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灾害成因及防沙对策
【高中地理】沙尘暴成因及防御策略
【高中地理】沙尘暴成因及防御策略沙尘暴主要由3种因素构成:第一,产生大风的条件因素;第二,产生对流层低层强烈垂直不稳定的因素;第三,当地地理环境存在着丰富的沙尘源。
我国有两大沙尘暴多发地区:第一个多发区在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3片,即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吐鲁番—哈密盆地经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至陕北一线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第二个多发区在华北,直接影响首都北京的安全。
我国沙尘暴日益严重,主要是土地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耕作所致。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有关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华北地区土地大量开垦,草原过度放牧,人为破坏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疏松土地,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尘源,一遇大风便形成影响社会、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尘暴。
沙尘暴中的悬浮颗粒主要来自农田。
把防治沙尘暴的工作重点放在农田和退化草原上是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沙尘暴是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为大风提供了丰富的沙尘源,导致严重风蚀的结果。
我国传统耕作方法有很大的弊病,对土壤多次耕翻、耙耱,造成一个疏松的耕层,土壤得不到保护,这是水土流失和严重风蚀的根源。
应在改革耕作制度上入手,对传统耕作方法给予彻底否定。
大力推广免耕法,担当起治理沙尘暴的历史重任。
目前,我国在沙尘暴治理上有误区,认为防御沙尘暴就是治理沙漠。
认为沙尘暴就是沙漠里的沙粒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没有认识到沙尘暴的主要危害成分是直径小于100微米微细颗粒,而这些微细颗粒主要来自农田和退化草原;二是认为治沙就是造林。
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环京津防沙、治沙项目,都只重视植树造林。
两个认识误区,导致防御沙尘暴工作不能做到对症下药。
林带只是防御沙尘暴的一个措施,即设立风障。
防御沙尘暴最主要的措施是地面覆盖。
沙尘暴重点发生区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不是森林地带,造林效果一般不好:树木成活率低,生长不良,保留下来的也多是“小老头树”。
2001年由农业部资助,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鱼儿山镇南岗村进行了1100亩的免耕试验,成效显著。
沙尘暴天气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沙尘暴天气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沙尘暴天气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一览)近段时间,一场大范围的沙尘天气正在影响着我国多个地区。
为什么今年的沙尘天气频繁来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沙尘暴天气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沙尘暴形成有三个要素:即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空气。
强风足够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
例如根据观测当强沙尘暴形成时,如果风速每秒达到30米(11级风),那么粗沙(直径0.5~1.0毫米)会飞离地面几十厘米,细沙(直径0.125~0.25毫米)会飞起2米高,粉沙(直径0.05~0.005毫米)可达到1.5公里的高度,粘粒(直径小于0.005毫米)则可飞到很高的高度。
沙源我国是世界上沙漠较多的国家之一,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和沙地集中分布的地方,这里沙漠和沙地面积达70万平方公里以上,沙漠中各式各样的沙丘,依照它们的稳定程度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
沙尘暴发生时,流动沙丘扬起沙尘的数量,半固定沙丘要小一些,固定沙丘最小。
除沙漠和沙地外,我国北方地区多属中纬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面多为稀疏草地和旱作耕地,植被稀少,加上人为破坏,当春季地面回暖解冻,地表裸露,狂风起时,沙尘弥漫,在本地及狂风经过的地带形成沙尘天气。
不稳定的空气让我们先看看生活中的一个实例。
捅火炉的时候,炉火烧得正旺,轻轻一捅,常会使炉灰飞满屋子。
而当炉火熄灭后,你使较大的劲一般也不会扬起灰尘,这就涉及空气稳定程度的问题了。
炉火熄灭后,火炉上下的空气温度相差不大,因而空气稳定。
当炉火燃烧很旺时,靠近火炉上空的空气热,离火炉较远的空气比较凉,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容易上升,所以火炉上面的空气是不稳定的。
这样,被捅动的炉灰很容易随着热空气向上升,然后飘飞满屋。
在自然界里,沙尘暴起沙的道理也是这样的,如果低层空气温度较低,比较稳定,受风吹动的沙尘将不会被卷扬得很高;如果低层空气温度高,则不稳定,容易向上运动,风吹动后沙尘将会卷扬得很高,形成沙尘暴。
沙尘暴治理措施
沙尘暴治理措施概述沙尘暴是指由于干旱、风力强大和地表植被覆盖不足等原因,导致沙尘被风吹起并形成强大的风暴,给人们的生活、农业生产以及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为了减少沙尘暴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沙尘暴治理的措施和实施方法。
植被恢复植被的恢复是沙尘暴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由于植被能够有效地固定土壤,遏制沙尘的飞扬,因此通过植被的恢复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具体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1.林网工程:通过在沙化地区建设林网,能够起到固定土壤、阻挡风沙的作用,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2.森林护城工程:在重要的农田和城市周边,可以建设森林护城带,形成天然屏障,起到抵御沙尘暴的作用。
