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信息化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调研报告文献综述

调研报告文献综述

调研报告文献综述调研报告综述一、引言在当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环境下,调研报告成为获取准确信息和有效分析的重要手段。

本文综述了几篇相关的调研报告,对其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了概述。

二、调研报告一该调研报告的目的在于了解消费者对某特定产品的购买意向。

研究者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大多数消费者对该产品存在购买意向,主要受到产品质量和品牌声誉的影响。

三、调研报告二该调研报告旨在评估某公司员工对新的绩效考核制度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研究者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100名员工的意见并进行了整理。

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员工对新的绩效考核制度表示认可,他们认为这样的制度能够更公平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四、调研报告三该调研报告针对某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开展了研究。

研究者对1000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对环境保护有较高的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上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五、调研报告四该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态度和期望。

研究者采用了焦点小组讨论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3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市场充满了焦虑和压力,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职业规划和实习经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六、结论综上所述,调研报告作为研究和决策的依据,帮助我们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几篇相关调研报告的综述,我们可以发现不同领域和主题的调研所关注的问题和结果各异,但调研的目的都是为了从客观数据中获取准确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调研报告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也是非常关键的,必须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024年文献综述范文范例

2024年文献综述范文范例

2024年文献综述在2024年,随着全球数字化趋势的不断推进,文献综述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文献综述是一种通过收集、搜集、筛选、分析和综合以往研究成果来评价、总结和探讨特定领域研究进展和前沿的方法。

它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和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着、大数据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综述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其研究内容和方法逐步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综合化的方向。

一、数字化数字化是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对于文献综述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化意味着文献采集、整理、存储、传播和利用从传统的纸质形式转向数字形式,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范围和可靠性。

数字化文献库、文献数据库、文献搜索引擎、文献管理软件等数字化工具,大大方便了文献的检索和利用。

二、智能化智能化是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它增强了文献综述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人性化。

智能化文献检索、文献分类、文献排名、文献分析等工具,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目标领域和研究问题,提高信息质量和效率。

同时,智能化技术还可以扩大文献综述的范围和深度,挖掘出更多的有用信息和见解。

三、综合化综合化是指文献综述不再是单一学科或单一领域的内容,而是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和多个层面的综合性内容。

综合化的文献综述不仅可以扩大研究视野和深度,而且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人类知识体系和社会发展趋势。

同时,综合化文献综述还可以促进学科交叉和跨界合作,有利于推进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和社会进步。

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综合化的大趋势下,文献综述正朝着更加精准、高效、全面和人性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在文献综述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创新,为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消费何以提升城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绩效

信息消费何以提升城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绩效

信息消费何以提升城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绩效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文献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信息消费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5)2.1 信息消费的定义 (7)2.2 信息消费的发展历程 (7)2.3 信息消费的现状与趋势 (9)三、城市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发展 (10)3.1 城市数字化与绿色化的概念及内涵 (11)3.2 城市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关系 (13)3.3 城市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13)四、信息消费对城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绩效的影响机制 (15)4.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7)4.2 促进创新能力提升 (18)4.3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19)4.4 优化城市治理结构 (20)五、案例分析 (21)5.1 国内外典型案例介绍 (23)5.2 案例分析方法与思路 (24)5.3 案例分析与启示 (25)六、政策建议与展望 (26)6.1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7)6.2 优化信息消费环境 (28)6.3 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29)6.4 构建多元化合作机制 (30)七、结论与讨论 (31)7.1 研究结论总结 (33)7.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4)7.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5)一、内容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消费已逐渐成为推动城市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信息消费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为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城市数字化方面,信息消费通过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加速了城市各个领域的智能化进程。

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城市运行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为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绿色化方面,信息消费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推广节能产品和服务,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信息消费有助于降低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城市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城市群文献综述

城市群文献综述

城市群文献综述一、国外城市群研究阶段的主要成果与观点(一)国外城市群研究启蒙发展阶段(1915~1945)的主要成果与观点:英国学者霍华德(E.Howard,1898)最先从城市群体(Town)的角度来研究城市,《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citiesoTo-morrow)中的“田园城市”正是通过“组合群体”来协调和发展的。

20世纪初,英国的格迪斯(P.Geddes,1915)在《进化中的城市》(Cities in Evolution)中运用区域综合规划的方法,提出城市演化的形态:城市地区(City Region)、集合城市(Conurbation)以及世界城市(Word city),其中集合城市被看作是拥有卫星城的大城市。

