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悠扬民歌妈妈格桑拉教案人音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悠扬民歌妈妈格桑拉教案人音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悠扬民歌妈妈格桑拉教案人音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悠扬民歌妈妈格桑拉教案人音版

教学目标

1.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感受歌曲的风格,并能以边唱边跳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的幸福之情。

2.能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旋律中的音高、节奏等音乐要素,将歌曲中合唱部分演绎为“看得见的合唱”。

3.初步认识同头异尾的旋律创作手法,能运用音乐模进创作手法,用给定的几个音符创作两小节音乐短句并自信演唱,并在演唱中体会合唱声音的协和、美妙以及创作的愉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并在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将合唱与肢体律动完整地呈现。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声音的和谐统一以及合唱中肢体律动的准确演绎。

教材分析

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深情优美、具有藏族民族风格的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朴实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母子之情。歌曲为羽调式,二段体。第一乐段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在母亲身边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第二乐段采用八度大跳把歌曲推向高潮,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深情祝福。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在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等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由于合唱课侧重对孩子的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略显枯燥,孩子们兴趣不高。况且,有个别孩子因为自身嗓音条件的关系在音准方面有些问题,也有少数的男孩子进入变声期,这些问题都会给班级合唱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这些现状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照顾全体,关注个别,同时还要深入钻研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保证班级合唱教学的顺利进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情景导入

1、听藏族民歌《格桑拉》律动进教室。

师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人民在欢乐地歌唱?歌曲中哪一句歌词反复出现?

2、师简介格桑拉含义:“格桑”原指格桑花,是生长在高原上的一种花,它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但不失挺拔,格桑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所以也叫幸福花。“拉”是藏语中的敬语,表示对人的尊敬。

活动2【活动】二、音乐游戏——模进

1、教师选取藏族民歌《格桑拉》的几个旋律骨干音由低到高排列成音阶山,学生看教师手势唱准五声音阶。(上行、下行)

2、教师从音阶山选取音符排列成三组,学生看手势唱准三组音符。

3、运用教师给定的三组音符,指导学生采用模进的音乐创作手法即兴创

作两小节旋律短句。流程如下:

4、学生分声部合唱自己的作品,并辅以肢体动作。

活动3【活动】三、旋律听辨

1、听辨以下两条旋律的异同,初步认识“同头异尾”的旋律创作手法。

2、哪条旋律让你感觉乐句逐渐推向高潮,哪条旋律让你有终止感?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演唱两条旋律。

活动4【讲授】四、学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一)聆听歌曲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1、师:尊贵的哈达是献给谁的?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妈妈格桑拉》,边读边做献哈达的动作。

2、师:这首歌曲带给你的情绪是怎样的?生交流后师小结:这是一首表达母子情深的歌曲。母子间的

情感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因此被世人称为“人间第一情”。

(二)学唱歌曲齐唱部分。

1、用哼鸣唱歌曲齐唱部分旋律,在音乐中体会妈妈怀抱的温馨。

2、轻声视唱曲谱,找出哪几句旋律采用同头异尾的创作手法。

3、再次视唱曲谱,从旋律线中体会妈妈弯曲的腰背,感受妈妈的慈爱与辛劳。

4、带着对妈妈的感恩之情用柔和、暗淡的音色深情地演唱齐唱部分的歌词。

5、引导学生用稍稍明亮的音色演唱第三乐句,与其它乐句形成对比。

6、在齐唱部分第三、四乐句加入轮唱。(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三)学唱歌曲合唱部分歌词。