3.植被恢复项目:通过开展植被恢复项目,引种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提高土壤的固持能力,减少沙尘暴的形成。
土壤保护沙尘暴的形成离不开土壤的贫瘠和缺乏覆盖层的保护。
因此,加强土壤保护也是沙尘暴治理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壤保护措施:1.进行水土保持工程:通过修建水渠、水坝、梯田等工程,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
2.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防止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行为,减少土地贫瘠程度,保护土壤。
3.加强土壤施肥和改良:根据土壤的状况,适当施肥和土壤改良,增加土壤的肥力和稳定性,减少沙尘暴的形成。
防风措施风是沙尘暴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因此采取防风措施也是沙尘暴治理的关键。
一些常见的防风措施包括:1.绿化建筑:在城市中,建设大量的公园绿地、屋顶花园等绿化项目,能够减少风沙对城市的影响,防止沙尘暴的发生。
2.建设风景林带:在沙化地区,可以建设风景林带,形成天然的防风屏障,减缓风力,防止沙尘暴的形成。
3.防风固沙工程:通过修筑沙墙、挖沟、种植护坡植物等工程,能够有效地遏制沙尘的飞扬,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灾害应对和预防在沙尘暴发生的同时,灾害应对和预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沙尘暴灾害应对和预防措施:1.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沙尘暴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沙尘暴的发生情况,为应对和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风沙灾害的危险性分析及防沙治沙安全
1 风沙灾害的危险性分析1.1 风沙成因及扩散要素分析1.1.1 气候、风速、风向、空间距离季节性差异和年际、年内降雨量分布不均及降水量不足,会使地表因水蒸发量较大而土壤干燥。
尤其是降水量较低且大风频发的冬春两季,裸露的农田因严重风蚀,致使干燥的土壤在大风的作用下发生起沙、扬沙甚至沙尘暴,形成风沙灾害;风速大时沙尘扩散的距离较远,范围较大;风沙随大风吹蚀的方向扩散;大风携带沙尘物质的风沙运动因受到空间阻力,风沙在逐渐扩散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大,所造成的危害影响会越来越小。
1.1.2 环境、下垫面状况以细沙及粉沙为主的沙地、荒草地、耕地、林地,其土壤表层干燥、土质疏松、粘力差,抗风蚀能力低,容易形成风沙;根据不同土质、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及地表景观格局对风沙扩散的不同阻力影响,其下垫面可分为衰减型、累加型和波动型。
属衰减型的粗糙度较高的乔灌草复合防护林对风沙抑制作用最强,而属累加型的裸露农田则对风沙阻力很小,受风沙危害程度较大。
1.1.3 人为因素滥砍滥伐等刨草毁林现象,严重破坏了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稳定,大面积撂荒的土地被沙化;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风蚀加剧;滥用和浪费水资源,致使生态用水困难,大面积天然林死亡、植被干枯、草地退化、土壤沙化。
1.2 风沙灾害危险程度区域界定界定风沙灾害危险程度区域及进行等级划分,有利于确定风沙危害源及沙尘漫延范围,正确评估风沙扩散对环境、动植物与人类造成影响和危害的程度,根据不同级别的区域设计治理方案和采取应对措施。
1.2.1 风沙源区风沙源是风沙灾害形成的起源地,是风速达到引发地表起沙的主要区域。
多见含有丰富沙物质的沙垄、沙带及干涸河滩,基本呈条带状分布。
这些区域植被覆盖很低,地表物质多为沙质土壤或土壤沙化严重,极易受风蚀影响,是风沙危害的重灾区。
1.2.2 高度危险区处于风沙源外围的区域,在风沙灾害发生、扬沙天气出现时,沙尘浓度最大,是风沙危害危险程度最高的区域。
风沙活动的危害防治措施包括
风沙活动的危害防治措施包括以风沙活动的危害防治措施。
风沙活动是指在干旱地区或者沙漠地带,由于强风吹动沙尘而造成的自然现象。
风沙活动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防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风沙活动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风沙活动的危害。
1. 对农业的影响。
风沙活动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造成严重的影响。
强风吹动沙尘会导致土壤的风蚀和侵蚀,使得土壤贫瘠化,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大量的沙尘还会覆盖在植物表面,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因此,风沙活动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风沙活动会带来大量的沙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沙尘中含有大量的细颗粒物(PM10),这些微小的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并沉积在肺部,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长期暴露在沙尘中还会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3.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风沙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植被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失衡。
大量的沙尘会覆盖在植被表面,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植被的减少。
同时,沙尘还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导致土壤的贫瘠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风沙活动的防治措施。
