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下册19.2广播电视与通信教案2()

九年级物理下册19.2广播电视与通信教案2()
九年级物理下册19.2广播电视与通信教案2()

九年级物理下册19.2广播电视与通信教案2()

九年级物理下册19.2广播电视与通信教案2()

19.2广播电视与通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中的无线电波的一些用途。

2.了解广播、电视和现代通信的大致过程。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广播、电视和通信大致过程的了解,感悟理论和技术的意义。

4.学习应用比较的方法区分广播、电视和通信在利用电磁波方面的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进一步认识电磁波的价值,感悟理论与技术的价值,能把了解广播、电视、通信的大致过程作为一种享受和乐趣。

2、教材说明

教材简介电磁波发现之后广播、电视和通信在诸多方面的技术突破才有今天广播、电视和通信事业的繁荣。接着分别介绍无线电广播与电视和现代通信中的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网络通信,并在介绍中渗透技术的价值,体现STS理念。

3、教学建议

本节设了三个段标,即“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本节课建议用“引言说明”、“介绍广播、电视和现代通信的大致过程”两个活动来完成。其中介绍广播、电视和现代通信的大致过程是课的中心内容。

建议引言说明要突出三点:

1)电磁波应用广泛,其中无线电波在广播、电视与通信工程中应用,不仅改变了

人类的生活方式,而且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电磁波的广泛应用,得益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3)告诉学生广播、电视与现代通信的大致过程是大同小异的,初中生了解这些过程,应当是一种乐趣和享受。

无线电广播和电视

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大致过程的。由于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它们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且过程大同小异。因此,建议教师可以先总体概述,然后再引导学生看图,并阅读图下的文字。教师概述,最好配以板书提纲。板书的提纲建议如下:

(1)声音和图像信号(2)转变成电信号(音频或视频信号)

(在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下)

(3)转变成调制信号加载到高频振荡电流上

(在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下)(在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下)

(4)通过天线发射载有调制信号的电磁波(5)将载有调制信号

(在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下)

的电磁波接收下来并取出调制信号,加以放大和还原。

上述板书中多处出现“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下”,并非要说出具体的理论和技术,只要让学生了解,在上述的5个环节之间,均涉及到许许多多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就可以了,目的使学生感悟理论和技术的重要性。

卫星通信、光纤通信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将教材中“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两个段标下的内容综合起来讲解。因为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包括网络通信,概括起来可称作现代通信。告诉学生,它们的通信过程也是大致相同的,只不过分别利用的途径不同,一个利用天上的卫星,一个利用在地下的光览,还有一个是利用天地结合的网络。

天上要重点介绍同步卫星,地下要重点介绍光纤。说明它们在技术应用上的差别很大。例如,卫星通信,其关键是同步卫星的发射和地面中继站,以及控制中心的组建,在卫星发射和中继站、控制中心组建工程中,均包含了大量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然后,再说明同步卫星将地面中继站发送来的信号,经加工处理转送到其它中继站再传送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将信号输送到终端用户,从而实现全球信息互联。

指出光纤通信的核心是激光技术和光纤技术,它的通信过程跟广播、电视过程也大同小异,见图19-13。最后说明网络通信则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技术的综合,也可以说是天地结合的庞大网络。

总之,本节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

1)无论是无线电广播和电视,还是现代通信中的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网络通信,它们的大致过程大同小异,都必须经历“将光和声的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然后再将电信号加载到电磁波上发射或传递出去,最后,由接收系统将相关电信号取出来,加以放大和还原”的三个过程。

2)在这三个过程中,均涉及了大量的理论和技术问题,这里并不需要讲那些理论和技术问题,但要让学生知道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要涉及到许多理论和技术,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领悟理论与技术的意义和价值,二是激发学生对这些理论和技术产生情趣。

可见,本节重点是突出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上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了解广播、电视和现代通信大致过程中领悟理论和技术的价值。