1、集体练习高声部,提示在情绪、力度、音色上的对比。

2、边唱边运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3、同样的方法集体练习低声部。

4、两个声部合唱,要求:两个声部音色和谐统一,结合肢体律动表现音乐。

(四)整首歌曲连唱,提示齐唱部分第三乐句加入轮唱,合唱部分注意音色、力度、情绪等方面的对比。

活动5【活动】五、拓展欣赏《梦中的额吉》

1、简介草原小歌手乌达木。

2、聆听蒙古族民歌《梦中的额吉》,感受两首歌曲在情绪上的不同,并在歌曲第二段跟随教师加入声势

律动为歌曲伴奏。

3、谈话交流,体会失去母爱的孩子的忧伤、思念与坚强,感恩母爱的力量并再次祝福妈妈。

活动6【活动】六、结束部分

再次聆听歌曲《梦中的额吉》,在音乐声中带着对妈妈的祝福出教室。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唱《妈妈格桑拉》,培养学生对合唱这一歌唱形式的认识,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标准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参与二部合唱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有意识的参与合唱,并且在合唱过程中控制自己的声音,逐步学会聆听,树立良好的声部概念,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合唱歌曲打下基础。同时,也使学生敢于创编。 2、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不断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助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启发学生懂得珍惜父母的爱,有孝顺父母和感恩的意识与情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增加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活动以及动手搜集资料的份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柔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二部合唱的和谐、准确。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气息练习 闻花式呼吸:吸气——呼气(吐“丝”) 3、发声练习 单旋律: 2/43—|226(低音)|1-|66(低音)3(低音)|| Lalalalalalalala 和声: 2/46—|6—|| 3—|3—|| LALA 活动2【导入】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播放视频片段,通过师生对话——献给妈妈的礼物,引出课题《妈妈格桑拉》。

活动3【讲授】新课教学 (一)欣赏歌曲《妈妈格桑拉》视频 思考: 1、这首歌的旋律育哪个地区的民歌风格相似?(藏族) 2、歌曲中的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吗? (“格桑拉”是一种极其耐寒的植物,在藏族里是一句藏语,意为“金露梅“,“格桑”表示幸福,“拉”表示对人的尊敬。“妈妈格桑拉”就是祝妈妈幸福。) (二)视谱聆听歌曲《妈妈格桑拉》 想一想: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的、深情的) 2、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稍慢) 3、歌曲共分为几个乐段,分别表述的是什么? (歌曲共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叙述——浓浓的母子情深; 第二乐段抒情——心头爱妈妈的激情在起伏涌动) (三)分乐段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并教唱《妈妈格桑拉》 1、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第一乐段歌词。 2、跟琴学唱第一乐段。 ①第一遍聆听,第二遍跟琴唱。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一把雨伞圆溜溜》

《一把雨伞圆溜溜》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颂扬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新风尚歌曲。曲调欢快活泼,歌词十分风趣。歌曲吸取了通俗歌曲的表现手法,从“一把雨伞三个头”引申至“风雨路上一同向前走”,形象的表现了儿童在雨中风雨共伞的嬉戏玩耍的情趣。歌曲中出现了跨小节的切分节奏,休止符的不同运用及连续三次出现前附点的节奏和音程大跳,使得音乐轻快、跳跃、诙谐有趣。歌曲为A调,歌曲最后结束在大调主和弦三音上,营造了一种在雨中一往无前的情景,充满着欢声笑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表达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友情 2:在学唱歌曲、唱好歌曲的一系列活动中唱好切分音和弱起部分和休止符及内心节奏的培养。 3:在读词跟唱活动中学会歌曲的方法,在演唱时互相配合、互相协助。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唱好歌曲 2、难点能唱好跨小节切分音和弱起小节及休止符 【教具准备】:钢琴课本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猜个谜语好不好?生:好。师: 一只多角亭, 没门又没窗。亭外挂珍珠,亭里有人行。 (打一生活用品)谜底:伞。 回答对了,送给自己一个响亮的掌声,为自己鼓励一下———导入课题并板书。《一把雨伞圆溜溜》(2分) 二、播放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4) 师:听了这首歌心情怎么样?(快乐的) 三、模唱、节奏练习(10) 1.模唱 雨伞也很快乐,因为下雨了,伞终于可以张开双臂出来透透气了,你看它撑得多圆,多自信!我们也来学学它好吗?张开双臂,扬着眉毛吸气,他还在唱歌呢,听:(师范唱) (音高逐渐升高) 指导学生:雨珠在雨伞上面跳舞,声音在上面。 2.节奏训练(休止符)

人音版小学音乐_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观看在《同一首歌》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三、学习歌曲 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四、设计演唱形式: 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2、表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同一首歌》。 二、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随录音唱歌词。 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