1. 林草植被的恢复。
恢复和加强植被是防治风沙活动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工程,可以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减少土壤的风蚀和侵蚀,改善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减轻风沙活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沙漠化治理。
沙漠化治理是防治风沙活动的重要措施。
通过植树造林、修复退化草原、建设防风固沙林带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沙漠化的范围,改善土壤的质量,减轻风沙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加强土壤保护。
加强土壤保护是防治风沙活动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建设风蚀防治设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的风蚀和侵蚀,改善土壤的质量,减轻风沙活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工程措施防风固沙方案
工程措施防风固沙方案一、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风沙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危害。
为了减轻风沙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应对风沙灾害的发生和发展,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本方案即以此为目的,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程措施防风固沙方案。
二、风沙灾害的危害1、危害人类健康风沙灾害会造成大量的沙尘在空气中飘扬,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尤其是对儿童、老年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影响更为严重。
2、影响农作物生长大量的风沙会导致土壤的风蚀,严重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含量,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巨大的危害。
3、危害交通和基础设施设施风沙对交通路面、基础设施设施和建筑物的表面造成严重的损害,加大了市政维护和运营的成本。
4、破坏生态环境风沙灾害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综上所述,风沙灾害的危害性非常严重,为了减轻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工程措施进行防风固沙。
三、风沙灾害的形成原因风沙灾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因素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高、蒸发量大,常年缺水,旱季时侯,土壤夏季干燥,土壤表面水分严重流失,泥土持水能力差,地下水位下降,风力大、沙土颗粒易起飞,造成沙尘暴。
2、地形因素地形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少,地表裸露,高温干旱气候区域,土壤脆化,易脱离,风沙易于起飞。
3、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大量树木砍伐,植被覆盖降低,未合理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河道改道、挖矿开采等人类活动也是引发风沙灾害的重要原因。
针对以上的原因,我们制定了一套完善的风沙灾害防治工程措施方案。
四、工程措施1、植被的恢复及保护植被是土壤固沙的最直接、也是最经济、最自然的途径。
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植被的恢复和保护。
1.1 在裸露地表铺设草坪或者植被覆盖,加强植被覆盖率。
沙尘暴成因影响应对措施
沙尘暴成因影响应对措施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灾害,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
1. 干旱和干燥地区:沙尘暴通常发生在干旱和干燥地区,这些地区的水分不足以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缺乏降雨和植被覆盖使得土壤容易风化和飘散。
2. 高风速:强劲的风是沙尘暴形成的关键因素。
当风速超过25英里/小时(40公里/小时),它能够抬起和携带土壤颗粒,形成沙尘暴。
3. 土壤质地:细粒土壤更容易被风吹起,因此沙尘暴更常见于沙漠和半干旱地区。
沙尘暴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包括空气污染、健康问题和农作物受损等。
为了应对沙尘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提高环境管理:保护植被和水资源,尤其是在干旱和干燥地区。
植被能够固定土壤,减少风化和飘散的可能性。
2. 耕作管理: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如植被覆盖和保持耕作。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土壤侵蚀和风化,提高土壤质量。
3. 风蚀控制:建立防风林带、沙丘固定设施和沙墙等防护工程,以阻挡风沙的传播和侵蚀。
4. 气象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气象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风沙天气的变化,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人们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5. 健康保护:提高公众对沙尘暴健康影响的认识,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佩戴口罩、避免户外活动等。
6. 国际合作:沙尘暴往往跨越国界,因此国际合作是应对沙
1/ 2
尘暴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合作行动,共同应对沙尘暴带来的挑战。