4、教学评价

课堂测评

1.应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广播、电视和现代通信的异同点。

2.当你了解广播、电视和现代通信的大致过程之后,你对理论和技术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它们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它们都经历信息的加载、信息的传播和信息的接收三个过程。所不同的是广播和电视用的是无线电波传递信号,现代通信有卫星通信和激光通信,其中卫星通信通常用微波传递信号,激光通信用激光传递信号,它们在技术与设备要求上不同。

2.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现代通信,它们都要将声音和图象信号转变变成电信号。因此,声电转换与光电转换的理论与技术就不可缺少。为了将信号传递出去,并接收下来,这里就要涉及到将信号加载到电磁波上的理论与技术,以及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的理论与技术。可见,从电磁波的发现到它的实际应用,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技术的支持是无法实现的。

本节“自我评价与作业”指导

本节自我评价与作业的1、2两题,其中第1题要求学生谈电磁波改变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的感受,如通信方式过去怎样,现在怎样,娱乐方式过去有哪些,现在有哪些,写作方式过去用什么,现在用什么等,要求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说明。让学生用散文诗的形式赞美电磁波,可建议学生再去品尝本章的章头诗,我们从学生的诗中可以评价学生对电磁波的认识水平。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字信号是怎样表达传递信号的意义的。第3题是估算题,信息在两个地面站之间传递时间很短,几乎可以忽略,需要的时间主要是卫星和地面之间,因此答案是“至少大于0.24秒。

课外活动指导

这个实验不难,希望教师要求学生设法去做,通过这个实验一方面让学生对光纤通信有一个感性认识,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实验的价值和享受实验的乐趣,体验实验是需要克服实验中遇到的困难的,如寻找实验器材和怎样才能收到最好的实验效果等等。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参考教案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郏县第一实验中学王晓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微机、投影仪、手机、无绳电话、VCD、电视机。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致新 1.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 (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2.电磁波的波速怎么计算? (波速=波长×频率。c=λf) 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

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生甲]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 [生乙]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 [生丙]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 [生甲]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 [生乙]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 [生]是电磁波。 [师]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二、分组自学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3、移动电话 三、重点突破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板书] [生甲](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 [生乙]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 [生丙]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 [生丁]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生戊]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 [生己]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如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 [生庚]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 [生辛]选出的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检出来,进行放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教材目录 ?第十三章内能 o第1节分子热运动 o第2节内能 o第3节比热容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o第1节热机 o第2节热机的效率 o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o本章复习与测试 o第1节热机 o第2节热机的效率 o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o第1节两种电荷 o第2节电流和电路 o第3节串联和并联 o第4节电流的测量 o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o第1节电压 o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o第3节电阻 o第4节变阻器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o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o第2节欧姆定律 o第3节电阻的测量 o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八章电功率 o第1节电能电功 o第2节电功率 o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o第4节焦耳定律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o第1节家庭电路 o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o第3节安全用电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十章电与磁 o第1节磁现象磁场 o第2节电生磁

o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o第4节电动机 o第5节磁生电 o本章复习与测试 o第1节磁现象磁场 o第2节电生磁 o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o第4节电动机 o第5节磁生电 o本章复习与测试 o第1节家庭电路 o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o第3节安全用电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o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o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o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o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o第1节能源 o第2节核能 o第3节太阳能 o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o本章复习与测试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公开课教案】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学生回答:(1)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2)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3)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多媒体播放图片) 教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教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 学生回答:电磁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活动1: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

进行无线电通信。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同学们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如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选出的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检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 探究点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活动1: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那么电视是如何工作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电视工作过程)。 学生看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所以从电视上就能看到图像。 探究点三移动电话 活动:1:我们知道怎么能看到电视的画面和听到它的声音,它们都要发射和接收不同的电

