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的100个文言实词
高考语文100个易误解的文言实词 100个文言实词陷阱

高考语文100个易误解的文言实词100个文言实词陷阱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精]高考语文100个易错文言文实词
![[精]高考语文100个易错文言文实词](https://img.taocdn.com/s3/m/d5ee1c9f52d380eb63946d14.png)
高考语文100个易错文言文实词搜集全国各地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从1600多个选项中遴选出了100个点击率最高的易误解的文言实词。
100个易误解的文言实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100个易错的文言实词

100个易错的文言实词(练习版)1. 【爱】.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2. 【按】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3. 【拜】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4. 【报】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5. 【鄙】齐孝公伐我北鄙。
6. 【壁】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7. 【病】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8. 【除】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9. 【次】师进,次于陉。
10. 【卒】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11. 【趣】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12. 【存】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13. 【贷】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14. 【逮】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15. 【德】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16. 【登】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17. 【典】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18. 【点】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19. 【多】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20. 【夺】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21. 【阿】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22. 【伐】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23. 【富】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24. 【干】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25. 【格】致知在格物。
26. 【更】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27. 【购】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28. 【规】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29. 【过】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30. 【憾】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31. 【恨】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32. 【羁】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33. 【疾】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34. 【俭】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35. 【简】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36. 【矜】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37. 【禁】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38. 【捐】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39. 【刊】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40. 【克】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100个易错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

100个易错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高考试题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

易错文言文实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22.弁(biàn)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25、致知在格物。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45.民不胜掠,自诬服。
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4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4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
容易误解的高考文言实词100例

容易误解的高考文言实词100例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上官按.之不得实。
审理译文:当时又有边关将领引诱杀害百姓作为战场上俘虏的士兵(请赏)的,上司审理得不出实情。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挨着译文: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勒推荐邓攸。
8.金人以为大兵之至也,率数万众薄.(王)彦垒。
逼近译文:金人认为大军已经到达,就率领几万人逼近王彦的营垒。
9.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10.师进,次.于陉。
(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1.天下有变,常为兵冲.。
要冲译文:天下形势发生变化,这里常常是兵家必争的要冲。
12.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3.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4.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问候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5.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宽恕,从轻处罚译文:从轻处罚,将他流放,把其余的军士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用他们看守仓库。
16.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7.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文高考文言文常考易错实词100个

文高考文言文常考易错实词100个1.过路的官人怀疑___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表现出吝啬的态度。
2.___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需要审理此事。
3.高祖派来使者授予___东南道尚书令的官职,并封他为___。
4.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___进攻我国北部边境,表现出对此地的轻视。
6.大败___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进入军营而非城墙。
7.___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为了避免灾害。
8.___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___。
9.诸侯的军队前进,临时驻扎在陉地。
10.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___赶快接见___,___没有到,___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再宽恕你了。
14.___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假如___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范围。
17.___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没有加上标点。
19.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38.明确法律,废除多余的官员,撤销疏远的王族爵位。
39.控告___和同郡二十四人结成朋党,朝廷下令搜捕他们。
40.好的开始很多,但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却很少。
41.虽然年事已高,但在闲暇时还督促孩子们研究。
42.皇帝下令朝臣订正旧法,制定一套通用的典章制度。
43.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___为他们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让他们无为而治。
44.(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以美好的品德闻名,是当时的名门望族。
45.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优罪了。
46.没有问候(___),便迎着他说:你们那里有位___,你认识吗。
47.___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疲乏不堪,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文言易误实词100例

文言易误实词100例1、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译: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2、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尧的百姓担心水患,所以在高处盖房,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3、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4、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译: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5、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译: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众大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6、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译: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7、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正:删改译: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也没有删改.8、诸公多其行,连避之,遂皆不应.误:许多正:称赞译: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9、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误:夺取正:强行改变译: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而没有强行(让他)改变。
10、致知在格物。
误:标准正:推究译:丰富知识的方式在于推究事物的规律。
11、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误:经过正:造访译: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会的。
12、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误:怨恨正:遗憾译: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1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误:战胜正:能够译:(能有)好的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是在很少。
14、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误:妻子正:以女嫁人译: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15、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误:因为正:获罪译:皇上听到(歌谣)就责备他,最终获罪被勉。
16、往年春,汉族淮阴侯。
误:家族正:灭族族杀译:去年春天,汉王灭族了淮阴侯。
17、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误:嘱托正:写作译: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在郡中闻名。
高中文言文易错实词100例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00个容易错的文言文字词

