度都增大,不可能保持SO2-4浓度不变而到达c点,

D项错误。

答案:C

4.(2011·济宁期末)Cu(OH)2在水溶液中存在着如下沉淀溶解平衡:Cu(OH)2(s) Cu2+(aq)+2OH-(aq),在常温下K sp=2×10-20。在常温下如果要生成Cu(OH)2沉淀,需要向0.02 mol/L的CuSO4溶液中加入碱溶液来调整溶液的pH,使溶液的pH大于

() A.2 B.3

C.4 D.5

解析:由溶度积的公式有,K sp=c(Cu2+)c2(OH-)=2×10-20,若要使0.02 mol/L的Cu2+沉淀,则需c(OH-)=1×10-9,再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得,c(H+)=1×10-14/1×10-9=1×10-5 mol/L,则pH=5。

答案:D

5.(2010·淄博模拟)常温下,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依次为:K sp(Ag2SO4)=7.7×10-5、K sp(AgCl)=1.8×10-10、K sp(AgI)=8.3×10-17。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常温下,Ag2SO4、AgCl、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依次减弱

B.在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I固体,有AgI沉淀生成

C.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之比等于它们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D.在Ag2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有Ag2SO4沉淀析出

解析:由数据可知A选项正确;K sp(AgI)<K sp(AgCl),说明AgI更难溶,B选项正确;K sp(Ag2SO4)=c2(Ag+)×c(SO2-4),K sp(AgCl)=c(Ag+)×c(Cl-),K sp(AgI)=c(Ag+)×c(I-),显SO4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2SO4(s)2Ag+(aq)+SO2-4

然C选项错误;Ag

(aq),加入Na2SO4固体,SO2-4的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有Ag2SO4固体析出,D选项正确。

答案:C

6.已知:25℃时,K sp[Mg(OH)2]=5.61×10-12,K 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C.25℃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氨水中的K sp比在20 mL 0.01 mol/L NH4Cl溶液中的K sp小

D.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为MgF2解析:由于Mg(OH)2的溶度积较MgF2小,所以其电离出的Mg2+浓度要小一些,故A 项错误;由于NH+4可以结合Mg(OH)2电离出的OH-,从而促使Mg(OH)2的溶解平衡正向

移动,c(Mg2+)增大,故B项正确;由于K sp仅与温度有关,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难溶电解质质量的多少等无关,故C项错误;因为K sp[Mg(OH)2]和K sp(MgF2)相差不大,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aF,若溶液中c(Mg2+)·c2(F-)>7.42×10-11时,也可以生成MgF2沉淀,即由Mg(OH)2转化为MgF2,故D项错误。

答案:B

7.(2011·湛江模拟)一定温度下的难溶电解质A m B n在水溶液中达到溶解平衡时。已知下表数据

对含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不能观察到红色固体析出

B.该溶液中c(SO2-4)∶[c(Cu2+)+c(Fe2+)+c(Fe3+)]>5∶4

C.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并调节pH到3~4后过滤,得到纯净的CuSO4溶液D.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

解析:(1)多种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反应时,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优先反应;(2)一种沉淀剂沉淀溶液中的多种离子时,所需沉淀剂浓度越小的越先沉淀。

答案:C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8.(2011·渭南质检)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解析:本题考查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与特征。A项反应开始时,各离子的浓度没有必然的关系,B项正确,C项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D项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平衡不发生移动。

答案:BC

9.(2011·青岛模拟)已知常温下:K sp(AgCl)=1.8×10-10,K sp(Ag2CrO4)=1.9×10-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gCl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K sp和在纯水中的K sp相同

B.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Br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浅黄色,说明K sp(AgCl)

C.将0.001 mol/L的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L的KCl和0.001 mol/L的K2CrO4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

D.向AgCl的悬浊液中滴加浓氨水,沉淀溶解,说明AgCl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解析:A项K sp的值只跟温度有关;B项K sp(AgCl)>K sp(AgBr);C项将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L的KCl中开始产生AgCl沉淀时,

c(Ag+)=1.8×10-10

0.001=1.8×10

-7 mol/L,而AgNO

3

溶液滴入0.001 mol/L K2CrO4溶液中

开始产生Ag2CrO4沉淀时,c(Ag+)=1.9×10-12

0.001>1.8×10

-7mol/L,所以先产生AgCl沉

淀。

答案:AD

10.已知在25℃的水溶液中,AgX、AgY、AgZ均难溶于水,但存在溶解平衡。当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此常数用K sp表示,K sp和水的K W相似)。如:AgX(s)Ag++X-,K sp(AgX)=c(Ag+)·c(X-)=1.8×10-10

