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创刊号,封面是 缔造和发展新中 国的两个巨人。 这一期是《新周 刊》的“镇刊之 宝”。许多后来 为人们所称道的 栏目、版式、报 道视角等,在创 刊伊始就确立下 来了。
《新周刊》市场成长期
• “批判”与持续蹿升的发行量
最初几年,《新周刊》以“批判者”的形象吸引了读者, 制造了影响力。特别批判,特别判逆,特别爱说“不”, 是因为那时的市场空间决定的——那时整个社会也是这样 的姿态,对很多事情有愤怒的反思,希望清醒的声音,渴 望自由的心志,赞同新锐的姿态。例如专题《中国不踢 球》、《砸烂电视》、《弱智的中国电视》、《狗日的户 口》等。内容非常新锐的气质,畅快淋漓的语言和表现手 法,达到杂志与读者高度一致的结果。
《新周刊》市场成熟期
• 以专题强化为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形态也有利有弊。利的一面 显而易见,对冲刺市场有开路先锋的作用,弊的一面是难以 持续。尤其当《新周刊》上了20万,发行上,产品形态上都 进入比较稳定的状态时,如何延长成熟期,就有非常大的学 问。 • A:视角:由“破”而“立”。社会风潮已经过,理性、建 设性的思潮开始形成社会的主流。 • B:模式革新:否定之否定,否定传统的模式。 • C:启用新人:新人新气象。培养新写手和培养新读者, 《新周刊》自身新陈代谢、人员更替,自然而然也带动了一 轮接一轮的新思潮。 • D:应时而动:生活之树常青。这本杂志从某种程度上就是 “这个时代年轻人的脑袋”,它及时敏锐地反映了中国正在 成长的年轻人怎么想,抓住了最新潮的观念,所以新锐。 《新周刊》表现为这样的一种形态,实际上是社会发展的一 个缩影,完全和社会发展总体脉络相关。
• 2000年第一 期封面, 《新周刊》 开始转型。
• “创意容易枯竭, 而生活之树常 青。”时时捕 捉社会趋势, 成为《新周刊》 最核心的竞争 力。《新周刊》 的发展和社会 前进发展线索 一脉相承。 (2003年第一 期封面
• 26年前的今天,24岁的合肥 制药厂学徒工梁小斌发表的诗 作《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表达了从十年动乱中走出来的 一代青年的精神迷惘。 • 随后的整个1980年代,写诗 是时尚,北岛是偶像,个个是 愤青。面对一代人的迷惘与激 情,诗歌扮演着启蒙者、思想 者、抒情歌手、社交平台等多 重角色,诗人成了那个时代当 之无愧的明星和社会精英。 • 不久前,被称为“梨花体” 的诗人赵丽华的作品饱受争 议和恶搞,令诗歌在经历16 年边缘化之后,再次引起轰动 效应——这次,诗歌成了一个 笑话。
源自文库

第 234 期 封 面
《新周刊》注意到情 人节已渐渐成为中 国的一个时髦、时 尚的情调日子,加 上之前那期恰好有 一个《图说中国爱 情》的题目,有了 这样的基础,又有 了情人节这样一个 契机,就把它做成 一个爱情特辑。做 封面直接用“我爱 你”。结果,这一 期甚至“火”到成 了情人们的情人节 礼物。
• 这是投向中国电视 的第一颗重磅炸弹。 当时,中国电视处 于一种变与不变的 尴尬局面,太需要 道破天机的声音了! 这一期强化了《新 周刊》的批判姿态, 也确立了《新周刊》 在电视评论上的巨 大影响力。形式永 远是为内容服务的。 《新周刊》要追求 的是内容和形式的 高度统一。
案例分析:
《新周刊》:产品成熟期的四种创新
《新周刊》市场导入期
• 导入期:确立介于书与刊之间的产品形态
1996年8月18日,《新周刊》创刊号的封面是“中国 最重要的两个巨人”的一张照片(毛泽东和邓小平),其 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配合《中国可以说不》专题。当时 《中国可以说不》震动整个西方世界,中国国内也议论纷 纷,这一焦点话题介入市场,是《新周刊》的“时事敏感” 取向决定的。随后,专题成为《新周刊》的招牌菜。每个 话题差不多都成一本书。这使得《新周刊》从早期到现在, 都保留着接近推流行书的方法来运作《新周刊》。 两个要素:1、杂志有明显的图书的特征——具有收藏价 值。2、时尚元素
• 《新周刊》真正引起全 国性反响,就是从《中 国不踢球》这期“号外” 开始的。应该说,它的 轰动,不仅因为这个热 点抓得非常及时,更主 要的是表现得非常有个 性。黑色的封面,白色 大标题,简洁有力、一 语中的、打破常规,达 到了杂志与读者、球迷 反应高度一致的效果。 因为这一期,人们发现 《新周刊》多个特点之 一就是犀利、富于批判 性。在球迷心目中,这 一期成为绝版经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