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常见鳞翅目害虫
鳞翅目害虫的防控措施

鳞翅目害虫的防控措施鳞翅目害虫是一类对农业和林业产生严重危害的昆虫,它们以植物的叶片、茎干和果实为食,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减产甚至死亡。
为了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和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鳞翅目害虫防控措施,希望能为您在农林业生产中提供一些参考。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寄生虫或微生物等天然生物制剂对害虫进行控制的方法。
它具有环境友好、对非目标生物无害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林业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1. 天敌引进: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危害。
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捕食害虫,或者引进可供寄生虫寄生的害虫。
2. 发布昆虫性信息素:某些害虫具有性信息素,可以通过合成和释放这些信息素来干扰害虫的交配和繁殖,从而控制害虫数量的增长。
3. 使用微生物制剂: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线虫等,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危害。
这些微生物可通过杀死害虫或干扰其生理功能来发挥作用。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一种利用物理性因素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危害的方法。
它包括以下措施:1. 陷阱和粘板:设置适量的陷阱和粘板来吸引和捕捉害虫,减少害虫的数量。
例如,利用黄色板片吸引和捕杀害虫。
2. 网罩和隔离网:利用网罩和隔离网将害虫与植物隔离开,阻止害虫侵入并危害植物。
这对于保护果树和蔬菜作物尤为有效。
3. 高温处理:某些害虫对高温敏感,通过提高环境温度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危害。
例如,利用高温对霉菌和害虫进行热处理。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利用化学农药对害虫进行控制的方法,它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大面积害虫的发生和危害。
然而,化学防治也需要谨慎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化学防治的注意事项:1. 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对目标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非目标生物影响较小。
2.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说明书,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式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和不当施药。
第八章++储粮害虫

• 一、分布与危害
• 世界性分布。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只新疆无记录。 • 成虫蛀害稻谷、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大麦、黑麦、
荞麦、花生仁、豆类、干果、通心粉、面粉、面包等,其 中以小麦、玉米、糙米及高粱受害最重。 • 幼虫只能在粮粒内危害,是一种重要的初期性害虫。 • 在适宜的条件下,受害粮食的重量损失在3个月内为 11.25%,6个月内增到35.12%。 • 其结果不但会引起后期性害虫的发生,且能使粮食发热及 水分增高,引起粮食发霉变质。也能飞到田间危害。
属于15个科。我国常见的重要储粮害虫有30余种。从全国的 分布来自看,南方的种类多于北方。
一、储粮害虫的主要类群
• 世界性分布:种类多——分布广——寄主调运频繁—— 食性广——抗逆性强——易在新区存活
• 主要类群包括3大类:
Ø 甲虫类(beetles):如玉米象、豆象等; Ø 蛾类(moths):如麦蛾、印度谷螟等; Ø 螨类(mites):如腐食酪螨等。
被害谷粒大部分被蛀一空。 • 幼虫老熟后,先在谷粒上对着胚乳的一端咬一圆形羽化孔,
后2类又叫中间性害虫 (fungus feeders & scavengers)
2. 依直接取食的方式
(1)蛀食类(borers):如米象、豆象、谷蠹、麦蛾等的幼 虫,在粮粒内蛀食,使粮粒仅剩空壳。
(2)剥食类(peeler):如印度谷螟、一点谷螟等的幼虫, 喜食粮粒的胚部,再剥食外皮,内部则较少食害。
Ø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 Ø 谷蠹 Rhi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 Ø 麦蛾Sitotroga cereallela (Olivier)
烟叶仓储虫害防治

