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育种资料

合集下载

棉花育种方法

棉花育种方法

棉花育种方法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棉花育种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看,那棉花就像是我们的宝贝孩子,我们得精心呵护,想办法让它长得又好又壮。

那怎么做到呢?这就好比做菜,得有合适的材料和方法。

咱先说杂交育种吧,这就好像把两个不同的优点集合到一起,就像把跑得快的马和耐力好的马配在一起,生出更厉害的小马驹一样。

咱把有不同优良性状的棉花品种凑一块儿,让它们的基因相互结合,说不定就能得到超级厉害的新品种呢!这是不是很神奇?还有诱变育种,这就像是给棉花来一场特别的冒险。

用些物理的或者化学的办法,给棉花来点小刺激,说不定就能让它发生奇妙的变化呢。

就好像一个人突然经历了一些特别的事情,然后变得与众不同了。

选择育种也不能小瞧呀!这就像是在一群孩子里挑出最优秀的那个。

我们在棉花地里仔细观察,把那些长得好、性状优的棉花挑出来,让它们繁衍后代,这样一代一代下去,那棉花能不好吗?咱可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得实际去操作呀!就像学骑自行车,光知道理论可不行,得亲自上去骑一骑。

在育种的过程中,咱得细心再细心,耐心再耐心。

咱得时刻关注棉花的生长情况,这就跟照顾自己的宠物一样,得时刻留意它有没有不舒服。

要是发现了问题,咱得赶紧想办法解决,可不能拖拖拉拉的。

而且呀,这棉花育种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儿,这是个长期的大工程呢!咱得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能半途而废呀!想想看,要是我们成功培育出了特别好的棉花品种,那得多有成就感呀!那棉花做出来的衣服、被子得多舒服呀!总之,棉花育种这事儿啊,有趣又有挑战。

咱可得好好对待,就像对待我们自己的宝贝一样。

让我们一起加油,让棉花变得越来越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美好!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有意思呢?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吧!。

棉花有性杂交育种计划制定.doc

棉花有性杂交育种计划制定.doc

棉花有性杂交育种计划制定.doc棉花杂交制种技术要领:1、选好棉花制种基地,建立制种技术组织体系制种基地应选在农民群众科学种田水平高的地点,技术人员认真负责且技术过硬,并成立一个由技术人员参加的制种组织体系,对制种工作实行定点、定面积的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制度。

2、选好制种用户、制种田,建立五户联保约束机制(1)选好制种户、制种田。

制种户应选择自觉听从技术员指导且科学种田水平高的农户;制种田应选择土壤肥力中上等,地势平坦,遇旱能浇,遇浇能排,集中连片种植的地块;同时也应考虑当时当地劳动力资源是否充足,能否保证授权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2)建立五户联保约束机制。

为了保质保量收回杂交种,每五个制种户成一组,在杂交种生产过程中每组种植户之间应在专职技术员指导下,相互进行质量监督;产量定型后即收花相互检查田间的自交铃率,并逐户相互测产;轧花后将联保组内5户各自样品混合成一个样品到海南进行田间纯度鉴定,经检验合格则全组通过验收,不合格则全组所有户种子全部报废。

3、制种规格(1)制种模式。

最好选择一熟制田块;麦棉套种应选择3-1式120-130cm一带的种植模式,即3行小麦一行棉花,棉花预留行80-100cm,最少不能低于80cm。

(2)种植密度。

每公顷种植2.7万-3万株。

(3)父母本田间种植比例。

以5:1,即父本每公顷种植株数应保证6000株左右,最少不能少于5400株,父本行地头种植标记作物如玉米。

4、备播及播种播种前选择晴天将亲本种子(父母本分开)晾晒3天。

由于杂交亲本自身的特殊性,提供每公顷用种量不可能象常规种子那么多,故提倡营养钵育苗移栽,每公顷供种量母本7.5kg、父本1.5kg。

播种时需用0.2%多菌灵或0.5%五氯硝基苯拌种。

营养钵下种时间以当地当年的气候条件而定,做到适时播种。

根据天气预报,选择4-5日内无阴雨无寒流的时间精心播种,每钵下子2-3粒,保证一播全苗。

母本、父本钵池应分开,不能混为一池,以免移栽时分不清,影响制种质量和产量。

棉花育种

棉花育种

棉花育种棉花的主要产物是棉纤维,它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具有成本低廉、产出量大(与羊毛、丝绸相比)、吸湿、通气、保暖性好、不带静电、手感柔软(与人造纤维相比)等特点。