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试题三篇

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试题三篇 篇一: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责任事故主要是因为人为过失、处理不当、维护责任造成。 2、广播电视电视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在广播电视设施周围设立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要求。 3.衡量系统线性失真的主要指标有幅频特性和色/亮度时延差,如果系统回波指标不合格,在图像上表现出的主观效果是重影。4.完整的CATV网络由前端、光纤干线、电缆支干线和分配网组成,根据国标GB6510-96的要求,其主要指标是:C/N>43dB,CSO >55dB,CTB>55dB。 5.国标GY/T106-1999规定,有线电视系统上行频带范围是5-65MH、下行87-1000MHz; 6.我国国家标准GB7041对图像质量评价的采用五级损伤制标准;7.我国CATV光纤同轴混合网HFC根据光纤延伸的位置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结构:FTTC、FTTB和FTTH。 8.HFC光网络设计时,光链路总损耗主要包括光连接器损耗、光纤损耗、光纤熔接损耗、分光器分支损耗、分光器附加损耗和系统设计余量。 9.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标准GB/T17975.1-2000规定,PSI节目特定信息能使机顶盒进行自动配置,PSI信息由四类信息表组成,具体

有:PAT、PMT、CAT和NIT。 10.我国有线数字电视音视频编码格式采用MPEG2格式,有线数字前端信号基本流程为:编码、复用、加扰、调制。 11.数字电视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的目的是通过纠错编码、网格编码、均衡等技术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通过调制把传输信号放在载波或脉冲串上,为发射做好准备,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调制方式是64QAM,一个PAL-D制通道传输数据的速率为38Mb/s。 12.数字电视节目传输流即TS流,传输流分组长度分为2种,分别是188字节和204字节。 13.光网络设计中,1310nm传输损耗为0.4dB/km;1550nm传输损耗为0.25dB/km;14.在CATV网中进行电视信号远距离传送和多节点分配的网络设计时,目前广泛应用1550nm波段的光放大器是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15.EDFA在CATV系统中根据所处位置和作用常有三种工作模式,一是前置放大,二是中继放大,三是末级功率放大。 16.有线电视数字化后,通过SDH数字同步序列技术实现远距离传输。SDH中最基本的模块为STM-1,传输速率是155Mbps或155.520Mbps。两个答案填任何一个都正确 17.ITU规定的OSI七层模型,从下往上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8.数据网根据覆盖距离分,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三种。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13.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讲:P 129 空气压缩仪)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练习题及答案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练 习题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广播、电视和移动 一、填空题 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过程是:在广播电台话筒把播音员的________转换成________,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________(载波)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无线电广播的接收过程是: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________.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从中选出________的信号.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________从中取出来,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转换成________,我们就听到广播了. 2.电视中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________,发射机把________加载到________电磁波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________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内的电路把________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________. 3.移动电话靠空间的________来传递声音信息.当你讲话的时候,它用 ________把信息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在空中捕获________,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 4.音频信号是由________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跟________的频率相同,在________Hz到________Hz之间;视频信号是由________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在________Hz到________Hz之间;射频电流的频率________,发射能力 ________. 5.我国电视频道6频道的频率范围是167 MHz到175 MHz,这个频道的波长范围是_____m到________m. 二、选择题 6.(多选)课外活动时,几位同学在一起谈论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他们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向外发射电磁波 B.载波发生器可以产生高频电磁波 C.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 D.电磁波的发射要通过天线

九年级物理全册热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的利用 一、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2、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 问题的意识。 5、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6、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二、说本单元教材: 本章主要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热机主要是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之后自然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表现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来自于生活的经验和体验是很多的,充分发挥学生来自于经验或兴趣方面的知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会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在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大多数学生也会受到触动而更多地关注技术关注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师,也应该做出表率。 热机:教材首先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热机的特点和种类,引出内燃机,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配合插图,先介绍汽油机的四个工作冲程及特点,然后介绍柴油机,重点是二者在结构和工作特点上的不同。开学世界栏目介绍了“现代汽车”。 热机的效率:各种热机都要靠燃烧燃料来获得能量,得到动力,教材首先介绍了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反应燃料放热本领的大小。燃料燃烧室放出的能量,不能全部被热机利用来获得机械能,自然引出热机的效率,教材有一幅内燃机的能流图,岷县指出了燃料燃烧时能量的去向。教材还介绍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STS栏目介绍了“从火车到火箭”。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材通过四组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能量的转化方式,引出各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教材“想想议议”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并指出“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插图和模型。如内燃机剖面图、四冲程汽油机剖面图和模型、内燃机能流图等要充 分利用。 2、加强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汽油机、柴油机在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学生对之也比较熟悉, 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重视学生的自学指导。 3、重视科学世界、STS等栏目的学习。 (二)评价建议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应该注意以新的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教学进行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章的课程目标,在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要求“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内容和标准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在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中,要重点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在评价中,就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客观地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途径、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2节 内能教案