之后的恩文(R.Unwin,1922)发展为“卫星城”理论应用于大城市如伦敦的建设与调整。

芬兰沙里宁(E.Saarinen,1918)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强调城市是有机的生命体,城市群体发展应当从无序的集中变为有序的疏散。

在这种“有机疏散”理论指导下他制定了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

德国地理学者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1933)首次将区域内的城市群体系统化,其著名的城市群体组织结构模式,被广泛采用。

他的中心地理论更是城市群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

杰弗逊(M.Jefferson,1939)和哲夫(G.K.Zipf,1942)分别对城市群体的规模分布展开理论探讨,并且后者首次将万有引力定律引入城市群的空间分析。

(二)国外城市群研究丰富深化阶段(1945~)的主要成果与观点:二战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外城市群的研究在多学科交叉作用下,加上新科学方法与技术手段的运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获得突破与丰富。

维宁(R.Vining,1942)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城市群存在的合理性与客观性。

邓肯(O.Duncan,1950)在《大都市与区域》中首次引入“城市体系”(UrbanSystem)的观点[1]。

建筑文献综述总结范文

建筑文献综述总结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势头愈发迅猛。

为了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提高建筑质量,本文对近年来建筑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总结如下:一、建筑结构优化设计1.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是提高建筑质量、降低建筑成本的关键。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张华等(2018)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调整遗传算法参数,提高了优化效果。

2. 针对复杂建筑结构,刘洋等(2019)研究了有限元方法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建立合理的有限元模型,实现了对建筑结构的精确分析和优化。

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成为我国建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李明等(2017)对建筑节能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墙体保温、屋面保温、门窗节能等方面。

2. 针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赵静等(2018)对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建筑信息化与BIM技术1. 建筑信息化是提高建筑行业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陈勇等(2016)对建筑信息化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性能分析、建筑运维等。

2. 针对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刘翔等(2019)对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包括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

四、建筑安全与抗震1. 建筑安全是建筑行业永恒的主题。

张伟等(2017)对建筑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抗震设防、抗震结构体系、抗震计算等。

2. 针对建筑安全风险控制,王磊等(2018)对建筑安全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模糊评价等。

五、建筑经济与管理1. 建筑经济与管理是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李慧等(2016)对建筑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综述,包括传统项目管理、敏捷项目管理、BIM项目管理等。

文献综述:信息化教育

文献综述:信息化教育

文献综述:信息化教育严桂华天津第二南开中学(天津市研究生课程班4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全球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正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地展开。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世纪之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作出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深远历史意义的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英明决策: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建议,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那么,既承担着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承,又是高素质人才培养摇篮的中小学,该如何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呢?中小学必须信息化,中小学必然信息化,这已是为事实所证明的雄辩命题。

可以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育观念、思维模式转变的过程,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再分析再认识的过程。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与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从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看来,不少学校的领导及教师还存在片面模糊的认识,他们只关注建机房、购设备、网络布线等硬件建设,而对与之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不甚重视甚至根本不去考虑。

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怪圈:一方面在叫喊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短缺,另一方面花费大量资金建设的计算机机房、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却大量闲置,对一线教学改革上起不到多大实质性作用,仅成为供参观、炫耀用的奢侈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将面临升级换代贬值的风险,因此严重地阻碍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要走出这个怪圈,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物理环境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建构。

重视信息时代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过程的设计与开发,通过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人(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教育信息化的最大效益。

《税收信息化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税收信息化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税收信息化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税收信息化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 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1)1.2 税收征管效率的研究 (2)1.3 税收信息化建设对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 (2)参考文献 (5)1.1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全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信息化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产物便是税收信息化的建设,它是税收信息化技术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国内收入局开始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税务工作的管理,随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于六十年代先后开始发展本国的税务计算机系统,自此,税务信息化建设开始了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普及(尹昌杰,2009)。

