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教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龄前儿童教育论文
摘要: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父亲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作为“80后”的父亲更应该担负起这个重担。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父亲教育观念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因此,“80后”父亲应该在正视孩子天性及优缺点的同时,积极完善自身,争取做好一个孩子需要的好父亲。
当前,越来越多的“80后”男性都晋升为父亲,但是对大多数的“80后”男性而言,他们缺乏对孩子的教育经验,在面对孩子时不知道该怎样对其进行教育,这些都成为了“80后”父亲面对的共同问题。有很大一部分的男性没有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作用,因此加快对“80后”父亲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研究是一件亟需解决的事情。
一、父亲对学龄期儿童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增进家庭和谐。父爱与母爱都是伟大的爱,父爱更像大山,给孩子带来依靠。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父母双方各有优势。父亲通过对亲身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就能体会到母亲的不易,更能理解妻子的艰辛。这样夫妻之间才能和睦,增进家庭和谐和夫妻关系。
(二)培养儿童大局观。从思维角度上来看,男性通常更注重结果,做事从不拘泥带水。学龄前儿童在父亲这种做事风格熏陶和耳濡目染下,也养成了从全局着手,不去拘泥于条条框框限制的性格。在父亲的教育下,更可以培养儿童的大局观和责任感。
(三)教会孩子理性思维。作为男性来讲,通常比女性更加的理性。据相关的研究表明,由父亲陪伴长大的儿童对其数学的能力有着
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男性的逻辑思维以及判断力比女性更强,因此,父亲带大的儿童就会学会逻辑思维,学会理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四)促进孩子的独立性。相对于母亲细致入微的照顾,父亲的教育显得更加的“懒惰”,对孩子的一些过错或者行为更加的宽容。如孩子能自己做的事儿,绝对不会去帮他做;孩子喜欢吃零食,就会让他吃;孩子喜欢玩水嬉戏,就会让他玩,不在乎孩子的衣服是否湿透。所以由父亲带出来的孩子会咋一定程度上弥补母亲的教育,使孩子更加的独立,能照顾自己。
(五)增强孩子的勇气与自信。作为男性而言,父亲的个性通常是自信、积极进取、独立、开朗的,父亲在于孩子的交流中,其个性特征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父亲更愿意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刺激富有冒险性的活动,如爬山、骑车、游泳等。经常和父亲交流的孩子,具有勇敢、自信、意志坚强的特征。
二、“80后”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孩子的沟通。在我国数千年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存在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因此,对于我国大多数男性而言,认为孩子的教育和自己没有关系,女性才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在这种思想下,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只是负责家庭经济来源;母亲则是负责家庭的日常生活,以及孩子教育和情感关系的维系者。这就导致父亲缺乏与孩子的交流,造成父亲与孩子情感上的缺乏。
(二)对孩子的教育参与度不高。据相关的研究调查显示,虽然
我国家庭教育中父亲也会参与孩子的教育,但是这种参与只限于对孩子知识学习上的教育,同母亲相比对孩子整体素质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参与度还不够高。随着父亲工作压力的升高,当前越来越多的“80后”父亲逐渐淡出了对孩子的教育,把对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由母亲或者父辈,导致对孩子教育参与度的脱节。现在大多数的“80后”父亲,认为自己缺乏对孩子的教育经验,索性散手不管;或者单纯的认为只要保证了孩子的物质基础就是对孩子孩子最好的教育,这些都是对儿童教育出现的偏差。
(三)父亲态度欠佳。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在,现在“80后”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两种不良的方式:支配型和过度型。某些父亲缺乏对孩子的关心、沟通,很少与孩子坐在一起或者向孩子表达爱意,对孩子非常严厉;有的父亲又太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这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80后”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做好父亲的角色建议
(一)尊重孩子天性,顾及孩子自尊。学龄前儿童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在1-4岁的学前阶段,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无论什么东西都会去接触。如无论是鞋子、碗、衣服等孩子都会塞进嘴里吃,有的孩子还会把家里的东西拆开。由于父亲是以成人的角度去看世界的,这与孩子的天性发生了激烈的碰撞。“80后”父亲应当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尽可能地满足孩子对世界的探索天性,保持其对世界的好奇心理。这样才能促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大胆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外向的性格。
(二)变“批评”为“指导”。严厉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严厉只会造成父亲与孩子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能严厉过度,在严厉之外还需要给孩子给予温情的照顾,让孩子明白父亲的用心和对自己的爱意。因此,“80后”父亲要主动关心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当孩子犯错误时不应当进行严厉批评,而是要耐心与孩子交流,对孩子做的好事儿给予肯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主动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三)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成为朋友。孩子的思维和成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作为“80后”的父亲来讲,应当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尝试着进行换位思考,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做事的目的,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充足的自主选择权利。这样才能与孩子产生默契感,产生共同语言,有利于父子关系的融洽。
(四)学会正确表达父爱。虽然学龄前儿童的年龄很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感受,父亲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一定要尊重孩子。“80后”父亲要学会正确表达父爱,不仅要正确面对孩子的过激行为,在没有了解事实真相前还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对孩子的过错不要进行严厉的方式进行教育,避免对孩子造成心灵上的伤害。如果当父亲自己犯错时,也要主动给孩子道歉取得孩子的原谅,为孩子做好榜样。“80后”父亲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主动将自己对孩子的爱说出来,让孩子了解自己对其的爱意,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充满幸福的家庭生活环境。
结语: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父亲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作为“80后”的父亲更应该担负起这个重担。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父亲教育观念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因此,“80后”父亲应该在正视孩子天性及优缺点的同时,积极完善自身,争取做好一个孩子需要的好父亲。
参考文献:
[1]井立滨,张永忠.基于角色完善的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探析——以80后父亲的角色完善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03:9-11+18.
[2]吴小红.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刘秀丽.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的成长[J]. 外国教育研究,2006,11:13-18.
[4]肖倩.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5:527-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