烟叶仓储虫害防治烟叶被仓虫蛀食后,单位重量减轻,破碎损耗率增加,质量下降,叶片支离破碎,出丝率低;虫尸、虫粪、虫卵及丝状物潜藏于烟叶内,在卷烟加工过程中不易剔除,卷入纸烟后,吸食会产生恶臭味,危害消费者(de)健康.卷烟遭虫蛀后,烟支漏气,无法吸食,失去使用价值.烟草商品仓库(de)包装物料也会遭到虫蛀,受到损失.因此,仓虫防治是烟草商品过程中(de)重要工作.一、仓虫(de)主要种类及危害特点我国烟草贮期较常见(de)害虫有10多种,其中烟草甲、烟草粉螟分布最广,为害最重,其次是大谷盗、黑皮蠢、梳角窃蠢赤拟谷盗等,裸蛛甲、锯谷盗数量较少.1.烟草甲烟草甲属鞘翅目窃蠢科,又名烟草窃蠢、烟草标本虫,国外称卷烟甲虫.烟草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幼虫为害贮藏(de)烟叶、烟草种子、卷烟、雪茄烟.(1)主要形态特征成虫:体小型,长3mm左右,背面显着隆起;呈褐色,有光泽,周身密生白色茸毛.头隐藏于前胸下方,触角11节,第三至十节锯齿形;前翅近基部外缘突出,翅覆盖尾部末节.卵:长~,椭圆形,淡黄白色,一端有微小突起.幼虫:体长左右,乳白色,体变曲呈“C”字形,全身有较密(de)细长绒毛;头部褐色,左右两侧各有一深褐色斑块.前胸背面无硬皮板,胸部多皱纹,各节大小近等.蛹:长约3mm,乳白色;头部向下,前胸背板位于头之上方,极明显,并向两侧显着突出;鞘翅伸达第二腹节中部.(2)习性及发生特点烟草甲一年一般发生3~6代,寒冷地区一年发生代数较少,为1~2代,炎热地区一年7~8代.据在郑州室内饲养和仓库中观察结果,一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不同龄期(de)幼虫越冬.幼虫越冬后于5月初开始化蛹,5月上旬出现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7月中、下旬为第一代成虫发生高峰,8月中旬第二代成虫出现,与第一代成虫在8月份同时存在于烟仓中,因而8月份成虫数量大.烟草甲成虫羽化后在茧中静待数日,性成熟后再飞出活动.多数成虫于早晨和傍晚飞出.卵多产在烟叶主脉凹陷处,叶片摺皱处或烟叶碎屑中,单粒散产,一般每头雌虫一次产卵60一70粒,最多100粒以上.成虫有假死性,善飞.在较阴暗(de)光线中,阴天,黄昏,夜间或高温潮湿对比较活跃,到处爬行,飞翔.幼虫孵出后如无食物时取食卵壳,饥饿2~10天仍能生存.幼虫共5龄,一龄幼虫死亡率高.幼虫喜蛀孔为害,常蛀大烟叶主脉、卷烟、粮粒等寄主内部取食为害,幼龄时蛀孔细小,高龄时蛀孔较大,为害烟叶时能将多层烟叶蛀穿,也常钻蛀烟叶主脉.环境温湿度影响成虫产卵量和寿命、卵历期、孵化率、幼虫发育速率、蛹历期等.在温度25℃,相对湿度70%时,成虫寿命最长,雌虫46天,雄虫43天;30℃时分别为31天和28天;35℃分别为18天和21天.温度30~35℃时,一代历期约33天;25℃时,50天;20℃时,约120天.成虫产卵(de)适温~35℃,在此温度范围内,产卵量平均±粒,最多172粒.卵历期,在相对湿度60~90%条件下,35℃时最短,平均~天;20℃时最长,平均~天.在温度20℃时,相对湿度不同,卵历期不同,相对湿度仍一90%,卵历期6~天;30%时,天;20%时,天.卵孵化(de)适宜温度是20~35℃,适宜相对湿度60~90%,在温度℃或40℃时卵不孵化,℃时孵化极少;20~35℃时,孵化率随相对湿度下降而减少;若相对湿度为20%,则卵仅在30℃时才能孵化;温度~30℃、相对湿度30%时,孵化率增至75%以上;32℃、相对湿度45~60%时,孵化率为70%;若相对湿度升至75~90%,则孵化率增至90%以上.幼虫发育最适温度为℃,相对湿度80~75%,在此温湿度范围内,幼虫发育最快,平均历期~16天,存活率最高;℃或40℃时,虽湿度适宜也不能完成发育;30℃时,相对湿度低至50%,幼虫一般仍能成活.在自然环境中,用烟叶饲养,20~28℃时,幼虫历期最少29天,最多50天;22~34℃时,最少31天,最多39天.蛹历期在20℃时,平均天;℃时天;25℃时天;30℃时4天;℃时天;35℃时6天;℃时天.其中~35℃时蛹历期最短,平均不到4天.过高或过低(de)温度会导致烟草甲死亡.根据高温、低温对烟草甲(de)致死作用,可利用复烤、发酵、回潮等加工过程(de)高温以及冬季储存时(de)低温杀虫.2.烟草粉螟烟草粉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烟草粉斑螟、烟叶螟蛾、可可蛾.烟草粉螟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各地都有分布.以幼虫为害烟叶、卷烟,也取食小麦、燕麦、大豆、豌豆、蚕豆、花生仁、可可豆、面粉等.(1)主要形态特征成虫:是小型蛾类,体长5~7℃m,翅展12~.前翅灰黑色,近基部1/3处有一近直形淡色横纹,略斜向前缘基部,横纹外侧色较深,近端部有一略变曲(de)淡色横纹,横纹内外翅色较深,中室端部有时有2个小黑点作上下排列,沿翅(de)外缘有明显黑色斑点.卵:椭圆形,长约,宽约,乳白色,有光泽,卵壳上有花生壳似(de)网纹.老熟幼虫:长10~l5mm,头部赤褐色,前胸盾片、臀板及毛片黑褐至深黑褐色;腑部黄或淡黄色,背面有时桃红色;前胸气门直径明显小于K群毛间(de)距离.蛹:长7~,宽~2mm,足及触角端部与腹面其它部分同为淡黄褐色至黄褐色,极少呈黑褐色,后足外露部分(de)长约为宽(de)2倍.(2)习性及发生特点据报道,在一般仓库中,烟草粉螟一年发生2~3代,一年发生2代时,成虫于5月上旬及8月出现,以第二代幼虫越冬.在河南一年一般发生2代,早春温度高时少部分能完成3代.在郑州,4月上旬室内温度达16℃以上时,越冬幼虫开始化蛹.越冬代成虫4月下旬始见,羽化高峰在5月上中旬7月下旬第一代成虫出现,8月上、中旬为羽化高峰.若早春室内温度高,一部分越冬幼虫化蛹羽化早.第2代幼虫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化蛹,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在仓库出现第3次羽化高峰.烟草粉螟在湖北省一年发生2~3代,在鄂西来风,越冬代、第1代、第2成虫出现时期分别为:4月上、中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至8月底,9月初至10月中旬,世代重叠明显.成虫全年可见3次高峰:5月上旬,7月中、下旬及9月上旬.在不同(de)食料、温度、湿度条件下,烟草粉螟卵、幼虫、蛹(de)历期差异较大,因而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烟草粉螟以幼虫越冬,但越冬幼虫(de)代别、虫龄及开始越冬时间不完全相同.在河南,主要是以第2代老熟幼虫于9月初开始越冬.老熟幼虫越冬(de)数量占越冬幼虫数量(de)80~90%.据报道,在湖北,8月底第2代部分迟发老熟幼虫开始越冬,次年3月底开始化蛹羽化.第3代幼虫因出现(de)早晚及发育速度不同,虫龄不一致,因此,越冬虫龄也不一致.越冬场所随虫龄不同而有变化,老熟幼虫越冬前从烟包中爬出,在层柱、墙壁、垫板、包装物鞋蛛、棺叠处吐丝结薄茧越冬,未老熟幼虫仍在烟包中越冬.