我国在初期进行税收信息化建设时,需要从政策制度以及现有的科技发展水平来考虑当下信息化建设的方案以及实施的可行性,对比国外,当时还有许多需要借鉴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如操作系统的便利程度、软件的兼容性以及信息的共相程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意识到网络技术的发展赋予了税收征管高程度的便利性及可行性(曾飞,葛开珍. 2001、贾敬全.2008),与此同时,税收信息化的建设还需要注意征管体制的创新、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强化信息安全机制等问题(王征,任瑱. 2002),在技术和经验的铺垫下,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由金税工程为起步逐渐趋于完善,并有效地提升了纳税服务水平,为征纳双方提供了便利。

1.2税收征管效率的研究由国内外税收信息化建设状况可以看出,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是全球针对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税收信息化建设越完善,税收征管的效率就会越高。

税收征管效率除了与信息化建设的完善程度有关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对征管效率产生影响。

有文献实证结果表明税收征管效率与市场发育程度紧密相关,市场发育越完善的地区,税收征管效率也就越高(陈工,陈习定,何玲玲.2009);GDP也是影响税收征管效率的因素之一,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研究表明GDP越高税收征管效率就越高(谢滨.2007);经济发展水平、税源质量等因素对税收征收效率有显著影响(王宝顺,于海峰.2012);征管成本费用和税务人员变量方面的不同也会对税收征管效率产生影响(何平林,石亚东.2012)。

我国社区信息化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区信息化研究文献综述

摘 要 : 着我 国社 医信 息 化 建 设 的 不 断 深 入 , 国有 许 多学 者 对 社 区信 息 化 问 题 进 行 了研 究 , 些 研 究主 要 集 中 于社 区信 息化 随 我 这 的 内容 、 区信 息 化 系统 框 架 以及 社 区信 息 化 的 不 同 管 理 模 式 , 及 居 民对 社 区 信 息 化 的需 求 和 社 区信 息 化 对 社 区 建设 满 意 社 以
的 变 革 . 得 越 来 越 多 的 “ 位 人 ” 变 为 “ 会 人 ” 迫 切 需 要 增 使 单 转 社 . 强 社 区 建 设 和礼 区发 展 丰 区 信 息 化 作 为 社 区 建 设 的 重 要 组 成 十 部 分 . 以 为 各 级 政 府 基 层 群 众 、 民 、 业 以 及 各 种 社 会 组 织 可 居 企
以 采 集 数 据 、 行 社 区 管 理 、 助 决 策 ; 务 平 台 主 要 用 来 提 供 的相 关 性② 王 颖 提 出 一 种 “ 进 辅 服 ” 四大 目标 多 维 度 、 多层 次 ” 的社 区 信 信 息 服 务 。陈少 华 f0 7l :社 区信 息 化 系 统 应 该 不 仅 仅 包 括 息 化 的 评 价 体 系 , 括 评 价 目的 、 价 内 容 、 价 对 象 和 评 价 模 2 0) 为 “ 包 评 评 社 区综 合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与 社 区 服 务 信 息 系统 .还 应 包 括 文化 信 式 , 最终 通过 评 价 指标 的 引 导 , 动城 市社 区 信 ( 转 第 1 3页 ) 推 下 2

社 区信 息 化 : 是 应 用 现 代 通 信 技 术 I T 尤 其 是 互 联 网技 就 C , 术 . 筑 社 区 政 务 社 区 管 理 、 区 服 务 、 区及 家 庭 生 活 等 各 个 构 社 小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题目: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综述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现有研究成果,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一、引言智慧城市是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人性化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二、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1.交通领域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交通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如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停车系统、智能交通诱导系统等。

这些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优化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2.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在智慧能源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电网、智能建筑等方面。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能源消耗预测、设备故障诊断、能源优化调度等功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3.环境领域在智慧城市环境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主要用于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垃圾分类等方面。

如基于人工智能的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指标,为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4.公共安全领域人工智能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安防监控、智能报警等方面。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视频监控的智能分析,提高安防效率,降低犯罪率。

5.公共服务领域在智慧城市公共服务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如智能客服、智能交通导引、智能医疗等。

这些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现有研究成果分析1.技术层面目前,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领域。

这些技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应用层面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质量、算法性能、技术成熟度等。

《智慧社区建设与社会组织参与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智慧社区建设与社会组织参与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智慧社区建设与社会组织参与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智慧社区建设与社会组织参与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外研究现状 (1)1.2国内研究现状 (1)1.2.1社会组织参与智慧社区所面临的问题 (2)1.2.2社会组织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2)1.2.3智慧社区的未来发展 (3)1.3总体评述 (3)1国外研究现状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回顾,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理论最早诞生于古希腊,这也是通过在古希腊大量的实践中对意识形态的不断探索从而得出的结论,也正是因为公民参与到了政治生活中,才可以让民主、自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想要获得民主就需要鼓励公民不断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只有确保了公民的积极性,才可以推动民主的发展。