4、随音乐模仿指挥。 三、布置作业: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 第三课时 一、导入,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 三、进行合作排练。 四、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五、分组进行展示、评价。 六、总结。 第四课时 一、跟着音乐表演秧歌舞 二、学习音乐知识 1、结合《我的祖国》和《大中国》两首歌曲学习合唱音乐知识。 2、懂得二声部的位置。 三、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知道的有些有关合唱的音乐知识。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草原牧歌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内容: 聆听《嘀哩嘀哩》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后,提示学生回答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 2.可提示学生在纸上用线条或图形画出对歌曲旋律的感受。 3.边听边表演歌曲。 聆听《春晓》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 2.分小组创意,结合古诗词做表演或配乐诗朗诵。 表演《小树快长高》教学基本要求 1.在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2.引导学生看课本上方的四幅图理解歌曲。 3.通过对小树的讨论“你为小树做了什么?”加深对爱护树木,保护绿色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结合课本上的口风琴吹奏标记,根据本班学生的水平决定是先奏后唱,还是先唱后奏,把演唱、演奏放在不难为学生的基点上操作,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爱护,逐渐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 5.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编表演动作,然后一组一组地表演给大家看。 编创与活动 1.认识“0”(以四分音符为一拍,“0”休止一拍,“0”休止半拍),不告诉名称,只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掌握时值。 2.教师可让学生分小组拍击歌曲的节奏,通过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准确地拍击歌曲的节奏。 3.还可以视学生的能力情况,发动学生创编带有“0”的节奏歌谣,使学生有兴趣地掌握“0”准确休止的时值。 4.在演唱歌曲时,遇到带有“0”乐句,要唱的轻松自然,不要因为有八分休止符的出现而使旋律的演唱变得生硬,以致破坏了歌曲的整体效果。 表演《郊游》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要有让学生听会的思想,让学生轻松地学会歌曲。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可提示学生拍击节奏、读歌词等活动,积极地听,感受音高,为准确地演唱歌曲做好听觉上的准备。 2.可结合歌曲的表演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去效游?心情是怎样的?每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效游时的发现等等,启发学生带着情感表现歌曲的内容。 3.分小组创编动作,熟悉加入小鼓的节奏,完整地边唱边表演歌曲。

妈妈格桑拉说课稿)

献给妈妈的歌——《妈妈格桑拉》 说课稿 教材分析: 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诚挚的情感,同样也是学生最易理解的情感。西师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科书在第五单元安排了《献给爸爸妈妈的歌》这一内容,其中包括献给爸爸的歌曲与献给妈妈的歌曲。这一节课我选择的执教内容是:献给妈妈的歌曲——《妈妈格桑拉》 《妈妈格桑拉》是一首亲切真挚的人性美颂歌,它表现了藏族孩子对妈妈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妈妈深深的感激。 设计思路: 音乐是声音的世界,离开了唱就不能说是完整的音乐教育了。故本堂课以学唱歌曲《妈妈格桑拉》为主要内容。在方式方法上,通过看(看亲子图片)→感(对母爱进行评价)→听(听歌曲)→唱(唱歌曲)→演(表演演唱))五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与感受、表现、体验音乐,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妈妈格桑拉》,启发学生怀着对母亲的赞赏之情,用亲切的情绪,饱满而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从中感受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情,得到爱的教育。 2、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快乐。 音乐是一种情感教育。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思想的感受和理解,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的情操的熏陶。例如通过本堂课学习,主旨在于让学生关心父母,知道父母抚育自己长大很不容易。 教学重点: 课堂设计主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思想感情,能用深情、柔美的歌声表现对妈妈情,情感体验贯穿始终。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学生听《世上只有妈妈好》排队进教室,课前渲染母爱的氛围。 2、欣赏亲情图片《深深的母子情》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激发学生兴趣,,使音乐课堂沉浸在浓烈的情感之中。 3、欣赏《妈妈格桑拉》的音乐视频,通过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优美与深情及歌曲中渗透的浓浓的母爱,,为接下来的歌曲学唱作了情感上的铺垫。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用听唱法和视唱法进行歌谱教学。 5、师生合作,用一段舞蹈表现与妈妈的情,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挚爱,培育美好的人性。 6、歌曲处理:一要唱慢些,二要注意旋律的强弱。歌曲的前部分是叙事,唱弱一些,后部分是抒情,可以唱强些,这样就能更好地唱出我们心中对妈妈无尽的爱。 教学难点: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

第二学期 XXX学校教学设计 (春季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个人说明:本教案内容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第一课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

琴的音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 教学时间安排: 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 1.导入 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入。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可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认识古琴 认识古琴的形状、演奏方法以及历史影响。出示乐器图形,让学生观察了解古琴的形状与构成。 教师简单介绍:古琴又名七弦琴,演奏时以左手按弦,右手弹奏,通过多种指法形成其特有的演奏风格。古琴是古代文人必修的乐器,历史上孔子、李白、杜甫等名人都是又名的琴家。 聆听古琴的音色,播放古琴《流水》的音乐片段,请学生边聆听古琴的音色,边随音乐模拟古琴的演奏。 3.初听乐曲《关山月》,感受古琴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5.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已经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妈妈格桑拉》教案