初龄幼虫食叶肉留表皮,使烟叶出现许多半透明斑,2龄以后吃成孔洞,为害严重时能将叶片食光,仅留叶脉.幼虫孵化后先在叶片主脉两侧取食,逐渐向外扩展,取食后在烟叶上留下许多烟叶碎屑及褐色虫粪.幼虫喜吐丝连缀烟叶碎屑及褐色虫粪成巢,潜伏在巢中,烟叶皱摺部分潜伏得最多.被害烟叶极易发霉变质.幼虫一般5~6龄,极少4或7龄.幼虫老熟后在烟包外或烟包表层皱摺处吐丝结茧化蛹.成虫白天夜间均可羽化,在夜间和暗处活动.雌虫寿命4~6天,雄虫寿2~5天,每雌一生产卵40~60粒,最多可产120粒.卵单粒散产,或数粒集中产在一起,多产在烟叶中脉附近或皱摺内,或产在包装物料上.产卵对烟叶等级有选择性,喜产在上等烟叶上,在养虫笼中投人不同等级(de)烟叶,其产卵分布为:中一:101粒,中六:10粒,青二、末级烟上均无卵.烟草粉螟卵和幼虫(de)发育起点温度是℃.在20~30℃自然变温、相对湿度70~80%(de)条件下,卵历期5~7天,孵化率95%;取食烟叶(de)幼虫,幼虫期一般61天;在温度25℃,但相对湿度为%(de)低湿条件下,幼虫生长很慢,到中龄时即全部死亡.老熟幼虫化蛹(de)最低温度是16℃,在温度16~18℃变温条件下,蛹历期24~28天,20~22为18天,25~30℃为10天.烟草粉螟幼虫不耐低温,据报道,在温度-2℃、相对湿度55%条件下,经51天越冬幼虫全部死亡;卵及幼虫在低温中(de)致死时间为:-3~-4或-6~-7℃为7天,-10~-11℃中为18h.因此,严冬季节打开仓门可冻死出部分越冬幼虫.食料影响烟草粉螟幼虫(de)生长发育和存活,在取食含水量为13%(de)烟叶时,幼虫生长发育快且健壮,而取食含水量低于10%(de)烟叶时,幼虫生长发育受阻,也不易成活.3.大谷盗属鞘翅目谷盗科,又名乌壳虫,谷老虎.大谷盗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国内除西藏外均有分布.成虫和幼虫为害贮存(de)烟叶、禾谷类、豆类、油料、药材、干果等.(1)主要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mm,扁平,长椭圆形,深赤褐色至漆黑色.体光滑、无毛,有光泽.触角11节,棍棒状,第7~10节略呈锯齿形;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前缘呈凹形,后缘鞘翅基部间细缩成颈状;鞘翅上有纵点线7条.卵:长~2mm,宽约,细长椭圆形,一端较尖,乳白色,无光泽.老熟幼虫:体长约20mm,扁平.头部黑褐色,近方形,大而扁,略狭于前胸;上颚强大外露;胴部乳白色,有光泽,多皱纹,后半部极肥大,各节两侧有黄褐色细长毛,末节最多;前胸盾片黑褐色,中央有一淡色窄缝,中胸和后胸背面各有一对黑褐色斑,臀板上着生一对臀突,与臀板同为黑褐色.蛹长约9mm,近纺锤型,扁平,头部及前胸背板散生黄褐色长毛,腹部各节两侧各有一小突起,其上有褐色细毛2根;腹末节狭小.(2)习性及发生特点温带一年发生1~2代,热带一年发生3代,以成虫或幼虫在仓板、木器、麻袋裙缝、烟包内过冬.越冬成虫3、4月份开始活动产卵,夏天出现成虫,完成1代.成虫出现后不久即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即以幼虫过冬.第2年越冬幼虫在眷李恢其活动,取食,化蛹,初春时羽化为成虫,产卵,这代成史及羽化(de)幼虫均可越冬.成虫寿命1~2年,产卵期2~14个月.卵单产,每处一粒,或集中产,每块10~60粒.每头雌虫产卵54~1190粒,最多可达1300粒以上.卵孵化率极高.成虫和幼虫都喜潜伏在烟包内进行取食,钻蛀烟把,也为害仓库中(de)木板、麻袋.性凶猛,常互相残杀,并能扑食烟草甲、烟草粉螟是杂食性昆虫.大谷盗(de)最适发育温度为27~18℃,在此温度下,从卵发育到成虫羽化只需65天,卵期7天,幼虫期48天,蛹期10天.温度降至21℃以下时,卵期15~17天,幼虫期250~300天,蛹期22~25天.每代长达287~352天,幼虫4~6龄,最多可达8龄.成虫和幼虫耐饥性和抗寒性都较强,且幼虫比成虫更强.例如,在~10℃中,成虫可耐饥184天,幼虫耐饥高达24个月.在~℃中,成虫及幼虫均能生存数星期.卵及蛹(de)抗寒力远较成虫及幼虫为弱.4.黑皮蠹黑皮蠹属翅目皮蠹科,又名黑毛皮蠹、毛毡黑皮蠹.黑皮蠹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国,国内各省(区)均有分布.幼虫为害各种动、植物干物质,如昆虫标本,贮藏烟叶、毛制品、禾谷类粮食及其加工品、豆类及各种植物种子.(1)主要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mm,宽~,体暗赤褐色或黑色,椭圆形,背面显着隆起,体背除前胸背板基部着生黄褐色毛外,其余全部着生黑色毛.两复眼(de)距离约为复眼最大直径(de)2倍.触角11节,淡褐色,末节黑色,末节长度约为第9、10两节总长(de)3~4倍(♂)或仅略长(♀),第9、10节近乎相等;前足腿节(de)内缘与外缘隆起,中、后足腿节(de)前缘比后缘明显隆起.卵长~,宽~,椭圆形,乳白色,略有光泽.老熟幼虫体长约10mm,近圆筒形,体金黄色,赤褐色至褐色,节间及腹面淡白色,口器黑色,腹末有与体近等长(de)黄褐色卷曲细毛无束.蛹为较扁(de)圆锥形,长5~8mm,宽2~3mm,淡黄褐色,体密生淡黄褐色茸毛.鞘翅仲达第5腹节腹面,腹部背面第5至7节间各有一黑褐色口形凹陷,凹陷(de)前缘有微小齿突.腹末有一对褐色肉刺.(2)习性及发生特点黑皮蠹在温带地区一年1代,以幼虫群集在仓内墙壁、地板、垫木、砖石、碎烟末、烟包折叠缝等处越冬.越冬幼虫于4月中旬化蛹,4月下旬出现成虫,6月为成虫盛发期.成虫于5月上中旬开始产卵,幼虫在7、8、9月份为害,10月份开始越冬.幼虫在正常情况下为7~12龄,但在不良环境下能增到20龄或者更多.幼虫期长短因温度、湿度、食物等变化而异,即使在同一生活环境下幼虫期(de)长短也有差异,一般6个月完成一代(de)幼虫期为55~130天,一年完成1代(de)为222-472天,两年完成1代(de)幼虫经过2次越冬,历期很长,达600天之多.幼虫耐饥抗寒力强,据报道,幼虫在~℃中能生存314天,在~℃中能生存198天.5.梳角窃蠹梳角窃蠹属鞘翅目窃蠹科,又名大理羽脉窃蠹、大理窃蠹、云斑窃蠹、番死虫.国内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河北、陕西、河南、山东、安徽、上海、浙江、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为害烟草、麻绳、干薯片、花生、皮货、布匹、纸张及甘草、葛根等中药材.