目前,国外也有大量的学者在对相关的理论进行研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理论体系。

凯特尔(Kettle)认为政府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大于公民的,但如果政府利用自身的权利去压榨公民,那么社会则很难获得进步。

只有政府将自身的力量与公众的力量相结合,才可以更好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在社会治理中加入科学技术,从而更好的实现公共治理。

1目前国外大多属于的研究都是以社区的基础建设提升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

Brendan F.D.Barrett等人认为应当对日本的智慧城市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在遭遇危险时日本智能城市发挥的作用,从而得出智慧城市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智慧城市可以帮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智能化的服务。

2Deepti Gupta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以结合互联网技术运用在社区的建设当中,从而实现社区的共享化。

3M.JunaidGul等人认为需要提出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医疗保健业务模式,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帮助提升社区的医疗服务。

将社区服务的重点放在居民身上,让居民可以感受到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从而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中的积极性,共同推进社区的发展。

文献综述撰写讲稿

文献综述撰写讲稿

文献综述撰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是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文献综述的格式:1、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主题部分,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3、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4、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

因此,应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文献综述要求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二、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智慧居家养老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600字】

【《智慧居家养老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600字】

智慧居家养老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智慧居家养老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使用与满足理论相关研究现状 (1)1.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2.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2)1.2智慧居家养老相关研究现状 (2)1.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3)2.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4)1.1使用与满足理论相关研究现状1.国内相关文献综述在国内现有的资料中,尚未有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针对性文献资料,针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集中在政治学、社会学领域,以及民营养老机构营销及品牌建设方面,对于智慧居家养老平台的建设也集中在政府购买服务层面,对于民营行为的解释也相对较少。

此外,关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宄却比较详实,现将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最新研宄成果以及智慧居家养老平台建设的相关内容总结如下:使用与满足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家E·卡茨的《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是该理论的代表作。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将受众视为有自身特定需求的个体,其媒介接触行为是基于一定动机的,在动机驱使下去接触使用媒介,从而满足自身需求。

该理论从受众需求角度出发,分析受众需求动机有哪些,并将需求分为五大类别,以这五类需求的满足程度来衡量媒介接触给受众心理和行为上带来怎样的效用。

该理论在大众传播史上首次将视角放置于受众身上,考量受众对媒介的驱动。

但有学者认为该理论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原因在于该理论过分强调受众的心理感知,把媒介简单地视作满足受众需求的工具,充满功能主义色彩;忽视受众与传播关系,单纯考量受众媒介接触意愿和接触行为,将传播过程中重要的内容生产放在次要位置。

在使用与满足理论出现之前,传播学界研究将视角集中在对传播者本身的分析中,认为在传播过程中受传者只是被动接受讯息,强调媒介的说服作用。

而该理论的出现则一反往常是从受传者的立场出发考量媒介作为使用工具对于受传者潜在需求的满足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考量受传者的媒介接触行为和接触态度,以及受传者不同身份背景在使用媒介方面的差异性,在这一过程中,受传者接触媒介完全由受传者自身需求来驱动,突出受传者的地位,而传播者处于次要位置,强调个人需求决定媒介接触。

智慧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影响研究

智慧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影响研究
建设水平的影响ꎮ 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ꎬ其作用效果在地区和城市等级上存在异质性差
异ꎮ 对东部地区、一般城市影响较大ꎬ对西部地区、重点城市影响较小ꎬ甚至可能存在抑制作用ꎮ 分析其影响机制ꎬ可发现智慧城
市试点政策通过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建设、提升城市创新水平ꎬ进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ꎮ 本文据此提供相关政策性
管理探索
智慧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影响研究
管永昊ꎬ徐园园
( 南京财经大学ꎬ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文章基于 2009 ~ 2017 年中国 267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ꎬ利用 DID 方法实证检验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基础设施
policy on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level by using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h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level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ꎬand its effect has heterogeneous differences in region and
进行相关研究ꎬ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政策评估ꎬ同时控
制城市的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ꎬ具体设定如
式(1) 所示:
Y it = β 0 + β 1 DID it + ∑β j X jit + μ i + ω t + ε it
(1)
其中ꎬDID it = du t × dt i ꎮ
式中ꎬ被解 释 变 量 Y it 为 城 市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水 平ꎮ