妈妈格桑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妈妈格桑拉》,启发学生怀着对母亲的赞赏之情,用亲切的情绪,饱满而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从中感受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情,得到爱的教育。 2、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快乐。 教学重点: 1、学生听《世上只有妈妈好》排队进教室,课前渲染母爱的氛围。 2、欣赏亲情图片《深深的母子情》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激发学生兴趣,使音乐课堂沉浸在浓烈的情感之中。 教学难点: 学生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听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进教室。 2、欣赏课件:《深深的母子情》。 3、欣赏《妈妈格桑拉》的音乐视频,通过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优美与深情及歌曲中渗透的浓浓的母爱,为接下来的歌曲学唱作了情感上的铺垫。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用听唱法和视唱法进行歌谱教学。 5、师生合作,用一段舞蹈表现与妈妈的情,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挚爱,培育美好的人性。师生交流,说说母爱。 二、感受与学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一)、感受歌曲: 1、欣赏视频,感受歌曲的优美与深情。 2、听录音范唱,体会歌曲中深深的母爱,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师带学生用“la”音哼唱。(二)、学唱歌曲: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2、用视唱法、听唱法学唱歌曲。 3、歌曲接龙,检查学唱情况。

(三)、表现歌曲: 1、学生齐唱,用歌声唱出对妈妈的爱。 2、师生合作,用舞蹈跳出与妈妈的情。 (四)、歌曲处理: 一要唱慢些,二要注意旋律的强弱。歌曲的前部分是叙事,唱弱一些,后部分是抒情,可以唱强些,这样就能更好地唱出我们心中对妈妈无尽的爱。 三、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好听的《妈妈格桑拉》,同学们回去要多加练习,在家的时候要帮助妈妈做一些家务,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人音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东亭学校小学二部田甜 第一课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春之歌》、《春风》,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教学内容 聆听《春之歌》 聆听《春风》 表演《大树妈妈》 编创和活动 1.认识“0”(以四分音符为一拍,“0”休止一拍,“0”休止半拍),不告诉名称,只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掌握时值。 第一课时 内容: 1.歌曲:《大树妈妈》. 2. 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重难点: 通过演唱《大树妈妈》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准备: 琴录音机

一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2 聆听歌曲录音,感受音乐情绪及歌曲内容 3 学习歌曲,(听唱法) 4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歌曲处理,歌曲表达了 6 表演歌曲 1)齐唱 2)个别表演 7 背唱歌曲 三小结; 第二课时内容: 歌曲:《郊游》 重难点: 演唱中正确运用各种记号 准备:

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歌曲教学 1. 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 听唱法学唱歌曲 .3 歌曲难点处理,(歌曲第二部分) 4. 表演歌曲 5. 律动表演 三、小结 第三课时内容: 聆听《春之歌》、《春晓》复习歌曲重难点: 体会不同体裁歌曲的不同风格 准备: 琴录音机 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复习《大树妈妈》 二、. 表演唱《大树妈妈》 分小组表演,个别演唱。 三小结 四聆听《春晓》《春之歌》录音,感受音乐情绪及歌曲内容。 跟随音乐,做律动。 五小结 第二课难忘的歌 教学目标 一、能随《都有一个红亮的心》念一句京白和做一个亮相的动作,表现出对京剧独特韵味有兴趣。二、能随歌曲《少年先锋队队歌》哼唱,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 三、能正确听辨童声音色,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卖报歌》,并背唱歌曲。四、能按“强、弱、次强、弱”的规律边唱《共产儿童团歌》边拍击。五、能自主选择打击乐器为本课歌曲伴奏。教学重点 能正确听辨童声音色,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卖报歌》,并背唱歌曲。教学难点能按“强、弱、次强、弱”的规律边唱《共产儿童团歌》边拍击;能自主选择打击乐器为本课歌曲伴奏。 教学方法 视听唱法结合教具多媒体、琴、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和内容设计。 第一课时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案湘艺版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理念: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是艺术,它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所以,音乐既是耳朵的美味,又是心灵的净化水。作为音乐教育,特别是小学 音乐教育,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的过程中,更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 设计《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我本着音乐学科所特有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 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多种学科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感受、演唱、聆听、创编、制作、 绘画等活动,让学生“品尝这音乐大餐的美味”,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引领学生在玩 中感悟,在感悟中逐渐升华到行动,从而潜移默化的进行美育和德育渗透。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2、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感受夜晚的宁静, 理解母亲。 二、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 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三、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创编能力及合作意识,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 教学准备:复式大歌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重点:1、感受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2、对学生进行爱心、亲情教育,使之感悟爱、理解爱、体验爱,并能深情地演唱 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演唱电脑动画歌曲:《妈妈格桑拉》 师:这首优美、抒情、感人的歌曲道出了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爱,我们每个人都享受过妈妈的爱,都感受过妈妈的爱,都离不开妈妈的爱!我们是在妈妈哼唱的摇篮 曲中,在妈妈的期盼中一天天长大的(演示摇篮曲图片),还记得妈妈哼唱的摇篮曲吗?同 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再回味、感受那一时刻的宁静与温馨。我们一起来欣赏东北民歌《摇 篮曲》。 [设计意图:初步的感受妈妈的爱,导入东北民歌《摇篮曲》] 二、基本部分: (一)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小学二年级第三册音乐教案 课题:聆听《问声好》课时:1——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2、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乐曲,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律动。 2 新学期小结。 3 复习上学期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森林水车》 a、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是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b、复听全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c、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3、聆听《早上好》 A 完整地聆听歌曲。 B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C 听歌曲《早上好》分小组编创动作。 D 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课题:表演《小麻雀》课时:1——2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小麻雀》,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小动物。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麻雀》,并和《早上好》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小麻雀》 a 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课题是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妈妈格桑拉》教案

