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城隍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潞安府城隍庙与当地民众之间的关系潞安府是长治市的古称,潞安府城隍庙则是长治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
长治地域民俗文化的集萃。

现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兴中路庙道巷。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创建,命弘治五年(1492年)、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

潞安府城隍庙是反映道教和民间信仰的一座宗教建筑。

反映了元代时期我国古建筑构架与布局特点及上党地区的地方风格与手法:各殿屋顶上皆以五彩琉璃装饰|釉色斑斓,光映霞表,艺术价值极高。

是全国现存已知的府城隍庙中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建筑群,现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一、城隍的由来。

“城隍”从字面意思上讲,城就是指城墙,隍是指没有水的城壕。

而中国的城隍文化最初是由“自然神”的观念发展而来的,远古社会的人们认为“万物有灵”,自然也就赋予了城隍以神的观念。

城隍是古代神话中守城的神,《周礼》所称蜡祭八种神中之一,第七种神称为“水庸”神。

根据赵翼的《陔余丛考》的解释:“水则隍也,庸则城也。

”由此可见,早在周代,城隍信仰就开始出现了。

但是真正把城隍信仰当做对神的崇拜,这大概是在汉朝形成的。

据《八闽通志》转引宋林通《长乐图经》的资料称,秦末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御史大夫周苛守荥阳,坚守城池,决不投降,后来城破,周苛被项羽处以烹刑。

后刘邦即位,“思苛忠烈,令天下郡县各附城立庙祀之。

城隍之祀,疑始于此。

”从此以后,全国各地,不但都设立了城隍庙,而且都把历史上的忠烈之士奉祀为当地的城隍。

文献记载最早建庙祭祀时在三国时期,唐宋以后才遍布全国。

道教把城隍神纳入他们的体系当中,并赋予城隍神“剪凶除恶、护国安邦、旱时降雨、涝时放晴、官领各魂、起渡众生”的神权。

除此之外,唐宋时期的城隍神更是增加了掌管城市居民死后去向的权力(献厅)。

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宋元以后,随着城隍信仰的逐步加深,城隍神才有了锄强扶弱、审理案件的司法职能。

由原来只管居民死后阴间之事,进而扩展为直接监督阳间人们的行为。

到了明代,城隍神这种监察阳间善恶行为的职能更加突出。

这与朱元璋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他建立明朝以后,怕皇权不稳,就授予城隍神“鉴国司民”的封号,也就是监督监督官吏和百姓的权力。

用鬼神来监督活人,极具文化象征意义。

二、潞安府城隍庙的建筑。

潞安府城隍庙中大殿为元代建筑,寝宫、戏楼、玄鉴楼为明代建筑,配殿、廊房、耳殿为清代建筑。

潞安府城隍庙占地10000多平方米,纵轴线长达400多米,由南向北依次为六龙壁、宏门、门牌坊、石牌坊、钟鼓二山门、玄鉴楼、戏楼、献厅、中大殿、寝宫及各院东西配廊房等建筑。

城隍规格形制和衙属建筑是很相近的。

它面南背北,在平面布局和排列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中心对称建筑手法;主体建筑均位于主中轴线上,东西两侧建筑对称排列。

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群都建在高台之上,根据主次,高低层次分
明,分别处于不同的平面,高低起伏,跌落有致,从山门至后殿平面断面大致呈现“凹”字型。

首先是宏门,宏门上方有二层楼阁,中间有三个大门洞,每个门洞宽260厘米,进深910厘米么,高220厘米。

门洞上方有锦云,两侧有浮桥。

宏门气势恢弘,规模庞大,不愧为城隍庙的大门。

玄鉴楼是一座二十多米高的重檐二层楼阁。

玄者,阴也,黑也,代指冥间;鉴者,镜也,察也,意指洞察秋毫、惩恶扬善。

玄鉴楼临空而立,与山门相对。

仰望玄鉴楼高挑入云,有与天相接之势。

过玄鉴楼来至中院,为显佑殿,前街抱厦为献殿,供人参拜。

东西各有十七间廊房环绕,合为一体。

进入后院,正面为寝殿,东西各有配殿三间。

寝殿与配殿间各有一面砖雕双龙八宝影壁。

献厅是做为阴间审案和判定人一生功过是非用的,由黑白无常主持。

也是纯木质结构,为四梁十六柱。

献厅内宽广深邃、气氛森严,现在多作为烧香祈福之用。

献厅内置一青石桌作为供奉之用此桌敞287厘米,宽70厘米,厚23厘米。

桌子四周刻有龙、牛、牡丹等图案。

刻有“大明嘉靖二十三年夏五月初八吉日城隍庙前石棹一张永远供奉”和“感颂圣恩传颂祈福”等字样。

过献厅便来至中大殿,中大殿为元代结构,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建,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殿内采用减柱法,仅用内柱四根。