100个容易错的文言文字词(共5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100个一译就出错的文言实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爱】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按】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拜】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报】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鄙】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壁】误:城墙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病】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除】误:免除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次】误:依次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趣】误:高兴正: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误:安置正:问候【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误:借给正:宽恕【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逮】误:捉拿正: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一百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

----100个最易错文言实词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4.府省为奏,敕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正:边境。
译鄙。
误:轻视, 5.齐孝公伐我北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正:军营。
译文: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大败李信,入两6.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7. 尧民之正:。
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8. 焕初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次于陉。
误:依次,9.师进,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正:通“猝”,误:完毕,天下有大勇者,10. 卒然临之而不惊。
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正:通“促”,赶快。
11. 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译文:正:问候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译文: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13.若复失养,吾不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正:及,达到。
译文:逮。
误:捉拿,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 14.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使裕胜也,必15.。
正:感激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高考语文】100个高中生最易错的文言实词.docx

100个高中生最易错的文言实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易错文言实词100例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出处: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为人诬构,有功争不能得。秋官侍 郎周兴劾之曰:“汉法,附下罔上者斩,面欺者亦斩。在古, 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后不许, 犹坐免官。
译文: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被人诬陷,徐有功为他们力争也没有成功。
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①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
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 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②终日不得被,始谢逆焉。
①驵:音zǎng ,市场经纪人。 ②亢亢:指骡子的脊骨高。 译文:一个叫陈策,曾经买骡子,买到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不忍心把它转移给别人,让人在野外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大怒,亲自去到频阳向王翦道歉说:“寡人不采用将军的计谋,李 信果然玷辱了秦军的声威。将军虽然有病,难道忍心丢下寡人不管吗!”王翦推脱有病在 身,不能带兵。秦王说:“从前的事已经过去了,不要再说了!”王翦说:“如果迫不 得已,一定要用我,非得六十万人不行!”秦王说:“一切听从将军的安排。”于是王翦 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
台阶 清除,去掉 清除,去掉 整修,修理 拜官, 授职 门与屏风之间的通道 流逝,过去 守孝期满,除去孝服 授官的文凭(诏令)
推导提示:“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 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 ,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 去”了。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
• ——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 件事。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100 个 最 易 错 文 言 实 词

• •
•
• • •
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4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 正:约定 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
• • • • • •
50.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 正:父母 正:息,止 正:困厄,不得志 正:暂代官职 正:勉励 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 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 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 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 52.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 • • • •
79.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 正:满足 正:半路拦截 正:轻视 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人长谈几天还不满足。 赵方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领一百骑兵去半路拦截敌军,杀敌一千多人。 我一时间失去了富贵,众人看了惊骇不已,但贞甫却不因此而轻视我。 80.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 81.一时富贵翕吓(翕(xī)吓:显赫),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 • • • • • •
75.阶疾病,帝自临省。
正:探视、问候 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往问候。
76.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正:示众 已经派人前去报告景公,还没来得及回来,穰苴就斩了庄贾来向三军示众。
77.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 正:不久 不久赐给他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入宫值班。
78.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 正:平素、向来 文长既然向来不与时风调和。
•
• • • •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正:妒忌 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正:年成不好
•
★高考易错文言实词100例汇总.doc

