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及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高新区创新大道(长路~望路)

顶管及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 市高新区创新大道(长路~望路)顶管工程招标文件;

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2008);

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GB50069-2002);

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物结构设计规》(GB50332-2002);

5.《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2010);

6.《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 246: 2008)

7.《市城镇检查井技术导则》(合建【2010】94号);

8. 我公司编制的《工程质量保证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9. 现场踏勘资料、标前答疑及投标文件;

10. 施工现场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工程建设相关单位:

建设单位:高新诚创建设投资

设计单位:市市政工程

施工单位:市市政工程集团

监理单位:省志成建设工程咨询股份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次实施的工程容高新区创新大道(长路~望路)新建污水管道顶管,位于道路绿线,距离道路中心线36~46米。其中W1~W37位于创新大道西侧,W38~W78于创新大道东侧,d800顶管长4217m,顶管管材采用d800 F型钢承口钢筋混凝土Ⅲ级管(带注浆孔),直埋管长4m,管材采用d500Ⅱ钢筋砼承插管。按图纸设计要求,顶

管工作井、接收井全部采用沉井方式支护。

顶管工作井、接收井采用沉井施工,共34座,管道顶进完工后改造作为检查井,另砌44座倒挂井作检查井,总计78座检查井。

2.2工程地质及环境

1、地形、地貌

拟改建污水工程位于创新大道东西两侧,南北走向,地形整体北高南低,总长约2.1km。西侧高程自42.76—56.8m,最大高差14.04m;东侧高程自42.85—54.81m,最大高差11.96m。污水管道管线位于绿化带。

2、场地地基土描述

根据野外钻探、测试,结合室土工试验综合分析,自上而下划分场地土层如下:

①层杂填土(Q ml):层厚1.80~5.40m,层底标高39.05~52.71m,以粘性土回填为主,夹少量碎石,灰褐、褐黄等杂色,松散—稍密状态,湿—很湿,含有较多植物根茎,在填土较厚地段,含较多碎砖、块石等杂物,局部夹少量淤泥质土。

①1层淤泥质填土(Q ml):层厚1.30~3.20m,层底标高39.90~50.30m,灰褐灰、黄褐等杂色,松散(软流塑状态),饱和,含少量碎石、腐殖质等。

②层粉质粘土(Q4al):层厚0.60~1.40m,层底标高39.20~48.65m,灰褐、黄褐色,可塑状态,很湿—饱和,稍有光滑,含铁锰结核及氧化物、大量粉质,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该层主要分布于坳沟位置。

③层粘土(Q3al+pl):仅少数钻孔钻穿,层厚约2.0~10.0m,最大揭露厚度8.1 m,褐黄、黄、黄褐、灰黄色,硬塑状态,湿,含铁锰质结核,氧化物,高岭土等,局部夹杂粉质黏土,网状裂隙较为发育,光滑,具油脂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高,该层土底部(与基岩面交界位置)局部夹有大量泥质砂岩残积颗粒。该层土普遍分布。

④层强风化泥质砂岩(K):该层仅少数钻孔揭露最大揭露厚度3.5 m,暗红、紫

红色、密实,泥质结构且部分已破坏,属层状构造,构造层理不甚清晰,胶结不致密,手捏易碎,无完整岩芯,含云母等。局部夹有约10cm厚的中等风化的层状砂岩。

3、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

该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其中:

上层滞水:主要分布于上部填土中,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径流补给,无一定自由水面,零星分布,水量一般不大。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约1.50~4.50m,水面标高约42.00~58.80m。年变化围约为2m。

层间水:分布于④层强风化泥质砂岩中,水量与风化带厚度、基岩破碎情况及破碎带的连通性有较大关系,一般不大,局部可能较丰富。水头标高约34.00—40.00m,承压水头一般不大,约为1 m左右

③层黏土为相对隔水层。

2)渗透性及腐蚀性

根据区域水质环境及此次水质分析试验资料,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修订版﹚,该场地地下水和土对砼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砼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价

(1)地基土设计参数

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建议值按下表4—1

表4-1

(2)地质条件评价

拟改建污水管沿线①层杂填土主要为粘性土无序回填,总体状态差异较大,厚度一般在0.8—5.4m;①1淤泥质素填土,状态差,呈流塑—软塑。该两层土均对管线及工作井、接收井施工影响较大。工作井、接收井施工时应及时支护。

②层粉质粘土,可塑状态,可做管线基础持力层,一般适宜各类顶管施工,但该层土含水量大,施工需注意。

③层粘土,状态好、强度高,是较好的管线基础持力层,一般适宜各类顶管施工。

④层强风化泥质砂岩强度较高,风化不匀,顶管施工难度大。

此次钻探工程剖面图所示地层分布情况与新建污水管道纵断面关系见附图。

2.3工作井、接收井布置

根据地勘报告、设计施工图及施工现场位于绿化带实际情况,污水管道顶管施工的工作井、接收井布置遵循减少绿化迁移、方便施工的原则,具体如下:创新大道西侧:W1#~W37。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设计图纸工作井进行优化,拟设置工作井7座;接收井7座。具体布设如下:

W1(接收井)←W5(工作井)→W8(接受井)←W10(工作井)→W14(接受井)←W18(工作井)→W21(接受井)←W22(工作井)→W24(接收井)←W27(工作井)→W30(接收井)←W32(工作井)→W35(工作井)→W36(接收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