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之关系_朱宇
高中教学中如何统筹新课改与高考二者关系
高中教学中对统筹新课改与高考二者关系的思考摘要:我市实施新课改已进入第四个年头,新课程高考也将进入第二个年头,新课改实施成绩显著,高考也实现平稳过渡,但中间也存在不少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高中教学中充分认识新课改推行的必要性和确保高考质量的重要性,处理好二者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并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确保二者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高考;统筹处理2004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4省区试水新课程改革,我国新一轮新课改拉开帷幕,随之而来的是新课程高考。
新课改实施后,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变,这就要求高中教学工作也随之转变。
而在教学工作如何转上,争议不少,有的认为教学工作应围绕新课改目标开展,不必在意高考质量;有的认为应围绕高考质量实施新课改;还有的认为如果高考不首先改革,新课改就无法推行。
国家之所以实施新课改,是为了打破“应试教育”的怪圈,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观;而高考是为了选拔人才,把真正高素质的人选拔出来,应该说二者在出发点上是一致的。
因此,本文认为,在高中教学工作中应统筹好二者关系,并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确保二者目标的实现。
一、新课改与新课程高考回顾2008年9月,我市高中全面推行新课改,并于2011年6月进入第一次新课程高考。
在洛阳市教育局、教研室的精密部署及具体指导下,我市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高考也实现了平稳过渡,成绩喜人,教师专业技能与学生个性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课堂有效性明显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改与新课程高考是新生事物,其推进需要时间、需要过程,目前“穿新鞋走老路”、重形式轻落实、低效随意互动多、自主创新少、将高考成绩与新课改成果挂钩等问题仍在一些学校的高中教学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考目标的实现,制约了新课改目标的实现。
发挥高考改革对高中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发挥高考改革对高中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摘要:高考不仅是对学生多年知识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学生通往大学深造的重要路径,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高考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生、教师和家长都密切的关注着高考的动向。
尽管高考作为应试教育的最终形式,存在着一些的弊端,但也决定了很多高中学子的命运。
因此,人们需要理性的看待高考改革和课改的的关系,做好二者的衔接工作,通过高考改革推动课改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本篇文章分析了高考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的关系,对如何发挥高考改革对高中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考改革;高中课改;促进作用高考作为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既是考生继续深造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高考改革作为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其具有全面性、彻底性的特点,这对于高中课程改革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这就需要合理的制度保障高考公平有序的运行,发挥其对高中课改的导向作用,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高考存在的价值。
一、高考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的关系在近些年教育的发展中,高考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作为教育领域的大事,自然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很多教育人士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并为两项改革的推进出谋划策。
在对二者关系探讨中,有三种观点最具有影响力,一是高考改革应该服从、服务于高中课程改革,二是高考改革应该引领高中课程改革,三是高考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应该互动发展。
由以上的观点论述可以得出,高考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的影响是相互的,做好两项改革的衔接工作尤为重要。
高考改革也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和挑战,高中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现阶段的高中教育的发展中,想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就必须进行改革,而高考作为教育的关键环节,高考改革既是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招生制度改革完善的需要。
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关系演变与展望
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关系演变与展望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已经成为教育系统改革的重要方向。
高中课程改革主要是对学科内容、选修课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的改革;而高考改革旨在以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评价方式,更好地选拔适合不同专业的人才。
本文将探讨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之间的关系演变与展望。
首先,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关系经历了由割裂到有机融合的演变过程。
过去,高中课程与高考之间存在着类似“拔高”和“深度冲刺”的现象,高中教育被认为是高考的“应试教育机器”,注重教学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培训,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浪费了人才资源和培养的机会。
因此,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关系从分离走向了有机融合。
高中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培养。
而高考改革倡导综合素质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可以说,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
其次,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关系展望,应该是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基础,逐步推进高考改革。
高中课程改革可以为高考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评价内容和方式,使高考成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窗口。
高中课程改革注重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这些能力和素质正是高考改革所追求的目标。
通过高中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可以为高考改革提供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指标,突破高考的应试性质,更好地选拔适合各个专业的人才。
此外,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关系还需要借助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中课程改革需要有素质高的教师来进行有效的实施,而高考改革则需要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来支持。
因此,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专业、系统和全面的培训,使他们具备适应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研究
