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我国的个体私营经济即民营经济几乎灭绝,导致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政策也越来越有利。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十六大报告中又重申了这项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宪法修正案中也明确指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 我国民营经济又迅速发展起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那么,到某前为止,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是怎样的?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加以阐述,以提高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认识,促进民营经济的更快发展。
一、民营经济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来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内在矛盾日益加剧,弊端日益暴露,亏损面越来越大,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导致收入、产值、效益严重下滑。
从总体看,对GDP的贡献率越来越低。
相反,民营经济以其优越、灵活的机制,早已三分天下有其一了。
逐渐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地位也随之上升。
最初民营经济只是被看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
这时,与民营经济数量增加相适应,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和GDP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比重仍很有限。
到了党的十五大时,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此,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加上国有企业改革的滞后性和整体效益不佳,民营经济的贡献相对也越来越大,比重越来越高。
1989年我国私营经济的产值为97亿元,1998年上升到585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0%。
到目前为止,有些民营经济发展早且快的省份,民营经济已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如浙江民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省内GDP 的40%,有的县市高达80%,其比重远远高于全国水平。
而河南省2002年民营经济所创造的GDP占全省的40%左右,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个私企业纳税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1年,广东省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GDP占全省的18%。
至目前为止,全国民营企业约3000万户,每年创造产值约2万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0%左右。
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民营经济的发展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失业、下岗、分流和优化组合出来的人员越来越多,成了社会的一大难题。
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就业司长在2002年4月的一次研讨会上透露:“十五”期间我国将新增劳动力4650万人,加上1750万人下岗待业劳动力和农村1、5亿剩余劳动力,在未来5年中每年需增几千万个岗位,而每年实际增加岗位只有800万个。
那么,这些富裕的劳动力到哪里去谋生呢?仅仅依靠国家安排再就业或到“三资”企业中,都是很有限的就业渠道。
何况,国有经济由于有机构成提高、技术进步,就业的容纳量是在减少的,甚至是在排斥多余的劳动力。
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严重过剩的国家,国家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投入,那么就得开辟一种新的就业渠道。
民营经济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渠道。
从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民营经济确实为下岗再就业立下汗马功劳,极大地缓解了社会矛盾。
如1997年民营经济吸纳下岗职工占再就业职工的70%。
到2001年,全国各类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已达到2713、86万人,私营企业当年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共58、61万人。
在浙江省就业收入主要依靠民营经济的发展,全省许多地区已达到或超过了“半壁江山”,有的甚至高达80%。
其中就业人数就占全部就业人数的80%以上。
广东省1985年时,吸纳待业人员国有企业占41、8%,城镇私营企业微乎其微,到了1998年,国企下降到18、2%,城镇私企已占17、3%,私营企业的贡献已不亚于国企。
可以说,今后中国的国民经济命脉主要依靠国有经济,而就业必须依靠民营经济。
三、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利于我们更快地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邓小平同志曾概括过: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所谓共同富裕,就是指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但这不等于同步富裕,而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通过合理布局、合法经营、诚实劳动先富起来,然后通过地区协调、企业合作、先进个人帮助落后个人,使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的你追我赶,波浪式的共同富裕道路。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这一目标可以说与共同富裕道路一脉相承,是共同富裕的具体体现。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同富裕道路是需要通过公平竞争,提高劳动生产力才能实现的。
而国有企业由于其本身的弊端和改革的不彻底性,效益不佳,亏损面大,竞争力非常弱,不可能主要依靠国有经济的力量来实现共同富裕道路。
相反,民营经济从产生的那天起,由于其产权清晰,经营机制灵活,对市场经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和城市下岗职工的主要就业渠道。
特别是农村依靠外出到私营企业中打工而富裕起来的人比比皆是。
其中赚了钱之后回乡办厂的也很多。
从全国范围看,经济发达、人民首先富裕起来的地区恰恰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而且民营经济比重越大,地方经济就越发达。
相反,国有经济比重大,改革滞后的地区,经济就比较落后。
前
面提到的浙江省,2001年全省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26倍,已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居全国各省市第三位。
特别是温州市个私经济最为发达,全国各地去旅游的人,无不流连忘返。
还有广东等东南沿海省市,个私经济比重相对较大,发展相对也较快。
而象黑龙江、河南等国有经济比重大的内陆省份经济发展都比较缓慢。
四、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处于攻坚阶段,也就是国企改革中的产权制度改革问题,这一层次的改革是非常艰难的,尽管走出了很多路子,但总体效果仍很有限。
因此,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高瞻远瞩地为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国有企业不仅要实行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还要对中小国企进行租赁、出售、承包、信托、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要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主体,而竞争性强的行业,国有经济应逐步退出。
但是国有经济能否迅速退出,还要看国有经济退出后是否有其他经济形式能够迅速补上。
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就是填补国有经济退出领域的重要力量,其迅速发展构成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条件。
从实践看,国有经济退出的领域,成了私营经济一展身手的好机会,他们抓住了机遇,使这些领域蓬勃发展,市场活跃,有力地带动了一方经济。
浙江省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都不明显,但改革开放以来,在制度方面大胆创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其民营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是服装、鞋革、打火机、灯具、教具、眼镜、制笔、电器配件、汽车、摩托车配件等,都属于竞争性强、国有经济应退出的领域。
不仅如此,私营经济的成长和发展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营造了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对公有制企业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五、民营经济的发展,能有力推动中国文化和社会的进步。
民营经济是培养勇于创新、富裕挑战、敢于冒险、不怕困难和挫折的企业家的摇篮。
因为私营经济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优胜劣汰的风险,使这些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从实践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企业家队伍。
而且他们这种精神是长期以来国有经济中那些习惯于养尊处优、“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人们所极为缺乏的,也是计划经济下大多数中国人所缺乏的。
我们的民族需要这种精神文化,民营经济正是培养这种精神文化的土壤和摇篮。
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这些企业家不再是只追求个人奋斗,他们还十分注重其社会地位和影响,注重对社会的贡献和回报。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资助贫困,提供社会救济和福利,参与光彩事业和项目的投资,为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已不可阻挡,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只要我们正视和积极地引导、支持,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将会促进我国经济的更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