(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mm,短圆筒形,黑褐色.头被前胸背板掩盖;触角11节,雄虫梳齿状,雌虫锯齿状;前胸背板后缘有3个三角形凹陷,恰与鞘翅前缘(de)纵脊及中胸小盾片相对.鞘翅上具有5条纵纹.卵;椭圆形,长~1mm,乳白色,表面光滑,有卵柄,顶端突.老熟幼虫:体长5~8mm,宽2mm,蚌蜡形.体淡黄白色或乳白色,腹部后端背面有时有褐色纵带;全身密生黄褐色丝状毛,胸部宽于腹部,腹部背面各节具横列小刺.蛹:长~,宽~,体较扁平,头部向下,鞘翅伸至第五腹节,后翅不全被掩盖.(2)生活史与习性1年发生1代.在河南郑州以各龄幼虫在被害部蛀道内结茧或不结茧越冬.翌年4月,室内温度达15℃以上时从茧中脱出继续为害.老熟后一般再结茧化蛹.5月中旬初见化蛹,5月下旬室内温度22℃以上时出现成虫.6月下旬到7月初为羽毛高峰期.成虫羽化后在茧中静待1~2天后飞出,夜间飞出较多.飞出后当天即交尾,昼夜均可进行,有多次交尾习性.交尾后当天卵.卵多产于被害物(de)缝隙处,分散产或集中成堆.每雌产卵量一般50~75粒,最多可产130粒.当温度26℃、相对湿度80%时产卵量最大.成虫有假死性、弱趋光性.在自然温度下,成虫寿命2~22天,一般10天左右.在室内温度25~27℃、相对湿度75~85%条件下,卵经9天孵化.孵化率、幼虫成活率均高达95%以上.幼虫咬食烟叶,被害部位呈粉末状.钻蛀捆扎烟包(de)麻绳.蛀入麻绳内为害,麻绳表面有蛀孔,内部变成粉末.据测试,若受害麻绳每料有孔洞20个左右时,所能承受(de)拉力,仅达未受害麻绳(de)1/10.室内湿度大,麻绳等寄主潮湿时,受害严重.幼虫老熟后吐大量丝结厚茧化蛹.6.赤似谷盗赤似谷盗属鞘翅目拟步甲科,又名似谷盗、谷蛀,分布于全世界,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为害粮食、油料、肉类及其加工品、烟草、毛皮、动植物性药材、昆虫标本等.成虫身上有臭腺,能分泌臭液,使被害物发生腥霉臭味.(1)主要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宽~扁平长椭圆形,全体黑褐色或红褐色,有光泽;触角11节,棍棒状,末端3节显着膨大,前胸背板略呈长方形,前缘角略向下弯,其上密布小刻点;鞘翅上有10条纵列线纹,纹间列生小刻点.卵:长约,宽约,长椭圆形,乳白色,表面粗糙无光泽.老熟幼虫:体长约7mm,细长,略扁平.头部淡褐色,头顶略隆起,触角3节,腑部各节前半部淡褐色,后半部、节间及腹面淡黄白色;尾突一般稍细长,且逐渐缩小变尖.蛹:长约4mm,宽约1mm,淡黄白色;前胸背板突生小粒突,其上生有褐色毛;鞘翅仲达腹部第四节,腹部第一至七节两侧各有一侧突.腹末有褐色肉刺1对.(2)生活史与习性1年发生4~6代,一般以成虫聚集在包装品、围席、夹杂物、烟包内、仓库内各种粘附碎屑,不易被发现.赤拟谷盗是一种性喜温暖害虫,以育适温是28~30℃.温度对幼虫(de)死亡率有明显影响.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湿度对幼虫(de)死亡率也有一定(de)影响.7.裸蛛甲裸蛛甲,属鞘翅目蛛甲科,又名裸体标本虫,分布于世界各国,国内各省区均有分布.为害贮藏(de)禾谷类、麻类、烟草、皮毛及各种动植物干物质、粉类物质.食性复杂.(1)主要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3mm,外形像蜘蛛,赤褐至暗赤褐色;除前胸背板和鞘翅外,全体密生黄褐色毛;复眼圆形,黑色,复眼上下及后方具有尖脊纹15~20条,平行仲达前胸背板(de)前缘;触角位于复眼之间前方,丝状,11节;两鞘翅愈合,具显着光泽,两侧紧围腹部;背面隆起如球.无后翅.足细长,腿节端部膨大.雄虫后胸腹板中央具一直立毛簇(de)大刻点.卵:长约,宽约,卵圆形,表面光滑,乳白色,有光泽.老熟幼虫:体长,呈“C”形弯曲,多皱纹.蛹;长约,宽约,乳白色,背面显着隆起,腹面平坦;触角长,沿腹侧由胶中足腿节后方下垂.鞘翅宽而短,覆盖后足腿节和腔节大部分;腹末近腹面有钩状突1对,基部相连.(2)生活史与习性在山东、河南1年发生2~3代,以成虫或幼虫在地板、包装物等缝隙处越冬.裸蛛甲幼虫共3龄,取食食物时常以分泌物连缀食物(de)碎屑,3龄幼虫排出分泌物最多.老熟时做白色坚韧球形丝茧,并在其中化蛹.成虫羽化后在茧中静待数日,性成熟后再从茧中飞出.成虫在整个生命期日能不断产卵,以开始产卵(de)数日内产卵量最多,以后逐渐减少.缺乏食物时产卵极少.成虫产卵对寄主无明显选择性.成虫移动缓慢,有假死性.裸蛛甲能耐较高温度,在35℃中能完成发育.发育适宜(de)相对湿芳为70~90%,低于30%不能完全发育.成虫活动(de)最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0%.平均寿命雌虫为天,雄虫为天.每雌产卵45~524粒,平均粒.在相对湿度70%时,卵(de)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5℃,平均死亡率为28%,温度40℃时,卵全部死亡.在23℃,相对湿度70%用鱼粉饲养时,卵期天,幼虫期69天,蛹期天.幼虫喜食植物性食物.食植物性食物时发育快.8.锯谷盗锯谷盗属鞘翅锯谷盗科,又名锯胸谷盗,分布于分世界各地.国内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辽宁、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锯谷盗为害柔软或被损伤破碎(de)禾谷类、豆类、干果、烟草、药材等.(1)主要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长扁形,暗赤褐色.触角11节,棍棒状,前胸背板正方形,上有纵隆脊3条,两侧各着生锯齿6个.鞘翅长,两侧近平行.每个鞘翅上各有纵脊纹4条.卵:长~,宽约,长椭圆形.老熟幼虫:体长3~4mm,体形扁平而细长,淡褐色.头部横椭圆形,淡褐色,触角3节,第二节最长,为第一节长度(de)2倍,第三节退化为小突起;胸部背面两侧各具一暗褐色近方形斑,腹部各节背面中央横列一黄褐色斑.蛹:长~3mm,乳白色,无毛.前胸背板近方形,侧缘各具细长条状突6个.鞘翅伸至腹面第四节后缘;腹部两侧各个细长条状突6个;腹末具半圆形瘤突1个及褐色臀突1对.(2)生活史与习性1年发生2一5代.东北南部1年2代,华北1年3代,重庆1年5代,成都1年4代.