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社(雅利安社):由 达耶难陀-萨拉斯瓦迪于 1875年建立,反偶像崇 拜、种姓制度和社会陋 俗,以建立吠陀社会主 义为宗旨。
罗摩克那会:又称新吠 檀多派,由印度哲学家 辩喜于1897年在加尔各 答创立。主张对印度教 和吠檀多派进行改革, 主张宗教一律平等,要 求宗教和平。
印度哲学家辩喜
世界是梵通过“摩耶”制造的。“摩耶”是现象世界的种 子,现象世界是由下智的人们对于上梵的无明或虚妄所引 起。按照他的理论,梵先取来五种细微物质:空、风、火、 水、地,作为创造世界的基本素材,再将这五种细微物质 相结合,产生出五种神奇的物质:空大、风大、火大、水 大、地大。空大是有1/2空+1/8水+1/8火+1/8风+1/8 地所构成,地大、水大、风大、火大也是按同样比例构成 的。现象世界就是由这几种神奇物质变幻而来。
吠陀(Veda),又译为韦达经、 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印度宗 教(婆罗门教、印度教)最重 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它是印度 最古老的文献材料,主要文体 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是 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 月结集而成的。 “吠陀”的意 思是“知识”、“启示”的意 思,中译文又作“明论”。
吠陀教多神信仰
印度教大会:印度民族运动 领袖洛-提拉克于1915年创 立,提倡一种泛印度主义, 既针对英国殖民者,也针对 印度的穆斯林。
号召组织全国性的印度教徒 联盟,推广印地语,要求被 迫加入伊斯兰教者改信印度 教,主张在南亚次大陆建立 以印度教为统治基础的国家, 用合法手段重新统一印度和 巴基斯坦,反对穆斯林,排 斥一切非印度教徒,实行强 迫的印度教教育。
种姓是随着前2000年雅利安人进入南亚 时开始出现的。最初雅利安人用「雅利 安瓦尔纳」和「达萨瓦尔纳」来区分雅 利安人和当地的土著。後来才逐渐有了 四个种姓。种姓的划分,很像对社会群 体的职业划分,只是种姓的划分是按出 生而定,自进入这个社会就没法改变自 己的种姓。 种姓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职业世袭和内 婚制。种姓之间必须遵守神圣的达磨 (法),界限森严,互相不能通婚、交 往,不能共食、并坐。 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是人 世的主宰,首陀罗只能温顺地为其他种 姓服劳役,首陀罗不能积累私人财产, 不能对高级种姓有任何不敬的言行,婆 罗门和刹帝利则有权夺取首陀罗的一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瑜伽:"结合" ,"平衡" ,"统一
"
2、教义
梵我同一:《梨俱吠陀》(原人, 梵、我)-《奥义书》(梵我同一) -《梵经》(梵之神化、本体化) 业报轮回:《奥义书》
祭祀与虔信:(梵天-创造神;毗湿 奴-保护神;湿婆-毁灭、再生神) 共33000神
智慧之道:认识梵我同一 行为之道:出世与“四行期”:梵行 (青年)-家住(成年)-林栖-遁 世(晚年)
二 印度教的经典和教义
1、经典(梵文)
吠陀文献:《吠陀》(原人)- 《梵书》(婆罗门书)-《森林 书》-《奥义书》(《吠檀多》) -《梵经》(《吠檀多经》)-
《往世书》(第五吠陀书)
神话传说与叙事-哲理书:《往 世书》(神话传说);《摩诃婆
罗多》-《薄伽梵歌》(梵我同
一,通过瑜伽达到涅槃)
3、印度教
4世纪笈多王朝,吸收佛教与耆那教的教义与 民间多神信仰,创造出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 与《罗摩衍那》,塑造了三位主神 梵天、毗湿奴、湿婆三位一体
“创造宇宙之神”——梵天 (Brahma)
“维护宇宙之神”——毗湿奴 (Vişhnu)
“终结宇宙之神”——湿婆 (Śiva)
8世纪商羯罗:《梵经注》——梵我不二 论——将佛教逐出印度——将婆罗门教改 名为印度教
印度教概论
印度有居世界第二的人口,号 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有 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新兴 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出众的 心理素质。
要理解印度民族与其 文化,必须理解印度 教。
印度教神话对日 本漫画文化影响 甚大
印度教思想是泰戈 尔创作的源泉
以印度教神话为 题材的浮雕是世 界级艺术瑰宝
作为印度教修行 方式的瑜伽风靡 全世界
性力派:崇拜湿婆之妻难近母、 时母、吉祥天女等女神,奉林珈 与优尼(女性生殖器),认为女 神的性力是宇宙创生之本,修男 女瑜伽术。 湿婆派:信奉湿婆,奉林珈,反 对婆罗门至上,主张种姓平等。
4、近现代的新印度教(19-20 世纪)
背景:1757年英国入侵印度,开 始民族自觉,并以西方的民主、 平等、自由等观念来改革印度教。
独具特色的印度民族歌舞与印度教也不无关系
印度的种姓冲突引起 全世界的关注
一 印度教的历史源流
1、吠陀教(公元前2千年) 背景:雅利安人自公元前第三 千纪入侵,征服达罗毗 荼人,建立新的文化体 系。 “四吠陀书”:《梨俱吠陀》, 《夜柔吠陀》,《娑摩 吠陀》,《阿达婆吠陀》 (《歌咏明论》、《赞 颂明论》、《祭祀明 论》、《禳灾明论》)
梵我不二论:
最高的梵是世界之源,万物依靠梵产生而梵并不依赖世 界。梵是统一、永恒、纯净、先验的意识。它无内无外、 无形无状,既不具有任何差别也不具有任何属性,既超 主观也超客观,既超时空也超因果。但一般人认识不到 这一点,便赋予梵种种属性。这样,梵就有了两个:一 个是上梵,即无属性、无差别、无限制之梵;另一个是 下梵,即有属性、有差别、有限制之梵。下梵具体表现 为神祇、个体灵魂(个我)和世界万象。
一名印度教教徒带着自己的儿子 在“圣河”中沐浴。
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之恒河畔一 瞥。
印度教的传统节日提吉节期间, 加尔各答一名叫Arpita Das的15岁 少女在展示她手上画的图案。
当前印度的主要冲突
(1)印度教与伊斯兰教、锡克教、基督宗 教等“异教”的冲突 (2)印度种姓冲突
分组讨论:印度教与印度 政治?
