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早恋现象剖析及疏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早恋现象剖析及疏导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必经时期,它是身心各方面发生很大变化,对人生充满幻想的时期。
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4—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青春期的到来,人的身体和心理出现了跳跃性的变化。
随着身体的长大和性器官开始成熟,脑的内部结构和机能迅速发展,体力、精力和记忆力都处于最佳状态的时期,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
但由于他们既不了解世界,又不了解本身生理发展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所以又有人把这个时期称危险时期。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从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了爱慕异性的愿望,常常把对异性的好感用恋爱的方式来表现,这就是早恋。
二、早恋现象分析
(一)早恋现象产生的原因
1、内因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特别是性开始成熟以后,他们从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了爱慕异性的愿望。
一方面现代中学生性意识发展较早,中学生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心理上会萌发一种性意识,也就是说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认识异性的性别,以及两性的差别和联系,开始考虑自己如何扮演一个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如何与异性进行交往,一天一天就可能会产生爱慕异性的心理。
但是一般从性意识的觉醒开始,从半懂不懂,两性开始疏远,进入朦胧期,随着向往异性心理的不断发展,开始进入迷恋期,进而开始结交异性朋友,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对特定对象产生钟情,产生爱慕之心。
这个过程,是爱情产生发展的特定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感情、特定的人际关系。
刚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虽然性意识成熟较早,但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性格都不成熟,他们处理不了这种高级的感情,于是就会产生早恋。
2、外因。
(1)家庭因素。
①随着离婚率的不断增长,单亲家庭和隔代抚养的孩子越来越多,在这种家庭下成长起来的中学生由于缺乏完整的父爱和母爱,于是想从异性同学那里寻找慰藉。
而异性之间在交往与接触中会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这是他们在家中很少能体会得到的,这种愉悦会促使他们更加频繁地接触与交往,从而产生了早恋情绪。
②还有些孩子,尽管父母没有离异,但由于其父母没有严谨的生活作风,社会交往过于复杂,而直接影响子女,使他们有效仿的动机,也容易产生早恋。
③还有一些家庭,父母均在,父母生活作风也严谨,但由于父母家长作风太浓,不善于与自己的子女沟通感情,交流思想,动不动就是说教,甚至喝斥,子女在家中没有发言权,产生一种孤僻心理,于是很可能去找和自已平时还算和得来的异性去倾诉心中的苦闷与委屈,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进一步发展演绎成了早恋。
④父母外出打工,只管赚钱,疏忽了对其子女的管教,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每到星期假日,相互串门、聚会、玩牌、上网,这样极易受一些黄色影视的影响,导致早恋现象发生。
(2)学校因素。
在情感教育的问题上,现行的德育体制上是一段“空白”,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作为教育家庭机构--学校,在管理上规定了中学生不允许早恋,便是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明白早恋的危害性,所以始终杜绝不了。
另外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情感教育教师,甚至连兼职的辅导教师也没有。
班主任充当了这个角色,而班主任还有许多其他的工作要做。
再加上在情感教育的问题,由于没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来参考,于是这顶工作就显得有点无序和被动。
主要表现在没有重视事前的引导,等到发展问题后,才开始注意,所做的工作也只是对事情的调查及处理,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
(3)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中关于性的方面的刺激越来越多。
首先,电视片、广告片、电影、杂志中关于情爱的问题出现的非常频繁;其次,生活当中成年人特别是现代的一些青年人的生活方式,与一些传统大不相同的情爱观,严重地影响着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使他们感到迷茫,感到一种好奇,进而开始模仿成人的行为。
(二)早恋的特征
1、普遍性。
深入地在学生中进行了解后发现,目前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早恋现象。
当然,这个“普遍”是个相对而言的概念。
在有的班级中存在早恋倾向的学生甚至多达十几个。
存在如此严重的早恋倾向的原因当然很多,但社会的影响应该是起决定作用的。
