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行市政债券的可行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北方经济·2006 年第 9 期
财政金融 NORTHERN ECONOMY
Biblioteka Baidu
证券。截至2005年底, 美国发行市政债券余额已经达到2万亿美 元, 是世界上市政债券发行量较大的国家, 已经形成了较为规 范 的 运 作 方 式 和 严 密 的 管 理 体 系 。从 美 国 市 政 债 券 的 发 行 在 市 政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 发行市政债券为基础设施建设提 供了有效的资金融通方式。从实际的融资效果来看, 由于市政 债券的发行可以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整个债券发行期内分 摊, 因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 达到较好的融 资目的。
(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我国发行市政债券 的可行性分析
刘冬雨
按照全球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城市的发展不仅 意味着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意味着相关的区域性基础设 施 建 设 必 须 能 够 得 到 配 套 发 展 。而 就 我 国 目 前 的 实 际 状 况来看, 各地方政府不同程度的财政困难已成为制约我 国城市化进程的瓶颈之一。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 发 行市政债券不失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 的新途径。
一 、我 国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的 融 资 现 状 现阶段, 在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 常见的资 金来源渠道主要是依靠政府财政投融资, 像国家预算内 投资、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特种税 费融 资、国 债专 项基 金等方式, 对推进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是随着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传统的融 资方式已逐渐不能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城市化发展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和传统融资方式的局限 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建设的因 素之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普遍特点是投资周期 长 、金 额 大 , 同 时 投 资 收 益 低 、见 效 慢 , 这 种 特 点 决 定 了 普通投资者从投资的风险收益角度来分析的话, 不愿 意接受或不愿意涉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地方政 府 只能 通过 财政 预算 来满 足这 一投 资要求 。目前 , 由于 各地方政府普遍面临财政困难, 有限的财政投资对于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支持相比, 存在着巨 大的资金缺口。这种资金缺口的存在成为困扰我国城 市化建设迅速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如果资金需求不能 够按 时到 位的 话, 必 然会 影响 城市化 建设 的步 伐。推 动 经 济 快 速 、稳 定 增 长 与 资 金 缺 乏 、融 资 渠 道 不 畅 形 成 了 突出的矛盾。 二、发达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融资 模式 的选 择和 创新 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是指多种城市基础设施融 资方式的组合, 目前, 国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 式, 比较典型的是以市政债券融资为主的美国模式和以 政府财政融资为主的日本模式。结合本文的论述重点, 着重介绍一下美国模式。 美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市政债券融资为主, 这里 所说的市政债券, 又称为地方政府债券, 是指城镇政府 或其授权代理机构为发债主体公开发行, 以政府信用为 担保, 用于当地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的有价
在我国可以借鉴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 通过发行市政 债 券 缓 解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中 的 融 资 困 境 。一 方 面 要 取 决 于 我 国 目 前的经济环境是否适合市政债券的发行, 是否已经具备了发行 该种债券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也要依靠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