2/ 2。
沙漠灾害治理方案
沙漠灾害治理方案概述沙漠是典型的干旱荒漠环境,易发生多种灾害,如风沙、沙尘暴、荒漠化等。
这些灾害不仅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也危及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
因此,如何高效治理沙漠灾害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沙漠灾害的种类、成因以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希望能对沙漠灾害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沙漠灾害的种类风沙风沙是指由风力带动的沙尘或颗粒物,造成大范围的覆盖和破坏。
长期风沙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破坏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工程和农作物生长等。
沙尘暴沙尘暴是由强大的风力带动沙尘进行远距离扩散。
沙尘暴极易造成对空气质量的破坏,对视线造成困扰,同时也会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或人类活动过度干扰等因素作用下,土地渐渐变为沙漠的环境问题。
荒漠化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变得更加紧张,同时也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沙漠灾害的成因沙漠灾害的成因很复杂,主要由气候、地形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下面是具体的成因分析:气候因素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一旦出现大风,就会带来风沙、沙尘暴等灾害。
此外,沙漠地区范围广大、日照时间长,导致土地逐渐变得干燥和贫瘠,难以生存大量的植被,也是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地形因素沙漠地区多为平坦的盆地或典型的冲沟区,沙土颗粒易受水流侵蚀,造成大量土壤侵蚀,同时也会影响水资源的积累和利用。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沙漠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过度开垦和滥砍滥伐,会造成大面积的土地荒漠化。
因此,减少人类活动对沙漠环境的破坏,是治理沙漠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沙漠灾害治理方案种植植被植被是治理沙漠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沙漠地区种植适宜的植被,能够减缓风速,稳定土壤,降低风沙、沙尘暴等沙漠灾害的发生频率。
草根防护草根防护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沙漠灾害的方法。
通过建设人工草场、人工灌溉或自然草原,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流失和风沙、沙尘暴等沙漠灾害的发生。
梯田水利工程梯田水利工程能够在沙漠地区增加水资源,稳定土地,防止风沙、沙尘暴等灾害。
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沙尘暴的防治措施引言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灾害,由沙尘和空气颗粒物组成的强风暴。
它常常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健康风险。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减少环境破坏,采取沙尘暴的防治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应对沙尘暴的常见防治措施。
沙尘暴的成因沙尘暴往往发生于干燥、贫瘠的地表。
当地表上的湿度下降,风速增加时,容易引发沙尘暴。
因此,沙尘暴的成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干旱:干旱地区的土壤常常缺乏水分,容易被风刮起,形成沙尘暴。
2.风速:风速增大,可以将地表的颗粒物揭起并悬浮在空中,形成沙尘暴。
3.土壤状况: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质量恶化,容易形成沙尘暴。
沙尘暴的危害沙尘暴给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环境都带来严重的危害。
下面是沙尘暴的常见危害:1.健康问题:沙尘暴中的细小颗粒物会进入人体呼吸道,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沙尘暴还可引发过敏反应、哮喘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2.能见度降低:沙尘暴常常造成能见度下降,对交通运输和航空飞行产生不利影响。
3.环境破坏:沙尘暴会对土地、水资源、植被和农作物带来严重破坏,导致土地退化和农业减产。
沙尘暴的防治措施为了降低沙尘暴对人们和环境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沙尘暴防治措施:1. 植被恢复植被覆盖对沙尘暴的抑制作用非常重要。
通过大面积的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工程,可以固定土壤、保持水分,减少风沙侵蚀。
此外,还可以种植耐旱性强的植物,如多年生灌木和耐旱草本植物,提高区域的植被覆盖率。
2. 沙漠化防治沙漠化是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防治沙尘暴,需要采取有效的沙漠化防治措施,包括草地修复、人工植被建设和沙化土地的治理。
通过种植适应荒漠环境的植物,防止土地进一步沙化,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3.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对沙尘暴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增加水源和改善灌溉系统有助于提高地区的湿度和土壤水分,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合理使用水资源,防止过度抽水和过度灌溉,也能够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中国风沙灾害成因与防沙治沙技术方案