AgY(s)Ag++Y-,K

sp

(AgY)=c(Ag+)·c(Y-)=1.0×10-12

AgZ(s)Ag++Z-,K

sp

(AgZ)=c(Ag+)·c(Z-)=8.7×10-1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三种物质在常温下溶解度最大的是AgZ

B.将AgY溶解于水后,向其中加入AgX,则c(Y-)减小

C.在25℃时,取0.188 g AgY(相对分子质量为188)固体放入100 mL水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溶液中c(Y-)=1.0×10-4 mol/L

D.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是有条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也会发生移动

解析:常温下溶解度最大的是Ag,A错误;由于K sp(AgY)

答案:AC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4分)

11.利用X射线对BaSO4穿透能力较差的特性,医学上在进行消化系统的X射线透视时,常用BaSO4作内服造影剂,这种检查手段称为钡餐透视。

(1)医学上进行钡餐透视时为什么不用BaCO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BaSO 4的溶解度,分别将足量BaSO 4放入: a .5 mL 水;

b .40 mL 0.2 mol/L 的Ba(OH)2溶液;

c .20 mL 0.5 mol/L 的Na 2SO 4 溶液;

d .40 mL 0.1 mol/L 的H 2SO 4 溶液中,溶解至饱和。 ①以上各溶液中,Ba 2+

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A .b >a >c >d

B .b >a >d >c

C .a >d >c >b

D .a >b >d >c

②已知298 K 时,K sp (BaSO 4)=1.1×10

-10

,上述条件下,溶液b 中的SO 2

4浓度为

________ mol/L ,溶液c 中Ba 2+

的浓度为________ mol/L 。

③某同学取同样体积的溶液b 和溶液d 直接混合,则混合液的pH 为________(设混合溶液的体积为混合前两溶液的体积之和)。

解析:(1)BaSO 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身体不能吸收,因此服用BaSO 4不会中毒。而BaCO 3进入人体后,会和胃液中的盐酸发生反应BaCO 3+2H +

===Ba 2+

+CO 2↑+H 2O ,钡

是重金属,Ba 2+

会被人体吸收而导致中毒。

(2)①SO 2-

4会抑制BaSO 4的溶解,所以c (SO 2

4)越大,c (Ba 2+

)越小。②由于c (Ba 2+

)·c (SO 2-

4)

=1.1×10

-10

,所以溶液b 中

c (SO 2-

4

)=1.1×10-10

0.2

mol/L =5.5×10

-10

mol/L ,溶液c 中c (Ba 2

)=

1.1×10

-10

0.5

mol/L =2.2×10-10

mol/L 。③溶液b 、d 混合后发生反应:Ba(OH)2+

H 2SO 4===BaSO 4↓+2H 2O ,由题意知Ba(OH)2过量,溶液中OH -

的浓度为

40 mL ×0.2 mol/L -40 mL ×0.1 mol/L 80 mL ×2=0.1 mol/L ,c (H +)=K W c (OH -)=1×10-13

mol/L ,

pH =13。

答案:(1)BaCO 3+2H +

===Ba 2+

+CO 2↑+H 2O

(2)①B ②5.5×10

-10

2.2×10

-10

③13

12.(16分)(2011·天津高考)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 2O 2-

7和CrO 2

4,它们会对人

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损害,必须进行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方法1:还原沉淀法 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CrO 2-4――→H +

①转化Cr 2O 2-7――→Fe 2+

②还原Cr 3+――→OH -

③沉淀

Cr(OH)3↓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

2CrO2-4(黄色)+2H+Cr2O2-7(橙色)+H2O

(1)若平衡体系的pH =2,该溶液显________色。

(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Cr2O2-7和CrO2-4的浓度相同

b.2v(Cr2O2-7)=v(CrO2-4)

c.溶液的颜色不变

(3)第②步中,还原1 mol Cr2O2-7离子,需要________mol的FeSO4·7H2O。

(4)第③步生成的Cr(OH)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

(s)Cr3+(aq)+3OH-(aq)