第2节内能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玩具回力汽车运动,其动能是从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而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能从何而来?原来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能量来源于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那么,什么是内能?从而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内能 活动1:出示挂图:展示运动员头顶足球图片和分子运动图片(如图所示)。 活动2:两乒乓球与弹簧模拟两分子作用力。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两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类比机械能定义,得出内能的定义及单位。

总结: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活动3: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法理解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总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其内能大小由温度和体积决定;如果物体不确定,那么其内能大小由质量、温度、体积、种类来决定。 探究点二做功和内能的改变 活动1:让学生相互搓手,说一下感觉。 活动2:如图所示,让一生来回弯折铁丝,感觉一下弯折处的温度变化。 总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活动3:演示,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瓶内出现“白雾”。

活动4:让一学生吹气球,吹大了的气球没握住,它“叫啸”着飞跑了!捡起时会发现它的嘴部温度变低。 总结: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变小。 活动5:学生交流、讨论,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 探究点三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活动1:出示课件,分析下列内能改变的方式是否是做功?它们使物体温度升高时的特点怎样? 归纳总结: (1)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温度不同时,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 (2)条件:存在温度差。 (3)最终结果:直到温度相同。 (4)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其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探究点四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区分 活动1:出示课件,让学生分析课件中改变内能的方式。 学生交流得出答案:甲、乙、丙三图中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丁图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归纳总结:区分做功和热传递时主要是在改变内能上的条件来进行区分。做功来改变内能的主要方式是压缩体积、摩擦、敲打、弯折等;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式主要是温度引起的内能的转移。 活动2:出示课件,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两位同学的取暖方式(如图)有何不同。 归纳总结:哈气取暖是通过热传递使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搓手是通过摩擦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材分析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前面电磁波知识的扩展。基于此,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如下特点: 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应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布置学生课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的内容:(1)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2)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3)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很低,适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探究。 ②不必过分要求学生深入地掌握某些知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而并不要求学生知道具体的技术细节,如器件的结构等。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知识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是这一节的另一个特点.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对学生充满了诱惑。“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课程理念在本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②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③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①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实物投影仪,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多媒体投影)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一、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 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三、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广播电视传输与覆盖的主要技术手段

