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镍(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酸镍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硫酸镍
化学品英文名:Nickel Sulfate
化学品中文名2:六水合硫酸镍
化学品英文名2:NickelSulphateHexahydrate
二、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本品不燃。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
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可引起哮喘和肺嗜酸细胞增多症,可致支气管炎。
对眼有刺激性。
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和湿疹,常伴有剧烈瘙痒,称之为“镍痒症”。
大量口服引起恶心、呕吐和眩晕。
镍化合物属致癌物。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GHS 危险性类别: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呼吸道致敏物,类别1;皮肤致敏物,类别1;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类别2;致癌性,类别1A;生殖毒性,类别1B;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可引起哮喘和肺嗜酸细胞增多症,可致支气管炎。
对眼有刺激性。
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和湿疹,常伴有剧烈瘙痒,称之为“镍痒症”。
大量口服引起恶心、呕吐和眩晕。
镍化合物属致癌物。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接触后彻底清洁脸、手;接触时不得饮食及吸烟;接触时避免吸入其粉尘或烟雾;使用场所通风良好或在室外使用,如通风不好则使用适当的呼吸保护用品;被污染的衣物应厂内清洗;须穿防护服及使用防护手套;使用前需阅读安全说明;安全说明理解后方能操作;使用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避免丢弃到环境中。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废弃处理:废弃物料及包装容器处置需遵循当地相关法规。
物理化学危险: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可引起哮喘和肺嗜酸细胞增多症,可致支气管炎。
对眼有刺激性。
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和湿疹,常伴有剧烈瘙痒,称之为“镍痒症”。
大量口服引起恶心、呕吐和眩晕。
镍化合物属致癌物。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三、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
危险组分√化合物
浓度或浓度范围
CAS No.
硫酸镍99.5% 7786-81-4
四、急救措施
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对于急性接触或短期反复接触:参照急救措施。
食入; 参照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参照急救措施。
眼接触:参照急救措施。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参照急救措施。
五、消防接触
特别危险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特殊灭火方法及保护消防人员特殊的防护装备: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
六、泄露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使用适当的通风设施,预防可吸入粉尘的产生;当心吸入粉尘;穿适当的防护服,包括防护手套和国家规定的呼吸防护用品;当硫酸镍包装时可能具有手工作业的风险。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泄漏物进入河道,泄漏物的处置就遵循当地法规要求。
泄露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须穿戴防护用具进入泄漏现场,用简便、安全的方法收集粉状泄漏物于密闭容器内。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妥善处理收集的泄漏物和容器,并按照第十三部分方法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八、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接触限值:
MAC(mg/m³):0.5 PC-TWA(mg/m³):-
PC-STEL(mg/ m³):- TLV-C(mg/m):-
TLV-TWA(mg/ m³):- TLV-STEL(mg/ m³):-
生物限值:无资料。
监测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α-糠偶酰二肟比色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九、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翠绿色颗粒状结晶体,潮湿时有轻微的酸味。
PH(40g/100ml):4.5 熔点(℃):31.5
沸点(℃):840(无水) 密度: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2.07
燃烧热(kJ/mol):无意义饱和蒸气压(kPa): 0.13(33℃)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临界温度(℃) :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n-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分解温度(℃): 无资料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易燃性:本品不燃。
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微溶于酸、氨水。
十、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化学惰性。
危险反应:高温分解时产生含硫气体。
危险分解产物:高温分解时产生含硫气体。
十一、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LD50:275 mg/kg(大鼠经口)。
皮肤刺激或腐蚀:长时间密切接触硫酸镍颗粒或溶液将导致皮肤刺激、镍过敏性皮疹。
眼睛刺激或腐蚀:可能导致刺激。
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
致癌性:美国工业卫生会议(ACGIH):未分类为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动物实验显示孕期母鼠每天摄入2.2 mg/kg可溶性镍,将对胎儿发育导致不利的影响。
但以此数据推断人类这种影响是否将出现是不充分的,也没有机构将可溶性镍列入人类生殖风险物质。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
吸入危害:1990年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和2002年致癌物质第十份报告推断有充分的证据证实镍化合物对人类具有致癌性。
在1999年毒性风险评估中心(TERA)发现,因为数据相互矛盾,不能确定可溶性镍吸入致癌的风险。
对挪威镍精炼厂工人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电解镍工厂员工有呼吸道癌增加的风险;这些工人综合暴露在含有硫酸镍、氯化镍及不可溶镍粉尘的空气中。
在加拿大安大略镍精炼厂,空气中同样含硫酸镍及氯化镍,但没有烧结炉的灰尘,并没有显示有呼吸道癌增加的迹象。
十二、生态学性信息
生态毒性:生态毒性测试后,硫酸镍被列为高度生态毒性。
它需要标识环境毒性标志。
标签上需列明水生环境毒性警示词。
持久性和降解性:不可生物降解。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
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建议不要让其进入环境。
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十三、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产品: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
通常应回收其镍价值,并特别关注其生态环境的影响。
-不洁的包装:依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法规。
十四、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3288联合国运输名称:Nickel Sulphate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6.1
包装类别:III
包装标志:有毒物质包装方法:塑料袋包装
海洋污染物(是/否):是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十五、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GB 20576-2006~
GB20602-2006)。
《高毒物品目录》:未列入。
《剧毒化学品目录》:未列入。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安监总管三〔2011〕95 号):未列入。
《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列入。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未列入。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列入。
《易制毒化学品目录》:未列入。
《易制爆化学品目录》:未列入。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十六、其他信息
最新修订版日期:2015年7月10日编写及数据审核部门:安全环保部
修改说明:本SDS 按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
(GB/T16483-2008)标准编制;由于目前国家尚未颁布化学品GHS 分类目录,本SDS 中化学品的GHS 分类是企业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GB 20576-2006~GB20602-2006)自行进行的分类,待国家化学品GHS 分类目录颁布后再进行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