一、棉区划分;1)河流域棉区2)江流域棉区3)北内陆棉区建国后我国自育棉花品种改良过程:(1)亚洲棉及陆地棉改良阶段(20-50年代)(2)以提高丰产性为主(50-70年代)(3)丰产、优质、抗病性的综合提高阶段(80-90年代)(4)高强纤维、转基因抗虫棉育种阶段(90年代后)二、当前棉花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品种多而乱(二)纤维品质不适合纺织工业的要求1.细度、强度、长度单一,不符合多档次要求2.三丝含量高(“三丝”:我国棉花质量的天敌,它指的是异性纤维,主要是指在棉花中混入的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纤维 )(三)抗灾力弱(四)病虫害重(五)简化栽培技术研究落后(六)植棉效益低三、当前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一)提高产量 (二)改良纤维品质(三)提高抗枯、黄萎病能力 (四)提高抗虫能力四、棉花育种主要方法:四1.引种2.然变异选择育种3.杂交育种4.杂种优势利用5.其它育种方法(远缘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等)五、当前棉花育种面临的困难(一)黄萎病 (二)优质品种的选育(三)产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四)杂种优势制种技术改进六、概念种质,遗传学为基因:能够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种质库: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又称基因库。

种质资源:在遗传、育种及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一切植物材料种质资源的分类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七、4个栽培种:海岛棉(G.barbadense)、陆地棉(G.hirsutum)、草棉(G.herbaceum)、亚洲棉(中棉,G.arboreum)八、提高单位面积皮棉产量从技术角度看,主要是从选育高产新品种和改革栽培技术入手。

棉花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的比较及展望

棉花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的比较及展望

棉花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的比较及展望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疆棉花的基本情况,并对新疆棉花在常规育种及分子育种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展望了其以后的发展。

关键词:棉花常规育种分子育种棉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作物与战略资源,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棉花育种的成果,对于棉花的增产和产业的兴旺都有至关重要的科技贡献份额。

遗传变异度的开拓和对多育种目标性状的和谐组合,是衡量育种方法科学性的客观尺度。

近半个世纪,国内外不少学者探索产生这种难度的遗传障碍和改进育种方法的途径。

从1983年美国科学家获得第一株转基因作物到现在,短短的20多年里,转基因作物迅猛发展。

迄今为止,已有大量的转基因作物从实验室走进了大田,而转基因棉花则是至今转基因作物中商业化运作最为成功的作物之一。

新疆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目前总产量已占到全国的4O ,植棉面积、皮棉单产及总产、调出量连续16年位居全国首位。

据统计,新疆植棉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65~70;农民纯收入中35 来自棉花。

因而新疆棉花在满足企业对国内原棉的需求、增加棉农收入、稳定经济等方面均发挥着重大作用。

新疆棉花产业优势主要表现为自然条件优越。

日照时间长、光强度大、热量丰富、空气干燥,为棉花生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1)棉田多年连作,造成枯(黄)萎病愈发严重,蚜虫、红蜘蛛危害加剧,棉铃虫不定期暴发,病虫害造成棉花减产15 ~20 ;2)水资源短缺,干旱区缺水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3)恶劣气候过程影响较大,棉花生育期内南疆干热风、倒春寒,北疆冰冻雨雪天气发生较频繁,气候因素造成棉花减产10 ~2O 。

