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座王世襄旧藏铜炉将亮相北京匡时秋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末戟耳炉直径10.7厘米,“孟博氏”篆书款。“傅汝循,字孟博,苏州人。崇祯初官至济南通判,《吴县志》称其书摹晋唐宋诸家,俱有法。此炉或其所藏欤?”
清康熙马槽炉直径14厘米,“大清康熙年制燕台施氏精造”篆书款。“长方形炉身,两侧有竖耳,底有直角形四足。”《帝京景物略》谓宣炉之后“有北铸,嘉靖初之学道,近之施家。……有南铸,苏(州)蔡家,南(京)甘家”。沈子《宣炉小志》又有“施家过厚,甘家过薄”之说。此炉极厚重,应可视为标准施家炉。
业内行家曾言:“距今几千年前的商周青铜器到处可见,距今五百多年前的正宗宣德炉难见”,而一些仿制明宣德名炉造型、制作工艺精致、线型饱满的铜炉,目前也成为收藏市场中的“宠儿”,清顺治冲天耳三足炉就是此中极品。此炉直径9.6厘米,在7年前创下了166.1万元的拍卖天价,其身形规整,包浆亮丽,色泽典雅,底部落“大清顺治辛丑邺中比丘超格虔造供佛”篆书款。此炉曾是著名收藏家李卿丈(赵沆年先生)所藏众多铜炉中之精品,李卿丈谓之“最佳之炉”“绝无仅有,视明炉尤为可贵”。李卿丈先生在北平沦陷期间为生活所迫而转让此炉。1951年,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经多方询探,方从他人手中购得。有意思的是,王世襄先生的铜炉收藏情结多源于李卿丈先生,当年王先生从美国归国后得李先生赠炉十座,后虽经浩劫,多数尚存。王世襄由李卿丈先生处获赠的还有清代戟耳炉、清代马槽炉、清代鬲式炉,明末清初太鬲炉等。
20座王世襄旧藏铜炉将亮相北京匡时秋拍
北京匡时12月初将举办的五周年秋季拍卖会,将隆重推出由王世襄旧藏、并在其所著《自珍集》中收录的20座铜炉。这批精美的铜炉曾于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会“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亮相,并以不俗成绩全数成交。其中最为夺人眼球的是:目前市场所见唯一的顺治款冲天耳三足炉,曾创造铜炉拍卖单品价格纪录的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以及明末清初的“玉堂清玩”大鬲炉。
1951年5月王世襄由大烟筒胡同何玉堂家也曾购得一件清初“玉堂清玩”篆书款蚰耳圈足炉,直径10.5厘米,“炉经多年火养,精光内含。”“何好饮酒,性诙谐,不论长幼,常与谑笑。人或称之日‘何山药’。经营瓷器杂项,颇有眼力,鉴别清官瓷尤精。故宫收购之乾隆彩绘白燕双耳尊成对,即由何售出。”
王世襄1950年2月15日购自地安门大街俊福祥的清代蚰耳圈足炉,直径11.8厘米,“大明宣德年制”篆书款。“造型凝重,色正而莹洁,远胜常见宣德款炉。”
清代戟耳炉直径8.9厘米,圈足内铸有“献贤氏藏”篆书款,炉身笔直,两侧一对戟耳,包浆润泽。
清代马槽炉长10.6厘米,宽8.5厘米,“湛氏之炉”篆书款,炉身长方,两侧一对方耳,“炉奇重,渗金散若云霞,瑷建多奇瓷。湛氏名人不多,其为甘泉先生湛若水之炉之欤?”