2、大胆性。
上学放学的路上,晚自习后的操场上,不少老师都曾发现学生中存在两异性同学勾肩搭背招摇而过的现象。
现代的中学生已经不再象八、九十年代的中学生那样对异性的倾慕只隐藏在心中,表露在纸上,他们的表现已经和成年人的恋爱十分接近,他们平时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出双入对,逢到特殊的日子如生日、情人节也有成人的浪漫举动,送花、送礼物都是极为普通的事。
因为报纸及各类杂志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最直接的引导,甚至在本是儿童的专利--漫画中也出现了大量成人的生活内容。
3、成人化。
这不仅体现学生的装束上,早恋的学生存在着喜欢刻意地打扮自己的普遍现象,仔细观察学生,那些最不经常穿校服而刻意修饰自己的学生往往都存在这种倾向。
更进一步的体现在学生的装备上的,是学生当中许多人都配备有手机,目的是为了方便联系,而家中的电脑前和网吧里也时常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他们创造了一切可以沟通的机会。
甚至连异性间相互吸引的标准,也不再是以前的“品学兼优”和“温柔可爱”。
因为整个社会的审美标准已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学生中的审美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虽然他们还是会选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但心中对异性的欣赏标准已变为“酷不酷”、“帅不帅”。
4、舆论宽容性。
受外界的影响,中学生对早恋问题已经是司空见惯。
中学生中也有不再存在因为听说班上某某和某某好了,而对他们采取鄙视,不屑的态度。
而是以一种很自然的态度接受,甚至在学生的文章中也不断出现这类的题材,从中很难看出他们的否认态度。
在他们看来,现实中的情况与漫画中、书本中的一样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三)中学生早恋的危害
有人说,早恋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不仅如此,早恋还对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认清早恋的危害,时刻敲响警钟,对于青少年防微杜渐,避免产生不当的恋情是很有帮助的。
一般认为,早恋从以下几个方面危害青少年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等:
(1)早恋会荒废学业
中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青年学生时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是记忆力最强,求知欲最旺盛的阶段,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是世界观形成,奠定一生基础的关键时刻。
如果这
时谈恋爱,就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时间去想朋友,写情书,赴约会,必然分散精力,耽误学习,到头来荒废了学业。
从上述案例中看到,早恋是荒废学业的罪魁祸首。
(2)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
学生谈恋爱往往会引起心理失衡与矛盾。
有早恋行为的学生,怕老师批评、同学讥笑,怕家长检查、学校处分,整天处于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处处防备别人知道自己心中的秘密。
长期以往会导致精神紧张,吃不好,睡不好,焦虑不安,心烦意乱,还会形成脱离集体,远离朋友的倾向,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极为不利。
(3)早恋会导致违法犯罪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思想还不成熟,情绪容易激动,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
恋爱是复杂的精神生活,学生往往难以驾驭自己的情感,相恋的痴狂,单恋的忧愁,失恋的痛苦,都将带来极大的感情波动,一旦遭到出其不意的挫折,就会导致精神失常,厌世轻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早恋是一颗痛苦的种籽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的发展时期,对人生,对社会的基本看法还不成熟,对爱的真谛,爱的后果,双方的目标和人生理想等问题都缺乏思考。
他们的恋爱多数带有罗曼蒂克的光环,属于柏拉图式的理想爱情,那种光靠学生之间不成熟的感情来维系的爱情是不会巩固的,况且感情本身也会随环境和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阅历的增长,人生观的形成,选择面的拓宽,早恋者往往会动摇自己原有的选择。
所以,我们要学会理智的分析问题,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过分相信别人在感情方面的承诺,过分相信感情就有可能被感情所欺骗,为自己的一生埋下一颗痛苦的种籽。
案例二和案例四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
(5)早恋不利于维护校纪校规
早恋者必然与周围同学不相容,必然引起教师、同学的议论指责,而早恋者以为这是个人私事,与别人无关,久而久之又会与同学产生隔阂。
谈恋爱的同学总想寻找自己的小天地单独活动,逐步脱离班集体,这样会涣散纪律,影响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影响良好校风、班风的建设。
同时学校纪律不允许学生谈恋爱,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这必然会引起学生与学校问的对立情绪,而这样与己、与家与校三方面都不利。