上述不利因素最终造成新疆棉花产量徘徊,抗枯(黄)萎病性、抗虫性、抗逆性(干旱、盐碱、寒害等)形势更加严峻。

对此,常规育种技术遇到了瓶颈,难以取得重大突破。

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的。

转基因植物技术及其产品是当今世界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重点和热点,是我国农业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之一。

棉花抗虫育种

棉花抗虫育种

单价抗虫棉培育
我国抗虫棉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谢道昕等首 次报道将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导入棉花获得 转基因植株。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郭三堆等于1992年人工 合成了GFMcrglA-cryBt基因。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 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Bt基因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1993年中国农科院与合作单位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农 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轰击法转基因技术将Bt基因导入 我国主栽品种中棉12、泗棉3号和晋棉7号,获得了我 国第一代转Bt基因抗虫棉。 1998年晋棉26号(GK95-1)、国抗棉1号和国抗棉2 号分别通过了山西省、安徽省和山东省审定。
1.棉花抗虫的机制 棉花抗虫机制主要包括生化抗虫、形态抗虫。 无蜜腺 光滑性 多毛 鸡脚叶 生化抗虫 窄卷苞叶 红叶 铃壳厚度 铃壁组织增生 棉酚 类黄酮化合物 渗透压 无机盐
形态抗虫
2.作物抗病虫育种的途径 • 2.1加强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 加强抗病虫的棉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 创新、评价和利用工作,鉴定筛选急需的 抗性基因,通过外源基因导入创造新型抗 源材料,是棉花抗病虫育种的基础工作和 重点工作。
• 2.2常规育种 • 常规育种包括:引种、选择育种法、杂 交育种法、回交转育法、远缘杂交、诱 变育种。 • 通过各育种途径将抗虫与高产、优质性 状结合起来,培育出优良的抗虫品种或 杂种棉。
• 2.3生物技术育种: • 转基因抗虫育种、基因工程抗病育种。 •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饰微生物本身基因 以提高其对病虫的感染力,或与异源病毒 重组以扩大其宿主范围,或将外源激素、 酶和毒素基因导入杆状病毒基因组以增强 其致病作用;
棉铃虫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式
培育抗虫品种棉花虫的重要意义: 培育抗虫品种棉花虫的重要意义:

作物育种学各论(棉花)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棉花)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棉花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引种2、系统育种法3、杂交育种法4、单交5、复交6、回交育种法:7、远缘杂交育种法:8、诱变育种法9、高新技术10、胚珠培养11、体细胞培养12、花药培养13、种质资源:14、棉花遗传15、芽黄16、等基因系17、衣分18、籽指19、衣指20、低酚棉21、棉花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22、短季棉23、拟抗性(农作物的回避)二、填空题1、世界各主要产棉国都以培育新品种作为提高单产和改进品质的重要措施。

2、在20世纪初世界五大产棉国或地区——中国、美国、中亚、印度、巴基斯坦。

3、棉花品种、品系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天然杂交、基因突变、彷徨变异。

4、棉花的天然异交率一般可达,高的可达50%以上,天然异交率的高低常因品种、地点、年份及传粉媒介多少而异。

40%5、根据参与杂交的亲本类型,杂交育种可以分为和。

品种间杂交、种属间杂交6、杂交育种中常见的杂交方式有、、、。

单交、双交、测交、回交7、棉花杂交育种种中一般常用的杂种后代处理方法分为和。

系谱法混合种植法8、在棉花育种中,除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法外,也经常应用其他一些育种方法,如、、及等。

远缘杂交育种法诱变育种高新技术育种9、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目前正在应用和继续进行研究的制种方法有以下五种: 1.;2.;3.;4.;5.。

人工去雄杂交应用指示性状制种化学杀雄二系法三系法10、组织培养按所用的外植体不同可分为、、和。

胚珠培养体细胞培养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11、当前我国自育品种突出的缺点是、、。