高中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高考改革也在进行中,对语文科目的考查方式和内容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研究高中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之间的关系和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高中语文新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新课程突出了文化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在教学内容上,新课程摒弃了传统的文言文偏重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大量的现代文阅读材料,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方法上,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将更加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这些改革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高中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之间的衔接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学校和教师需要一定的培训和教学资源才能贯彻落实。
其中一些学校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无法保证合格的教师队伍贯彻新课程。
考试改革需要一些探索和试验,在具体操作层面也存在一些困难。
如何更好地考察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高中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新课程的实施为高考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基础和实践背景。
高考改革进一步提升了语文教育的水平和要求,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的实施和高考改革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只有不断进行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改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高考改革对高中课程设置的影响
高考改革对高中课程设置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高考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课程设置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讨论高考改革对高中课程设置的影响。
一、知识体系调整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因此,高中课程设置需要对知识体系进行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与过去注重记忆和应试技巧不同,现在的高中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学生将更多地接触到现代文学作品和实际文献,培养对文化和社会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科目设置调整高考改革对高中课程设置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科目设置的调整。
以往高考科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而现在的高考改革使得科目设置更加多元化。
例如,一些地区将音乐、美术、体育等艺术类科目纳入高考科目范围,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这种科目设置调整旨在提供全面的发展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
三、选修课程丰富高考改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发展空间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高中课程设置中加入了众多选修课程。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法律、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性较强的选修课程。
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也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及未来就业。
四、跨学科教学高考改革倡导跨学科教学,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入对高中课程设置产生了积极影响,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数学和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可以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五、实践教学的重视高考改革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例如,引入劳技教育、实践科学、科技创新等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
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田建荣贾锦钰据悉,2020 年之前,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都将全数进入一般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2007 年6 月,作为第一批进入高中新程课改革实验区的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个实验省区的学生已经经历了新课改背景下的第一次新高考。
江苏、浙江、天津、安徽、福建的新高考方案业已出台并开始实施。
北京、湖南和陕西等第三批课改实验区的新高考方案也即将发布。
2020 年乃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配合高中新课程的推展,出台新的综合改革方案相对照较集中的一年。
那么,已经实施的新高考方案与新课程改革的契合程度如何?什么缘故必然要重视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注重这一衔接会可不能致使新的应试?这一系列问题,都迫使咱们必需进一步深切试探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问题,以便更好地发挥高考增进和指导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独特作用。
一、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是高考改革的价值选择早在2006 年9 月25 日的教育部第22 次新闻公布会上,发言人就曾针对首批参加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的2007 年高考实施方案,专门强调要注重高考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的衔接,并说,“这是教育部高考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求高考改革必需要和高中课程改革衔接起来,注重发挥高考对推动素养教育的踊跃导向作用”。
2020 年,教育部又把“稳步推动实施一般高中新课程省份的高校招生考试综合改革,推动高中课改和高考改革的有机衔接”确信为教育部今年度工作要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即还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一般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教育部就一般高中新课程改革如何与高考衔接下发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指导性文件。
这次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新时期以课程改革为冲破口进行的一次全方位教育改革,是我国顺应国际高中课程改革潮流、深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
改革的一个大体理念确实是:关注学生的全面进展,注重课程整合化,提倡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建构,因此这次改革要求各高中采取符合素养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评判观,进一步完善校本评判,实行学分制、学生自定学习打算、自主选课和研究性学习,并成立进展性评判,专门是要优化外部评判,合理地处置好高中课程评判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关系。
论高考与新课程改革
问题的提出:
对高考 “指挥棒” 和应试教育的思 指挥棒” 考
新课改为解开这一“怪圈”提供了契机。 新课改为解开这一“怪圈”提供了契机。 新课标的理念完全转向了素质教育,高考 新课标的理念完全转向了素质教育, 指挥棒” 应试教育” “指挥棒”和“应试教育”的内涵也将随之 逐渐转变。 逐渐转变。 指挥棒” 导向素质能力培养, “指挥棒” 导向素质能力培养, “应试 教育”转为应“素质能力之试” 教育”转为应“素质能力之试”。
论高考与新课程改革 的良性互动
