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真题汇编:世界近现代史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21.[2014·浙江卷]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然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21.B[解析] 本题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资本……流通加速”“世界历史”以及“整个世界”等信息说明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故本题选择B项;A、C、D三项只是材料反映的一部分内容。
3.[2014·天津卷] 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飘流到南美洲东部。
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
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
3.B[解析] 本题以欧洲航海家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题时应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条航线在当时被葡萄牙控制,故B项正确。
20.[2014·全国大纲卷] 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
20.A[解析] 本题以新航路开辟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关键是找到西班牙、葡萄牙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
B项法国、英国、荷兰均有此优势;C项不符合史实;D项是西欧各国的共性。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只有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国家,可以集中物力、财力进行远洋航行,故答案为A项。
两次工业革命
20.[2014·浙江卷] 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写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
20.D[解析] 本题以《英汉辞典》中对“bus”的解释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公共汽车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火箭是在20世纪以后才出现的;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公共马车出现最早。
依据时间排序,本题选择D项。
10.[2014·四川卷] 下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
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
A.北京、上海B.东京、大阪C.利物浦、曼彻斯特D.莫斯科、圣彼得堡
10.C[解析] 本题以某国城市化进程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片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图片数据看,两个城市在1700年的城市化水平低,1800—1850年城市化快速发展,而且乙的城市化略快于甲,这与英国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历史事实相符。
1850年曼彻斯特已经成为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心,人口超过利物浦,故正确答案为C项。
1700—1850年的中国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下,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也不可能出现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况,故A项错误;日本城市化快速推进是在1871年明治维新开始后,俄国城市化快速推进是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故排除B、D两项。
19.[2014·福建卷]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19.C[解析] 本题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A、B两项的结论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材料反映出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从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C 项正确;“农村城镇化”的含义不是让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而是努力在农村周围实现城镇化,这与题干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选C项。
17.[2014·江苏卷]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
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17.D[解析] 本题以怀特海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说明知识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的理论发明,故本题选D项。
A项牛顿经典力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B 项是经典力学建立的基础;C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3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33.A[解析] 本题以英国妇女纺织方式的变革为切入点,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二是传统纺车、手织机大部分退出了历史舞台。
材料表明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纺织业出现了革命性变革,故答案为A项;B项与材料没有内在关系;C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史实不符;材料中手织机多半闲置,说明家庭手工业依然存在,排除D项。
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4.[2014·天津卷]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B.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具有借鉴意义
4.B[解析] 本题以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联邦宪法的评价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可以看出托克维尔认为美国联邦宪法不适用于其他国家。
故B项正确。
20.[2014·北京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
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D[解析] 本题以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对联邦制和邦联制的评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联邦制虽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但仍然给各州以较大的自主权,②错误,排除含②的选项。
故选D项。
3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
33.B[解析] 本题以美国参议院名额分配为切入点,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主权在民、天赋人权、自治、平等的内涵。
天赋人权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
材料规定选举权为“(非自由人)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就使《独立宣言》关于天赋人权的规定得不到认真兑现。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22.[2014·广东卷]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22.D[解析] 本题以西方的政体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德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但皇帝的权力高于议会的权力,立法权无法制约行政权。
与此相符的是D项。
A项适合于英国;C项指美国,实行三权分立;B项君主权力受制于议会,而德国皇帝权力高于议会权力。
21.[2014·北京卷] 下图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
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
结合所学判断,漫画
所要表达的意愿是()
A.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法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
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
21.C[解析] 本题以1789年法国的一幅漫画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
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
法国大革命前,三个等级的矛盾尖锐,却能
够围绕“新宪法”通力合作,C项正确;A项与图片寓意相左,排除;B项与图
片信息无关;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统治时期制定的,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选C项。
14.[2014·江苏卷]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
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
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
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
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14.D[解析] 本题以德国君主立宪制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的信息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具有专制主义的色彩,符合这一趋势的是皇帝拥有立法和行政大权,故D项正确。
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21.[2014·安徽卷] 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
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
这种经营方式()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21.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
依据题干中“1933年”可以直接排除A,因为当时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B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没有改变企业的国有制性质;C项与题意无关;依据材料中“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可知,其只是使企业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故选D。
23.[2014·全国大纲卷] 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
”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23.A[解析] 本题以艾森豪威尔讲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不能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而这些项目均突出了政府的作用,即强调国家干预的作用,故答案为A项。
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只是要保留那些政策,故C项的加强无法体现。
21.[2014·福建卷]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21.A[解析] 本题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从材料“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分析,其目的是要借助多种渠道提供就业机会以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故A项正确,D项错误。
B项的“金融手段”和C项的“制定法规”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排除。
故选A项。
16.[2014·江苏卷]《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
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