以成虫群集在仓库缝隙中、仓板下以及仓外枯树皮下、枯竹竿内、砖石下、杂物中越冬.3月份气温回升后,越冬成虫爬回仓内产卵.卵多产于被害物及碎屑上,散产或集中产.卵外无附属物.每头雌虫可产卵35~100粒,最多可产285粒.成虫善飞,爬行很快,有向上爬习性.寿命较长,大部分雄虫寿命2年以上,个别雄虫可达3年以上.雌虫寿命一般为6~10个月,最长可达3年又3个月.幼虫行动活泼,有假死性,老熟后在被害物(de)碎屑中化蛹.据报道,锯谷盗(de)适宜温度范围为~40℃,最适温度为30~35℃.℃时卵及幼虫(de)死亡率极高,但能完成卵至成虫(de)发育;℃时发育最快;20℃时能完成卵至成虫(de)发育;℃时虽能化蛹但不能羽化.在适温范围内,湿度对发育无显着影响.卵历期在温度40℃时2天,35℃时天,30℃时4天,25℃时天,20℃时11天.相对湿度70%时卵(de)死亡率:在温度~35℃时为10%;℃、20℃及℃时均为50%;40℃时为75~90%,温度低时死亡率高,但对历期无影响.最适于幼虫发育(de)温度为℃、相对湿度为90%.在温度25~33℃、相对湿度30%以上时,幼虫死亡率低于15%.在25~27℃条件下,完成1代需时25~30天,27~28℃时22天,31℃时21天;35℃时18天.二、仓虫(de)预防根据多年来发生烟草商品虫害(de)情况分析,仓库害虫(de)主要来源:①收购(de)烟叶中带有害虫,人库时被带进仓库;②回空(de)包装物料附着有幼虫或虫卵,重新成包后被储存入库;③害虫从库外飞进库内和越冬仓虫返回库内;④藏在仓库墙壁、苫垫器材缝隙中(de)仓虫等.针对仓库害虫(de)来源和传播,采取相应(de)预防措施,劣化仓虫生长发育(de)环境条件,对于避免和减少仓虫危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de)效果.1.清仓消毒:在原烟收购、烟叶调拨、成品入库之前,要抓紧空仓时机进行全面彻底地清扫和消毒工作.凡是容易潜藏害虫(de)地方:仓库内天棚、地脚、墙壁、柱子、门窗等处,均应彻底清扫清毒.对仓库用具和材料,如垫木、垫席、木架、包装材料和扫帚、颠箕等工具,用“剔、刮、敲、洗、晒、熏”等方法进行清理消毒,专人保管,专仓专用.对仓内、室内有利仓虫隐藏及越冬(de)一切缝隙洞孔,进行细致(de)剔刮,并全部用麻刀灰浆进行堵嵌,嵌填妥密实面平,再用熟石灰浆粉刷二遍.对空仓,用敌敌畏进行全面消毒,施药后将仓库密闭10h以上,再行通风,待药味散尽后,烟草商品入库.实践证明,在产烟区(de)储烟场所,早春抓紧害虫末羽化前(de)时机,在商品入库前进行清仓消毒,对于歼灭大量潜伏(de)越冬害虫,抑制第一代害虫(de)繁殖,具有特别显着(de)效果.2.加强检查与处理:进行商品入库验收时,首先检查商品包装周围(de)缝隙处,有无虫茧形成(de)絮状物、仓虫排泄物和蛀粉等,然后开包检查.要注意检查烟叶卷折处有无虫茧和蛀孔,也可通过翻动敲打,观察无有蛾类飞动.检查中如发现仓虫,必须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不经杀虫处理,禁止入库.3.消灭环境虫源在储烟集中场所,仓房周围(de)建筑物、包装材料和垃圾中,都潜藏有大量(de)仓虫,这些都可能成为仓储烟草(de)害虫来源,因此,必须对这些地方进行经常性(de)清理消毒工作.4.隔离防虫:有计划地将有虫烟草与无虫烟草、已经熏杀烟草、新烟与陈烟,长期储存与准备外调或即将加工使用(de)烟叶分别存放,严加隔离.清理有虫烟叶应在专设场所进行,防止仓虫外逸,清理出来(de)仓虫、虫粪(可能混有虫卵)、烟末、垃圾等要集中焚毁.清理场所要定期进行喷洒杀虫药剂敌敌畏,也要注意人身与工具上附着(de)烟虫.对具有完整天棚、墙壁(de)仓库(特别是成品库),在需要开启(de)窗户上,要安装60目/寸(de)纱窗,以阻止仓虫飞入.5.利用激素类药物防治:近年来,国外也有用激素类药物防治烟草贮存期害虫.例如日本(1980)研制(de)烟草甲性信息素诱捕器(SERRICO),在各种类型(de)气候条件下(如在巴西、马来西亚、希腊和瑞典)都取得了成功;Manzelli(1982)用浓度为10PPM(de)蒙515(Methoprene)防治烟草甲和烟草粉斑螟,4年内可有效抑制烟草甲和烟草粉螟化蛹和羽化;美国菲利蒲·莫瑞斯烟草公司和雷诺士烟草公司研制(de)KabatIGR可有效防止烟草甲和烟草粉螟(de)感染达2年以上.6.气调防治气调防治:就是调整仓库内空气中各种气体(de)正常比例,使氧气减少,氮气或二氧化碳增加.据美国报道,在温度27℃、相对湿度70%(de)条件下,用气体混合定值(即CO2:O2:N2(de)容量比)为35:14:51、65:8:27和92:3:5(de)比例,充填防治烟草甲,结果是:含有65%以上(de)混合气体对烟草甲各虫态都有很高(de)杀虫效果.处理4天,卵、。
第五章 仓库害虫的防治

害虫死亡
第三节 仓库害虫的防治方法
一、昆虫害虫的防治方法 (一)预防仓库害虫的方法 入库验收是关键 做好在库检查 控制中药的含水量 控制库房温湿度
1、入库验收
(1)虫迹,蛀粉、虫粪、包装容器是否干燥 (2)取样检验(剖开、折断、打碎、摇晃) (3)分类储存
1、入库验收
(3)分类储存
易受虫害的药材
大多数蛾类食虫有趋光性 甲虫类害虫为负趋光性 害虫对异性分泌的生物激素有正趋性,对
化学药剂有负趋性。
第二节 仓库害虫与环境的关系
一、与温度的关系 害虫的适宜温度区 :15~35℃ 害虫繁殖的最适宜温度范围 :25-32℃
一、与温度的关系
一系列温度范围对害虫的影响
1、大多数害虫维持生命的有效温度:8-40℃; 2、害虫不活动温度范围:35-40℃(夏眠); 3、害虫的致死高温区:50-60℃; 4、害虫处于昏迷和致死的临界线:40-50℃; 5、害虫呈冬眠状态:8~-4℃; 6、 -4℃以下,害虫冻结脱水死亡。
一、与温度的关系
曝晒法 冷藏法 烘干 沸水喷淋 蒸气杀虫
二、与湿度的关系
药物含水量 空气中的相对湿度
二、与湿度的关系
药物含水量
1、全草类、花类中药饮片:7%一ll% 2、根及根茎类饮片:6%一13%。(冬、春季水分
含量可靠近上限,夏季接近下限) 3、果实、种子类饮片:5%-9% 4、饮片炮制品 :如蜜制品的含水量应为5%一9%
2)药物残渣处理 3)避免潮湿,远离火源,注意用量 4)经常检查密封环境 5)施药前后及施药过程的注意事项 6)施药人员进行培训、体检等 8)警戒标志(周围5-10m )
3、近代养护方法
(1)自然降氧防治法 (2)低氧低药量防治法 (3)气调养护防治法 (4)远红外干燥法 (5)微波防治法 (6)电离辐射防治法
谷蠹_精品文档

