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

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

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

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

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

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

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听了3分钟。

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

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

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

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

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

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

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

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

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行车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只是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听这么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

就更别说半天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

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到底在哦铺到哪儿了。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走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旅客本事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本文有修改)
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
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12.补写第二段中“极度读者”来信的内容。

(不超过50字)
示例: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

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第三人称叙述。

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15.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

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的问题。

②判断问题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

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想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
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秘鲁)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

”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

“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

“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

”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

”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

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

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

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

“很软。

”他想。

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

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
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

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

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

“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

”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

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

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

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

”他回答道。

(本文有删改)【小说赏析】
这是一篇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短篇小说,通篇散发着浓郁的象征和寓言气质。

它通过少年胡安随父母在乡下奶奶家度假时偶然发现天空悬绳的故事,呈现了童年的奇遇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那条仿佛神迹的天空悬绳显然是虚构的,但在胡安的眼里,这条通天的长绳携带着无比真实的力量,通向隐匿的未知,通向梦想的天堂。

它是一个儿童抓住一切可能极力从这个宇宙间发现奥秘的象征。

而胡安顺着绳子向天空攀登的过程则是儿童探索奥秘的具象呈现。

但是对于童心敏锐的发现,成人世界是不予支持反而会以暴力镇压的。

那种“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的无奈,曾经是多少孩子内心久久盘踞的阴影。

成人世界带来的阴影往往会遮蔽童心深处一闪而过的火花,使孩子在成长中遗忘了好奇的本能,并从此看山只是山,望海仅是水,再也难以从宇宙中攫取那种伴随好奇心而来的神奇奥秘。

但是对于胡安这样将童年奇遇点燃的奥秘坚持了一生的人来讲,拉坎提亚的湖却是他丢失的绳索,而即使穷其生命,他依然在寻找。

11.分析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胡安怎样的心理。

(3分)
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

答案:11.表现了胡安谨慎胆怯,但又克制不住好奇的心理。

【写出“谨慎胆怯”(“犹豫恐惧”也可)给2分,写出“克制不住好奇”给1分。

】(3分)
解析:这是细节描写,凡是考小说的动作描写,要学会“分解动作”,然后再“组合动作”。

即先把动作拆开,看看每一个动作体现的小点,然后再纵观整套动作,给出一个大点。

这儿
有以下可分解的动作:
1.考虑了几秒钟后,表明谨慎
2. 他吸了一口气,表明胆怯。

3. 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

表明犹豫
4. 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表明克制不住好奇。

2.揣摩心理要结合前后文,瞻前顾后,文中“但因为某种原因,那种关于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的想法让他产生了一丝恐惧,不敢向前走一步”说明胡安的恐惧。

12.文中插入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答:进一步表现胡安喜爱幻想的性格;为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行为提供动因;使情节具有摇摆起伏,摇曳多姿。

(写出一点给1分。

)(3分)
解析:这是情节的作用题,它的作用有:
1. 就全文而论,设计转折或插叙故事,使情节波澜起伏,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或者为下文作铺垫,显示故事发展的必然。

首尾呼应,使结构紧密、完整;倒叙制造悬念。

——指向情节本身
2.表现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显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指向人物形象
3.表现或深化主题。

——指向小说主题
所以,我们从全文而言,小说的插叙
1.从结构上来说,是小说中的“摇摆“的作用,
2.从小说的情节看,是情节发展的起因,推动情节发展,
3.从内容看,小说主要是为了突出主题和人物形象,我们从中可以归纳如下:
1. 使情节具有摇摆起伏,摇曳多姿。

----------小说中的重要知识点“摇摆“
2. 为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行为提供动因。

-----这从下文的阅读可知,情节发展的起因。

3. 进一步表现胡安喜爱幻想的性格。

-------表现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

13.小说末两段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4分)
答.(4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更具有真切感;故意隐藏胡安的心理等叙述内容,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解析:2011年的考卷,就考查了小说人称,这在考前被很多老师忽略,当然,这题目是有埋伏的,它考的是人称转换,特别是第二点,逆向出题,胡安由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一下子插入第一人称“我”来作为有限视角,用来隐藏了胡安的心理,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也是针对结尾的特点。

所以这题,要运用到阅读的多方面的知识,也是高考能力取胜的特点,考你知识的接合点。

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的区别。

全知视角:了解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洞察所有人物的心理及过去、现在和未来;对所有人物随时随地进行情感判断和道德评价;叙事者是局外人,控制读者情感,读者被动接受。

有限视角:遮蔽作者意图,隐藏某些情节;根据需要时而抒发感慨,发表见解;叙事者是局内人,放纵读者情感,读者主动接受;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空间去推理、判断和评价。

浙江省真题给出了第三人称叙述的标准答法。

①突破开篇以第一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的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14.在现实世界中显然没有“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但在小说中,这条绳索却给人以真实感,为什么?(4分)
答.描写绳索的细节是真实的,比如绳索从空中垂下来的样子,胡安爬绳索的过程等都真实可信;“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这一故事所表现的心理具有真实性,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写出一点给2分。