由此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16.D[解析] 本题以《美国自由的故事》中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干时间1936年以及材料中“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的信息,说明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故本题选D项。
A项中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不符合“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罗斯福新政体现两种结合,故B项错误;C项说法显然不符合题意。
3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34.C[解析] 本题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影视为切入点,考查1929年的经济危机,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据材料时间,美国全国未摆脱危机影响,故排除A项;材料表明当民众身陷危机无法克服时的回避态度,故排除B项,答案为C项;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应该突出社会各阶层的认可,这一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故排除D项。
20.[2014·安徽卷] 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20.B [解析] 本题以列宁论述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史料并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当时苏俄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并不是农业税,故A项错误;C项表述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当时已打败国内外敌人,故不符合当时的史实,予以排除;材料中说明苏俄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通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制过渡到共产主义,这是严重脱离现实的表现,故选B项。
21.[2014·全国大纲卷] 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21.C[解析] 本题以斯大林的讲话为切入点,考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提取、解读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说明苏联要进行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建设,只有C项可以反映这一主题,故答案为C项。
苏联的“一五”计划开始于1928年,排除A项;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15.[2014·江苏卷]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
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15.B[解析] 本题以新经济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读取表格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表格中时间1921年以及表格中税款的下降,说明苏俄当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该政策规定以粮食税代替过去的余粮收集制,故本题选B项。
A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项说法错误;D项属于“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3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34.D[解析] 本题以1928年苏联工业建设为切入点,考查苏联的工业化,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
苏联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钾矿的行为,不涉及技术基础,也没有违背计划经济指令,故排除A、B两项;一个由苏联自行建设,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不能体现完全依赖外资,故排除C项。
22.[2014·福建卷]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
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22.D[解析] 本题以苏联政府在某一时期提高谷物收购价格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A项是1927年斯大林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是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排除;当时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农产品价格与世界市场几乎没有联系,C项错误;赫鲁晓夫上台后,以农业改革为重点,试图通过提高谷物收购价格来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项正确。
故选D项。
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
21.[2014·广东卷] “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四月提纲》B.《共产党宣言》C.《大抗议书》D.《人权宣言》
21.B[解析] 本题以《共产党宣言》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推理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可判断此著作主要在工人阶级中发行;“用某国文字”说明它具有国际性。
与此相符的是B项。
A项《四月提纲》是用俄国文字发表的文件;B、D 两项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是国际工人运动,可排除。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2.[2014·四川卷] 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这表明俄罗斯人()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③④
12.B[解析] 本题以问卷调查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表格的信息可知,说明俄国人对十月革命仍在反思,①正确;不同时期俄国人对十月革命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②错误;对十月革命持肯定态度的在四个时期都占多数,说明③正确;④在材料中无法直接体现。
故B项正确。
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世界的形成
23.[2014·浙江卷] 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
下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B.1946年的联合国
C.1949年的北约D.1967年的欧共体
23.C[解析] 本题以地图史料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
的能力。
依据图片中白色的区域主要有冰岛、挪威、法国、卢森堡等国家,可
以推断出白色部分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时的成员国。
A项中挪威加入时间
是1940年;B项中葡萄牙加入联合国是在1955年;D项中1967年欧共体成立
时,成员国中没有英国。
故本题选择C项。
23.[2014·北京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
事领域的全面对抗。
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
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23.B[解析] 本题以二战后美苏两国的对抗为切入点,旨考查学生理解和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名称可以判断,这一措施
反映的是两大阵营在经济领域的对抗。
A项是政治领域的内容,B项是经济领域的内容,C项是军事领域的内容,D项
与题干情境无关。
故选B项。
23.[2014·福建卷] 如果要给下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从欧共体到欧盟
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23.C[解析] 本题以二战后的漫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并得出
历史结论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中欧洲版图上的美元标志及“让西欧重新
强壮起来”两个信息的理解,即二战后,美国为了控制西欧、遏制苏联而对西欧国
家进行经济扶植和援助。
A项是军事对峙,不符合图片信息的内涵,排除;B项是
西欧国家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而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与上述分析吻合,正确;
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故选C项。
23.[2014·山东卷]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
其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23.A[解析] 本题以美国政府扶植日本的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时间“20世纪40年代末”,此时中国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亚洲一系列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出现,所以美国扶植日本是为了反苏反共,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项二战后美国就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联合国、北约等确立其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C项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没有转移;D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2.[2014·重庆卷]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
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
材料表明,日本()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12.C[解析] 本题以日本首相的谈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反映日本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强烈愿望,而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突出表现,故正确答案为C项。
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发展缓慢,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日本对世界银行的赞助和担负的联合国会费不能纳入日本的资产,故D项错误。
19.[2014·江苏卷]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19.A[解析] 本题以美国学者亨廷顿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中“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说明当今世界格局是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的结合,故选A项。
B项不符合“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信息;C项说法不符合题干中“美国也孤掌难鸣”的信息;D项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
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3.[2014·广东卷]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
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世界贸易组织C.布雷顿森林体系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3.C[解析] 本题以某个组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新型的金本位”“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主体地位,确立了美国在战后相当长时期内的经济霸主地位,故答案为C项。
A项是区域集团组织,不是国际组织,故排除;B项是贸易组织不是金融组织,故排除;D项是军事组织,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