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中主动配电网优化设计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中主动配电网优化设计初探

发表时间:2019-11-25T11:17:28.45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作者:张韬

[导读] 摘要: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能够为社会提供所需的电力资源,保障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

(云南红河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云南红河 661100)

摘要: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能够为社会提供所需的电力资源,保障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趋势下,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动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因此应该受到电力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传统结构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下社会用电需求与特点,必须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促进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提升。本文将通过分析主动配电网设计的基本原则,探索电力系统中主动配电网优化设计策略。

关键词: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优化设计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中,各个领域已经离不开电力资源的支撑,只有保障良好的电力传输效果,才能够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电网智能化建设是当前电力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能够增强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满足电力用户的个性化用电需求,逐步提升供电服务质量与水平。主动配电网优化设计工作的实施,是当前电力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与前提,能够消除系统运行中的安全隐患,保障供电的持续性与可靠性。但是,电力传输体系中仍旧存在很多限制,只有增强主动配电网拓扑结构的灵活性,才能够转变传统供电模式,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在优化设计主动配电网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前电网运行的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工作方案。

一、主动配电网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于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设计,应该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作为基本原则,满足社会用电需求的同时,能够降低电力系统运行能耗。在实际设计工作当中,需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了解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等,在因地制宜原则下增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1】。为了能够提升电力传输结构运转的可靠性,还应该融合应用多种电力设计技术,在专业化原则下开展主动配电网设计工作。

二、电力系统中主动配电网优化设计策略

(一)设计框架

1.三网联通

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较而言,主动配电网的电力传输结构更具优势,较强的信息传输能力也为供电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应该对三网联通的电力传输网络进行优化,这也是构建框架的基本前提,增进电力应用控制网、通信网和电力传输网之间的有效配合。应用性能较强的电子元件,能够为各个应用和平台的自由切换提供保障,比如电力供应、电力传输信息和监管平台等等【2】。这不仅能够增强信息传输的效率与可靠性,而且使得传输范围得到拓展,满足更多用户的电力需求。在设计主动配电网应用终端时,已经研发了智能电力控制开关和费控智能电表等等。

2.优化传统框架

在优化主动配电网时,应该从传统传输网络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逐步优化,以增强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在此过程中,应该合理更换线路与传输元件等等。在传统电网框架当中,其电流传输结构体系具有单一化的弊端,对于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设计,应该对其传统模式进行升级,在发挥其基本优势的同时,提升功能丰富性。为此,应该重点对馈线和母线分离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同时遵循区域电力传输的基本特点,保障优化设计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3.微电网框架运作

应该以微电网框架运作为重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设计方案,构建新型电力传输结构。在对公共连接点进行利用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运行成本,保障电力传输配置的合理性【3】。与此同时,在微电网框架运作当中,可以实现多项运作条件的调整升级,包括了入网功率波动、设备备用和装机容量等等。微电网框架的优化设计,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明确重点

1.分析电力负荷

在主动配电网分析电网传输负荷与总体电量,也应该遵循电力传输的主要特点,能够对传输总量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保障供电的可靠性与持续性。应该对区域内用户的用电总量和该区域电费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电力供应量。同时,了解用户的电力使用时间,确保负荷电流最大值计算的精确性。另一方面,居民分档电价机制的实施,也会对用户负荷电流产生影响,这也是在分析电力负荷时应该重视的一点。

2.分析供给需求

传统单趋向电流供应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供电需求,应该对主动配电网进行逐步优化,对市场需求范围进行不断拓展与延伸。在此过程中,其重点是对资源构成要素技术连接条件的调查与分析,从而构建完善的供给需求服务体系。在主动配电网当中,能够消除单趋向电流供应带来的弊端,增进与电力用户之间的沟通与衔接【4】。在优化电网框架、融合微电网要素、设定供应模式的过程中,应该以当地用户数量和用电需求为基本依据。电力工作人员应该明确控制核心、信息传输接收中转站和传输线路等,为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3.构建集成式电力传输模型

集成化管理的方式应用于电网配置当中,也是增强主动配电网运行性能的关键。应该对供电区域的自然环境与地理特点进行调查分析,保障电力调配的系统性,防止线路随意组装带来的安全隐患。在绿色化生产理念下,多种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得到应用,是保障电力传输的关键,应该以当地的能源结构为依据开展优化设计工作。分布式储能能源侧供给结构的构建,也是集成式电力传输模型构建的关键,保障电力传输模式的多样性,比如网络状、放射状和环形、树状等等【5】。此外,为了能够有效监控电力信息情况,还可以应用智能终端设备,增强电网运行的智能化与自动化。

4.增强电力供应层次化

应该增进电力传输、通信网络和电力管理之间的有效融合,增强电力供应层次化。在开展供应管理工作时,应该以三方融合框架作为基础,采用主动管理的方式对通信、传输信息和调控技术等进行统一化管理。为了能够增强电力传输的畅通性,还应该加快公用层的设计。线路容量式、预设式场景模式和开关控制式模型,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主动配电网三项融合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