★高考易错文言实词100例汇总高考文言文复习中大家会接触到很多词语类型,有一些词是语文考试经常考察的,考生必须下功夫掌握好这些文言文词类,下面为大家带来高考易错文言实词100例汇总,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记忆。
1、爱错误解释:喜欢正确解释:吝啬例句: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按错误解释:按照正确解释:审理例句: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拜错误解释:拜见正确解释:授予官职例句: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报错误解释:报告正确解释:回复例句: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鄙错误解释:轻视正确解释:边境例句:齐孝公伐我北鄙。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壁错误解释:城墙正确解释:军营例句: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病错误解释:生病正确解释:担心,忧虑例句: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除错误解释:免除正确解释:(被)授职例句: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次错误解释:依次正确解释:临时驻扎例句:师进,次于陉。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卒错误解释:完毕正确解释:通猝,突然例句: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趣错误解释:高兴正确解释:通促,赶快例句: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错误解释:安置正确解释:问候例句: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易错实词100

易错实词100例本文从全国各地 400 余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1600 多个选项中遴选出了 100 个点击率最高的易误解的文言实词,这些“坑”里已经落下过无数的考生,快来自测!1 、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 、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 、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 、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 (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 、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 、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 、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 、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 (被) 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 、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 (尊卢沙)没有到, (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高考试题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

高考试题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高考试题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doc