一、高考考纲和命题必须体现新课程 高考考纲和命题必须体现新课程 改革的基本理念 改革的基本理念 二、新考纲的导向与新课程改革目标 相一致 三、高考能够对高中新课程改革产生 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高考考纲和命题必须体现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和考试的根本目的不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能背离素质教育这个共同的大目标。 能背离素质教育这个共同的大目标。虽然高考的主 要功能和直接目的是“选拔” 要功能和直接目的是“选拔”,但在体现教育的目 宗旨和理念方面, 标、宗旨和理念方面,考试和教学是必须也能够协 调一致的。只有如此, 调一致的。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国家各方面教育政 策的统一性,也利于各方统一认识, 策的统一性,也利于各方统一认识,从多方面去贯 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反之, 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反之,如果考试与教学精 神分离,甚至对立、则将造成巨大的思想混乱, 神分离,甚至对立、则将造成巨大的思想混乱,新 课程改革的目的也更难以实现。 课程改革的目的也更难以实现。
(二)考试内容适应高中新课标
1. 在考试内容范围方面 由于初中、 由于初中、高中地理新课标中都没有规定必修的地 理区域,只是规定了地理要素和地理区域的学习方法, 理区域,只是规定了地理要素和地理区域的学习方法, 这样新课程中的必修要求的内容范围和记忆的知识点 的数量大大低于现行高中必修要求, 的数量大大低于现行高中必修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的整体要求降低了,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的整体要求降低了,而应该清醒 地认识到是要求的侧重点发生了转变: 地认识到是要求的侧重点发生了转变:由对知识的记 忆要求, 忆要求,更多地转向对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素质 要求。例如:对试卷中图表的分析。 要求。例如:对试卷中图表的分析。 2.考试内容与教科书的关系 2.考试内容与教科书的关系 考试内容不直接来自课本,深化了对教材的认识。 考试内容不直接来自课本,深化了对教材的认识。 有关专家早已提出“一标多本” 有关专家早已提出“一标多本”的教材不再是教学的 依据” 更非考试的依据, “依据”, 更非考试的依据,而只是实现课标教学要 求的“材料” 求的“材料”。
论高考改革与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
论高考改革与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而在高考改革出现之后,社会各界对这两者的有效结合就更为关注了。
所以目前对于化学教育工作者而言,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做好高考改革和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本文此次将就高中化学课程在这两大改革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衔接工作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高考改革;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衔接一、引言高考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都至关重要,因为这是对他们高中三年以来努力成果的检验,但是随着高中新课改和高考改革的到来,各门学科对于两者有效衔接工作就显得至为重要了。
虽然化学学科自初中以来一直都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但是也是很多学生的所头疼的学科,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有些学生甚至对化学望而却步。
而在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双重挑战之下,化学学科在两者之间的衔接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教育部的指令之下我们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有效联动,从而形成合力之势。
而本文将会对结合一些实际情况,进一步深思高中化学课程在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下的有效衔接问题,从而让高考改革和新课改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真正作用。
二、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衔接关系的体现(一)高中课程改革适应了高考的趋势与变化目前高中新课程标准则主要体现为下列三点:第一点是在文本结构上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这两个部分,使得内容更加充实;第二点是更加努力的凸显思想性、时代性以及整体性;最后一点则是从实施需求出发,进一步强化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这三点也是依据了高考的改革内容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此之前高考改革和高中新课改在趋势与变化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而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使得高中课程进行了新的课程改革。
例如课程内容的调整就必然要对学生的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哪些是必考的而哪些是选修的,高考继续加大能力测试的方向必然是要求课程改革加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良性互动
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良性互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已经被广大教育认可,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广泛关注。
一些人认为,高考是课程改革的“瓶颈”,高考若不进行相应的改革,课程改革将面临夭折的危险;另一些人则以为,高考只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因素之一,不应将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归咎于高考。
实际上,从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内在关系来看,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国家和高校选拔高素质的人才,只不过一个是育人,一个是选人,二者在本质上并不矛盾。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使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携手共进、和谐发展。
1.正确处理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关系为了给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我们首先应正确认识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辩证关系。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次高中新课程实验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
很显然,此次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与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学分制的推行、选修课程的开设、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师资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评价体系的建立等诸多因素有很大关系,高考改革只是影响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条件之一。
倘若没有高考制度,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也要进行改革,因为原有的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那种认为高考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前提的看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此外,我们也不能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与落实完全寄希望于高考改革。
作为高利害的大规模统一纸笔考试,高考首先追求的是公平。
为了追求公平,高考必须用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千差万别的考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考生的个性发展。
要求高考在统一测试的同时又能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很难实现,这是高考固有的局限。
因此,高考只能在自身制度框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从而部分地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虽然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涉及很多因素,但一个与之相配套的高考改革也尤为重要(那种认为高考只是为高校选拔新生服务,无需关注课程改革及中学教学的观点过于片面)。