)(4分)
解析:小说的虚构,是我在这个假期化了很多时间来学习的问题,小说和散文是有区别的,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散文是真实的,只有虚构才能让小说可以塑造出一个时代的典型形象,它也许就是作家的心性和心力所能达到的最远的真实,又是一个跟我们心灵无限接近的精灵,虚构使文章更具有讽刺性和震撼力,揭示出生活的真实。

小说真实表现在两方面:1.眼睛的真实,2.心灵的真实眼睛的真实主要指细节的真实,过程的真实,社会背景,言行的真实,表现出来的性格的真实等,孙悟空是神,但他的言行却是人的,他表现出的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精神也是人类所共有的,因而具有真实性,主观真实比客观真实更为重要,小说的魅力在于,故事本身只是手段,它的目的却是想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感情心灵(理)的真实主要主要是思想感觉的真实,提出的哲理真实,揭露的社会现实的真实,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小说能让人哭,能让人笑,,真是虚构的力量。

小说的真实感,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在高中读过的一部感人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小说中79年副连长靳开来作战英勇,身先士卒,但因违反纪律牺牲后没被授予任何奖励,赵蒙生拿出自己的一等功奖章以“连”的名义交给了烈士遗孀,当时很多读者就愤怒的
写信给作者,让作者改结果,读者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其实这真是小说虚构的魅力。

15.小说中的绳索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作多元解读。

你如何理解文中绳索的象征意义?试加以探究。

(不少于80字)(6分)
15.①象征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梦想世界。

②象征与成人世界相对的儿童世界.③象征在现实中逐渐消逝的传统文化。

④象征人们向往的某种奇迹。

(能联系文本作分析,每点2分,答出3点给满分。

字数未到或观点、表达方面有问题则酌情扣分。

)(6分)
解析:这是多元解读拓展题,必须结合文本,来证明你提出观点的正确,如说明是象征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梦想世界,要从绳索产生的背景,胡安的内心世界,世俗对这种梦想世界的不理解,等三方面拓展,立足文本自圆其说.
例:它是一个儿童抓住一切可能极力从这个宇宙间发现奥秘的象征。

而胡安顺着绳子向天空攀登的过程则是儿童探索奥秘的具象呈现。

但是对于童心敏锐的发现,成人世界是不予支持反而会以暴力镇压的。

那种“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的无奈,曾经是多少孩子内心久久盘踞的阴影。

成人世界带来的阴影往往会遮蔽童心深处一闪而过的火花,使孩子在成长中遗忘了好奇的本能,并从此看山只是山,望海仅是水,再也难以从宇宙中攫取那种伴随好奇心而来的神奇奥秘。

但是对于胡安这样将童年奇遇点燃的奥秘坚持了一生的人来讲,拉坎提亚的湖却是他丢失的绳索,而即使穷其生命,他依然在寻找。

上述五题分别考查了小说的人物、情节、人称、虚构、主题等五方面的内容。

其中人称和虚构属于全新的内容,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

2011年的考卷,就考查了小说人称。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树上的男爵(节选)
卡尔维诺[意大利]
我的兄弟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最后一次坐在我们中间的那一天是1767年6月15日。

我记得很清楚,事情好像就发生在今天一样。

大家坐在翁布罗萨我家别墅的餐室里,几扇窗户都嵌满了花园里那棵高大的圣栎树的繁茂枝条。

时间正当中午,我们全家人按照老规矩在这个时候坐到餐桌边,虽然那时从不习惯早起的法国宫廷传来的下午吃正餐的时尚已在贵族之中风行。

我记得有风从海上吹来,树叶抖动。

柯希莫说:“我说过不要,我就是不要!”他推开那盘蜗牛。

他往常可从来没有闹得这么凶。

在首席上端坐着我们的父亲,阿米尼奥•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男爵,他头上戴着路易十四式的垂至耳际的假长发,这像他的许多东西一样已经过时了。

在我和我的兄弟中间坐着福施拉弗勒尔神父,我们家的食客和我们这些孩子的家庭教师。

在我们对面坐着我们的母亲,女修道会会长科拉迪娜•迪•隆多,和我们的姐姐巴蒂斯塔,住家的修女。

在桌子的另一头,与我们的父亲面对面坐着的是土耳其式着装的律师埃内阿•西尔维奥•卡雷加骑士,我们家庄园的总管和水利工程师,而且他作为父亲的非婚生兄弟,是我们的亲叔叔。