清代鬲式炉直径10厘米,“完初家藏”楷书款,青铜鬲式炉身,三柱足,“色如经霜之橘,表面不平,扪摸可觉,亦若柑橘表。炉原以润泽见胜,此则一反其旨。天然淳朴,别有奇趣。”
王世襄1953年7月18日购自陈畅清夫人处的清代冲天耳三足炉,直径11.7厘米,“弟子刘起龙造”楷书款。“通身黑漆古,仅口沿处稍露铜色,款识不甚工整,与嘉靖间刻本字体有相似处。”
清代冲天耳三足炉直径14厘米,“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极重压手,色深熠熠有光,内底有二小钻坑,径约三毫米,深约二毫米。盖有妄人取样,验是否含金。邵茗生《宣炉汇释》所谓‘凿底厄’是也。”
王世襄上世纪50年代购自陶心如先生处的清代鬲式炉,直径14厘米,“在来自百度文库家藏”篆书款。“腹部凸出多于一般鬲炉,造型别具一格。浅茶色,亦较难得。”
王世襄1953年10月购自真赏斋的元代四龙海水纹三足炉,直径13厘米。“炉身如盆。口下一周列旋纹纹,回卷处有珠,以象浪涛。海水为地,突起四龙,前瞻与回顾者相间。底匝垂三瓣纹饰,以环束之,似幔帐璎珞。三棱戈足,焊底上。口与足端无锈处,露红铜质色。造型与明铜炉迥异。范铸粗犷而龙形古朴,为炉中别品。”
清道光冲天耳三足炉直径11.8厘米,“道光丁未秋定府行有恒堂造”楷书款。“造型谨严合法度,款字亦工整。色深黄,隐隐泛金星。丁未为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行有恒堂为清宗室载铨室名,弘历四代孙,平生耽好文玩陈设。”
清代冲天耳三足炉直径13.2厘米,“奕世流芳”篆书款。“炉内底有‘工部臣吴邦佐监造’‘乾字第贰号’长方印记。五十年代中期于琉璃厂东门估家见之,以为造型厚重,似与曾见宣德款炉及有吴邦佐戳记者有别而购之。”
近年文房拍卖市场加速繁荣,文房类拍品的整体水位上涨是原因之一,而明清铜炉渐渐回归了其价值本位,也是重要因素。目前,御制铜炉最受市场的追捧,常常会引发各路藏家的激烈竞争。另外,有一定年代、材质好、造型好的铜炉也深受藏家的喜爱。此次北京匡时秋拍适逢公司成立五周年,王世襄所藏铜炉专场是北京匡时全力筹备的精品专场之一,具有纪念意义,势必为铜炉爱好者们奉献一场饕餮盛宴。
古代铜器中,铜炉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品种,特别是自从明代的宣德炉出现以后,这种器物更是备受人们的推崇,成为铜器艺术品中的主要器型。在明清时期,铜炉可以说是铜器中的典型代表。自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古董收藏品的铜炉逐渐走向拍卖会。步入21世纪后,随着艺术品价格的不断攀升,铜炉的行情水涨船高,成为收藏市场新的热点。在中国嘉德今年春拍,明代鎏金铺兽首衔环钵盂式铜炉拍出302万元的高价就是明证。
“玉堂清玩”篆书款大鬲炉则是明末清初的珍品铜炉,直径达22.2厘米,“造型之硕大浑厚,色质之静穆精纯,诚属仅见。“紫檀整挖炉座,明制,材美工良,包浆润泽。”
另外一款2003年秋拍时同破记录的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也将面世,此炉直径12厘米,刻“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楷书款,浑圆腹,冲天耳,器形古朴端庄,炉身铜质厚重,手感甚佳。通体满布金片,包浆色泽亮丽。“铜炉同时具有崇祯年款、监制者名款,且制作如此精美者,以此件为最。”王世襄当年得此炉也堪称奇缘,此炉原为清末古玩收藏家赵汝珍所有,赵著有《古玩指南》,他为了解宣炉的台金比例,还曾锯开过一些真正的宣炉加以研究,可谓前无古人。他先后收集了一百多件真正的宣德炉,但仅1951年赠与王世襄的此只宣炉得以传世。
