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阶段特征: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报业中心由香港转向上海, 上海的外文报形成了《字林西报》、《华洋通商》、《文 汇报》三足鼎立,中文报形成了《申报》、《字林沪报》、 《新闻报》三足鼎立。
二、上海的外文报
1. 《北华捷报》第一份英文报,1850年创办 2.《字林西报》 《北华捷报》馆1864年出的综合性日报,以 消息快捷,材料丰富著称重视言论,基本态度是 为英美侵华活动辩护。1951年停刊,是上海出版 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
标榜“谋利而兼仗义”、立论“公道”
(2)改革新闻报道。
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 “杨乃武”案、对中法战争的报道;电讯、号外

革新社会新闻
曾经连续三年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 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

军事新闻也有进步。
《申报》在中法战争中,曾经派出访员,进行细致的采 访和新闻追踪,写出了相当生动而真实的军事通讯。


首先,《申报》在本地设立了代销点,并且沿街零卖,做促销 广告。 其次,在外地,一面请电信局捎带销售,一面还建立分销处。 这样,《申报》建立了一个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各地的商业网络。
⑵在广告方面:

以优惠价吸引华商登广告,; 先期免费宣传:先让别的商人尝到广告带来的甜头,然后 吸引他们投入大量的广告资金。
“神理”,宗教的内容占绝大篇幅。 “人道”,伦理道德方面的说教。 把中国的传统思想道 德和西方的宗教联系到一起,把它们都归结为上帝意志的体 现。 “国俗”,即各国风土人情和天文地理知识。

宣传策略:
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首先是用基 督教教义附会儒学;写作上常采用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小说 的表现手法。刊物式样也同于中国旧式的线装书。 文章短小、通俗。




1839年前,外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外文报刊约有 17种。出版地点局限于澳门与广州两地。 澳门:1822年9月12日,葡人巴波沙少校在澳门创 办葡文周报《蜜蜂华报》,由一些天主教教士编辑。 这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 广州:英美人为迅速打开中国市场,窥察中国社会 情况,1827年,美商伍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份 英文报纸《广州纪录报》,不久转归英国鸦片商马 地臣。 中国出版的外文报刊,一般都以提供情报和新闻信 息为主,以本国读者为受众对象,是外国侵略者的 舆论工具。新闻业务水平较高。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和初步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史作用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的兴起 上海报业的崛起 外国人在华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一、西方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1.社会方面 一方面,国内自然经济发展缓慢,闭关锁国。 没有 出现出版近代报刊的条件。 另一方面,欧美各国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处于迅速 发展的时期,实行对外扩张,迫切需要抢占中国市 场,首先借助传教进入中国。 2.新闻事业发展方面 在清朝末年,我国并没有出现近代报纸。
2.低价策略


零售价8文钱,是每份30文钱的《上海新报》的四分之一。《申 报》使用连史纸印刷,而《上海新报》使用的则是比较高档的 进口白报纸。《申报》售价低的优势弥补了报纸印刷纸张差的 劣势。 经过价格之战《申报》很快挤垮了《上海新报》,成为当时上 海地区首屈一指的大报。
3.发行策略 ⑴在发行销售方面,精心创建了报纸的商业经销网络。

市场定位:
创办之初即与《申报》开展竞争。 根据上海城市工业发 达、商业繁荣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商言商”、“不偏不 党”、“经济独立”的著名办报口号,制定了一套办报方针, 即:以经济新闻、商业新闻为重点,以工商业者为主要读者对 象,努力适应工商界的需要。