城乡一体化文献综述

城乡一体化文献综述

城乡一体化文献综述201301360011 陆媛媛摘要:20世纪80年代国内就已经提出并开始研究城乡一体化问题。

在实证研究方面,许多文献都对城乡差距及城市化与城乡差距的相关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

本文是对城乡一体化问题进行的文献综述,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和评述,指出中国目前城乡一体化的程度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对策和展望。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城乡差距一、研究背景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针对我国二元结构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来的战略要求,其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河北省也响应号召,积极开始了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并且取得了巨大进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阻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因此,研究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解决“三农”问题,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城乡一体化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有以下观点:其中认为最早提出这个概念是在19世纪西方列强侵占之时,尽管催生出了诸如上海、广州等畸形繁荣的近代大都市,但城市生活方式却未能传播到乡村,城市精神始终未能在中国大地萌发滋长。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化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因为在此之后,城市才大规模地发展起来。

还有一种观点比较折中:从城市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城市化的过程。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城市化是从近代开始的,因此,城市学对城市化问题的研究,重点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的城市化。

二、文献综述顾益康等(2004)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度、差异度和协调度为一级指标,并以42个二级指标构成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

岳丽萍等(2006)以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以及工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值等四项指标对陕西省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判断。

赵锋(2010)确立了城乡发展水平和城乡协调水平两个测评维度,再将其分解为18个二级指标。

城市创新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视角下智慧城市影响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机理

城市创新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视角下智慧城市影响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机理

城市创新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视角下智慧城市影响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机理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文献综述 (5)2.1 城市创新水平与服务业内生增长 (6)2.2 信息基础设施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8)2.3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10)2.4 文献评述与研究空间 (11)三、理论框架构建 (13)3.1 城市创新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 (14)3.2 信息基础设施的构建与评价标准 (15)3.3 智慧城市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 (16)四、实证分析 (18)4.1 智慧城市与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定量关系检验 (19)4.2 智慧城市各维度对服务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20)4.3 城市创新水平与信息基础设施的协同效应分析 (21)五、政策建议与展望 (22)5.1 提升城市创新水平,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 (23)5.2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智慧城市发展基础 (24)5.3 完善政策环境,引导智慧城市与服务业结构升级良性互动 (26)一、内容概括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创新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视角下智慧城市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智慧城市的概念、特征及其在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方面的作用机制。

从理论层面梳理智慧城市与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关系,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和发展路径。

从城市创新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两个方面分析智慧城市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力,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方面。

结合实际案例,验证智慧城市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1 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

智慧城市不仅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效率,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

城市群文献综述

城市群文献综述

城市群文献综述一、国外城市群研究阶段的主要成果与观点(一)国外城市群研究启蒙发展阶段(1915~1945)的主要成果与观点:英国学者霍华德(E.Howard,1898)最先从城市群体(Town)的角度来研究城市,《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citiesoTo-morrow)中的“田园城市”正是通过“组合群体”来协调和发展的。

20世纪初,英国的格迪斯(P.Geddes,1915)在《进化中的城市》(Cities in Evolution)中运用区域综合规划的方法,提出城市演化的形态:城市地区(City Region)、集合城市(Conurbation)以及世界城市(Word city),其中集合城市被看作是拥有卫星城的大城市。

之后的恩文(R.Unwin,1922)发展为“卫星城”理论应用于大城市如伦敦的建设与调整。

芬兰沙里宁(E.Saarinen,1918)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强调城市是有机的生命体,城市群体发展应当从无序的集中变为有序的疏散。

在这种“有机疏散”理论指导下他制定了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

德国地理学者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1933)首次将区域内的城市群体系统化,其著名的城市群体组织结构模式,被广泛采用。

他的中心地理论更是城市群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

杰弗逊(M.Jefferson,1939)和哲夫(G.K.Zipf,1942)分别对城市群体的规模分布展开理论探讨,并且后者首次将万有引力定律引入城市群的空间分析。