柯希莫满了12岁,我8岁;我们刚被允许上父母的餐桌几个月。

也就是说,我沾了我哥哥的光,随他一起提前升级,因为他们不想让我一个人单独在一边吃饭。

我说沾光只是说说而已。

实际上,无论对柯西莫还是对我来说,欢乐的日子结束了,我们怀念在我们自己小房间里的进餐,只有我们两个和福施拉弗勤尔神父。

……我们在神父陪伴下的饭餐在长时间的祷告之后才开始,一勺勺规规矩矩,合乎礼仪,一声不响地进行,如果谁从盘子上抬起眼来,或者喝汤时发出了轻微的响声那可不得了。

但是,神父在喝完汤时就已经吃腻了,他茫然地呆望着,每啜饮一口酒就啧啧舌头,好像只顾品味这短暂而浅表的感觉。

上第二道莱时我们就可以开始用手抓起来吃了,吃完饭时互相掷梨瓢玩,而神父不时懒洋洋地说一声:“够了!安静些!”
而如今呢,同全家人一起坐在餐桌边,家庭里的积怨显形了,这是童年中不幸的篇章。

我们的父亲,我们的母亲,不停地对我们唠叨,要用刀叉吃鸡啦,身体要坐直啦,胳臂肘不要靠在桌子上啦,简直没完没了!还有我们那位讨厌的姐姐巴蒂斯塔,一系列的叫嚷、气恼、处罚、踹腿、踢脚就开始了,直至柯希莫拒绝吃蜗牛并决定把他的命运同我们断开的那天为止。

……
后来,第一次重新同家人共餐时,好像什么事情也不曾发生过似的。

大家准时到来,这就是那个6月15日的中午。

我们的姐姐、膳食的总管,预备了什么东西呀?蜗牛汤和蜗牛做的主菜。

柯希莫连蜗牛壳也不愿碰。

“要么你们吃下去、要么马上把你们关进小房间!”我屈从了,我开始吞咽那些软体动物。

(这是我的一次颇为软弱的表现,它使我的哥哥觉得更加孤独了,因此他抛弃我们的行动中也有着对我的抗议,因为我让他失望了。

但是我那时只有8岁,何况我的意志力,而且是我儿童时的意志力怎么能够同我哥哥与生俱来的那种超人的顽强相比呢?①)
“怎么样?”我们的父亲问柯希莫。

“不吃,还是不吃!”柯希莫回答,并推开盘子。

“从饭桌上滚开!”
而柯希莫已经转过身去,背向着我们大家,正要走出餐室。

“你去哪儿?”
我们从玻璃门里望见他正在门廊里取他的三角帽和佩剑。

“我知道!”他朝花园跑去。

我们从窗子里看见他很快爬上那棵圣栎树。

他穿戴和打扮得非常整齐,他是按照我们的父亲的要求弄妥贴后来吃饭的,尽管他只有12岁。

扑上粉,头发用带子扎起辫子,三角帽,针织领带,绿色开叉燕尾服,浅紫色的短裤,佩剑,白皮长护腿套,护套只包半截,这是唯一的让步措施,使得穿着方式更符合我们的乡间生活。

②(而我,由于只有8岁,免除了在头发上扑粉,如果不是在盛大宴会之时。

也免挂佩剑,虽然我喜欢佩戴也不行。

)他就这副模样往那棵多结的树上爬,手脚并用,以我们在长期一起练就的准确而迅速的动作在树枝上攀登。

我已经说过我们在树上度过许多时光,不是像许多孩子那样图实惠,他们爬上去只是为了找果子或掏鸟窝,而我们是为了越过树干上险恶的蜂巢和树叉,爬到人上得去的最高处,找舒适的地方坐下来观看下面的世界,对着从树下走过的人们呼喊或捉弄他们。

因此我认为柯希莫面对那种不公正的强逼,首先想到的是爬上我们熟悉的那棵圣栎树是很自然的。

圣栎树的树枝,向上伸到与餐室的窗户相同的高度,使得全家人都看见他的委屈和愤慨。

“小心!小心!会摔下来呀,可怜的孩子!”我们的母亲焦急地喊道,倘若她看见我们在炮火之中冲锋一定满心欢喜,可是,她却为我们的每一种游戏而忧惧交加。

柯希莫爬至一条粗枝的叉口上,他在那里可以呆得舒适一些。

他坐下来,双腿悬垂着,两臂交叉,手掌塞进腋下,脑袋缩进双肩里,三角帽低压在前额上。

我们的父亲从窗台里探出身对他喊道:“你在那里呆腻了就会改主意的!”“我决不会改变想法。

”我的哥哥在树冠上说。

“只要你下来,我就叫你好看!”“我决不下树!”他说到做到。

1.贯穿本文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解析]以父母为代表的专制、礼教与柯希莫兄弟渴望自由的天性不愿受到束缚的矛盾。

2.本文着意勾勒了柯希莫的形象,请从两方面概括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各不超过4个字)
⑴□□□□⑵□□□□
[解析]⑴倔强执着(或:顽强执拗)⑵自由率性(或:活泼调皮)
3.分别指出划线部分①、②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其作用。

(6分)


[解析]①运用内心独白的心理描写,表现“我”对哥哥行为的同情与理解,并自愧不如。

②运用对服饰的细节描写(或外貌描写),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反衬出柯希莫叛逆的性格。

4.“叙述腔调”往往流露出叙述人的年龄、性别、身份及感情色彩等个性特征。

请分析《树上的男爵》的叙述腔调及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