Cr(OH)

常温下,Cr(OH)

的溶度积K sp=c(Cr3+)·c3(OH-)=10-32,要使c(Cr3+)降至10-

5mol/L,溶液的pH应调至________。

方法2:电解法

该法用Fe 做电极电解含Cr2O2-7的酸性废水,随着电解的进行,在阴极附近溶液pH 升高,产生Cr(OH)3沉淀。

(5)用Fe做电极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阴极附近溶液pH 升高的原因是(用电极反应解释)________,溶液中同时生成的沉淀还有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结合工业废水的处理考查溶液中的平衡问题、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原理的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化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pH=2 时,反应正向进行的速率较大,溶液呈橙色。(2)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溶液的颜色不再发生改变,即只有 c 正确。(3)根据反应前后Cr 和Fe 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确定还原 1 mol Cr2O2-7需 6 mol FeSO4·7H2O。(4)当c(Cr3+)=10-5mol/L时,根据K sp的表达式可求出c(OH-)=10-9 mol/L,则此时溶液pH =5。(5)用铁做阳极,反应中生成Fe2+,提供还原剂。(6)阴极H +得电子生成H

,随着电解的进行,溶液的pH逐渐增大,溶液中还会生成Fe(OH)3沉

2

淀。

答案:(1)橙(2)c(3)6(4)5

(5)阳极反应为Fe-2e-===Fe2+,提供还原剂Fe2+

(6)2H++2e-===H2↑Fe(OH)3

13.(15分)(2010·海南中学模拟)金属氢氧化物在酸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控制溶液的pH,达到分离金属离子的目的。难溶金属的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如图所示。

(1)pH=3时溶液中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应该控制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

A.<1B.4左右C.>6

(3)在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一些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为除去某工业废水中含有的Cu2+、Pb2+、Hg2+杂质,最适宜向此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

A.NaOH B.FeS C.Na2S

解析:由图可知,在pH=3时溶液中不会出现Cu(OH)2沉淀。

(2)要除去Fe3+的同时必须保证Cu2+不能沉淀,因此pH应保持在4左右。

(3)从图示关系可看出,Co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不能通过调控pH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4)要使三种离子生成沉淀,最好选择难溶于水的FeS,使三种杂质离子转化为更难溶解的金属硫化物沉淀,同时又不会引入其他离子。

答案:(1)Cu2+(2)B

(3)不能Co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

(4)B

14.(13分)(2010·江苏高考)以水氯镁石(主要成分为MgCl2·6H2O)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1)预氨化过程中有Mg(OH)2沉淀生成,已知常温下Mg(OH)2的K sp=1.8×10-11,若溶液中c(OH-)=3.0×10-6 mol/L,则溶液中c(Mg2+)=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的滤液浓缩结晶,所得主要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得到MgO。取碱式碳酸镁4.66 g,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2.00 g和标准状况下CO2 0.896 L,通过计算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

(4)若热水解不完全,所得碱式碳酸镁中将混有MgCO3,则产品中镁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计算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综合判断和计算的能力。

(1)K sp[Mg(OH)2]=c(Mg2+)·c2(OH-)=c(Mg2+)·(3.0×10-6)2=1.8×10-11,解得c(Mg2+)=2.0 mol/L。

(2)沉淀的成分为碱式碳酸镁,根据质量守恒关系可知滤液中得到的是NH4Cl,浓缩结晶后的固体物质化学式为NH4Cl。

(4)由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Mg(OH)2·4MgCO3·4H2O得镁含量为25.75%,而MgCO3中镁含量为28.57%,故产品中镁的质量分数升高。

答案:(1)2.0 mol/L

(2)NH4Cl

(3)n(CO2)=

0.896 L

22.4 L·mol-1

=4.00×10-2 mol,

n(MgO)=

2.00 g

40 g·mol-1

=5.00×10-2 mol,

n(H2O)=

4.66 g-4.00×10-2 mol×44 g·mol-1-2.00 g

18 g·mol-1

=5.00×10-2 mol,

n(MgO)∶n(CO2)∶n(H2O)=

5.00×10-2∶4.00×10-2∶5.00×10-2=5∶4∶5,碳式碳酸镁的化学式为Mg(OH)2·4MgCO3·4H2O。

(4)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