广播电视传输与覆盖的主要技术手段介绍 无智不明 一、广播传输及覆盖技术 目前,实现广播覆盖的技术手段主要三种:中波广播、短波广播和调频广播。 1、中波广播技术: 中波广播于1920年正式开始播出,这是较早开发出来供声音广播专用的频段,频段范围是526.5-1606.5千赫,频道间隔为9千赫,共划分为120个频道,最低的频道是531千赫,最高的频道是1602千赫;发射带宽为9-20千赫的范围。中波广播主要有两个服务区一是地波服务区,围绕地球表面传播,形成较为稳定的覆盖区,约几十公里至百余公里,二是天波服务区,电波在夜间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在较远的地方(约300公里以外)形成的服务区,这个服务区只有在晚上才出现。实际的广播覆盖主要依靠地波服务区来完成。目前为至,中波广播仍然是我国广播覆盖的最重要的手段。中波广播技术的主要缺点是,一是声音质量较差,不如调频广播好。二是频谱拥挤,只有120个频道,节目套数受到限制,为了解决频率分配的问题,主要使用同步广播来解决覆盖问题,同步广播有相位同步(精确同步)和频率同步(准同步)两种方式。目前,我省的31个中波台分别承担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省电台和当地广播电台节目的转播任务。 2、短波广播技术: 短波广播使用的频段介于中波和调频频段之间,分布在5.95-26.1兆赫。主要依靠电离层的反射传播声音信号,传播距离最远,非常适合对远距离广播(几百至几千公里),主要用于节目传送、大面积覆盖和对国际广播,短波广播是国际上公认的用于对国外广播的一个频段。由于短波广播频谱非常拥挤,传播很不稳定且世界上短波发射台太多,使用短波广播,一般需要大功率发射机且用不同频率发射才能达到实际的覆盖效果。根据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划,全国有9个省可以使用短波广播来实现本省节目的覆盖(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广东、云南、黑龙江、和四川),而我省不能使用短波广播频率来实现本省广播节目的覆盖。 3、调频广播技术: 调频广播是在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较新的声音传播方式。使用频段是87-108兆赫,频道间隔100千赫,能容纳210个频道。调频广播有效的传播为直线、视距传播,因为它的波长短,地波衰减很快,而天波穿透电离层不能返回地面。调频广播的优点有:一是音质优美,可以做高保真度广播,二是抗干扰能力强,系统信噪比高,收听悦耳。三是频段宽、频道数较多,且调频广播没有反射天波,干扰距离短,频率复用率高。四是在调频广播中易于实现立体声广播。五是同等功率情况下,调频广播比中波广播覆盖范围要大,接收场强要求要低,投资和运行费用比中波要低。因此,调频广播在我国发展很快。1992年,原广电部发布了全国调频广播覆盖网规划,我省的调频广播按照全国调频广播覆盖网的规划,发展十分迅速。目前,省电台的4套节目、信息电台节目、各省辖市的广播节目以及部分县(市)的广播节目都实现了调频覆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调频频段较多,但由于调频广播发展很快,原规划的调频频率资源远不够用,一些省市使用调频同步广播技术来提高频率的利用率,调频同步广播在我省的开展也在积极的酝酿之中。 4、广播的数字化技术 (1)模拟调幅广播的数字化(数字AM) 传统的调幅广播在传输过程中有易受到干扰,音质差、业务单纯等固有的缺点,这些一直都在困扰着调幅广播的发展。调幅广播的数字化(数字AM)目前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窄带的数字AM方式,可使广播质量明显改善,在原中短波的带宽内为听众提供无干扰的接近调频立体声质量的广播;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物理 全册优质教案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 新课引入 出示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表,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说出它们的作用与使用规则;再出示如图丙所示的仪表,观察这个仪表,你对它了解多少?知道它的哪些相关信息?从学生的疑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电能 活动1: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电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活中不同型号的干电池、手机、数码相机中使用的锂电池,它们属于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活动2:让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讨论、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消耗电的用电器?能否说出它们的能量转化?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电风扇、白炽灯、空调、冰箱等,这些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活动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试着说出电能的概念和单位。 归纳总结:(1)电能:电流所具有的能量。(2)单位:电能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俗称“度”);在物理学中电能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