意义: 《申报》的问世,标志着这种每日刊行的、面向社会 公众的、以时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开始成为占主 导地位的新闻传播媒介。 《申报》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申报》成了我国商业性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
3.《新闻报》:
是旧中国地位、影响仅次于《申报》的第二家大报。 1893年英商丹福士与中国商人张叔和创办于上海,中外合 资性质。1899年美商福开森购得,聘请汪汉溪为该报“总理”, 负责处理报馆一切事务。 逐渐发展成为一家以经济新闻为主要内容、以工商界为主 要发行对象的报纸,重视经营与广告。1949年停刊。
三、中文宗教性报刊
1.《六合丛谈》1857年,上海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传教士伟烈亚力主编,王韬曾参加编辑工作。不 再纯粹宣传基督教义,而是综合性的新闻性期刊。 内容丰富。
2.《万国公报》
1868年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并担任主笔,前身为《中 国教会新报》,内容以宣传宗教为主,读者局限于教友、教 徒。1874年更名《万国公报》后,由宗教性报刊变成侧重登 载时事政治的刊物。 积极传播西学、西政、西艺等西方文明;及时反映中外 时局变化,注重介绍世界大势;支持变法,倡导新政; 加 强对中国时政的评论,希望中国的社会改革沿着西方列强所 期望的道路即向殖民化的道路发展。该报对维新变法起了推 动作用,皇帝也经常阅读该报。
2.中文商业报纸的成功典范:《申报》
1872年4月30日创办于上海,英商人美查等4人合股创 办。初为2日刊,第5期后改为日刊。 以赢利为主要目的,重视新闻采集,扩大发行。同时也 是一家以时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日报。在外国人办的报刊 中,《申报》是第一家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先后有 蒋芷湘、钱昕伯等任主笔。

版面编排及内容:
首载“本馆告白”、“论说”(社论)。次载新闻,包 括本埠新闻,外埠新闻选录,香港中、外文新报的译录,并 用很大篇幅转载《京报》及“辕门抄”。 《申报》创刊号《本馆告白》中最早说明刊登新闻的三 大原则:一曰“新人听闻”,二曰“真实无妄”,三曰“明 白易晓”。 最末为广告及商业信息等。

《申报》的业务之最: 1.申报的版面分为新闻、评论、文艺(副刊)和广告, 由此奠定了我国中文报纸四大块的基本结构。 2.最早的战事通讯员
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1884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 1894年的中日战争,《申报》均派记者赴战地采访,连续发 回战况报道。
3.最早出版的“号外”
1884年中法战争中出版了中文报纸最早的“号外”。
(3)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



《申报》公开征集竹枝词等文艺类作品,满足文人需要。为 作者开稿费。 1872年11月创刊了我国最早的文艺期刊《瀛寰琐记》; 1876年,申报馆又创办了第一份通俗性的报纸《民报》。以 适应文化水平较低的读者。 为满足一些考试举子的需求,刊登考试信息。
三、主要中文报刊:

1.《遐迩贯珍》( The Chinese Serial) : 香港第一份中文报刊,创刊于1853年,马礼逊 教育会主办。首任主编是英国传教士麦都思。 内容:

以时事新闻为重点,对太平天国运动报道详实; 注重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介绍; 宗教宣传所占比重很小。 随报赠送附刊《布告篇》,刊登广告并开始收费,这是 在我国出现的中文报刊首次刊登收费广告。 消息、短讯、通讯、评论等近代新闻体裁都已初具雏形, 还出现了连续报道等新的新闻形式。

《申报》馆的组织机构: 报馆最高职务为大班(总经理),由英国人担任。下 设编辑部与营业部。

编辑部设有总主笔、本埠编辑员、外埠编辑员、译 报员、本埠访员和外埠访员等。营业部则管辖财务、广 告、印刷等工作,由经理主其事。 《申报》的新闻来源和采访:
征稿,质量不高 主要依靠访员的采访。访员分为本埠访员和外埠访员两类。
4.使用电讯传递新闻之始 5.出版中国最早的画报
1877年5月,报馆出版《寰瀛画报》,这是中国最早出版 的画报。1884年5月创刊附属于该报的《点石斋画报》(旬 刊),是中国最早的石印时事画报。

《申报》的成功经验: 1.市场导向的受众观 首先,报纸人员和报纸样式风格尽量中国化。他 把编辑大权交给了中国文人。 其次,为了迎合官、商、学和上海一般市民的要 求,吸引各界读者,《申报》在内容上作了很多的改 进: (1)对言论的重视。
4.多元化经营策略