《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风格特点的创作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歌曲前半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深情。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 二、参与实践,体验歌曲 1、学生感受歌曲的强弱规律。(学生拍节拍为这首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学生拍节拍为这首歌曲伴奏,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感受歌曲两拍子 的特点。】 2、学生用脚有节拍且强弱分明的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学生踏节拍为这首歌曲伴奏,为下一步学习简单藏舞动作做准备。】 三、演唱歌曲,体会情感 1、轻声演唱。(随钢琴伴奏轻声演唱歌曲) 2、重点难点解决。 【设计意图:切分节奏和低音3学生容易唱不准,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克服演唱不 准确处。】 3、学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教师指导学生自然演唱歌曲,不大声喊唱。 【设计意图:了解力度在表达歌曲情绪上的重要作用,培养了学生表现音乐的能 力。】 4、巩固提高练习。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在保持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对比法,让学生正确认识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为唱好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舞蹈表演,激起兴趣 1、介绍哈达,简单藏族舞蹈动作学习。 【设计意图:单靠步、摆臂动作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 整体配合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了藏族舞蹈的魅力,再次加深对歌曲旋律与情感的体验。】 2、学生随着音乐的节拍把爱的哈达从同学们的手中一一传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传递哈达,既加深学生对妈妈的热爱之情,不知不觉加深了歌曲旋律的体验与感受。】 五、教育拓展,提升能力 1、教师指导学生采用领唱、齐唱、轮唱等方式体验歌曲的情感。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载歌载舞的演唱歌曲,提高学生演唱的兴趣,锻炼了学生团体间的合作能力。】 六、课堂小结,余音缭绕 【设计意图:教育学生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孝敬母亲,爱戴母亲,报答母亲】