高考试题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课
成器(已制成的兵器)不课不用,不试 不藏 试验,考核 宜严课农桑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介词,至
15、德
1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无”,以就懿 道德、品行 德《乐羊子妻》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君德 《史记· 项羽本纪》 恩德、恩惠 3三岁贯汝,莫我肯德《诗经· 硕鼠》
感谢、报德
4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 氓》
心意
16、登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出门登车去, (登上) 涕落百余行。 (2)五谷丰登 (庄稼成熟)
(2)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其培 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裘马过世家焉 //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 已矣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过犹不及 (动词:超过)
29、过
(2)一日,大母过余曰 // 臣有客在市屠中, 愿枉车骑过之 //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 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故久立公子车 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 侯生谓公子曰: “臣所过屠者朱亥 (动词,探望、拜访) (3)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 (过分、太、甚) 希冀 (4)曰:“君过矣 ,不若长安君之甚。” (形容词,错了)
(动词,经过)
29、过
(8)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 过此已忘 (由“经过”意引申为“过、过 去”,句中为“用过”)
30、憾
(1) 子路曰:“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 (子路道:“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
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意。” )
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2)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 遇之不以礼。 怨恨
阻止、阻碍
引申为抵挡、抵御
(3)形格势禁 / 格格不入
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射程远,能到达远 处的。疏:远) ,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
25、格
击、打
(4)手格猛兽 / 格杀 / 格斗
推究,研究
(5) 致知在格物
纠正
(6)惟大人(正直的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26、更
经过
(1)更千百年,不得售其伎(译文:经过千百 年,不能施展它的技能(柳宗元《小石城山 记》) 改变、调换、更换 (2)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士之居者, 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 藉 (3)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21、阿
(1)访风景于崇阿 (大山)
(2)法不阿贵 / 刚直不阿 / 阿谀奉承 (偏袒、迎合)
(3)阿阁三重阶(屋檐)
(4)阿姊闻妹来 (名词词头)
22、伐
(1)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 而已//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 其后, 秦伐赵,拔石城 //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 齐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攻打、讨伐)
28、规
圆规 法度、准则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创业垂统(垂统:把基业留传下去。多指 皇位的承袭),为万世规 规划、谋划 (3)与豫州协规同力(豫州:指刘备)
(4)不听规谏忠是害(忠是害:残害忠良)
告诫
通“窥”
(5)大臣假(借助)于女之能,以规(kuī) 主情
29、过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群臣吏民,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 (名词,过错,错误) 大恩
38 捐
捐不急之官
除去
(不急之官,指无关紧要的官) 捐余珏兮江中 抛弃,放弃
唯毋盐氏出捐千金贷 捐献,捐助
39 刊
深林茂竹,或致刊薙(薙tì ,除草) 除草 不刊之论 删改,修订。 不刊之论,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 的言论。 刊石作铭
刻,雕刻
40 克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能够
(2)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 明而不克蒙其泽乎?能够 攻克 (3)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4)奉公克己,矜恤孤羸 克制 (5)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约定或限定(的时间) (6)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 (7)然性俭克,少恩情 通“刻”,苛刻
(1)公又与遂(韩遂,人名)书,多所点 窜(窜:改动) (用笔所作的点,引 删改文字)
(2)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尔 (《报任安书》)
(小黑点,泛指斑点,引 侮辱,玷污) (3)沙场秋点兵 (检查、核对)
18、点
(4) 火点伊阳村 (燃火)
(5) 一更三点钟声绝(停止),行人禁。
(更点)
(6)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一触即起)
夜间计时单位
26、更
(4)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 自可断来
信,徐徐更谓之。//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
翻作琵琶行//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
区不能废远。 (6)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
卖儿,更无休止
另外,再
26、更
(5)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
抵偿
(6)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
更加
27、购
重赏征求,重金收买
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 怨愤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愤恨
32 羁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被关在笼子里的鸟;羁,束缚。 白马饰金羁 马笼头 狂放不羁 受拘束
拘留,束缚 予羁縻不得还 天子益怠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终羁縻弗绝
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担 寄居在外
33 疾(1)
疾病,名词 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 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患病,名作动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 七里,乃止。 快
24、干
(1)哭声直上干云霄 (冲上)
(2)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盾牌)
(3)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纵横交错的样子) (4)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岸)
25、格 (树木的长枝条,引申为栅栏)
(1)连云列战格(战格:作战时用来阻止敌人 的栅栏)《潼关吏》
格式、标准
(2)言有物而行有格 / 不拘一格 / 别具一格
34 俭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 思危,戒奢以俭 俭省,节省 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 约束,不放纵 丰则籴,俭则粜
歉收,年成不好
35 简
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选拔,选择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 简略 之陋也。
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 竹简 服事者简其业 荒废,怠慢
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
(只是、仅仅)
20、夺
(1)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强行改变)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 无饥矣 (耽误)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秦王度 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 // 上官 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 如姬必许 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 (夺取)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喜爱 6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通薆,隐藏
2 .按
1项王按剑而跽曰。 按住 2若街亭有兵把守,即当按 止住 兵不行 3按诛五人 追查 4按察 巡视、察看 5按功而赏 按照
3、拜
1拜相如为上大夫 任命 2公子再拜 行跪拜礼 3谨拜表以闻 上,献
4 .报
1求人可使报秦者 回复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报告 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报复 4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赴,到 5欲报之于陛下也 报答
5、鄙
1越国以鄙远 把· · · · · · 当作边境 2人贱物亦鄙 鄙贱 3敢竭鄙怀 谦称,我的 4鄙贱之人 地位低下
辨析“憾”“怨”“恨”
“憾”和“恨”是同义词,都表示遗憾, 先秦一般用“憾”,汉代以后多用 “恨”。
注意: “怨”和“恨”不是同义词。 在古书中“怨”表示仇视、怀恨,“恨” 不表此意,只有“怨恨”连用时,才有 “怨恨”的意思。
31 恨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 后世也。 遗憾 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 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遗憾/怨恨
6、壁
1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墙壁 2半壁见海日 山崖 3使人出晋鄙,留军壁邺 驻扎 4坚壁清野 军营
7、病
1老臣病足 疾病 2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使……病,枯萎
3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 知也 忧虑 4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缺点,不足
8、除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陈情表》
29、过
(5)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 已至军矣。” //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认为某某有过错,引申为“责怪”)
(6)雷霆乍掠,宫车过也 // 人往,从轩前过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王 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行过夷门, 见侯生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7)实厌空阶点滴声
(液体的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多
(1)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使负栋之柱,多于 南亩之农夫 // 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与“少”相对)
(2)反古者不可非(责怪),而循礼者不足多
(称赞)
(3)多见其不知量也(子贡:他人之贤者,丘陵也,有可逾
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也。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
任命,授职
2洒扫庭除 台阶
9、次
1师退,次于召陵
临时驻扎和住宿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情形
4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这里指水 边
10、卒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 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步兵,泛指士兵 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 最终 3、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齐 桓晋文之事》) 通“猝”,突然 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游褒禅山记》) 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