清代冲天耳三足炉直径11.6厘米,“莫臣氏”篆书款。“‘莫臣’,不论其姓名或别号,皆有不食周粟之意。采薇首阳者固代有其人也。”
清乾隆蚰耳圈足炉直径7.2厘米,“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炉身“小而扁,腹外凸几成锐角,予人劲峭感,色泽亦佳。”传世有乾隆年款者十分稀少,小而精者仅见此一件。惟铸款欠整齐。
清代蚰耳圈足炉直径11.5厘米,“卖文氏”篆书款。“款识首字待释。上‘赤’下‘大’,但字书无‘卖’字。如释为‘奕’,其上半分明为‘赤’而非‘亦’。或谓赤从火从大,赤下有大仍为‘赤’。若然,则为‘赤文氏’之炉矣。”
王世襄1951年2月28日购自庞敦敏处的清代鬲炉,直径13.4厘米,“李曲江制”篆书款。“鬲炉束腰有平者,有上下起线者。此具为起线之例。于此可悟明式家具束腰亦有繁简之别,器物文饰多相通也。”此次将上拍的铜炉中,尚有5件王世襄得自庞敦敏旧藏的铜炉:清代冲天耳三足炉、清代蚰耳圈足炉、明末戟耳炉、清乾隆蚰耳圈足炉、清康熙马槽炉。
清康熙马槽炉直径14厘米,“大清康熙年制燕台施氏精造”篆书款。“长方形炉身,两侧有竖耳,底有直角形四足。”《帝京景物略》谓宣炉之后“有北铸,嘉靖初之学道,近之施家。……有南铸,苏(州)蔡家,南(京)甘家”。沈子《宣炉小志》又有“施家过厚,甘家过薄”之说。此炉极厚重,应可视为标准施家炉。
业内行家曾言:“距今几千年前的商周青铜器到处可见,距今五百多年前的正宗宣德炉难见”,而一些仿制明宣德名炉造型、制作工艺精致、线型饱满的铜炉,目前也成为收藏市场中的“宠儿”,清顺治冲天耳三足炉就是此中极品。此炉直径9.6厘米,在7年前创下了166.1万元的拍卖天价,其身形规整,包浆亮丽,色泽典雅,底部落“大清顺治辛丑邺中比丘超格虔造供佛”篆书款。此炉曾是著名收藏家李卿丈(赵沆年先生)所藏众多铜炉中之精品,李卿丈谓之“最佳之炉”“绝无仅有,视明炉尤为可贵”。李卿丈先生在北平沦陷期间为生活所迫而转让此炉。1951年,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经多方询探,方从他人手中购得。有意思的是,王世襄先生的铜炉收藏情结多源于李卿丈先生,当年王先生从美国归国后得李先生赠炉十座,后虽经浩劫,多数尚存。王世襄由李卿丈先生处获赠的还有清代戟耳炉、清代马槽炉、清代鬲式炉,明末清初太鬲炉等。
20座王世襄旧藏铜炉将亮相北京匡时秋拍
北京匡时12月初将举办的五周年秋季拍卖会,将隆重推出由王世襄旧藏、并在其所著《自珍集》中收录的20座铜炉。这批精美的铜炉曾于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会“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亮相,并以不俗成绩全数成交。其中最为夺人眼球的是:目前市场所见唯一的顺治款冲天耳三足炉,曾创造铜炉拍卖单品价格纪录的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以及明末清初的“玉堂清玩”大鬲炉。
1951年5月王世襄由大烟筒胡同何玉堂家也曾购得一件清初“玉堂清玩”篆书款蚰耳圈足炉,直径10.5厘米,“炉经多年火养,精光内含。”“何好饮酒,性诙谐,不论长幼,常与谑笑。人或称之日‘何山药’。经营瓷器杂项,颇有眼力,鉴别清官瓷尤精。故宫收购之乾隆彩绘白燕双耳尊成对,即由何售出。”
王世襄1950年2月15日购自地安门大街俊福祥的清代蚰耳圈足炉,直径11.8厘米,“大明宣德年制”篆书款。“造型凝重,色正而莹洁,远胜常见宣德款炉。”
清代戟耳炉直径8.9厘米,圈足内铸有“献贤氏藏”篆书款,炉身笔直,两侧一对戟耳,包浆润泽。
清代马槽炉长10.6厘米,宽8.5厘米,“湛氏之炉”篆书款,炉身长方,两侧一对方耳,“炉奇重,渗金散若云霞,瑷建多奇瓷。湛氏名人不多,其为甘泉先生湛若水之炉之欤?”