浅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良性互动关系
浅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良性互动关系薛仁华摘 要: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存在互动关系,高考的内容、目的、形式等方面的变化会对高中课程改革起到较大影响,同时高中课程改革也会对高考提出新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良性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期望二者良性互动能够共同促进高中教育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考改革;良性互动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1-005-1 随着新一轮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社会讨论的焦点。
从考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来看,二者虽然在一些方面存在冲突,但并不是完全处于对立面的。
考试具有评价教育效果的功能,若将考试这一功能加以正确使用,也能起到促进教育发展的作用。
高考也是如此,因高考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具有导向作用,若能够将高考正确运用,同样也能够引导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教育教学中顺利实施。
笔者认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是存在良性的互动发展关系的,二者相互影响,并且能够协调配合,实现共同发展。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之间的关系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于2004年9月开始实施的,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了重大创新,并在学习方法、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价值观、课程管理和课程内容等六个方面进行重大改革。
与此同时,由于高考实行文理分科,课题选修部分也仅仅在高考命题中出现较少的选做题,综合素质评价对于高考的参考价值较低,高校在进行招生的选拔方式与评价标准等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
而在2014年,国家推出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并推出了“3+3”高考模式,使得高考改革为配合新课程改革发挥出了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和以考促改的作用。
使得高中教育在高考改革的推动下,更加注重新课程改革的落实与推进,体现了二者是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良性互动1.实现素质教育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评价方式与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在高考改革中发挥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浅谈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良性互动关系
浅谈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良性互动关系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两大重要改革,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高考改革旨在改变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促进素质教育和终身发展观念。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探讨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良性互动关系。
首先,高中新课程改革对高考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减少了传统教育中的课时,增加了选修课程、实践性课程等。
这使得高考改革有了更好的基础,可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例如,新课程改革中的选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特长,培养兴趣爱好,这对高考改革中的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的考核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高考改革也对高中新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考改革从应试教育模式转向素质教育,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这就要求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设置要与高考改革相适应。
例如,高考改革中要求考生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那么新课程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意识,加强实践性课程和创新实验课程的开设。
只有这样,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为高考改革服务,使学生在高考中能够全面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此外,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良性互动关系还表现在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改进上。
高考改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这要求教师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而新课程改革也提倡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提倡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
这使得高考改革中的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理念达成了一致,共同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进与提升。
最后,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良性互动关系还体现在学校课程实施的协调与减负上。
高考改革提倡减负,降低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增加选修课程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而新课程改革中的校本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灵活性也为学校减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浅谈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良性互动关系
浅谈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良性互动关系
徐真珍
【期刊名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年(卷),期】2022()3
【摘要】随着新一轮学校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衔接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从教育现状来看,如果考试功能使用得当,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
高考也是如此,高考在中国教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如果高考运用得当,可以推动高中教育新课程的实施。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徐真珍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育山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高考命题要有利于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天津市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命题刍议
2.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互动关系探究
3.探讨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互动关系
4.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互动关系
5.新高考、新课程、新方法--浅谈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政治学科教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中教育一直在不断改革与创新。