探究点二:电能的计量 活动1:走进生活,让学生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出在你的家庭中是如何计量每个月消耗的电能的?你知道这些电能是通过什么单位计量?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师归纳总结:电能的测量工具是电能表,往往以度为单位,1度=1kW·h。活动2: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说一下,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表,说出如何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如何计算出这个月消耗的电能?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 (1)电能表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单位是kW?h (2)月末的电能表示数减去月初电能表的示数,即为一个月消耗的电能。 活动3:出示电能表,让学生结合课本P88的内容,说出如图所示的电能表铭牌所代表的含义。 归纳总结:“220V”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是说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50Hz”是说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中使用。“30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转盘转过3000转。 探究点三:电功 活动1:自学课本P90,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电功? (2)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根据小组之间阐明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 (1)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也可以说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电功的符号是W。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5 磁生电教案(2)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20.5 磁生电基本思路: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 ●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是50赫兹,能区分直流电与交流电。 2、过程和方法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的关系。 ●观察体验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了解探索奥秘的方法。 ●认识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初步具有创造意识。 重点: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 难点:发电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教具准备:电脑平台、磁体、线圈、开关、发电机模型 学法指导: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 预习内容: 发电机照亮我前进的路 自行车上的发电机内也装有磁铁和线圈.磁铁固定在中轴上,轴的顶端连着运动的箍.天变黑的时候,按下发电机的按钮,发电机倒向一侧,旋转的箍就贴到了胎上.这样,车跑起来时,箍就会和轮胎一起转动从而使发电机内的磁铁转动.这时,线圈内就产生了电流. 看录像、然后分析总结如下: (1)结构:转子、定子 ( 2 )原理:电磁感应实质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交流电(AC):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 (4)频率: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单位——赫兹(赫)符号:Hz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流频率是50H ●我应该怎样想 磁生电知识问答 电磁感应现象是指______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发电机发电的过程是______能转 化为______能的过程. 学习导入:电流周围有磁场,哪能不能利用磁场产生电流? 深入探究: 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教材图20.5——1演示 结果: 次序实验条件电流表指针反应 1 置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于磁场中, 且保持导体与磁场相对静止。 2 更换强磁体,增强磁场,仍保持导体与 磁场相对静止。 3 把单根导线换成匝树很多的线圈,仍保 持导体与磁场相对静止。 4 维持上实验器材不变,使导线在磁场中 沿不同方向运动。 1、电磁感应:(法拉第实验)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思考:要产生感应电流需要哪些条件? 条件:(1)电路闭合 (2)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利用这结论做成电动机) 2、发电机: A.发现了电流具有热效应 B.用实验证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 场 C.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发现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 的作用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 教材首先通过将不同功率的用电器分别接在电路中工作时,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使学生通过实验直接比较出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认识到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使学生直观地建立起“电功率”的概念。然后认识电功率的单位,通过小资料介绍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进一步强化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不同,其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而后介绍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相关知识,最后说明电功率的测量,为下一节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的公式 t W P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P=UI。 3.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2. 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下,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关系,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灯泡、可调电压的电源,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 一、新课引入: 展示课件: 1、观察动画,分别把灯泡和空调接入电路,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2、观察铭牌的图片,想一想,灯泡上的“25 W”和空调上的“1060W”的字样是什么意思 二、知识讲解: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 册教案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第十三章热和能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0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0★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讲:P 129 空气压缩仪)

教案及教学分析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广播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电视了解声音,图像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移动电话理解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学生回答:(1)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2)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3)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多媒体播放图片) 教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教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 学生回答:电磁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活动1: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

进行无线电通信。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同学们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如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选出的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检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 探究点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活动1: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那么电视是如何工作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电视工作过程)。 学生看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所以从电视上就能看到图像。 探究点三移动电话 活动:1:我们知道怎么能看到电视的画面和听到它的声音,它们都要发射和接收不同的电