2、婆罗门教(公元前1千年)
婆罗门(圣典、伟大优越)—梵天 婆罗摩那(掌圣典的教士)—婆罗门教
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三大纲领: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
印度种姓制度
婆罗门(Brahmin):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占 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 中地位是最高的。 刹帝利(Kshatriya):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 下的各级官吏,比如武士;他们掌握国家的 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吠舍(Vaishya):普通劳动者,雅利安人的中 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 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首陀罗(Sūdra):奴隶,主要是原来生活在印 度河流域的土著,受到压迫和剥削最深。 此外,还有比首陀罗更低,不入流的「贱民」 (不可接触者),亦叫做单陀罗,成份是打 仗的战俘,以及不遵守种姓制度而结合的人。
三 印度教的礼仪与节日
1、礼仪
祭祀(五大祭):梵天 -诸神-生灵-祖灵- 人间 仪礼(13种):受胎, 成男,分发,出生,命 名,出游,哺养,结发, 剃发,入法,归家,结 婚,葬礼
2、节日:
洒红节(春节),灯节(财),乘车节 (毗湿奴派),难近母节(性力派),黑 天神诞辰节(毗湿奴派)
梵社:罗姆-莫汉-罗易于1828年在 加尔各答创立,以《奥义书》为经 典,融合伊斯兰教对唯一神的信仰, 尊奉梵天为唯一神,反对种姓分离、 教派对立与祭祀仪式,否定业报轮 回,反对寡妇殉葬、童婚、多妻等 陋习。
泰戈尔,R,(1861~1941)使之生如夏花之 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印度著名诗人、作家、 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 奖。1884至1911年担 任梵 社秘书,20年代 创办国际大学。
天界:天神、太阳神、黎明神 空界:雷神、风神、雨神 地界:火神、酒神、河神
吠陀教四大神
战神兼雷神因陀罗 (Indra)、 火神阿耆尼(Agni)、 酒神苏摩(Soma) 医神双马童(Asvinau)
婆罗门神话
随着婆罗门教的开展,所崇拜 的神逐渐集中到有主导作用或力 量强大的神(主神崇拜),阿耆 尼(Agni)演变成创造神梵天 (Brahma);楼陀罗(Rudra)演 变成破坏神湿婆(shiva);再加上天 界的守护神毗湿奴(visnu),被称 婆罗门神话的三大主神。至于吠 陀神话中的别的神,全变成这三 个主神的化身的一部分了。
Thank you!
马来西亚等地印度 教徒过“大宝森 节”,以自虐方式 向神表忏悔与赎罪 之意
印度北方邦城市瓦拉纳西是印度最负盛名的印度 教圣城之一。印度教教徒最大的愿望是到有“圣 河”之称的恒河中浸泡沐浴,洗去“罪孽”,求 神赐福;死后能在瓦拉纳西火化,并将骨灰撒入 恒河。
在恒河“圣水”中沐浴的印度教 教徒
在瓦拉纳西恒河沿岸晨浴的印度 教教徒。
商羯罗认为,只有把个人的精神“我”与宇宙的精神“梵” 结合起来,才是唯一的也即“不二”的真实存在。信仰印 度教的目的,就是要亲证梵与我的同一,即“我就是梵”, 如此才能摆脱生死轮回的痛苦,实现最终的解脱。解脱不 是产生一种至善至乐的状态,而是除去无知的遮蔽。
9-12世纪,诸派别:
虔诚派:产生于12世纪的南印度, 主张对神的无限信仰和绝对虔诚, 反对种姓制度与歧视妇女,反对 繁冗的祭祀仪式。 毗湿奴派:由12世纪的罗摩奴阇 创立,信奉毗湿奴,主张禁欲苦 行。
《飞鸟集》
我曾经受苦过,曾经失望过,曾经体 会过“死亡”,于是我以我在这伟大 的世界里为乐。
让我真真实实地活着吧,我的上帝, 这样,死对于我也就成了真实的了。 “我相信你的爱。”让这句话做我的 最后的话。
《飞鸟集》
上帝对于大帝国会生厌,却决不会厌恶那小小的
花朵。 采着花瓣时,得不到花的美丽。 绿草是无愧于它所生长的伟大世界的。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