《妈妈格桑拉》教案

《妈妈格桑拉》名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妈妈格桑拉》,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和声的美妙,歌曲的意境;唤起情感的共鸣,体会母爱的伟大与亲情的珍贵,进而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内心听觉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竖笛分声部吹奏、感受二声部的和声效果;两种乐器的“听觉引领”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3 、知识与技能 以“和声”为主线,体验二声部作品的音响效果;引导学生能够用亲切的情绪,饱满而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二、教材分析 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风格特点的创作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歌曲前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深情。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三、教学重点 用亲切的情绪,饱满而深情的声音,准确演唱二声部作品《妈妈格桑拉》。 四、教学难点 音准训练及二声部旋律的准确合唱。 五、教具准备 电子琴、竖笛、手风琴、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感受和声 1、师生问好 2、观看视频、感受和声 播放藏族合唱作品的视频,启发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韵味及体会“和声”的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曲的演唱视频,请同学们在欣赏之后,分辨出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同时用一个词来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3、发声练习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在欣赏这部作品时,美好的感受油然而生。同学们回想一下:他们在演唱时,有效果很棒的伴奏音乐吗?(没有)他们做很漂亮的动作了吗?(没有)他们只是站在那儿静静地唱,就能带给我们这么美好的意境,这就是合唱的魅力!在音乐中,像这种多声部、多线条的旋律构成美妙的音响效果时,可以用一个词来定义:和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共同体验和声的美妙。 “3 6”音程训练:运用“科尔文”手势及“内心听觉”训练音高。 4、竖笛练习 摸孔——摸孔演唱——演奏 【设计意图:通过竖笛训练巩固学生的演奏水平;乐谱是《妈妈格桑拉》二声部的化简,即符合学生的演奏能力,有体会了作品的和声走向;同时,两个声部的演奏,又让学生感受了“竖笛”的和声效果。】 5、难点训练:合唱《妈妈格桑拉》两声部曲谱 学习低声部:教师演唱并配合科尔文手势给学生示范。学生通过观察聆听发现两个乐句的特——前6小节相同;后2小节不同。之后,完整演唱。 学习高声部:观察乐谱相同与不同的特点之后,完整演唱。 采用“听觉引领”的方式,一名学生用电子琴演奏高声部;教师用手风琴演奏低声部。学生跟随本声部的音响效果,进行两声部的合唱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各个环节,引导学生体会和声的美妙,提高学生的合唱、合奏的能力,同时将新授歌曲中的主要旋律做以有效的渗透,为唱好歌曲作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问声好 教学目标: 1. 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 动脑为歌曲编创新词、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评价自己、评价他人,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 教学难点:歌曲3/4、2/4变拍子的正确演唱。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表演《早上好》教学基本要求 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提示:感觉到有什么不同?(注:用课本右上角的拍踏方式)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以将学生分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唱边走。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朵大红花。 7、指导学生编创“中午好”或“晚上好”等歌词。 二、聆听《森林水车》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不加任何引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 聆听后回答: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心情是什么样的? 2.教师可结合图片、幻灯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三、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段歌谣。可以按课本上的节奏读,可以编创读歌谣的节奏,还可以加入打击乐伴奏、表情、动作。 2、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分组编创,然后各组表演自己编制的不同节奏的歌谣。

3、歌谣可以处理成渐强、渐弱,表现孩子的走近又走远。 4、歌谣可以读成这样的节奏: 4/4 XX XX X XX | XX XX X XX | 太阳天空照,(拍手)花儿对我笑,(拍手) XX X XX X | XX XX XX XX | X XX ||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拍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表演《小麻雀》教学基本要求 1. 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 2. 第二次边听录音边拍节拍,用以轻声哼唱。 3. 听教师范唱,小声跟唱歌词。 4. 听教师弹琴,边唱边看图、做动作,用动作帮助记忆。 5. 听录音,分小组编创歌词和动作。 6.将四组学生编的歌词和动作综合成四段,分段表演。 二、聆听《森林水车》教学基本要求 1、复听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画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 2、教师不要限制学生,让学生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再谈一谈为什么。 3、也可让学生分组根据音乐的情境进行简单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 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小麻雀》伴奏。 第一行图谱:可选择木鱼或双响筒。 第二行图谱:可选择串铃或沙球。 第三行图谱:可选择三角铁或碰钟。 1. 选择打击乐器可让学生自行选择。可分组选择,每组选择三种乐器搭配在一起,演示给大家听,尝试搭配的效果。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人音版表格六年级音乐教案】 辽宁东戴河新区实验学校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案 年级:六年级学科:音乐教师:张龙 教学进度表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 - 1 - 页共 31 页 第 - 2 - 页共 31 页 【篇二: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 《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 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不同 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 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 古琴的音色。 5、学习坚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2、让学生感受古琴所表现的“安静悠远”的意境,体会古琴独特的“天地之音”和空灵感,并记住古琴的音色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关山月》、《但愿人长久》,学唱《游子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乐曲《关山月》、《但愿人长久》 1、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人。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 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设问:你认为乐 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 么情景? 2、认识古琴导入,聆听《关山月》 (1)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 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2)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先让学生诵 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在默诵时, 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 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3)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 朗诵,体会古 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3、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用师生“对诗”的形式,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师出上句“人有悲欢离合”,学生对下旬“月有阴晴圆缺”;教 师吟上句“但愿人长久”,学生诵“千里共婵娟”。。 (2)、简单赏析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 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水调歌头》。选用古琴曲《关山月》和 歌曲《但愿人长久》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请学生谈谈不同的配 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风”与“新韵”。 (4)、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上的特点。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唱,熟悉歌曲.在感受歌曲特点时,师生接 唱的方式.如教师唱“明月几时”,学生唱“有”.帮助学生感知结束 音基本运用长音这一特点。 (5)、安排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 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鼓励学生尝试打破歌词原有的节奏,根据自 己对诗词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语调来吟诵歌词,给诗词赋 予“新韵”。 三、演唱歌曲《游子吟》。