通信与广电历年真题及答案

2004年度一级建造师通信与广电实务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电信网从概念上可以分为基础网、业务网和( )。 A.电话网B.数据网C.支撑网D.同步网 2.电信网中终端设备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收发信息与信道上传送的信号之间的( )。 A.传输B.相互交换C.相互转换D.相互转接 3.在一个混响空间中,在距声源某一特定距离处直达声能与混响声能相等,该距离称为临界距离,用Dc表示。在声学设计中,应该( )。 A.保持一个不变的Dc值B.设法加大Dc值 c.设法减小Dc值D.忽略Dc值的影响 4.太阳能电池交流供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阵列、储能装置、配电盘、( )和负载组成。A.变压器B.逆变器C.光/电变换器D.整流器 5.下列通信技术中不采用分组交换原理的是( )。 A.帧中继B.A TM C.电路交换D.I P交换 6.关于微波信号衰落变化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波长越短,站距越长,衰落越严重B.夜间比白天严重,夏季比冬季严重 c.阴天、风雨天比晴天、宁静天严重D.水上电路比陆地电路严重 7.在厅堂馆场扩声工程中,要比较全面地描述扩声系统特性,需要测量的声学指标有( )。A.非线性失真、传输频率特性、噪声电平、最大声压级 B.传声增益、传输频率特性、噪声电平、最大声压级 c.声场不均匀度、传输频率特性、噪声电平、最大声压级 D.声场不均匀度、传输频率特性、传声增益、最大声压级 8.在SDH链状传输网络中,所谓再生段不是指( )。 A.TM与REG之间的段落B.REG与REG之间的段落 C.REG与ADM之间的段落D.ADM与TM之间的段落 9.敷设硅芯管、双壁波纹管、栅格管、梅花管和钢管时,曲率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得小于( )m。 A.20 B.30 C.36 D.40 10.广播电视中心10KV用电与220/380V广播电视工艺用电的电压偏差允许值分别为( )。A.±10%,±5%B.±7%,±5%C.±7%,±4%D.±5%,±3%11.对于新建光传输网来说,基于2.5Gbit/s及其以下速率的WDM系统,( )光纤是一种最佳选择。 A.G.652 B.G.653 C.G.654 D.G.655 12.按航空部门要求,地面高耸的中波广播拉线式桅杆天线杆身应着( )颜色。 A.红白或黄黑相间B.红黄或黄黑相间C.红黑或黄黑相间D.黑白或红黄相间 13.光缆线路路由复测绘图时,路由变动部分应按施工图的比例绘出路由位置及路由两侧各( )m以内的地形和主要建筑物。 A.20 B.30 C.40 D.50 14.光纤测试中,背向散射法是一种( )测试方法。 A.破坏性B.非破坏性C.局部注人式D.远端注入式 15.波分复用(WDM)传输工程中,光监测信道(OSC)的测试项目包括( )和工作波长。 A.输出光功率B.输入抖动容限C.输出抖动D.抖动传递函数 16.在电视演播室照明中,( )。 A.应使用可靠性高的电子镇流器B.应使用环保型的电子镇流器 C.应使用指定品牌的电子镇流器D.不宜使用电子镇流器 17.通信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费用定额所规定的收费标准为( )值。 A.上限B.参考c.标准D.下限 18.地下、水底等隐蔽电信设施,因无标志或未备案而发生的电信设施损坏造成的损失,( )。 A.由侵权人承担B.由产权人承担 c.侵权人和产权人各承担50%D.根据责任人过失情节确定承担比例

广播电视与通信教案

19.2广播电视与通信 情景引入 自从人们发现电磁波之后,它的应用便在广播、电视和现代通信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还要知道,在广播、电视和现代通信这些工程的建设中,若没有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如声音、图像信号是怎样通过电磁波传到收音机、电视机和手机中的呢?它们传递信号的大致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教材研究 问题1---在人口集中的城市,现在发展了有线电视,从最初有线(如电话)发展到无线(如移动电话)是一大进步,为什么又回到了有线? 城市居民装了有线电视,可以收看几十套电视节目,而使用室外天线(即无线)接收,只能收看到有限的几套电视节目,且图像不如有线节目清晰稳定。 问题2---光纤通信与微波通信在原理上有何不同? 光纤通信使用的载体是,属于有线通信;微波通信是以做载体传递信号的,属于无线通信。 典例分析 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空玻璃罩内,我们会发现()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B.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 C.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图像D.可以看到图像,但听不到声音

解析电视机是依靠接收电磁波来工作的,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图像和声音都会产生,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而我们听不到声音。 答案 D 达标训练 1.中央电视台直播的北京奥运圣火采集仪式是通过_________传递到世界各地的。电视屏幕上丰富的色彩是由____、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2.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包括________信号和________信号. 3.实现覆盖全球的卫星通信,至少要在地球队周围均匀放置________颗同步卫星. 4.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________完成.话筒把播音员的声音信号转换成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再通过天线________到空中. 5.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光纤网将覆盖所有的奥运场馆。光纤的主要用途是() A.通信 B.输电 C.导热 D.照明 6.在光纤通信中,用来传递信息的光应该是( ) A.普通光源发出的光 B. 激光 C.太阳光 D.以上三种都可以 7.移动电话是人们常用的通讯工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移动电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