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等文稿的部分结论,同时还参阅引用了大量公开发表的论文结果和“九五”国家科技攻关的部分阶段性成果,文中不在一
一列出,谨此特致谢意!
-1 -
全球沙尘暴警世录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 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引自:《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1994)。该定义明确了 3 个问 题:①“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 ②“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指年降水量与可能蒸散量之比在 0.05 至 0.65 之间的地区,但不包括极区和副极区。),这就给出了荒漠化产生的背景条件和分 布范围;③“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将荒漠化置于 宽广的全球土地退化的框架内,从而界定了其区域范围。
三、成因与趋势
(一) 成因
尽管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但是其中沙漠、戈壁、永久积雪和冰川以及石质山地等目前无法 利用的土地占19%,山区和海拔3000以上的高原分别占33.3%和25% (吴传钧等, 1994)。中国是一个有 大量的人口和非常少的耕地的发展中国家,她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二) 危害
“沙患”与“水患”一样,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制约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 的心腹之患。其主要危害:一是蚕食可利用土地。建国以来,全国已有 1000 万亩耕地、 3525 万亩草地和 9585 万亩林地沙化;且沙化扩展趋势明显,由 70 年代每年 1560 平方公 里,增加到 80 年代的 2100 平方公里,90 年代进一步发展到每年 2460 平方公里,相当于 一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内蒙古阿拉善、新疆塔里木河下游、青海柴达木盆地东 南部、河北坝上和西藏那曲等地,沙化土地年均扩展速率达 4%以上。二是掩埋村舍、沙 进人退。全国有 2.4 万多个村庄,1400 公里铁路、3 万公里公路和 5 万多公里灌渠常年遭 受沙害威胁;三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1993 年 5 月 5 日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次特 大沙尘暴,导致 116 人丧生、264 人受伤。据初步估算,全国“沙患”每年造成的损失达 540 亿元,约占全球荒漠化造成损失的 16%,而其造成的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则更难以 估计。
沙漠中的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
沙漠中的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沙漠作为一个极端的自然环境,经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这些灾害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也对沙漠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在沙漠中制定有效的防灾措施对于减轻灾害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沙漠中的自然灾害种类以及防灾措施进行探讨。
一、沙尘暴沙尘暴是沙漠中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一般情况下,它由于强风将地表的细小颗粒物质卷起形成。
沙尘暴能够在沙漠内部横扫数百公里,给航空交通和能见度带来极大的干扰。
为了应对沙尘暴的威胁,可以采取以下防灾措施:1. 建立及时有效的预警系统,及时通知居民有关即将来临的沙尘暴,并提供逃生指南;2. 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教育居民正确应对沙尘暴的方法,如佩戴口罩、关好门窗等;3. 向周边地区设立防护带,利用人工树林和防风墙来减少沙尘暴对居民区的侵袭;4. 加大沙漠生态修复力度,改善土壤质量,减少风沙活动。
二、干旱沙漠气候干燥,是引发干旱的主要原因之一。
干旱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居民的生活用水。
为了应对沙漠中的干旱问题,可采取以下防灾措施:1.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水库和人工水源,提高干旱期的存水能力;2. 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如滴灌、雨水收集等,减少用水量;3. 大力发展沙漠农业,采用适应干旱的作物品种,降低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浪费用水的行为。
三、干热风暴干热风暴是沙漠中另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它通常伴随着烈日炎炎和高温的天气,在沙漠地区对人体健康和交通出行产生不利影响。
要有效应对干热风暴的威胁,可以采取以下防灾措施:1. 加强气象预报,及时发布温度升高和干热风暴的预警信息;2. 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教育居民采取相应的防暑措施,如减少户外活动、多饮水等;3. 加强交通管理,确保交通道路的畅通和安全,减少因高温天气引发的交通事故;4. 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沙漠火灾沙漠火灾是沙漠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极易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工程措施防风固沙方案有哪些
工程措施防风固沙方案有哪些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风沙灾害日益严重,给城市和农村的建设和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防止风沙灾害对土地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来防风固沙。
二、防风固沙的重要性1. 保护土地资源。
风沙灾害是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防风固沙工程措施,可以有效阻止土地沙漠化的进程,保护土地资源。