最新人音版二年级上册小学音乐教案全套

20xx—20xx年最新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教 案 任课老师:

第一课问声好 教学目标 1.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动脑为歌曲编创新词、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内容 聆听《森林水车》 编创与活动 表演《早上好》 表演《小麻雀》。 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森林水车》 《森林水车》是一首通俗的管弦乐曲,由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所作。有人曾将本曲与奥尔特的《在钟表店里》、米夏埃利斯的《森林中的铁匠》并列为三个著名的描绘性标题乐曲。 艾伦贝格是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德国喜歌剧作曲家。1848年1月13日出生在梅泽堡,1925年12月26日逝世于柏林。艾伦贝格的代表作有喜歌剧《库里科伯爵夫人》、《米达斯王》、《玛里埃特》,舞剧《西勒斯的玫瑰》,管弦乐《森林水车》等。艾伦贝格写过很多 作品,只有这首《森林水车》流传最广。 2.歌曲《早上好》 《早上好》是一首乌干达民歌,C大调,3/4、2/4变拍子。歌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3/4拍两乐句,旋律级进,抒情、活泼。其间八分休止符因与译词的紧密结合,使其顺畅 上口。 第二部分旋律2/4拍,仍为两乐句,级进的旋律由于在节奏上采用的切分节奏形式,使每个音得到强调,旋律富有动感,表现了热爱生活的人们明朗而热情的情绪。歌曲反映出乌 干达人真挚、友善的情感和爽朗明快的性格。 3.歌曲《小麻雀》 《小麻雀》是一首创作儿童歌曲,3/4拍,五声商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结构。歌词作者结合儿童心理采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一只彬彬有礼、惹人喜爱的小麻雀。旋律运用了重复的手法,小跳与级进相结合,起伏得当,使得旋律流畅、优美,第三句旋律在较低音区重复,与前面形成对比,形成“转”句,使第四句重复第一、二乐句的素材,形成呼应,结束全曲。歌曲的词曲结合紧密,有着抒情优美的风格,通过对小麻雀行为的描述,潜移默化地教给小 朋友待人有礼貌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表演《早上好》 2、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提出本学期学习要求 最喜欢的歌曲,唱一唱,并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 1、出示幻灯:(说说小朋友在干什么),图上画了什么?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全册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全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要做雷锋时的好少年 [教学内容] 一、歌曲《我们要做雷锋时的好少年》 二、综合训练 三、欣赏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的] 一、通过歌唱和欣赏合唱曲,让学生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二、学习在气息控制下的快速音阶连贯唱法与八度大跳音程唱法。 [教材分析] 一歌曲 歌曲《我们要做雷锋时的好少年》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群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为二段体节构。第一部分是齐唱,共六个乐句,其中第一与第二乐句,第三与第四乐句,第五与第六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使歌曲富于动力,给人以轻松明快的感觉,展示了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综合训练 发声练习曲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曲调的二度模进。三句旋律都是从音阶的前五个音上下级进后接以把度大条,八度大跳均有跳音记号,仅用LA发声,显的轻快、活泼。 三欣赏 《歌唱二小放牛郎》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采用了叙事歌曲体材,讲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首叙事歌曲是在民间分节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很接近我国的民间小调,曲调优美动听,感情容量大,使人回味无穷,因而不觉单调乏味调乏味。使歌曲富有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在教学时有感情的歌唱,选定正确的速度、力度,二声部演唱的准确与和谐。 [教学难点] 综合训练的发声练习,演唱时要注意音乐的流畅与弹跳。 [教学构想] 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首先要做好示范,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情简析] 通过欣赏和歌唱本课二首合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领悟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我们要做雷锋时的好少年》 二综合训练 [教学目的] 一学唱歌曲曲调,并加入歌词。 二做好综合训练的发生练习。 [教学重点] 加强二声部的练习与合作,可用乐器试奏,以加强对二声部音响的感觉,提高音准与谐和的效果。[教学难点] 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投入自己的感情,尽情的歌唱美好的生活。 [教具、教学媒体使用] 录音机、钢琴、教材。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歌。 三总结上学期所学内容,概括本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 四发声练习 小黑板出示 五. 学生齐读歌词。 1 提问学生:这首歌说了一件什麽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新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问声好 教学目标: 1. 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 动脑为歌曲编创新词、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评价自己、评价他人,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教学难点:歌曲3/4、2/4变拍子的正确演唱。 教学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早上好》教学基本要求 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提示:感觉到有什么不同?(注:用课本右上角的拍踏方式)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以将学生分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唱边走。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朵大红花。 7、指导学生编创“中午好”或“晚上好”等歌词。 二、聆听《森林水车》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不加任何引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 聆听后回答: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心情是什么样的? 2.教师可结合图片、幻灯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三、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段歌谣。可以按课本上的节奏读,可以编创读歌谣的节奏,还可以加入打击乐伴奏、表情、动作。 2、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分组编创,然后各组表演自己编制的不同节奏的歌谣。 3、歌谣可以处理成渐强、渐弱,表现孩子的走近又走远。 4、歌谣可以读成这样的节奏: 4/4 XX XX X XX | XX XX X XX | 太阳天空照,(拍手)花儿对我笑,(拍手) XX X XX X | XX XX XX XX | X XX ||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拍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小麻雀》教学基本要求 1. 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

