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及文化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珠澳大桥带来的启示: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
的时空距离,是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不仅
代表着中国桥梁的先进水平,更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
力和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和一个国家的奋斗精神。
大桥的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创新离不开教育,教育要为国家发展服务。教育目的是指
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
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桥的建成和通车创造了许多个“世界第一”,这离不开我国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作用,是我国坚定不移实施
素质教育的效果。
二、爱国先于能力,能力优于知识。爱国是永恒的精神,具有
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爱国之情,就是关心祖国的荣辱兴衰;报
国之志,就是把自己对祖国的热情融入到伟大事业中。设计家们能
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到胜利,除了过硬的工作能力和渊博的知识外,更多的是他们内心浓厚爱国之情支撑着。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
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爱国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三、教与学同创新,师与生共成长。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教
学活动应该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
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不仅要传承知识,还要创新知识;教学发生时,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消费者,而且是贡献者。教师教学时应该更关注人,给学生充分的个性空间和时间,主张弘扬学生的个性,扩宽学
生的眼光,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力争让学生的品味高、视野广、
能力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培养。入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想、敢问,通过想和问,一点一点激发创新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其实,学生敢于假设想像,产生质疑,提出新的见解,探索新的答案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是他们在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问题,发现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对一些创造性思维,应给与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3.为学生构建新平台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需要自我表现的空间,而小学生尤为突出,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实践操作的空间,为学生构建新平台,让他们在操作中,演示、实验中掌握内容,学到新知识,并以此增加他们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4.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重要方面,更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5.要让学生体验到创新愉悦
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成功的欲望,都想体验成功后喜悦。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经常设法为学生安排“成功”的机会,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进而成为创新发明的动力。具体要坚持做到,凡是学生能够经过探索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不能轻易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或提出的想法做出否定的评价,更不能在学生答案
不着边际时急于出面代替,而是适时给予鼓励、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品尝寻找正确答案的愉悦,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6.开展数学课外活动
数学课中有很多适合到社会中去考察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走出课堂,到社会去感知,便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
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的提高。因此,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开展一些“小制作”“小研究”等,把学生的精力和兴趣引导到健康向上、探
索创新的活动中,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做既增强了教育功能,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不要从单方面思考问题,就像一道数学题,一般都会有多种解法,所以我们要多角度思考问题。
7.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只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上必须要改革创新,让学生主动地认识和接受教学内容,主动挖掘自己的学习潜
能,造就创新精神。这时老师所要做的是联系现实生活,提出大家熟知而又难以解释的问题,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在直观而富有趣味的情境下,引发学生的心理活
动,培养创新思维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
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比如“祖国在我心中”“向雷锋叔叔学习”“烈士永垂不朽”等,使学生们在班会活动中,主动参与爱国、护国,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使之成为爱国的小主人。
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其他媒介,利用其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大等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而言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和课余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力争使思品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至每个学生的心中。
如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育改革的文化自信是一种建立在对自己国家悠久教育文化传统的认识、了解和认同基础上的一种改革立场、态度和行为方式。
教育改革中“坚持文化自信”,体现的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和一种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