三 、在 我 国 发 行 市 政 债 券 的 可 行 性 分 析 ( 一) 分税制的实施提高了政府的偿债能力 从理论上来讲, 地方政府必须有可靠稳定的税收来源, 才 能 够 以 此 为 基 础 发 行 债 券 。因 为 市 政 债 券 的 发 行 是 以 地 方 政 府 的信用作为保障。对于市政债券中的一般责任债券来说, 直接 以政府的税收收入作为偿债来源; 而对于市政债券的另一种形 式— ——市 政收 益债 券来 说, 虽 然并 不 直 接 以 税 收 收 入 偿 债 , 而 是以项目收益进行债券本息的偿还, 但是一旦项目运作出现问 题, 造成债务无法正常偿还的话, 地方政府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因此, 从根本上说, 地方政府是否具有稳定的税收来源是市政 债券能否正常发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1994年 之 前 , 我 国 没 有 实 行 分 税 制 , 中 央 和 地 方 政 府 之 间 没有明确的利益界限, 也就意味着地方政府没有明确的税收来 源, 应该说当时由于各地方政府不能提供信用保证, 并不具备 发行市政债券的能力, 这是我国市政债券迟迟未能获准发行的 主 要 原 因 之 一 。而 1994年 分 税 制 的 实 行 使 地 方 政 府 发 行 市 政 债 券成为可能。虽然说迄今为止, 我国实行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 的分税制, 但地方政府已经具有税收来源, 能够保证其财政收 入的稳定性, 进而也就使地方政府具备了发行市政债券的主体 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税收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地方 政府的税收来源也将会越来越多, 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这 些地区将有能力发行以政府信用作担保的一般责任债券。 ( 二)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不均衡为市政债券的发行提供 了空间 近年来, 我国债券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与西方发达 国家相比较, 仍存在着债券品种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目 前我国的债券市场基本上是由国债和金融债构成, 企业债券微 乎其微, 而市政债券市场更是一片空白。至2005年底, 我国债券 余 额 虽 然 已 超 过5万 亿 元 , 但 只 占GDP的50%左 右 , 不 论 是 在 债 券市场的结构或发债规模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 差距。 可以说, 正是中国债券市场的这种发展现状为市政债券的 发 行 提 供 了 较 为 广 阔 的 发 展 空 间 。随 着 我 国 资 本 市 场 规 模 的 不 断扩大, 需要推出更多的创新形式以满足经济建设过程中不断
财政金融 NORTHERN ECONOMY
该提供对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所 颁 发 的 《论 财 务 会 计 概 念 》第 1 辑 《企 业 编 制 财 务 报 告 的 目 的 》把 决 策 有 用作为会计报表的首要目标。
( 二) 德国资本市场发达程度同会计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德国虽然也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但资本市 场相对于美国而言, 却欠发达。而德国总的股票交易额一直远远低于 国内生产总值, 这主要是由于: 第一, 德国大部分企业归私人所有, 企 业规模不大, 由于企业上市费用很高而且要求严格、程序复杂, 企业主 往往不愿上市与他人分享其权力; 第二, 德国是一个高福利国家, 有完 善的养老金制度。由于德国实行的是国家养老保险制度, 对养老储备 金的处置受到很大限制, 不可能将养老储备金投放到风险较高的资本 市场。第三, 受到发达而全能的银行业的影响。德国资本市场相对不发 达, 却有发达的银行业。德国银行的最大特点是其业务的“全能性”, 即 除 了 经 营 传 统 的 银 行 业 务 之 外 , 还 经 营 证 券 投 资 、参 与 企 业 决 策 和 管 理。也正是这种银行的全能性, 抑制了德国证券业的发展。德国企业融 资主要依赖于向银行贷款, 而不是通过发行债券或者权益性证券向资 本市场融资。德国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它们经营所需的大笔资金如购 买关键设备等, 都来源于银行。由于德国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通过 银行贷款, 所以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表现出强烈需求, 而投资者则是 通过银行间接地与企业发生关系, 投资人本身也就不十分关心企业的 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银行则成为主要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这就决定 了德国企业会计信息得优先满足债权人的需要以及保护债权人的利 益。这正是受托责任观的体现。 三 、我 国 目 前 资 本 市 场 的 发 达 程 度 下 会 计 目 标 的 选 择 ( 一)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 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存在很多问题, 远不及美国等国家的发达程 度。第一, 中国资本市场的高度集中化。不可流通的国有股与法人股是 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突出现象, 这与美国股权高度分散化的资本市场 形 成 了 鲜 明 的 对 比 。中 国 目 前 上 市 公 司 股 票 中 可 流 通 部 分 所 占 比 例 很 低 , 这 部 分 股 票 大 约 占 上 市 公 司 总 股 份 的30%左 右 , 而 上 市 公 司 总 股 份70%左右的国家股、法人股却不能流通。