小学音乐_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妈妈格桑拉》教案 教学设计: 1.组织教学:上课! 2.导入:师:在我们学习今天的新课之前,咱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听音乐猜歌名》,咱们同学如果想到了,就举手回答好不好? 游戏开始.....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音乐世界里,有许多的歌曲是唱给妈妈的,那你们能说说有哪些么?或者唱上一两句?举手回答! 生:....... 师:同学们真棒,知道这么多写给妈妈的音乐作品,大家肯定都很爱自己的妈妈,那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藏族的小朋友是如何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PPT翻页——《妈妈格桑拉》板书1=F 4/4) 3、聆听:师:好,同学们,咱们现在不要打开课本,只需要用心聆听就可以了,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的速度以及情绪是怎么样的? 听......(听后PPT翻页)生:......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下面老师希望你们再次感受歌曲,体会歌曲分为几段?还有“妈妈格桑拉”这就话你认为是什么意思? 听......(ppt翻页)生:....... 师:歌曲很明显分为两段:A/B.A乐段:旋律在中低音区,像是一种倾诉,而 B乐段:旋律高扬,更像是一种呼唤。 师:那你们能不能体会到“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举手回答)(ppt翻页) 4、学唱:师:好了,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祝福学唱一下这首歌曲。(ppt翻页讲述) 师:a乐段:我们用lu来模唱,我弹一句,你们模唱一句,注意要听琴轻声,如果准备好了就用你们的坐姿告诉我!(逐句模唱,完整模唱,添加歌词)。b乐段(同上),完整唱。 师:同学你们认为歌曲的两个乐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来演唱比较合适呢?生.....师:非常好,之前我们在聆听的时候就说过了,a乐段是倾诉,b乐段是呼唤。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再完整演唱一边。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青春放歌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1 、《拉起手》。 (二)、欣赏《行星组曲》 活动与练习:1、常用键盘音及记号。 2、节奏与音乐要素的练习。 一、教学目标: (一)、从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珍惜青春年华。(二)、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使者》,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为《欢乐颂歌》配诗或配画。 (三)、认识常用变化音记号,学唱好《拉起手》中带有升记号的音。(四)、通过学唱一首歌曲,感受其优美、流畅的旋律特点。 二、教学重点:三连音。 三、教学难点:变化音记号。 四、课时:2。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拉起手》 (二)、活动与练习:1、听辩节拍练习。 2、写出学习过的切分音节奏。 3、力度记号。 4、复习音名 二、教学重点:三连音。

三、教学过程: (一)、听辩节拍 (二)、欣赏《行星组曲》。 要求:(1)、边欣赏边拍出强拍。 (2)、说一说那一首是三拍子、那一首是二拍子? (三)、学唱一首青春的歌曲《拉起手》。 1、听范唱,感受音乐情绪。 2、听老师弹奏,感受并听辩:(1)弱起小节。 (2)三连音。 3、导入新课: (1)、节奏听辩:①、X X | X . X X X | X X X X| X . X‖ ②、0 X | X . X X X | X X 0 X | X . X X ‖ (2)、读、拍、唱、上述节奏。 (3)、复习三连音:X X X ①、唱一唱《国歌》,感受三连音的唱法。 ②、复习并拍打三连音。 (4)听琴弹奏感受歌曲的弱起小节。 (5)、听琴学唱谱,注意三连音的唱法。 (6)、听录音范唱,提醒学生歌曲难点。 (7)、学习歌词,体会三连音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8)、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9)、介绍李存的生平及作品。 (10)、复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演唱效果。 (四)、堂上练习: 1、复习切分音的种类。 2、按强弱规律排列力度记号。 3、音名知识,结合电子琴课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