清代鬲式炉直径10厘米,“完初家藏”楷书款,青铜鬲式炉身,三柱足,“色如经霜之橘,表面不平,扪摸可觉,亦若柑橘表。炉原以润泽见胜,此则一反其旨。天然淳朴,别有奇趣。”
王世襄1953年7月18日购自陈畅清夫人处的清代冲天耳三足炉,直径11.7厘米,“弟子刘起龙造”楷书款。“通身黑漆古,仅口沿处稍露铜色,款识不甚工整,与嘉靖间刻本字体有相似处。”
清代冲天耳三足炉直径14厘米,“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极重压手,色深熠熠有光,内底有二小钻坑,径约三毫米,深约二毫米。盖有妄人取样,验是否含金。邵茗生《宣炉汇释》所谓‘凿底厄’是也。”
王世襄上世纪50年代购自陶心如先生处的清代鬲式炉,直径14厘米,“在来自百度文库家藏”篆书款。“腹部凸出多于一般鬲炉,造型别具一格。浅茶色,亦较难得。”
王世襄1953年10月购自真赏斋的元代四龙海水纹三足炉,直径13厘米。“炉身如盆。口下一周列旋纹纹,回卷处有珠,以象浪涛。海水为地,突起四龙,前瞻与回顾者相间。底匝垂三瓣纹饰,以环束之,似幔帐璎珞。三棱戈足,焊底上。口与足端无锈处,露红铜质色。造型与明铜炉迥异。范铸粗犷而龙形古朴,为炉中别品。”
清道光冲天耳三足炉直径11.8厘米,“道光丁未秋定府行有恒堂造”楷书款。“造型谨严合法度,款字亦工整。色深黄,隐隐泛金星。丁未为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行有恒堂为清宗室载铨室名,弘历四代孙,平生耽好文玩陈设。”
清代冲天耳三足炉直径13.2厘米,“奕世流芳”篆书款。“炉内底有‘工部臣吴邦佐监造’‘乾字第贰号’长方印记。五十年代中期于琉璃厂东门估家见之,以为造型厚重,似与曾见宣德款炉及有吴邦佐戳记者有别而购之。”
近年文房拍卖市场加速繁荣,文房类拍品的整体水位上涨是原因之一,而明清铜炉渐渐回归了其价值本位,也是重要因素。目前,御制铜炉最受市场的追捧,常常会引发各路藏家的激烈竞争。另外,有一定年代、材质好、造型好的铜炉也深受藏家的喜爱。此次北京匡时秋拍适逢公司成立五周年,王世襄所藏铜炉专场是北京匡时全力筹备的精品专场之一,具有纪念意义,势必为铜炉爱好者们奉献一场饕餮盛宴。
古代铜器中,铜炉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品种,特别是自从明代的宣德炉出现以后,这种器物更是备受人们的推崇,成为铜器艺术品中的主要器型。在明清时期,铜炉可以说是铜器中的典型代表。自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古董收藏品的铜炉逐渐走向拍卖会。步入21世纪后,随着艺术品价格的不断攀升,铜炉的行情水涨船高,成为收藏市场新的热点。在中国嘉德今年春拍,明代鎏金铺兽首衔环钵盂式铜炉拍出302万元的高价就是明证。
“玉堂清玩”篆书款大鬲炉则是明末清初的珍品铜炉,直径达22.2厘米,“造型之硕大浑厚,色质之静穆精纯,诚属仅见。“紫檀整挖炉座,明制,材美工良,包浆润泽。”
另外一款2003年秋拍时同破记录的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也将面世,此炉直径12厘米,刻“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楷书款,浑圆腹,冲天耳,器形古朴端庄,炉身铜质厚重,手感甚佳。通体满布金片,包浆色泽亮丽。“铜炉同时具有崇祯年款、监制者名款,且制作如此精美者,以此件为最。”王世襄当年得此炉也堪称奇缘,此炉原为清末古玩收藏家赵汝珍所有,赵著有《古玩指南》,他为了解宣炉的台金比例,还曾锯开过一些真正的宣炉加以研究,可谓前无古人。他先后收集了一百多件真正的宣德炉,但仅1951年赠与王世襄的此只宣炉得以传世。
清代冲天耳三足炉直径11.6厘米,“莫臣氏”篆书款。“‘莫臣’,不论其姓名或别号,皆有不食周粟之意。采薇首阳者固代有其人也。”
清乾隆蚰耳圈足炉直径7.2厘米,“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炉身“小而扁,腹外凸几成锐角,予人劲峭感,色泽亦佳。”传世有乾隆年款者十分稀少,小而精者仅见此一件。惟铸款欠整齐。
清代蚰耳圈足炉直径11.5厘米,“卖文氏”篆书款。“款识首字待释。上‘赤’下‘大’,但字书无‘卖’字。如释为‘奕’,其上半分明为‘赤’而非‘亦’。或谓赤从火从大,赤下有大仍为‘赤’。若然,则为‘赤文氏’之炉矣。”
王世襄1951年2月28日购自庞敦敏处的清代鬲炉,直径13.4厘米,“李曲江制”篆书款。“鬲炉束腰有平者,有上下起线者。此具为起线之例。于此可悟明式家具束腰亦有繁简之别,器物文饰多相通也。”此次将上拍的铜炉中,尚有5件王世襄得自庞敦敏旧藏的铜炉:清代冲天耳三足炉、清代蚰耳圈足炉、明末戟耳炉、清乾隆蚰耳圈足炉、清康熙马槽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