2. 保护生态环境。
风沙侵袭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植被生长,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通过防风固沙工程,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3. 保护农作物。
风沙灾害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影响,通过防风固沙工程可以保护农作物,保障粮食安全。
三、防风固沙的工程措施1. 植被建设(1)适宜树种选择。
在风蚀严重的地区,应选用耐风、抗沙的乔木种类,比如胡杨、柽柳等;在农田内,可以种植绿化植物和经济作物。
(2)密植建林。
在沙漠边缘地区,可以采用密植建林的方式,使树木形成覆盖,有效阻止风沙的侵袭。
(3)合理布局。
植被建设需要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增加植被覆盖率,有效防风固沙。
2. 地面覆盖(1)秸秆覆盖。
在农田内部,可以采用秸秆覆盖地面的方式,减少水土流失,阻挡风沙的侵袭。
(2)塑料薄膜覆盖。
在干旱地区的农田内,可以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的方式,保持土壤湿度,减少风沙灾害。
3. 护坡工程(1)植被护坡。
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可以利用植被护坡的方式,通过植物的根系来固定土壤,保护坡面不被风沙冲刷。
(2)砖石护坡。
在高风风险地区,可以采用砖石等硬质材料进行护坡工程,减少风沙的冲刷。
4. 沙障工程(1)人工沙障。
在沙漠边缘地区,可以修建人工沙障,通过堆砌石块、杂草等方式来阻挡风沙的侵袭。
(2)植被沙障。
在沙漠绿化工程中,可以采用植被沙障的方式,通过种植耐风、抗沙的植物来阻挡风沙的侵袭。
5. 道路工程(1)道路硬化。
在高风风险地区,应采用道路硬化的方式,减少土壤的风蚀,防止风沙对道路的影响。
风沙灾害成因及防沙对策
03 防沙对策
植树造林
总结词
通过种植耐旱、抗风沙的树木,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固定沙土,防止风蚀和沙 化。
详细描述
植树造林是常用的防沙措施之一,它利用树木的根系固定沙土,降低风速,减 少风蚀和沙化。同时,树木的枝叶可以阻挡风沙,减少地表裸露,从而减缓沙 化进程。
创新防沙技术
研发新型固沙技术
通过研发新型的固沙技术,有效遏制 风沙的侵蚀和移动,提高土地的保护 效果。
推广生态治沙模式
推广生态治沙模式,利用植物和工程 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防沙治沙和 生态恢复的双重目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风沙灾害成因及防沙 对策
目录
CONTENTS
• 风沙灾害的成因 • 风沙灾害的影响 • 防沙对策 • 国际防沙经验 • 未来展望
01 风沙灾害的成因
自然因素
气候条件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如降水少、蒸发量大、风力强等, 为风沙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形地貌
沙质地表、沙漠、戈壁等自然地形,容易受到风力作用的影响,导 致沙尘的起扬和移动。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破坏植被
风蚀作用会破坏地表植被, 导致土地裸露,进一步加 剧沙尘暴的形成。
改变地貌形态
风沙作用可形成沙丘、风 蚀洼地等地貌形态,改变 地表景观。
影响水体
沙尘进入水体,影响水质, 堵塞水库和灌溉渠道。
对经济的影响
农业损失
风沙灾害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 影响,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基础设施受损
植被覆盖
植被覆盖率的减少,如过度放牧、开垦等行为导致地表裸露,加剧 了风蚀和风沙活动。
沙尘暴成因影响应对措施
沙尘暴成因影响应对措施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灾害,由于特定的气象条件所引起。
它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应对沙尘暴,我们需要了解其成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沙尘暴的成因沙尘暴是指由于地表强风吹动干燥的土壤和沙尘,形成大规模飞沙扬土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的形成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条件:1. 干燥的气候:沙尘暴通常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发生,这使得地表的土壤和沙尘容易被风吹动。
2. 高风速:强风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条件。
当风速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它能够将地表的土壤和沙尘带起,并形成飞沙扬土的现象。
3. 松散的土壤:松散的土壤更容易受到风的吹动,从而形成沙尘暴。
在农田、河滩和沙漠等地,由于土壤的松散性较高,沙尘暴的发生频率也较高。
二、沙尘暴的影响沙尘暴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问题:沙尘暴中悬浮的尘埃颗粒会进入人体呼吸道,对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引发呼吸道疾病。
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来说,沙尘暴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2. 交通问题:沙尘暴会造成能见度严重下降,给交通出行带来困难。
强风还可能吹倒树木和电线杆,导致交通事故和停电。
3. 农业问题:沙尘暴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破坏,使得农田的土壤贫瘠化。
沙尘暴还会导致水资源的流失和土壤的侵蚀,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4. 环境问题:沙尘暴会导致空气污染和土地退化,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量的尘埃颗粒沉降在水域中,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三、应对沙尘暴的措施为了有效地应对沙尘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公众的意识:加强对沙尘暴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人们应该了解沙尘暴的成因和影响,掌握相应的防护知识。