梁架简略,用材硕大。

前檐斗拱六铺坐重拱计心造。

檐柱、内金柱为石质抹棱小八方柱。

整座建筑元代风格十分浓厚。

从大殿出得来,与大殿相对,背靠玄鉴楼建有二层神乐楼和戏台。

戏台是明代建筑,纯木质结构,是为城隍神演戏而建。

每年的四月十五时城隍爷的蟠桃大会,都会有隆重的戏曲表演。

城隍庙以中心对称、结构严谨而著称,建筑结构上独具匠心;并且所有建筑均建于层位不同的台基之上,高低起伏,跌落有致,没有采用逐步升高布局手法,而是逐层下降,至中院为城隍庙的最低处又逐步升高,在建筑排列上高大雄宏的玄鉴楼紧逼山门,而东西廊又与玄鉴楼及大殿环绕而建,形成一体,以独有的建筑布局手法体现了城隍庙的建筑主题。

三、城隍庙的历史修缮情况。

碑文记载,该庙始建于元朝初期,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创建,明弘治五年(1492年)、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

庙内有重修碑两座:戏楼东有乾隆六年的重修碑、正殿西侧有咸丰元年的重修碑。

城隍庙已成为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现有正殿西侧碑碑文如下:
重整乡绅社记
潞安府城隍庙内有西廊有官庭为乡社所,每逢四月十五日神诞致祭献。

战从前乃余堂叔李勤堂与刘炤共劝社事出名帖聊客会社所,由来也造后庙宇敞壤社事逐寝及马太守捐资修葺与道光十四年甲午冬工,竣焕然新。

次岁奉太守面谕朱少府邀请社首复起社事刘炤之后人,不随余堂务李锷独力难辨公邀王廷楫王弼臣()烁,诸公协力起社至历年夏。

诸公又协与整理及问社具毫无每因厨用器用具以及磁碗杯盘难借逐生赁用殊多旷费旋有郡城西街人杨本光施房契一张
共借钱一百一十五千禀县讯追与丁未孟夏戊甲季春泾姚少府周全数折仪得钱五十五千余因以此项置()权棹椅板凳磁器等物核计不敷劝幕佈施卖辨始得完全以便将来辨理社事置此物件准备社用不许社首暨主持人等擅借出庙使用如有私为毁坏者禀官究令购補以期时。

咸丰元年四月余旦
职元李键撰
生李凝请书
所有布施姓名并社置器物列表。

四、祭神歌。

演唱祭神歌是长治城隍庙每天都有的一项活动,所谓祭神歌就是当地群众为表达自己对生活对家庭等的美好愿望,希望城隍爷保佑的一种歌谣形式,它为叙述歌,叙述了自己对城隍爷如何虔诚,希望城隍爷保佑自己和家人,以及自己的祈福能够实现。

它最大的特点便是演唱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固定的歌词,甚至也没有固定的曲调,但有固定的人员进行演唱。

(一)演唱时间。

大多在上午,它一般应群众的需求进行,并伴有烧香,拜老爷,祈愿等一系列活动,最后才有祭神歌。

时间长短不一,祈求的事情愈多时间也就愈长,一般在十分钟左右。

(二)歌词大都与祈求的内容有关,一般情况下为保平安、求财运、盼姻缘等。

祈求的内容不一样,演唱者不一样,歌词也就不同,甚至祈求的内容一样,演唱者相同,内容也是不同的。

它是发自内心的祈求,所以各不相同。

歌词带有浓厚的长治地域色彩,方言痕迹多。

(三)演唱祭神歌的曲调大都有这几种类型:襄垣秧歌、壶关秧歌、上党梆子、上党落子等。

因演唱者的身份和籍贯不同而各不相宜。

一般情况下演唱者都会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曲调进行演唱,这种曲调流传的地方应是离演唱者生活的地方比较进,演唱者长时间接触,比较熟悉后借鉴来演唱祭神歌的。