纤维强力差细度偏粗不抗黄矮病12、在植物分类学上,所有野生和栽培的棉种都属于被子植物的锦葵目、锦葵科、棉属。

其中除4个栽培棉种外,其余均是野生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广大地区。

棉花是、作物(对光温的要求)。

锦葵锦葵棉喜温喜光13、棉属有四个栽培种中,二倍体棉种有、;四倍体棉种有、。

草棉亚种棉陆地棉海岛棉14、成熟的棉花种子表皮都有纤维和短绒两部分。

《棉花育种学》课件

《棉花育种学》课件
棉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全球范围内的棉花种质资源分散在不同的国家和科研机构中,通过 国际合作和交换,可以丰富和扩充各国棉花种质资源库。
棉花遗传学基础
棉花基因组结构
棉花是一种二倍体植物,其基因组大小约为5000-6000Mb,由26 条染色体组成。
棉花基因定位与克隆
通过遗传学分析,可以将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到染色体上 的特定位置,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
棉花生态育种与可持续发展
总结词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棉花生态育种将成为未来育种的重要方向。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棉花的生态适应性、耐逆性和生态修复能力,可以培育出更加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棉花品种 ,提高棉花的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生态育种还可以促进棉花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生物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03
如抗虫、抗病、抗逆等性状的遗传改良,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
质。
棉花品种改良与选育
棉花品种改良的目标
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改进纤维品质等。
棉花品种选育的方法
通过田间试验和品系比较,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系进行繁殖和推 广。
棉花品种改良的成就
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培育出一系列高产、优质、抗逆性 强的棉花新品种,为棉花的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抗虫性育种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因为害虫的抗药性会 不断变化,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来应对。
棉花抗病性育种
棉花病害是影响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抗病性育种也是棉花育种的重要方 向。
抗病性育种主要是通过常规育种手段选育对棉花黄萎病、枯萎病等主要病害具有抗 性的品种,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棉花有性杂交育种计划制定.doc

棉花有性杂交育种计划制定.doc

棉花有性杂交育种计划制定.doc棉花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不仅为纺织业提供原料,同时也是蛋白质、食用油和油脂等的重要来源。

目前,野生型和栽培型棉花的基因池已经广泛收集和保存,为棉花杂交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然而,棉花的多倍体和复杂的基因组结构使其杂交育种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鉴于此,制定一个有效的棉花有性杂交育种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该计划可以帮助育种者在成功育成优良品种的同时,有效地利用已有的遗传资源,降低杂交育种的复杂度和难度。

首先,该计划需要对各类棉花品种进行严格的品质鉴定和筛选。

对棉花品种的鉴定和筛选应基于其抗病性、适应性、生产力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其遗传本质和细胞学特征。

有鉴于此,计划中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包括病虫害抗性鉴定、性状评估等。

同时,应关注根系发育、植株高度、株型、花器官等方面的表现,因为这些性状可以影响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

其次,该计划需要明确杂交育种的目标和策略。

在确定目标时,育种者需要权衡不同因素,例如提高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增强抗性等。

选择合适的亲本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

应选择亲本间遗传差异大、互补优点的组合,以提高后代的杂种优势。

对于不同类型的亲本,计划应考虑其适应性、产量、纤维品质等方面的表现,并将它们融合在一起进行混合杂交,以获得更好的杂交后代。

第三,该计划需要仔细设计杂交育种的流程和实施方案。

棉花杂交育种需要精细而严格的操作和管理。

育种者需要采用实际操作中有效的技术手段,如辅助授粉、花粉保鲜、植株染色体观察和比较等等,以确保优良品种的创制和产生。

此外,充分的监测和跟踪后代群体表现,并使用分子标记技术识别和筛选突变体,以加速育种进程和提高遗传多样性。

最后,为保证该计划的顺利执行,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组织和沟通机制,确保育种者和相关专业人员之间交流和反馈。