谷蠹谷蠹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科学名称为Sitophilus granarius,属于鞘翅目,糠虾科。
它们通常寄生在谷物中,如小麦、大麦、稻谷等,也可以被称为仓库害虫。
谷蠹虫主要以谷物为食,对谷物的储存和运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谷蠹的特征、生命周期、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特征谷蠹的身体呈椭圆形,成虫大小约为2-3毫米。
它们的体色多变,通常为褐色或黑色,在体表有许多细小的突起。
谷蠹的头部较小,带有明显的嘴部和触角。
它们的前胸背板具有凹陷的边缘,并且常常带有一对较大的刺。
生命周期谷蠹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一般情况下,谷蠹的整个生命周期为30-40天,但在适宜条件下可以缩短至20天。
卵:谷蠹的卵呈椭圆形,约为0.6-0.7毫米,外表呈白色。
雌虫会将卵产在谷物的裂缝中,一般每只雌虫产卵约100-300颗。
幼虫: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会开始吃谷物中的内部部分,它们的体型较小,呈白色弯曲状。
幼虫会经历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每个阶段之间需要脱皮。
蛹:当幼虫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它会在谷物内构筑一个茧,并在茧中变成蛹。
这个阶段通常持续5-7天。
成虫:成虫是谷蠹的最终成熟阶段,它们会从茧中孵化出来。
成虫可以飞行,并具有较长的寿命。
危害谷蠹对谷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谷物:成虫和幼虫会通过咬食谷物的内部组织来获取营养,这会导致谷物的质量下降。
大量的谷蠹虫的存在会使谷物出现空心和变质的现象。
2.传播病菌:谷蠹在进食的过程中,可能携带一些病菌,从而将这些病菌传播到谷物中。
这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威胁。
3.降低储存能力:谷蠹虫的存在会导致谷物品质的下降,降低了谷物的储存能力,增加了粮食储藏的损失。
防治方法为了避免谷蠹对谷物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方法:1.温度控制:谷蠹对低温和高温都比较敏感,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谷物储存环境的温度来控制谷蠹的繁殖。
通常情况下,冷冻或者高温烘干都可以有效地杀死谷蠹。
几种常见仓库害虫0224

精选ppt
5
二.玉米象
玉米象成虫:体 2.9~4.2毫米。 体暗褐色,鞘翅常有4个橙色 形斑()。喙,除端部外,密 被刻点。触角位于喙基部之前,柄 ,索 6,触角棒不明 。前胸背板前端窄,后端等于 鞘翅之,背面刻点形,沿中刻 点多于20个。鞘翅行窄于行刻点。 前胸和鞘翅刻点上均有一短毛。后 翅达,能。雄虫阳茎背面有两 沟,雌虫“Y”字形骨片两臂尖。
精选ppt
3
2.害特点
菜豆象是多种菜豆和其他豆的重要害虫, 幼虫在豆粒内蛀食,藏的食用豆造成 重危害。一旦入,将中国豆生 来重大失,也豆出口生重影响。 中国将其列外疫昆虫危害性害虫, 防虫入。 [
精选ppt
4
3.控制方法
菜豆象的疫和,加境口岸的疫和理, 加强中境区域内的虫情,一旦就 底扑,以免行播。 1、大批量的豆有菜 豆象。可采用磷化熏蒸防除。当气温在 15℃以上 ,保持熏蒸所内磷化的平均度不低于 1ml/L,理 72小能 100%死各虫。 2、旅 和中少量豆种虫可采用高温 60℃ 理20分、 55℃理 60分、低温 -15℃理 180 分能 100%死各虫。 3、少量豆种的藏可采 用干河沙和草木灰盖、草本灰拌种、植物油拌种 等方法行防虫。 [
延地区田生条件完全适合菜豆象生 育,特是沿江一具有更适合的温、湿度条 件。根据察果,在罩田菜豆象大部 分可从卵育到老熟幼虫或蛹,少部分可以羽 化出成虫,然后随豆粒收入室内行繁 殖。它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内越冬,不能在田 越冬。因菜豆象卵无粘性,很少把卵于开裂豆 内或外部褶。主要是成虫用口器在成熟或 近成熟的豆内腹上咬一狭或小孔,然后将 卵器伸入内卵,可以减少卵的失率。在 中常成虫停留在豆内腹不的 原因。也有在外腹上咬孔的,但无咬透的。豆 内的卵 15~20天后开始孵化,孵化的幼 虫胸足达,四爬行以找蛀入。
【鳞翅目害虫】桃潜叶蛾(潜叶蛾科)

【鳞翅目害虫】桃潜叶蛾(潜叶蛾科)桃潜叶蛾图片,桃潜叶蛾长怎么样?桃潜叶蛾怎么防治,桃潜叶蛾用什么药最有效?桃潜叶蛾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桃潜叶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桃潜叶蛾二、别名:暂无三、学名:Lyonetiaclerkella L.四、分部地区:布于河南、安徽、山东等地。
五、危害作物:桃、杏、李、樱桃、苹果、梨等。
六、危害方式:咀嚼式口器七、危害症状:以幼虫孵化后,在叶组织内潜食为害,串成弯曲隧,并将粪粒充塞其中,叶的表皮不破裂,可由叶面透视。
叶受害后枯死脱落。
幼虫老熟后在叶内吐丝结洁白色薄茧。
八、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3毫米,翅展6毫米,体及前翅银白色。
前翅狭长,先端尖,附生3条黄白色斜纹,翅先端有黑色斑纹。
前后翅都具有灰色长缘毛。
2、卵:扁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极薄而软,大小为0.33 0.26毫米。
3、幼虫:体长6毫米,胸淡绿色,体稍扁。
有黑褐色胸足3对。
4、茧:扁枣核形,白色,茧两侧有长丝粘于叶上。
九、发生规律:每年发生约7代,以成虫在桃园附近的梨树、杨树等树皮内,以及杂草、落叶、石块下越冬。
第2年桃树展叶后成虫羽化,产卵于叶表皮内。
老熟幼虫在叶内吐丝结白色薄茧化蛹。
5月上旬发生第1代成虫,以后每月发生1次,最后l代发生在11月上旬。
十、防治方法:1、在9月下旬桃园内堆放麦橘、玉米秸、草堆等,引诱成虫在此越冬。
冬季清除园内作物秸秆、落叶、杂草等,集中烧毁。
2、在桃潜叶蛾成虫发生高峰期和幼虫发生始期是防治关键时期。