(二)国外城市群研究丰富深化阶段(1945~)的主要成果与观点:二战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外城市群的研究在多学科交叉作用下,加上新科学方法与技术手段的运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获得突破与丰富。

维宁(R.Vining,1942)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城市群存在的合理性与客观性。

邓肯(O.Duncan,1950)在《大都市与区域》中首次引入“城市体系”(UrbanSystem)的观点[1]。

政府信息化管理的文献综述

政府信息化管理的文献综述

政府信息化管理的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政府信息化的研究起步较早,学者们的研究内容相对较为丰富。

美国所采用的政府信息化管理模式主要是相互独立管理的分离式模式,将政府管理信息化工作建设视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来应对,并制定了长远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规划。

例如,早在1993年美国就成立了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并提出要结合国家的现实情况,通过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以公民为核心的政府管理系统。

英国在1993年发布了《现代政府》白皮书,其中提出要构建信息化政府工作体系。

20世纪70年代,欧美很多国家在政务系统中引入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推动了政府工作的便利。

C Boura(2019)通过研究发现,在政府办公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系统,能够使办公效率得到极大地提升,这一观点已经被很多学者所认同。

Takashi Koga(2020)通过研究发现,未来的时代是电子化时代,政府只有在电子化政务建设中投放更多的精力,才能够提升政府工作的效力。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也对政府信息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学者张彤等(2022)主要就政府信息化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他通过研究发现有效对信息化技术进行运用,可以提升档案管理的效果,但也会导致档案管理面临新问题,因此要辩证看待信息化技术。

学者翟云(2022)从政务信息化与治理现代化的分野视角论述了数字化政府管理,通过研究发现政务信息化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开展。

学者薄珏(2021)主要从基层人社政务信息化层面对政府信息建设有关的内容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在基层人社部门中对信息化技术进行运用,能够提升职工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负担。

《社区建设与评价研究文献综述3100字》

《社区建设与评价研究文献综述3100字》

社区建设与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社区建设与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国外社区建设研究现状 (1)2 国内社区建设研究现状 (1)(1)社区建设研究 (1)(2)社区建设的研究方法 (2)(3)社区建设的研究内容 (2)(4)社区评价研究 (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3)(1)社区建设相关研究成果颇丰 (3)(2)星级社区考评体系相关研究资料缺乏 (3)1 国外社区建设研究现状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建设实践早于我国,欧洲早期的救济工作、19世纪中叶德国部分城市实施的济贫改革、19世纪末英国和美国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等都是社区建设的实践探索;二战以后,联合国通过“社区发展计划”来推动社区发展,借以推动基层社会改造。

1西方国家社区建设的实践包含在社区发展运动中。

2梳理社区建设相关文献得出,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学者对于社区建设内涵的理解都各不相同。

如前文所述,西方发达国家对社区建设实践的研究通常是与社区发展运动相结合的,而单独对社区建设进行定义的学者比较少。

Marie O.Weil认为社区建设是指那些能够支持和促进个人、团体、组织与社区之间的积极联系的活动、实践和政策。

3Gardner J W将社区建设包括具体化为十个方面:多样性及整体融合;共同的价值基础;关怀、信任和团队合作;有效的内部沟通;社区参与;肯定社区之外的联系;关注年轻人的发展;社区发展规划;相关机制建设。

4在西方国家,政府在社区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例如美国的社区建设模式,政府、社区委员会、非营利组织的社区居民构成社区管理的主体,他们分工合作,职责明确;政府的职责是制定社区发展的政策和运作法规,提供财政支持等。

英国的社区委员会与警察、教育、医疗等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形成一整套保证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和社会治安的系统。

在加拿大,政府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事务交给社区组织或民间团体,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发挥主导作用。

52 国内社区建设研究现状(1)社区建设研究1吴晓林,郝丽娜.“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J].政治学研究,2015(01):47-58.2匡梦叶.项目制视角下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以广州市幸福社区建设为例[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19(06):93-101+109.3Marie O.Weil. Community building: Building community practice[J].Social work, 1996, 41(5): 481-499.4GARDNER J W. Building community for leadership studies pro-gram[M]. Washington, DC: Independent Sector, 1994: 15-27.5李慧而.国外和谐社区建设的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2):109-110.我国最早提出社区建设的学者是朱传一于1994年发表的一篇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我国社区建设工作。

社区网格化治理的文献综述

社区网格化治理的文献综述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