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1:10000地形图数字化(正式版)6.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测区1:10000数字线划图(DLG)
项目设计书
编写单位名称
年月日
武汉测区1:10000数字线划图(DLG)
项目设计书
项目法人单位(盖章):设计单位或部门(盖章):审核意见:设计(或)技术负责人:审核人:主要设计人:
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单位(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目录
1、任务概述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资料利用情况
3、引用文件
4、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5、设计方案
6、上交的成果及资料
7、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
8、其它
9、附录
1、任务概述
武汉市及其周边是我省经济发达区,为满足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土地资源利用的需要,促进武汉市的经济建设发展,现决定对该测区进行1:10000地形图的数字化工作。本测区产品类型为数字线划图(DLG),共240幅。湖北省测绘局对本测区任务实行项目管理,其依据是《湖北省测绘局基础测绘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和局2004年度基础测绘项目计划。本项目法人单位为湖北省第二测绘院,承担任务单位为湖北省第一测绘院、湖北省第二测绘院和湖北省地图院。工作量分别为第一测绘院145幅,第二测绘院85幅,地图院10幅。具体分配由本项目法人单位根据上述任务量并对照测区结合表划分,并与承担任务单位签订生产任务合同书。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资料利用情况
2.1 测区范围
此次数字化成图范围为东径112°30'--115°03'45″,北纬30°00'--31°22'30″,共有1:10000地形图240幅,总成图面积约为7000平方公里。按3°分带,属37和38带,中央子午线为111°和114°。具体范围见附图“2004年240幅DLG生产范围结合表”。
2.2测区地理概况
武汉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地处江汉平原东部边缘,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渠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长江流经测区,汉江在测区内汇入长江,其它较大的河流主要有:滠水、倒水、举水、府河、东荆河、通顺河、金水、巡司河、黄孝河、朱家河等;主要湖泊有:梁子湖、斧头湖、鲁湖、汤孙湖、后官湖、张渡湖、后湖、东湖、南湖、墨水湖、武湖等。
测区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C--17°C之间。7月为最热,平均气温28°C--32°C,极端最高可达42°C,1月为最冷,平均气温3°C--4°C,极端最低可达-16°C,年均降水量为1250mm—1400mm。
测区工、农业、交通发达,人烟稠密。各市县与乡镇间均有公路相连,主要公路为武汉至黄石、武汉至宜昌、武汉至黄陂、武汉至天河机场、武汉至阳逻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湖北段也纵穿其中,还有经过武汉、黄陂段的106国道,经过武汉、咸宁段的107国道,经过武汉、大冶段的316国道及经过武汉、黄石段的318国道。
铁路主要为京广线、武九线、汉丹线与京广、京九联络线,水路交通主要为长
江、汉水。
2.3资料利用情况
本次成图是在现有薄膜原图、数字栅格地图基础上进行矢量化,本测区所用原图为80和90年代更新图,所用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分别为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此次成图所选资料一定要求为最新。
3、引用文件
3.1 GB/T 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3.2 GB/T 5791-93《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3.3 GB 2260-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3.4 国家测绘局制定《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与建库总体技术纲要》3.5 CH/T 1005-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3.6 CH/T 1007-200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3.7 GB/T 17798-1999《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3.8 GB/T 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
3.9 湖北省测绘局基础测绘项目任务书(任务编号0301)
3.10 本项目设计书
4、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产品采用高斯-克吕格圆柱投影,3°分带,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分幅执行GB/T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图幅空间单元经差为3′45″,纬差为2′30″。数据格式为arc/info的e00格式。
5、设计方案
5.1 软、硬件环境
5.1.1 硬件:Vidar TrueScan800等扫描仪;奔腾Ⅱ以上微机;Hp750c、Hp650c等彩色喷墨绘图仪;
5.1.2 软件:Windows98、winnt4.0及以上版本;AutoCAD14及以上版本;GeoScan;Photodrg;Arc/info7.1及以上版本;
5.2 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5.2.1 技术路线
采用薄膜原图扫描后进行矢量化的方法。
地形图扫描分辩率(黑白)不低于300dpi,扫描栅格数据为TIFF 格式,然后进行人机交互半自动分层矢量化,并对矢量化后的数据进行
编辑、修改、接边,检查后,将数字化成果入库。
5.2.2 工艺流程
薄膜黑图纸质地形图
5.3技术规定
数字化作业严格按照各系统使用说明书操作,按要求进行数字化,地理要素分
层正确、完整,所有地理要素均应分属各层,不得交叉和遗漏。
5.3.1、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5.3.1.1 根据测区设计书,全面了解测区情况、工作图的比例尺、等高距、四周接边情况及作业时的注意事项。
5.3.1.2 根据技术规程的要求对工作图件进行检查,地物、地貌、水系、植被等要清楚、正确。
5.3.1.3、检查软硬件连接情况及运行状况是否正常,以保证数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5.3.1.4、检查数据采集所需的软件及其支持软件是否安装齐备,应尽量避免计算机病毒的存在。
5.3.1.5、准备好各种作业记录手簿、文档簿,保证作业时能对各种问题的处理意见及时记录。
5.3.2、数据采集及数字化操作规程
5.3.2.1总体技术要求
5.3.2.1.1 1∶10000数字线划图采集及分层参见附录一。
5.3.2.1.2 图件定位工作应认真仔细,定位误差应在规定的误差范围之内,并将定位误差情况填入图历簿。
5.3.2.1.3数字地图应忠于原图,对原图表达的内容应准确无误、完整无漏,但若发现原图有明显错误、矛盾时,应及时报上一级技术部门处理,处理意见应有记录和签名。
5.3.2.1.4数据分层存放,只有图廓线层(包括方里网线)存放完整内图廓线,其他层均不存放完整内图廓线,内图廓线应用理论数据生成。其他数据层若有与图廓相交形成闭合多边形的,可以保留相应一段内图廓线,赋特殊代码999999。
5.3.2.1.5点状要素采集符号定位点。
5.3.2.1.6有向点状要素按两点有向线段采集。第一个点为要素的定位中心点,第二个点为标志要素方向。
5.3.2.1.7数字化线状要素时要注意数字化的方向性,线状符号应在前进方向的右侧,线状要素上点的密度以几何形状不失真为原则,点的密度应随着曲率的增大而增加。
5.3.2.1.8具有多种属性的公共边只数字化一次,代码为以符号表现的地物,其他层用拷贝方法生成,要保证每层数据的完整。拷贝的要素赋特殊代码993002。
5.3.2.1.9点、线矛盾的高程点,除个别错误点不采集外,其余点应全部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