同时,应关注育成新品种的营销和推广,以利用新品种创造经济效益。

总之,制定一个科学、系统的棉花有性杂交育种计划对于提高棉花品质和减少种植成本有着重要作用。

棉花科研育种方案

棉花科研育种方案

棉花科研育种方案引言棉花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棉花品质和产量要求的提高,科研育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介绍一种棉花科研育种方案,以期提高棉花的产量、质量和抗病能力。

1. 选取育种目标在进行棉花科研育种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育种目标。

常见的育种目标包括提高棉花产量、提高纤维质量、增强抗病能力等。

根据目标的不同,可以制定不同的育种方案。

2. 基因材料的获取与收集进行棉花育种前,需要获取和收集丰富多样的基因材料。

基因材料可以通过野生种、种子库和其他棉花品种等渠道获得。

通过搜集不同品种的基因材料,可以增加育种中的遗传多样性,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提供更多的选择。

3. 分析与评估基因材料在获得基因材料后,需要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估。

通过对基因材料的性状观察和性状测定,可以了解基因材料的性状、表现型和遗传特点。

这些信息对于育种方案的制定和后续的杂交选育工作非常重要。

4. 杂交选育杂交选育是棉花育种的核心环节。

通过选取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培育出优秀的杂交组合,获得更好的后代。

在选择亲本时,需要注重其产量、纤维质量、抗病性等重要性状。

杂交选育需要在恰当的季节进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杂交成功率。

5. 筛选与选优在杂交后的后代中,需要进行筛选与选优。

通过对后代的性状观察和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选优和繁殖。

这一步骤需要根据育种目标和育种材料的性状,制定相应的筛选指标和选优标准。

6. 试种与观察在选优后的棉花品种中,需要进行试种与观察。

通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试种,观察不同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

同时,需要关注品种的抗病能力和抗逆性。

试种与观察是评价和筛选棉花品种的重要环节,通过多年的试种和观察,可以进一步筛选出更优秀的品种。

7. 实施示范种植在选择出优良的品种后,需要进行示范种植。

通过在不同地区和规模的示范田中种植优良品种,观察其在实际生产中的表现,为推广和推动棉花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棉花科研育种实验报告

棉花科研育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棉花品种的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棉花品种,为我国棉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棉花品种为我国棉花研究所提供的多个棉花品种,包括陆地棉、海岛棉、长绒棉等。

2. 实验方法(1)田间试验① 设置试验田:将试验田划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种植不同品种的棉花。

② 观察记录:对试验田内棉花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性状进行观察和记录。

③ 数据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品种的棉花性状差异。

(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① 基因组DNA提取:采用CTAB法提取棉花基因组DNA。

② 建立分子标记:选取与棉花产量、纤维品质等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设计。

③ 分子标记分析: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分子标记基因的表达情况。

(3)基因编辑技术① 目标基因筛选:根据棉花育种需求,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目标基因。

② 基因编辑:采用CRISPR/Cas9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

③ 编辑效果验证:对编辑后的基因进行测序分析,验证基因编辑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田间试验结果通过对试验田内棉花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性状的观察和记录,发现以下品种具有优良性状:(1)陆地棉品种:品种A,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好。

(2)海岛棉品种:品种B,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好。

(3)长绒棉品种:品种C,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好。

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通过对分子标记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发现以下基因与棉花产量、纤维品质等性状相关:(1)基因X:与棉花产量正相关。

(2)基因Y:与棉花纤维品质正相关。

3. 基因编辑结果通过对编辑后的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以下基因编辑效果显著:(1)基因Z:编辑后的基因表达量提高,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

(2)基因W:编辑后的基因表达量提高,有利于提高棉花纤维品质。

四、结论与讨论1.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棉花品种的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棉花品种,为我国棉花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棉花的有性杂交技术

