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3页例3相关内容及练习五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3页例3相关内容及练习五。
【执教班级】二年级二班
【执教教师】
【教材分析】教材呈现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以对比的方式进行编排,教材在出示问题后用示意图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直观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怎样解答?”阶段,呈现了学生用语言表述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
在“解答正确吗?”这一环节,呈现了学生将结果作为条件回到原情境中,并用乘法进行检验的方法,进一步体现了平均分两种情况的含义。
最后让学生比较两个问题的异同,目的在于每加深学生对平均分以及除法含义的理解,形成相应的数学模型。
【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的用除法解决问题,是学生第一次根据除法的含义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平均分和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可以通过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分析数量关系,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除法的含义选择算法,在回顾与反思环节,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法理解和分析问题,感受平均分,初步学会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经历用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得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解决问题中,
【教学重点】
用除法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比较归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学前准备
1、算一算。
10÷5= 5÷1 = 4×6 = 18÷6=
5×6 = 24÷4= 6÷6 = 12÷3=
2、摆一摆。
(1)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2)把6个圆片每3个分一份,能分成()份。
3、说一说。
二、情境铺垫,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建立数量关系。
通过学生提问,教师示范画图,使学生初步建立总数、份数、和每份数量之间的关系。
2、(例题3第一个问题)借助图画,感知数量关系。
通过画图,使学生直观感知数量关系,理解除法(平均分)的含义。
3、(例题3第二个问题)自主学习,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利用前面解决问题的经验,自主学习,分析数量关系,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并会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
4、对比小结,理解数量关系。
在对比小结中,加深学生对平均分以及除法含义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我能辨对错。
(1)8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一定分2个。
(2)10里面包含2个5,列式为:10÷2=5。
(3)12÷3=4可以表示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也可以表示12里面有
4个3。
(4)20朵花平均插在4个花瓶中,每个花瓶插几朵?可以用除法计算。
(5)16÷4=4读作:16除4等于4。
2、小小管理员。
3、数学魔术师。
4、智慧加油站(从下题中任意选择一道题并解答)。
(1)老师有一些笔记本,数量多于15本且少于20本,要发给同学们作为奖品,如果每人发3本,刚好发完,如果每人发2本也刚好发完,老师一共有()本笔记本。
(2)一根15米长的木条,每3米锯一段,可以锯多少段?需要锯几次?
四、课堂小结,分享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除法解决问题。
求每份是几和求一个数里包含了几个
另一个数,都可以用除法解决。
【作业】练习五2、3、4、5题。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附:例3 (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用除法解决问题
求每份是几和求一个数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都可以用除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