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中学生早恋现象问题,历来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是学校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早恋的危害,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使之防范于未
然。
1、学校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早恋的危害
中学早恋原因很多,有的还带有理智的特点,有的抱着从众的心理,而有的则纯属道德败坏和玩弄异性。
不论哪一种原因引起的早恋,都是严重违反学校纪律的,是绝对不允许的。
中学生在校“早恋’’,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因为青年学生还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有些学生容易感情冲动,往往因一句好听的话,一封友好的信,一个爱慕的眼神,一次偶而的接触而动情,过早地开始谈情说爱,这种初始的异性吸引和真正的爱情并不是一回事。
中学生社会阅历浅,还没有驾驭爱情这种复杂感情的能力,因此,根本不具备谈恋爱的条件,如果一意孤行,只能自食其果。
2、学校教育学生掌握自我疏导早恋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早恋的后果十分有害,那么如何坚持自我教育,防范于未然是非常重要的,扬汤止二沸,不如釜底抽薪。
下面介绍几种自我疏导早恋的方法。
希望对青春期的中学生远离早恋安心学业有所帮助。
(l)预防法
现代中学生的生理成熟毫无疑问已经提前,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心理成熟也在相应提前,至少在两性之恋方面今非昔比,我们应该顺从这种情况,打破禁区,坦然地自觉地接受性生理、性心理,了解必要的性知识,破除性神秘感,培养坚实的理智感,增强早恋的自我预防能力。
(2)转移法
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多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生活,扩大男女同学之间的群体交往,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以此来分散对异性的专一感情。
(3)迁移法
迁移法疏导早恋,必须是使:每个学生懂得,要爱一个人,首先要自爱,要做到自爱,关键要努力学好本领。
有知识,有技能,讲道德,这样的人才配得上爱别人和被人爱。
逐步把男女间相互爱慕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相互鼓舞,相互竞赛,相互促进,相互帮助。
如果自我引导得法,男女同学之间的爱慕之情就会转变成学习上的一种动力。
(4)升华法
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性爱只是中间层次的需要,人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我们要把爱恋的情感上升到人生价值的高度看,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情感和社会情感结合起来,只有树立了道德尊严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感,才不致过早堕入不结实的早恋情网。
3、学校应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性教育。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重视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和培养学生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的同时,则应以科学的、严肃的、态度对待性教育,不要一讲“性教育”就有什么副作用,而应把性教育作为一个道德教育问题来研究,性教育包括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制教育,介绍性知识是要学生掌握性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以及第二性征发育的特点,并掌握与之相应的性生理、心理卫生和保健知识,以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
中学时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的自然习惯和社会性处在大变动的时期,在两性关系方面,一个人应该遵循哪些准则,应该具备哪些心理品质,防止哪些不良品质,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整个道德面貌,而且关系到将来的婚恋是否一帆风顺,也是防止一个人在恋爱过程中产生“越轨行为”的重要条件。
在性法制教育中,要向学生宣传和解释与两性关系有关的法制知识,使中学生了解到:在两性关系中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哪些行为要受到刑事处罚以及什么样的行为受到什么样的处罚等,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减少和避免性过失行为。
4、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有效减少中学生早恋的有效方法。
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良好基地,也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学校可以针对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生理、心理特征为家长举办“青春期生理、心理特征”、“十三四岁----多事之秋的年龄”、“微观社会环境和青少年犯罪”、“家长、家风和学风”讲座,以及家庭教育研讨会,帮助家长掌握教育知识,克服教育的弊端,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