1872年创办的月出一册的文艺期刊《瀛寰琐记》和1876年 创办的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小报《民报》等都在一定程度上 扩大了报纸的影响。


出版《瀛寰画报》(由英国画师绘画,中国报人蔡尔康加上中 文说明)和《点石斋画报》(著名画家吴友如主编的时事画 报),专门选择新闻题材绘制成图,并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深受读者欢迎,为报馆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利益。 除经营《申报》馆外,商人美查还创办了申昌书局、点石斋石 印书局和图书集成局。
四、主要的中文商业性报刊: 1. 《上海新报》 1861年创办于中文版,由英商字林洋行发 行,伍德和林乐知担任主笔。
经历重信息的商业化阶段、重教化的综合化阶段 和重经营的娱乐化阶段。 新闻业务上的贡献:最先使用白报纸印刷,给新 闻加标简明题目。
2.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1833年8月 1日在广州创刊,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主编。


宗旨:宣扬西方文明的优越,力图破除华人对外国人的敌 视和排外心理。 月刊,雕版印刷,中国书本式。 所刊《新闻纸略论》为中文报刊上第一篇新闻学的论文。
三、《蜜蜂华报》等外文报刊的出版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的兴起
一、背景: 鸦片战争后,外报从香港开始兴起。鸦片战争后到第二 次鸦片战争期间,香港成为外国人在中国从事办报活动 的重要基地。 二、主要英文商业报刊: 《香港公报》(又译为《香港钞报》):是香港第一份 近代英文报刊,主编为马儒翰。 《德臣报》:1845年创刊,1974年停刊。是中国历史 上出版时间最长、在香港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孖剌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日报。 它们都是商业报纸,行情、航运、广告成为最主要的内 容。它们也都刊载言论,刊登各类新闻,一般都辟有 《京报摘录》专栏。
2. 主要中文商业报: 大都是从早已成熟的英文商业报纸中孕生的。


《香港船头货价纸》:1857年孖剌报馆创办 ,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报 纸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所刊内容以商业信息为主,主 要读者对象为商店职员。 《香港华字日报》:德臣报馆创办的中文附刊,以报道船期、 货价为主。由陈霭廷任主编,宗旨是“以世界知识灌输于国 人,以国内政务报告于侨胞,使民智日开”。内容以翻译外 报和转载京报为主。

商业报纸的崛起,促进了新闻时效性观念的提高。同 时商业报纸要求信息量大,及时、真实,使报纸的新 闻性更为凸现。为争取快速出版,中文商业报纸摆脱 了书本形式,形成近代报纸散页出版物的模式。
第三节 上海报业的崛起
一、背景 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西方列强的租界和通商口岸。人 口激增,商业贸易逐渐繁荣,成为中外贸易的枢纽和 全国商业中心。外国人在租界里出版了大量报刊,使 上海成为中国近代报业的中心。 外国人在上海办得最多的、最早的是直接为他们的经 济活动服务的外文商业报纸,其中主要是英文报。
二、鸦片战争前在华外报的办报情况 本阶段特征:19世纪初到鸦片战争前,主要是外国 传教士创刊。早期的报刊以宗教宣传为主。
1.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的开始 。《 1815年8月5日创 办于马六甲,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创办,米怜 任主编,麦都思为主要撰稿人,刻工梁发。 宗旨: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每月一期。 曾刊登过中国近代报刊的第一篇新闻《月食》。 主要内容:以宗教宣传为主。

在西方,近代报纸却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早在18世纪,西方就出现了政党报纸。所谓政 党报纸,实际上是政党的机关报,在经济上依附政 党津贴,内容上主要是政治新闻与政治评论。 到了19世纪,开始出现了大众化的商业报纸, 又叫做廉价报纸。这种报纸价格低廉,面向大众, 靠发行和广告来维持生计,而不再依附任何政党、 政府。已经是比较完备的独立的近代报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