棉花的有性杂交技术
思考题:
利用手工杂交技术进行杂种制种有何意义和问题?
六、注意事项
1、不要损伤苞叶和柱头; 2、去雄要彻底; 3、套袋时不要损坏叶片。
植物有性杂交技术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植物有性杂交的原理。 2、了解棉花的花器构造,开花习性,授粉、受精等有性 杂交基础知识。 3、掌握棉花有性杂交技术。
二、实验原理
杂交技术是遗传分析最基本的实验方法。杂交育种法是 目前国内外应用最普遍、最有成效的育种方法之一。
通过将雌雄性细胞结合的有性杂交方式,利用基因重 组,可以综合双亲性状、基因互作可以产生新性状,基因累 加产生超亲性状,从中选择出最需要的基因型,进而创造出 对人类有利的新品种。
开花习性:
棉花的开花顺序是先从第一果枝起,以后沿主茎由下往 上,由内向外呈圆锥形螺旋式开放。一般上下相邻果枝同果 节花的开花间隔为2-4d,同一果枝相邻果节的花开花间隔为 5-7d。棉花刚开的花为黄白色,当天下午逐渐转变成紫红色, 第二天全转为紫红色,2-3d后凋谢脱落。
2、有性杂交技术
(1)母本选株定蕾和去雄。
(2)授粉:在去雄后第2~3d内授粉。授粉通常在上 午开花盛期时进行,阴雨天可略推迟。
选择开花的父本株,将父本花取下,将花药在柱头 上涂抹。
用白纸收集父本花粉,用毛笔蘸花粉涂抹柱头。 (3)隔离:在柱头上套麦管或硫酸钠纸袋隔离。
(4)挂牌:授粉后在塑料牌上写明组合名称或代号、授 粉日期和操作者姓名,挂在铃柄上。 (5)管理收获和贮藏
四、实验操作流程
1、棉花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 棉花属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是常
异花授粉作物,一般在正常环境下异交率为3-20%。棉花 的枝条分为叶枝和果枝。叶枝由正芽形成,其生长与主茎 相似,叶枝上不会直接开花结铃。果枝由副芽形成,形成 多轴枝。果枝每个节上可着生一朵花,与叶对生。棉花的 花为两性花。

棉花高产育种后代选择流程 杨勇

棉花高产育种后代选择流程 杨勇

棉花高产育种后代挑选流程1、棉花高产育种亲本的选配原则1.1杂交亲本的互补性原则:性状互补要根据育种目标抓住主要矛盾,特别是注重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性状。

如棉花考虑产量构成因素的互补,当育种目标要求的产量因素结构是铃重、铃数并重类型,可采用大铃类型与多铃类型相互杂交。

其次要考虑影响稳产的性状如抗病性、抗旱性、抗寒性,以及品质性状的互补。

1.2亲本之一的适应性原则:亲本之一最好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种。

从育种单位的经验总结和目前推广品种亲缘分析,利用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作亲本之一,是培育适应性强、高产稳产新品种的有效方法,这些品种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状和较高的产量水平,利用这一良好的遗传背景,以求改良个别缺点,是容易取得成功的。

1.3杂交亲本的遗传差异性原则:注意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选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材料相互杂交。

由于亲本间遗传差异大,有不同的优缺点,杂交后代分离广,容易选出新品种。

如美国利用海岛型棉、比马棉、坦奎斯棉和斯字棉相互交配育成了比马棉S-1,开创了美国比马棉的历史。

1.4亲本配合力原则:配合力是指亲本与其他亲本结合时产生优良后代的能力,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配合力。

在育种中,大多数高产的杂交组合的两个亲本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

一个优良品种常常是一个好亲本,但并非所有的好品种都是好亲本。

2、棉花产量性状的遗传力及后代选择方式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为单位面积株数、每株结铃数、铃重及衣分。

各构成因素之间往往相互制约,呈不同程度负相关,难以同步提高,而应根据地区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水平以及作物相应发育特征,提出不同的增长要求,使有主次的协调增长,从而提高产量。