药剂选用10%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灭幼脉3号JG 1000~1500倍液。
仓储五大害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别名:黑鲤节虫、日本鲤节虫、毛毡黑 皮蠢。 地理分布:除西藏不明外,各地均有发 生,是世界性害虫。
竹长蠹
竹长蠹(学名:Dinoderus minutus Fabricius)属鞘翅目长蠹科 (Bostrychidae)。体型极为微小,成、 幼虫蛀食已采伐的竹材,在竹材内部蛀 成许多坑道,从蛀口排出大量蛀粉。竹 建筑物被害常引起倒塌,竹器被蛀,影 响使用。为农业害虫。
烟草甲
形态特征:成虫身体卵圆形,长约3毫米,红 黄色至红褐色。头生在前胸下面,背面不能见。 前胸背板高凸,圆弧形。复眼大,黑色。触角 11节,锯齿状。鞘翅上的刻点不明显,也不排 列成纵行。 烟草甲是一种世界性的储藏物害虫,食性复杂。 在粮食仓库里危害谷物,豆类,油料等粮食; 在烟叶仓库里危害储藏的烟叶,香烟和雪茄等 烟草制品
锯谷盗
昆虫名,为鞘翅目(Coleoptera),锯谷盗科 (Silvanidae),与扁甲(flat bark beetle)近 缘,有时并入扁甲科(Cucujidae)。长度一般 不到3公釐(0.1吋),多数生活在树皮下;有的 吃谷物(如苏里南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为贮粮的重要害虫。 寄 主于 稻谷、小麦、面粉、干果、药材、禾谷 类、豆类、粉类、干果类、药材、烟草、各种 肉干、淀粉等。以 成虫、若虫喜食破碎玉米 等粮食的碎粒或粉屑。为害食用菌时,幼虫蛀 食子实体干品,成虫也可为害。
袋衣娥
形态特征:成蛾体长6mm。前翅暗黄色, 各有3个很弱的斑点(看起来像两个)。 幼虫长达10mm。生活在茧丝织成的管中, 一般与其吃的纺织物颜色相同。蛹形成 于封闭幼虫壳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仓库常见鳞翅目害虫 摘要:仓库鳞翅目害虫、危害症状、发生因素及综合防治
关键词:仓库、鳞翅目、发生、危害、防治
一:麦蛾
学 名 Sitotroga cerealella (Olivier)属鳞翅目,麦蛾科。分布于全国各地。 寄 主 小麦、玉米、稻谷、高粱、养麦、禾本科杂草种子、食用菌等。 为害特点 幼虫蛀食上述种子。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mm,翅展14—18mm,体灰黄色;复眼黑色,触角丝状,灰褐色;头顶和颜面密布灰褐色鳞毛;下唇须灰褐色,第二节较粗,第三节末端尖细,略向上弯曲,不超过头顶;前翅灰白色,似竹叶形,通常有不明显的黑褐色斑纹,后缘毛长,褐色;后翅灰白色,呈梯形,外缘凹入,顶角尖而突出,后缘毛很长,与翅面宽相等。卵扁椭圆形,长0.5—0.6mm,一端小平截,表面具纵横纹,乳白色至浅红色。幼虫体长5—8mm,初孵浅红色,2龄后变浅黄白色,老熟时乳白色,头小;胸部较膨大,后逐渐细小,各节略有皱纹,胸足极小;腹足退化,每足顶端着生1—3个微小的褐色趾钩。蛹长4—6mm,黄褐色,较细。
生活习性 南方年生4—6代,北方2—3代,气温高的地区最多12代,以老熟幼虫在粮粒中越冬,化蛹前结白色薄茧,蛹期5天,成虫羽化时把薄膜顶破钻出谷粒,成虫喜在清晨羽化,羽化后马上交尾,成虫寿命13天左右,交尾后24小时产卵,卵多产在粮堆表层20cm处,7cm处最多,也有的成虫飞到田间把卵产在玉米粒上、麦穗上、稻穗上,卵多集产,每雌产卵389粒,每粒上一般1头,玉米2—3头,多的可达10一20粒,幼虫可转粒为害,21—35℃发育迅速。
防治方法 (1)禾谷类作物贮藏库防治要抓好,防止麦蛾迁入麦田或粮田,要求晒干入仓,入库前摊3—5cm,使晒粮温度达到45℃,保持6小时,可杀死粮食中麦蛾的卵、幼虫和蛹。(2)入库后,按每片磷化铝熏蒸粮食150—200kg的比例,把磷化铝片剂散埋在粮垛里,再把粮垛封严。库内贮粮多时,按每m2粮堆和空间用药4—5片,每处放数粒埋于粮面下50cm处和粮仓四周,投药后密闭,气温20℃封闭熏蒸3—4天。(3)田间防治,以杀卵和初孵化幼虫为主,把其消灭在钻蛀之前。具体方法于当地麦蛾产卵盛期至卵孵高峰期,当每穗有卵2粒以上时,每667m2喷50%辛硫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75ml或20%速灭杀丁乳油30ml,对水50kg喷雾或对水20kg用弥雾机弥雾效果明显。
二:印度谷螟 学 名 Plodia interpunctella 属鳞翅目,斑螟科。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5~9 mm,翅展13~16 mm。头部灰褐色,腹部灰白色。头顶复眼间有一伸向前下方的黑褐色鳞片丛。下唇须发达,伸向前方。前翅细长,基半部黄白色,其余部分亮赤褐色,并散生黑色斑纹。后翅灰白色。一般雄成虫体较小,腹部较细,腹末呈二裂状,雌成虫体较大,腹部较粗,腹末成圆孔。
卵 长0.3 mm,乳白色,椭圆形,一端颇尖。卵表面有许多小颗粒。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0~13 mm,体呈圆筒形,中间稍膨大。头部赤褐色,上颚有齿3个,中间一个最大;头部每边有单眼6个。胸腹部淡黄白色,腹部背面带淡粉红色。中胸至第八腹节刚毛基部无毛片。腹足趾钩双序全环。雄虫第五节腹节背面有1对暗紫色斑即为睾丸。
蛹 长约6 mm,细长形,橙黄色,背面稍带淡褐色,前翅带黄绿色。复眼黑色。腹部略弯向背面。腹末着生尾钩8对,其中以末端近背面的2对最接近及最长。
生活习性 通常1年发生4~6代;在温暖地区,一年可发生7~8代。辽宁南部3~4代。世代重叠严重。以幼虫在仓壁及包装物等缝隙中布网结茧越冬。 在武昌越冬幼虫翌年4~5月化蛹、羽化。在四川越冬代化蛹始见期在3月下旬,高峰期在4月上旬,羽化始见期在4月下旬,高峰期在4月底。第1~3代化蛹盛期分别在6月中、7月中下旬、8月下旬,羽化盛期分别在6月下旬、7月底~8月上旬、9月上中旬。成虫多在夜间活动,有一定趋光性。羽化、交配、产卵活动全天均可进行,但羽化以白天较多,交配产卵以夜间较多。成虫羽化后即可交配,交配为尾接式,并可多次交配。交配后雌成虫将卵产于储藏物表面或包装品缝隙中,也可产在幼虫吐丝形成的网上,卵散产或聚产。产卵期1~18 天,以成虫羽化后第3天产卵最多,每雌一生平均产卵152.3粒。 初孵幼虫先蛀食粮粒胚部,再剥食外皮。为害花生仁及玉米时,喜蛀入胚部,潜伏其中食害;为害干辣椒则是潜入内部蛀食,仅留一层透明的外皮。幼虫常吐丝结网封住粮面,或吐丝连缀食物成小团与块状,藏在内面取食。起初在粮堆表面及上半部,以后逐渐延至内部及下半部为害。幼虫行动敏捷,具避光性,受惊后会迅速匿藏。缺食时,幼虫会自相残杀。幼虫5~6龄,老熟后多离开受害物,爬到墙壁、梁柱、天花板及包装物缝隙或其它隐蔽处吐丝结茧化蛹。