尽管 近 年 来 资 本 市 场 环 境 逐渐规范化, 股权过度集中的现象有所改善, 但是不可否认中国目前 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的手里; 广大中小股 东的“用脚投票”对企业的管理层并没太大的威慑作用。第二, 上市公 司 的 数 量 较 少 。中 国 的 上 市 公 司 还 只 是 少 数 且 大 部 分 是 国 有 企 业 。数 量众多的民营企业以及无法达到上市资格的其他企业中也没有建立 完备的公司治理体系, 这导致企业的管理层完全听命于企业所有者。 第三,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非均衡性。 ( 二) 我国的会计目标选择 由于以上种种问题, 中国企业资本的取得, 仍然是以直接投资为 主, 即使在上市公司, 企业的经营决策也是由大股东一手操作, 因此中 国会计目标从总体上说仍要采用受托责任观。当然, 以发展的眼光来 看, 将受托责任现和决策有用观截然分开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中国的 资本市场并不会一直停留在目前的水平, 随着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断成 熟和完善, 信息需求量将呈递增趋势, 其信息需求的核心内容亦会发 生转移, 会计目标也会逐渐向决策有用观转变。正如葛家澍教授所说: 在我国, 财务会计即财务报告的目标可概括为: 第一, 反映企业经理层 受 托 责 任 的 履 行 和 完 成 情 况 ; 第 二 , 为 投 资 人 、债 权 人 、和 其 他 企 业 有 利害关系的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各类经济决策的信息, 主要是表内和表 外的财务信息; 第三, 在必要时, 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 在表外披露国 家宏观调控所必须的信息。
增长的资金需求, 债券市场需要新的债券品种, 需要通过新的 债 券 品 种 的 规 范 运 作 来 逐 渐 完 善 目 前 的 债 券 市 场 结 构 。所 有 这 些条件都为市政债券的推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三) 我国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债券监管经验 从发行技术及债券监管的角度来看, 我国有多年发行国 债、金融债和企业债的经验。随着债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 国中央财政已经具备了债券发行和管理的经验, 从而为国家与 地 方 债 券 市 场 提 供 了 良 好 的 条 件 。在 市 政 债 券 发 行 和 监 管 的 过 程中可 以充 分借 鉴国 债、金 融债 的发 行、监 管 经 验 , 使 市 政 债 券 的 发 行 和 监 管 能 从 一 个 较 高 的 起 点 起 步 、发 展 。 ( 四)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着巨大的资金潜力 至2005年底, 我国居民储蓄余额达14.1万亿, 是5年前的2.28 倍。近年, 人民币存款利率水平持续走低, 虽然央行也曾经加 息, 但总的来说加息幅度不大。在这样一个的环境下, 居民仍然 表现出明显的储蓄倾向, 主要体现为在居民的主要金融资产 中, 储蓄仍稳居榜首, 其后才依次是股票、国债、保险。这一方面 反映了居民投资意向的偏好, 更重要的原因是目前我国缺乏有 效的金融投资工具, 可供居民选择的投资理财方式十分有限, 而且大多数居民对投资理财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 因而更倾向 于 选 择 比 较 稳 妥 的 方 式 — — — 储 蓄 。这 从 一 定 程 度 上 反 映 出 目 前 居民投资理财选择余地小, 顾虑较多的现状。 在居民投资热情高涨, 但投资工具可选性较少的情况下, 市 政 债 券 的 发 行 则 能 够 满 足 居 民 投 资 者 的 投 资 需 求 。虽 然 市 政 债券与国债相比风险略高, 但是在市政债券的发行过程中是以 地方政府信用为担保, 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发行短期信用证为 市 政 债 券 提 供 担 保 。这 些 做 法 都 从 很 大 程 度 上 提 高 了 债 券 的 信 用等级, 从而增强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另外, 在美国, 市政债 券非常显著的特点之一, 就是作为地方政府以自身信用发行的 债券, 市政债券是免税的, 这一点非常类似于目前我国国债的 发行。在我国, 由于投资国债可免利息税, 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者。如果市政债券的发行能够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也实行免税 政策的话, 可以预见, 市政债券必然会成为投资者的新宠。因 此, 从市政债券给投资者带来的实际收益这个角度来分析的 话, 市政债券的发行也具备了较大的可行性。 除了个人投资者之外, 近年来, 保险基金和社保基金增长 速度很快, 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必然会提出投资渠道多样化及 有效规避投资风险的要求。目前, 政府对保险基金的运用有明 确的规定, 保险基金进入股市不得超过15%的比例, 但 对于 该基 金投资债市却并没有类似限制, 从而使各种基金成为市政债券 潜 在 的 、稳 定 的 投 资 者 。 必须指出的是, 虽然市政债券的发行可以达到为基础设施 建 设融资 的目 的, 但 是作 为一 种投 资工 具, 市 政 债 券 在 发 行 、运 作 过程中 必然 存在 风险 , 像政 府不 能按 时 偿 债 的 违 约 风 险 、债 券发行引起的财政风险等。因此, 在市政债券发行过程中必须 做好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确保其对推动城市建设所发挥的积极 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