这些曲调时而高亢时而平缓,和歌词能融合在一起。

(四)演唱人员在当地被称作“神婆”或“神汉”,是帮人祈福的,并以此为生。

他们长期从事这一职业,对祭祀等较为熟悉。

下面列举一首祭神歌。

老马家今天来送香灯
又磕头来又敬香
带的金银和食物
扯得红布挂门中
爷爷奶奶都知道这个事情
东西南北神都知道这个事情
还有两边的元宝灯
城隍老爷城隍神
他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叫他好好上学
爷爷奶奶你多操心
里外老爷都有功臣
保佑他全家往上升
接上着财运回家种
爷爷奶奶你多操心
五、长治的祭祀风俗。

长治祭祀的历史悠久这与长治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早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神农氏炎帝就带领着远古人民在这里尝百草、繁衍生息。

上古时期的人民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就会认为是自然的力量甚至神的力量,从而产生了原始崇拜和原始信仰,自然就有了祭祀的现象,用来表示对神的虔诚。


殷商时期,长治是殷商王朝属下的诸侯国,史称“黎”。

春秋时归晋。

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家分晋,长治为韩国别都,称“上党郡”。

隋开皇时改为潞州,后几经变更,唐时改为河东道潞州上党县。

明嘉靖8年(公元1529年)改称潞安府,并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由此而得名。

”靠近华北前沿,从长治到邯郸,出山西可入冀南。

从晋城到沁阳,沿太行山南麓可入冀鲁豫边。

自古就有“冀州门户、潞泽咽喉”的说法,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称。

长治历来战事较多,对亡者灵魂的祭奠和对胜利的渴望造成了长治祭祀比较多。

而且城隍神正是守城的神,所以长治自古城隍庙香火鼎盛。

长治的祭祀是三教合一但以道教为主,从祭祀者的身份上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自己祭祀另一种是请人祭祀。

自己祭祀是大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祭祀方式,祭祀的时间一般是初一、十五、一年的四个节气(春分、立夏、秋分、立冬)或者是比较重要的节日如清明、春节等。

祭祀之前要漱口净面,左手持香,香的多少也是有规定的一般是神三鬼四。

供品般是四时新鲜蔬菜、水果、馒头还有肉类,
这个一般是要根据供奉的是谁决定的,在家里我们一般祭祀自己的祖先、观音菩萨、财灶王神还有财神等。

需要注意的是供奉自己家的祖先时每天需要供奉三餐但以午饭为主,要在全家吃饭前就把饭供奉在祖先面前,并且要磕头烧香,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在、自己祭祀形式比较简单,表达到自己的心意即可。

一般是家中比较平静的时候,用来祈祷家人平安、五谷丰登、财源广进和等事宜。

还有一种就是请人祭祀了,在家中遇到事情或者是祭祀的事情比较重大的时候一般会请人祭祀。

请人祭祀的时间不定,一年的什么时候都可以,并且有专职的人员进行祭祀活动,他们常年进行祭祀活动,长治人称他们为“神汉”(男)或者“神婆”(女),并且他们会收取“吉利钱”,作为报酬。

请人祭祀时一般会扯红布、买黄纸和适量祭品。

请人祭祀会有规范的形式,比较繁琐,祭神歌就是出现在请人的时候。

并且祭祀的地点不一,可以在家祭祀,但大部分是在特定的地点进行祭祀。

比如求病情好转时在城隍庙;求子是在奶奶庙;祈求生意兴隆是在龙王庙、五台山或者是灵空山庙。

请人祭祀比较隆重、正式。

六、城隍庙庙会。

长治市东街每年农历四月十五举办传统的城隍庙会,是长治一次规模较大的集市贸易和民间娱乐盛会。

修建城隍庙自然是为了敬奉那位守护城池的城隍神。

城隍庙建成后,受苦受难的百姓为了求得城隍神的保佑,便在农历四月十五这一天虔诚地带上供品、香火去求城隍神的保佑,与此同时,人们还要
搭台唱戏,让城隍老爷高兴。

由于那一天四面八方的人都会赶来,于是众多商人在四月十五这一天也到城隍庙设摊叫卖,这样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古庙会,这个风俗流传至今。

在四月十五这一天城隍庙的香火会非常鼎盛,人流量十分大,商人的生意也会十分火爆。

如今的城隍庙会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不仅是物资交流大会,而且是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的传统娱乐方式,在庙会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极富传统韵味的活动和商品,扩大了交易活动市场。

届时,晋、冀、鲁、豫四省数十县的商贾云集上党古城,十里东街,货棚遮天蔽日,商品堆积如山,人群如潮如涌,歌乐此起彼伏。

现在的城隍庙依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发展成为城隍庙广场是人们休闲购物的好去处,也是长治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

古色古香的建筑、富有特色的商品和来自各地的小吃都让城隍庙与长治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