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腔医学教育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于:sinodent 2012-05-09分享编辑:陈蓉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周学东

2007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教育部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医药学科(专业)教学工作的宏观调控,推进宏观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对高等医药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研究和指导作用的重要举措,也是研究中国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教指委专家和全国兄弟院校的支持下,教指委开展了专业战略规划研制、专业规范制定、专业认证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研发工作。

自林则博士创建华西口腔以来,中国现代口腔医学教育至今已近百年沉淀,形成了有别于欧、美、日、加等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但是,在这个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教育部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这个体系中肩负了了解中国口腔医学教育状况并研究相关问题所在的重要使命。2008 年,教指委发布4 号文件“关于做好专业培养资质现场评估前问卷调查的通知”,针对全国179 所院校进行了调查分析,为教指委开展的专业战略规划研制、专业规范制定、专业认证等一系列工作奠定基础,也为国家口腔卫生工作发展提供翔实的数据。同时,教指委还根据中国卫生年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及国际卫生年鉴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对与口腔医学教育相关的医师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口腔医学教育存在口腔专业培养学制多、院校杂和医师队伍整体性欠缺三大问题。

一、学制多

根据张震康的统计,中国口腔医学教育历史上多次出现学制反复的情况。目前从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及口腔修复技术等专业角度来看,中国口腔专业培养学制还非常复杂,2、3、4、5、7 及8 年学制均有。如口腔医学3年制专科、口腔医学2 年制专升本、口腔医学3 年制专升本、口腔修复工艺学3年制专科、口腔修复工艺学4 年制本科等,此外还有口腔专业业余本科班、5 年制本科、7年制硕士、8 年制博士等。仅仅口腔医学的本科培养就有上述4大类,同一层次的学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例如:口腔医学2 年制专升本与口腔医学3 年制专升本并行。尽管这些不同年份的学制各有针对性,但是杂乱的学制必定给管理带来相当的难度,从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与教育质量监督的执行。

二、院校杂

院校杂主要表现为多级办学主体、多类办学实体以及多层次办学。办学主体除有公办与民办之分外,仅公办主体还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与市级三大类。例如:国家级的有国家教育部为办学主体的北大、川大等,国务院侨务办为办学主体的暨南大学和总后为办学主体的第四军医大学等;省级的有省政府、省教育厅和省卫生厅等办学;市级的有市政府、市教委、市卫生局等办学。

1.多级办学主体,多类办学实体。从办学实体来看,不仅有高等学校口腔医学院、系,还有院校、系为单位直接实施口腔专业教育,其中还可以分为医学院校、系和高职高专院校、系办学等。办学实体多类化一方面反映出社会对口腔专业办学热情的增长,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需求增长。此外,有个更重要的思考空间,即办学质量是否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从办学实体的分布来看,华东的院校比例分布最高,其中华东(北)占到18%,而西部地区的院校分布比例最低,其中西北与西南各占8%,如图所示。经统计,近30%院校集中在山东、湖北、河北及浙江四省,办学实体分布广而不匀。

口腔专业培养院校的分布,直接关系本地区口腔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院校分布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本地口腔医学卫生事业发展的差异。因为口腔专业培养院校可以引导本地口腔卫生文化的发展,传播口腔卫生基本知识、带动口腔卫生预防与保健工作的开展,从而推动本地口腔医疗卫生事业。西部地区的院校很少,西藏地区甚至空白的状况反映出这些地区口腔医学教育事业对于卫生事业发展推动作用的缺失与不足。

2.多层次办学。从办学层次来看,179 所培养单位各有不同。有的院校单纯培养专科,共85 所,但涉及专科培养的院校达132 所;有的院校同时进行本科、研究生的培养,共20 所,涉及本科培养院校共94 所;有的院校同时进行本科、专科与研究生的培养,共22 所,如图所示。由此看来,中国口腔专业本科培养主体相对专科培养主体偏少,口腔医学专科教育偏多,导致本科比例失调。中国口腔专业培养院校所涉层次过多,结果会造成培养重心分散,不易集中优势来术业专攻。

3.口腔医学教育培养资质问题。由于学制多、院校杂以及院校分布不平衡等问题的存在,促进了对中国口腔医学教育培养资质状况问题的思考与验证。根据109 所院校的回函资料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有79 项次办学资源不合格(采用本科教学评估标准:生均椅位≥1、本科师资≥30%、专科师资≥15%、生师比16:1)。不合格项按比例大小分别是生均椅位31 项次占39.2%,师资26项次占32.9%,生师比22 项次占27.8%。不合格项体现于专科部分较多,如表所示;体现于华中、华东(北)大区的分布较多,如图所示。

综上所述,中国口腔专业培养院校拥有办学资源的不合格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广,特别是全国专科层次培养院校的资质不合格项较高,在满足口腔医学教育要求方面还有距离。此外,办学越多不合格项越多(华东南除外)的状况反映了中国口腔专业办学数量的增长没有得到相关办学资质的有效控制与监督。

三、口腔医师整体性问题研究

中国口腔医师数量从1949 年的数百人发展到目前的136 520 人,总量仅次于美国和巴西!占全世界1 881 199名牙医师总量的7.26%。但是,这份比例的口腔医师需要为占世界20%以上的人口提供口腔卫生服务。因此,中国口腔卫生人力资源非常有限。考虑到短期内口腔医学教育对于刚性需求市场的供给有限性,希望能够通过中国口腔医师的整体性结构研究,找出弱势所在,从而进行相应的结构调整与资源优化。

1.数据与参照物的选取。中国口腔医疗机构主要由公立与民营两大部分组成。但是,民营部分的资料很稀缺。民营部分的公开数据中没有具体构成,数据的准确性也有待进一步验证。李刚在相关研究中也指出,由于卫生服务工作起步较晚,估计和获得中国全部口腔卫生人力资源的数据非常困难。张震康等曾就中国口腔医师结构进行研究,但是所取数据也不含民营部分。究竟若大的民营部分如何进入整体分析体系,本文作如下考虑:

以医师数据作为参照物,首先进行口腔医师与医师相关性研究。选取世界经济与合作成员国1990 年与2006 年的口腔医师和医师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结果为每千人口医师数是每千人口口腔医师数的先导。并且,每千人口医师数的变化可以视为对每千人口口腔医师数的变化具有放大效应,如图4 所示。研究结果表明,医师可以很好地作为口腔医师的参照物,国内部分可以直接选用口腔医师与医师的对比关系进行口腔医师结构状况对比分析。

下文拟选取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遗憾的是,查询2008

年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也才有2005 年的口腔医师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