同时要考虑影响稳产的性状如抗病性、抗旱性、抗寒性,以及品质性状的互补。

合理株型是高产品种的生育基础和形态特征。

棉花合理株型一般具有株型紧凑,主茎和果枝的节间短,果枝和主茎间的夹角小,叶片大小适中,着生直立,以提高光能利用率等特征。

棉花育种方法

棉花育种方法

陆地棉与野生棉种间杂交 胚珠受精百分率
棉花种间杂交结铃率、成胚率
(梁正兰等,中国科学C,2001,31(2):120~124)
棉花种间杂交育成的品种
(梁正兰等,中国科学C,2001,31(2):120~124)
棉花种间杂交育种进展
(梁正兰等,中国科学C,2001,31(2):120~124)
雄性不育起点温度27℃, 在湖南不育时间30天左右。
棉花现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
不育系名称 C9 所属细胞质 作者及培育年份 三系配套情况 异常棉(B1) Meyer, 1965 育性不稳定
亚洲棉(A1) Meyer, 1965 P24-6等 亚洲棉(A2) 韦贞国等,1987 HAMS16、277 哈克尼系棉 Meyer, 1975 (D2-2) 陆地棉[(AD) Thombre & 1] Mehetre, 1979 104-7A 海岛棉[(AD) 贾占昌,1979 2] 湘远A 海岛棉 周世象,1992
棉花杂交过程
棉花杂种后代系谱选择方法
1. F1选优良组合。 2. F2代单交组合种植1000~1500株,复交组合种 植1500~2000株,选衣分、衣指、纤维长度、 强度等遗传力高的性状。 3. F4代开始选单株结铃数、铃重、皮棉产量等遗 传力低的性状。 4. 衣分、衣指、子指、一些纤维品质性状等遗 传力高的性状可以直接选择。 5. 可通过第一果枝节位、生育期、霜前花率选 择早熟性,通过衣分、衣指、子指选择丰产 性,通过单株结铃数选择皮棉产量。
棉花杂种后代混合选择方法
• F1选优良组合;F5代以后基因型基本纯 合后选单株,但F2代有多种不同方法:
1. 按类型选株混合种植 2. 只剔除劣株,保留株混合种植 3. F2代选株,以后各代按株系混合种植

阅读材料:棉花育种

阅读材料:棉花育种

棉花育种
“鲁棉一号”就是山东省棉花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应用放射性同位素钴-60放出的伽玛射线处理棉花杂交的后代育成的.
起初,为了育成适合生态条件并且高产优质的棉花良种,他们于1961年用杂交育种的方法,选配一些组合.但是经过多年的分离选择,并没有获得符合理想的后代.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母本是中棉所2号,父本是“1195”(选育的一个品系),这就是“鲁棉一号”的“始祖”.它虽然结合性较好,但到了第九代仍然性状不稳定,而且株型高大松散.这时,他们决定应用辐射育种新技术,希望将它的性状引向好的方面发展,并且稳定下来.
1971年,他们将中棉所2号与1195杂交第九代种子用钴-60辐照40000伦琴(辐照量的单位),根据辐射育种的规律,照射第
一代因受射线损伤的作用,生长很不好,有的还出现畸形.但这些都不能遗传给后代.一般从第二代开始,突变的性状才能逐渐显现出来.他们把第一代中生长正常的棉株混收留种,第二年把这些种子单独播种在一块地里,并在收获时进行单株选择.入选的单株单收单脱粒,成为一个株系.第三年将这些株系,按系播种,每系种一行,这叫株行圃.在生长期间,直至收获之时,都对每一个株系进行比较,然后选出一批株系.其中以第99号株系表现最为突出,不仅株形紧凑,生长稳健,而且结合性强,吐絮集中,同时性状也不再分离.收获时将这些入选的株系,全都收在一起,并分别脱粒留种,准备进入鉴定试验.这好像小学生参加了升学考试,成绩优秀的可以升入中学.经过几年试验,1975年育成,1976年定名为“鲁棉一号”.开始全省区域试验时,他们采用育苗移栽,点播分墩等方法高倍繁殖种子,并进行多点试验示范,将该品种迅速传播到全省棉区.河南、河北等省区也进行了引种.。