一般情况下各虫态历期:卵2~14天,幼虫22~35天,蛹7~14天,成虫寿命8~14天。在27~30℃下,每完成一代约需36天。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温度、湿度、粮食含水量 印度谷螟为喜温暖害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30 ℃,相对湿度70%~80%。多雨季节和年份,储藏物含水量高,发生为害重。幼虫在48.8 ℃下,经6小时即死亡。各虫态在低温下致死时间分别为:-3.9~1.1 ℃时为90天;-6.7~-3.9 ℃时为28天;-9.4~-6.7 ℃时为8天;-12.2~-9.4 ℃时为5天。此外,光周期对成虫产卵有一定影响,在明暗12小时交替下产卵量是全黑暗条件下的3倍。
食物 不同种类的食物对印度谷螟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等有显著影响。用玉米及大豆碎块、红枣、葡萄干、菊花等饲养的个体发育快,大米饲养的次之,稻谷饲养的不能正常发育和存活。笔者曾发现印度谷螟在红枣仓库内大发生,仓内四壁、天花板、地面、及红枣上布满密密麻麻幼虫。
天敌 印度谷螟的常见天敌有黄色花蝽,黄冈花蝽、锡兰全平步甲、尼罗维须步甲、拟蝎、蠼螋、麦蛾茧蜂等。其中麦蛾茧蜂等对印度谷螟种群数量有较大控制潜能,在自然发生情况下,春季寄生率约为14%,夏秋季为9%~25%,一般每头寄主幼虫体内有茧蜂幼虫2~14头。
防治技术 1.清洁卫生防治。 2.日光曝晒。 3.诱杀。掌握在化蛹前及越冬前,用麻袋等物盖在仓储物表面诱杀;或在成虫羽化期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 4.微生物农药防治。Bt对印度谷螟幼虫有较高毒力。用2.266×108个活芽孢/ml浓度的Bt菌液感染4龄幼虫,处理32 h后死亡率达98.24%。Bt菌粉对粮面处理深度以10~15 cm为佳。
5.磷化铝熏蒸等防治措施。
三:黑米虫 学 名 Aglossa Dimidita 属鳞翅目,螟蛾科。 成虫特征 翅展26~28mm。复眼黑色。前翅表面覆盖黄褐色和紫黑色鳞片,并形成美丽的花纹,外缘有一列为数7个的紫色斑点。后翅颜色较淡。
生活周及各发育阶段的形态 每一雌虫平均产卵约500粒,产卵期可持续10天左右。在温度30℃和相对湿度75%条件下,完成其生活周约需90天。 卵--乳白色,略有皱纹。约经14天孵化为幼虫。 幼虫--长约24mm,亮黑色,散生长毛。头部棕黄色,胸、腹部背面有横纹。幼虫期约60天。 蛹--长约12mm,亮棕红色,腹部末端略呈黑色,尾端有紫色刺毛一束。蛹期约16天。 成虫--性喜阴暗,白天隐伏暗处,交配和产卵等活动都在夜晚进行。成虫寿命短,约10天,不取食。 防治要点: 1. 保持仓库清洁卫生,并安装纱窗纱门。 2. 散装粮可用4ppm保粮磷,4ppm甲基嘧啶磷,0.5-1ppm溴氰菊酯与谷物拌和30-40公分。 3. 仓内空间挂敌敌畏布条。
4. PH3常规熏蒸。 四:谷蛾 学 名 Nemapogon granella 属鳞翅目,谷蛾科。 分布 世界各国 寄主 幼虫为害大米、小麦、大麦、裸麦、黑麦、玉米、花生、豆类、苜蓿籽、干果、菌类及干菰、饼干、苦杏仁、麦角、皮革等。食性十分复杂,主要为害谷物,尤其潮湿粮被害最烈。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8mm,翅展12~16mm,全体灰白色,散生黑褐色鳞片。复眼黑色,头部有灰黄色毛1丛。前翅灰白色,中部带褐色,散生紫褐色不规则斑纹,沿前缘排列间隔较匀整的极显著深色斑6~7个,缘毛灰黑色。后翅灰黑色,外缘色泽较深。前、后翅1A脉仅端部明显,2A基部呈叉状。体及足灰黄色,前、中足后面有明显黑斑。后足有发达中胫距2个,长者比短者长一倍,由胫节中部伸达胫节末端。雄性抱器端部平截,各有1指状突。雌性交配囊壁无骨片,交配孔呈盘状。
生活习性 在日本每年约发生2~3代,在仓内或田间都能繁殖为害,以幼虫在较阴暗潮湿的粮食中或仓内缝隙中越冬。第1代成虫5~6月里出现,在粮食上产卵,或产卵于包装物缝隙内或仓壁的裂缝中。卵孵化为幼虫后即咬食粮粒外部或者蛀入内部。吐丝连缀粮粒,潜伏其中食害。此虫抗寒抗热性均强,喜黑暗及潮湿。卵在50℃、幼虫在53℃、成虫55℃经一小时后均死亡。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运输工具、货物调动、包装物传递作远距离传播。 检验方法 应了解进出口地区的虫害发生情况,仔细检查货物的外包装,特别是旧麻袋的外包装及运输工具的舱壁。除货物外还应注意食品舱的检疫。 五:一点谷螟 学 名Aphomia gularis Zeller 属鳞翅目,蜡螟科。 成虫特征 大型储粮蛾类,翅展可达32mm。复眼黑色。前翅长三角形,灰黄褐色,在中央近外缘处有一明显大黑点。后翅三角形,灰黄色。属蜡螟科Galleriidae。
栖息场地和习性 幼虫嗜食糙米、大米、小麦,也可在粉状谷物、大豆、干果、花生、茶叶、烟草、中药材等中发现。一年发生一代,在温度较高的地区也可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仓内缝隙处越冬。
生活周及各发育阶段的形态 每一雌蛾可产卵约200粒,产卵期可持续7~8天。在温度24℃和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完成一代需90多天。
卵--椭圆形,乳白色,表面粗糙,有小刻点所形成的斑纹。约经15天孵化为幼虫。 幼虫--长约20mm,头部淡棕色,身体黄白色。幼虫要脱皮7次。幼虫期约60天。 蛹--长约10mm,纺缍形,赤褐色,无尾钩。蛹期约25天。 成虫--成虫羽化后当天或者次日便开始交配,交配后1~2天产卵。性喜暗,所以交配和产卵都在晚间进行,成虫寿命约12天。
防治要点: (1) 实行毒氯熏蒸,可完全防止。 (2) 捡去受害的豆粒。 (3) 用55摄氏度高温,即可杀死各时期害虫。 (4) 晒干的豆粒,每四斤加一斤石灰,然后放在密闭的容器内,也可减少虫害。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