而高考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评价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的影响。
首先,高考改革引入了多元评价体系,减轻了学生应试压力。
过去,高考由于重视卷面成绩和一次性考试,使得教育过程过于单一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充分发展。
随着改革的推进,高考考核方式的改变是多元化的体现,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在的高考改革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加入了口试、实践考核等多元评价方式,这不仅能够使得学生能够以更加全面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能减轻学生过度应试的压力。
其次,高考改革促进了高中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为了适应高考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学校和教师们开始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却往往忽视。
而现在,高中课程的改革旨在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各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和社团组织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高考改革需要对教师培养和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现在的高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因此,高考改革也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习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评价体系也需要针对新的教育目标进行调整,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纳入考量范畴。
最后,高考改革激发了学生和家长的创新意识和教育观念的改变。
高考的改革不仅仅是对制度的改变,也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
过去,许多学生和家长过于追求分数和卷面成绩,认为高分就意味着一切。
而现在,高考改革的推进使得学生和家长开始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他们逐渐意识到,高中阶段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分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浅谈新课程实施与高考改革的关系
浅谈新课程实施与高考改革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国教育系统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其中,新课程实施和高考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就新课程实施与高考改革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互相促进和制约的因素。
新课程实施是指在传统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引进创新元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性活动和跨学科的学习方法。
而高考改革则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提高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高考改革主要包括考试科目及内容的调整、改变评价方式和培养多元化人才等内容。
新课程实施与高考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新课程实施提供了高考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与高考改革要求培养的多元化人才目标是一致的。
实施新课程可以为高考改革的目标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方法。
其次,新课程实施对高考改革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性活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考核提供了实践基础。
例如,实施新课程后,学生可以参与更多的实验、实践项目,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样,就可以补充高考改革中传统考试的不足,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然而,新课程实施与高考改革之间也存在相互制约的因素。
首先,新课程实施需要时间,而高考改革常常要求较短时间内实现。
这就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在推进新课程实施的同时,也需要适当考虑高考改革的时间节点和进度,以确保两者的有机结合。
其次,新课程实施与高考改革之间存在观念和评价体系的不协调。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而传统高考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导向。
这导致了学生和家长对于新课程实施的疑惑和担忧,同时也增加了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负担。
因此,在推进新课程实施的同时,也需要逐步调整高考评价体系,更加贴合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使两者能够相互促进。
综上所述,新课程实施和高考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两大变革,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新课程改革【浅谈新课程实施与高考改革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浅谈新课程实施与高考改革的关系】》摘要:摘要:基础教育教学与高考在目标、过程、思维特征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混淆了教学与考试在目标、过程、思维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就会以教学要求替代考试目标要求,(2)标准参照测验:是参照被测达到目标的程度来解释分数的测验,也称作目标参照测验摘要:基础教育教学与高考在目标、过程、思维特征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同时,高考的题目与日常教与学过程中的研究、学习方法之间也不尽相同。
所以,现阶段,要注意克服以高考成绩作为评价新课程标准实施成功与否的思维模式,因为认识或澄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关系,将有助于二者的健康、持续发展。
2005年,我国高中开始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这一改革被认为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广泛深刻的基教改革”和“教育系统的一场深刻革命”。
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从规模发展到质量、内涵的进一步提升。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受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一些人习惯于用高考成绩来评价新课程标准的优劣或实施的成败,这在思想上便陷入了一个误区。
而这种思想认识无疑会对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和高考的改革都造成不利的影响。
笔者认为现阶段厘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和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观念上,承认和认识教学与考试在目标、过程、思维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教学与考试的确是一对矛盾,尽管它们分属教育过程的不同环节,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形式上,它们却存在差异。
教学目标是人们按照社会的需要,依据总体目标而对教学活动规定的目的、方向和要求。
具体地说,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育过程,预期学生应产生的思想、情感、智能和行为的变化。
而考试目标则是通过根据考试目的、规则和命题原则编制的试题,来检测和鉴定考生在相关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达成度。
由于二者的目标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实施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思维及行为方式的迥异。
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行为,其本质是教育。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