2. 减少土地退化:加强土壤保护和治理工作,采取措施减少土地的退化和沙尘暴的发生。
包括植树造林、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过度放牧等。
3. 建设防护设施:在易发生沙尘暴的地区建设防护设施,如沙障、树带等。
防沙尘暴的措施
防沙尘暴的措施
沙尘暴是指由于沙尘或其他细小的颗粒物悬浮在大气中,造成大范围、高强度的风沙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困扰。
以下是一些防沙尘暴的措施。
1.治理荒漠化
荒漠化是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沙漠化的治理和土地的保护,可以有效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对于荒漠化地区应该加大植树造林和草原退化地区的生态恢复力度,增加地表覆盖率。
2.加强监测
提高沙尘暴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方便人们采取措施。
3.防风林带建设
利用绿化带来抑制沙尘暴天气对城市的侵蚀,防风林带的范围应根据沙尘暴源头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规划设置,增强地表的保护和修复能力,有效制止沙尘暴天气的侵蚀。
4.减少扬尘源
加强城市扬尘治理,减缓空气污染的程度,降低扬尘源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暴发沙尘暴的贡献。
5.加强呼吸系统防护
在空气污染指数较高的天气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剧烈运动,佩戴口罩进行防护,可以有效避免沙尘对呼吸系统造成的伤害。
6.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调节
在室内环境中可以增加空气净化器、除湿器等设备,及时更换空气过滤网,保持室内通风,减少室内粉尘的浓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
7.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沙尘暴天气可能带来的电闪、电荷、高温等天气灾害,必须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人体受到伤害。
总之,加强沙尘暴监测,规划防风林带,减少扬尘源污染,加强呼吸系统防护,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是减少沙尘暴天气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影响的有效措施。
风沙产生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
风沙产生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一、风沙的形成与环境背景风沙指的是风力将地面上的细沙和尘土吹起,呈现出一种波浪状向前冲击的现象。
风沙的形成与许多因素相关,包括风速、沙土的粒径、土地利用方式等。
风沙主要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是中国的北方地区,如内蒙古、新疆等。
二、风沙产生的物理机制风沙的产生主要与地表的状况、大气层结稳定度以及风场的特点有关。
首先,风沙的产生需要有可供吹起的沙土。
火山灰、河床沙子、荒漠沙土等都是常见的沙土来源。
沙子的粒径越小,容易被风吹起。
此外,一些粒径较大的石头和石块可以起到阻挡沙尘运动的作用。
其次,大气层结稳定度也是风沙的重要因素。
当大气层结稳定度较大时,风沙的产生较少。
相反,当大气层结稳定度较小时,即空气上升和下降的强度较小时,更容易形成风沙。
最后,风场的特点也是风沙产生的因素之一。
风速、风向以及风壁的特性等都会对风沙的形成和运动起到重要的影响。
三、风沙防治技术与方法为了减少风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们开展了大量的风沙防治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农业措施是一种有效的风沙防治方法。
例如,在干燥地区种植适宜的作物可以有效地减少沙尘的飞扬。
栽培耐旱的作物和树木,如沙柳、柽柳等,可以提高土地的保水能力和固沙能力。
植被恢复是另一种重要的风沙防治手段。
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可以增强沙漠地区的水分蒸散、土地保持和固沙功能,减少沙尘的飞扬。
工程控制是防治风沙的常见方法之一。
修建护林绿化工程、风景林带、防护林带等可以降低风沙的危害,减少风力对土壤的冲刷。
此外,还可以修建风沙固定墙、沙障等,用以阻挡风沙的扩散。
科技手段也在风沙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使用风沙监测预警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及时获取风沙的动态信息,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四、风沙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风沙问题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风沙灾害给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也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 改造沙漠建造长绒棉基地
咸海每年蒸发掉500亿方水换取
150万吨优质棉花
行动 50年代引阿姆河水建造卡拉库姆运河
咸海流域水浇地620万公顷
产棉800多万吨
后果
区域盐碱化,产量急剧下降 “白风暴”(含盐分的风暴)增
多
启示
咸海面积缩小 干旱区大规模区域性调水工程
土地开发导致生态灾难
非洲萨哈尔带的"打井援助计划"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中国植被类型分布图
研究区域年降水量与NDVI空间变化的相互关系
NDVI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y = 0.1582x + 54.976 R2 = 0.4611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年降水量/mm
科尔沁沙地 沙化动态
植被盖度与土壤风蚀量的关系
1.4 风蚀量(kg/m2·min)
1.2
1
0.8
当风速为15m/s
0.6
0.4
0.2
植被盖度
0
(%)
10.8 27.4 58.7 69.7
作物秸秆覆盖与土壤风蚀的关系
7 土壤风蚀量(t/ha)
6 5 4 3 2 1 0
小麦直立 小麦平铺 大豆直立 大豆平铺
秸秆数量 (kg/ha)
干旱区
阻固结合 机械与植物措施综合治理 无灌溉植物固沙 沙生植物园 白梭梭固沙 绿洲沙化治理样板
半干旱区
榆 林 飞播固沙 提高植被覆盖度 沙珠玉 半隐蔽沙蒿沙障 粘土沙障 直播造林
半湿润区
章古台 利用樟子松 防风固沙林
沙化治理十大试验示范基地分布图
嫩江沙地 赤峰地区
新疆和田
乌兰布和 伊金霍洛
甘甘肃肃河河西西走走廊廊
4
2
Latitude (o)
0
-2
-4
-6
1979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夏季250mm等雨量线平均位置的变化. 1979年以来明显偏南,与全球温度的显著变暖同步
( oN) 50
45 1951-59
40
1980-89
35
105
110
115
120 ( oE)
1950年代和1980年代夏季250mm等雨量线的位置
背景 70年代萨哈尔干旱
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发展畜牧解决人畜饮水
行动 国际资助6.25亿美元
钻出大量深水井建立固定的生活区 由游牧转为定居
后果 同心圆状的土地沙化
绿色植物丧失 国际组织1987年中止了该计划
启示 在半干旱干旱地区
人畜高度集中导致土地沙化
(二)国内成就与问题
治沙试验站
沙坡头 民勤 莫索湾
国内
中科院治沙队工作 (50-60年代) 《中国沙漠概论》(1974) 《风沙地貌学》(1987) 《中国沙漠分布图》(1:400万)(1979) 《中国沙化土地分布图》(1:400万)(1999)
三北防护林工程(70-90年代) 中国防治荒漠化行动 全国防沙治沙工程
(一)国外经验与教训
农田防护林带
mm 600
降水 400
20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mm 750 600 450 300 15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温度
9oC 呼 和 浩 特
8 7 6 5 4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12 oC
1999年土地利用分类 图
林地 草地1(草甸) 草地2(典型)
草地3(荒漠草原) 难利用地(温带) 裸地1(高寒)
灌丛 农田 退化草地
裸地2 水体
宁
山 陕
夏
西
西
河
南
古 蒙 内
京 北
河
北
古 蒙 内
京 北
河
北
东 山
江 苏
国 韩
日 本
几个概念的解释
荒漠
沙漠
沙化土地
沙地
中国沙漠 戈壁及沙化土地分布
背
景
40
35
105
110
115
120 ( oE)
研究区与资料长度:圆 点:1951以来, 正方形:1880以来
0.08 2.5
35.0
5.0
0.04
功率谱值
0.00 0
5 10 15 20 25 30 35
波数
夏季降水的功率谱分析(根据1880年以来资料计算)
有35年左右的波动, 最近几十年处于降水偏少的时期
800 700
2000 4000
问题
• 大面积搞生产小面积搞生态 • 防沙治沙与脱贫致富相脱节 • 水土资源利用不合理 • 防沙治沙工程与科技不密切
问题:1.大面积搞生产小面积搞生态 2.防沙治沙与脱贫致富相脱节
局部治理 整体恶化
人
防沙治沙 脱贫致富
小面积 搞生态
大面积 搞生产
问题
3.水土资源利用
116人丧生 264人受伤 直接损失5.6亿元
埋压
2.4万个村庄 1400公里铁路 3万公里公路 5万多公里的灌渠
二、形成原因分析
温度
14 oC
北京
13
12
11
1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14 oC
天津
13
12
11
1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沙尘暴过程与下垫面性质关系示意
沙尘暴过程与下垫面性质关系示意
合理利用
植被恢复与重建历程 20-30年
封育保护
滥牧
退耕还林
草 飞播、种草
滥垦
滥采
草地沙化过程10年
流沙固定
风沙灾害加剧人起主导作用
沙化土地 局部治理 整体恶化
天
气候干燥多大风
70’ 1560km2/年 80’ 2100km2/年 90’ 2400km2/年
彰武
青海高寒干旱区
榆林
永定河沙地
新疆绿洲外围流动沙丘 节水造林配套技术
节 水:比传统方法节约70-80% 成活率高:造林成活率达到85-90%以上
内蒙磴口沙地渠道防渗技术
低压渗水技术解决沙地渠道漏水 乔、灌、草相结合的林网结构
内蒙古毛乌素沙地“三圈”综合治理模 式
滩地绿洲高效农业 软梁地经济果林 硬梁地水保固沙育草
Basify Grassland (Bottomland) [Changling of Jilin Prov.]
Exclosure Pasture [Xilinhot]
Basify Grassland (Ridgeland) [Changling of Jilin Prov.]
土地利用分类与变化
数据:NOAA/AVHRR; 方法:监督分类;精度检验:随机取点检验精度
不合理
Hills and Ravines [Huangfuchuan]
Semifixed Sandland [Ordos]
Hills and Ravines (Original Vegetation) [Huangfuchuan]
Grape Yard [Ordos]
Hills and Ravines (after harness) [Huangfuchuan]
风障
美国 大平原地区农田土壤风蚀防治
条带耕作
小麦秸秆还田
林地封育保护
舍饲畜牧业
澳大利亚 沙区利用经验
草地动态监测
风能利用
集水农业
地膜覆盖
以色列 沙区集约化节水农业
节水灌溉型人工草地
咸水灌溉的花卉产业
稀树草原化工程
灌木防护体系
以色列 沙区植被建设与防护体系
防护林建设
集水造林
前苏联(现中亚五国和俄罗斯)的"世纪工程"
0.05 0.005
沙砾 粗沙 细沙 粉沙 粘粒
北京平原地表物质颗粒组成
含40量(%)
38.06 38.30
35
30
细
粉
25
沙
沙
19.20 20
15
10
5 1.60 2.84 0
粒径(mm)
植被盖度与起沙风速的关系
起沙风速(m/s)
10
8.27
8.7
7.84
6
10.23
植被盖度(%)
10.8 27.4 58.7 69.7
Degradated Pasture [Sonid Right Banner]
Desertificated Grassland [Sonid Right Banner]
Natural and Exclosure Grassland [Baiyin Xile Farmland]
Natural Grassland [Baiyin Xile Farmland]
风沙活动主要路径
乌鲁木齐
北京
兰州 西安
• 东北路径 • 华北路径
西北路径 西部路径
土壤含水率与起沙风速的关系
14 起沙风速(m/s)
13
12
11
10
9
8
7
6
0
2
4
土壤含水率(%)
6
8
10
不同粒径砂尘颗粒的运动方式
细
0.05 0.10 0.15
悬移
跃移
0.50 1.00
蠕移
2.00 粗
粒径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