棉花育种发展情况汇报

棉花育种发展情况汇报

棉花育种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棉花育种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断推动着棉花产业的提质增效。

在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和农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棉花品种的更新换代、抗逆性和产量的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首先,棉花育种工作在品种改良方面取得了突破。

通过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相结合,我们成功培育出了一系列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不仅在产量上有了显著提升,而且在抗病虫害、抗逆性等方面也表现出色,极大地提高了棉农的种植收益。

其次,棉花育种工作在科研水平和技术手段上不断创新。

我们加大了对遗传育种、分子育种、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了育种的精准度和效率。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了一批国外优质品种,为我国棉花育种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再次,棉花育种工作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质的棉花品种不仅提高了棉农的种植收益,也为纺织行业提供了更好的原料,提高了纺织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棉花育种工作也为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棉花育种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我们注重培育抗逆性强、对化肥农药需求低的品种,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棉田的生态效益。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耕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看,我国棉花育种工作在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棉花育种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育种的科研水平和技术手段,为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希望各位同仁继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共同致力于棉花育种工作,为我国棉花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棉花育种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棉花育种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棉花育种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棉花的原产地是哪里?A. 中国B. 印度C. 墨西哥D. 埃及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棉花的主要经济性状?A. 纤维长度B. 纤维强度C. 纤维细度D. 花色答案:D3. 棉花的生长习性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A. 直立型和匍匐型B. 灌木型和乔木型C. 一年生和多年生D. 单株型和丛生型答案:A4. 棉花育种中,杂交优势利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产量B. 增强抗病性C. 改善纤维品质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棉花育种的基本程序?A. 亲本选择B. 杂交C. 选择D. 随机种植答案:D6. 棉花的纤维发育过程中,哪个阶段是决定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关键?A. 细胞分裂期B. 细胞伸长期C. 细胞成熟期D. 细胞分化期答案:B7. 抗虫棉育种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棉花对害虫的抗性B. 减少农药使用C. 降低生产成本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8. 以下哪个不是棉花育种中常用的诱变方法?A. 辐射诱变B. 化学诱变C. 温度诱变D. 声音诱变答案:D9. 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基因定位B. 基因克隆C. 转基因技术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10.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棉花杂交成功率的因素?A. 亲本的花期相遇B. 杂交技术C. 气候条件D. 土壤类型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棉花育种的目标性状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产量B. 品质C. 抗性D. 适应性答案:A, B, C, D12.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棉花的纤维品质?()A. 光照B. 温度C. 土壤肥力D. 种植密度答案:A, B, C13. 棉花杂交育种中,常用的亲本选择方法包括哪些?()A. 综合评价法B. 产量比较法C. 品质筛选法D. 随机选择法答案:A, B, C14. 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棉花的抗虫育种?()A. 转基因技术B. 细胞工程C. 基因编辑D. 物理诱变答案:A, B, C15.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棉花育种中的优势包括哪些?()A. 提高选择的准确性B. 缩短育种周期C. 降低育种成本D. 增加育种的不确定性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棉花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一)我国棉花生产概况1.三大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两省大部,陕西关中,山西晋南,江苏徐淮地区、安徽淮北地区,京津郊区长江流域棉区:包括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省,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及河南省南部新疆棉区(三)我国自育棉花品种改良过程1.亚洲棉及陆地棉改良阶段(20-50年代)2.以提高丰产性为主(50-70年代)3.丰产、优质、抗病性的综合提高阶段(80-90年代)4.高强纤维、转基因抗虫棉育种阶段(90年代后)(二).产量与面积全国8500万亩,单产78公斤/亩,自给率65%,新疆面积1980万亩,单产114公斤/亩三纺织工业发展我国占世界纺织贸易额24.1%,06年的产值2.4亿元,利润928亿元.06年纺纱1722万吨,较05年高20%,耗棉系数0.6,棉花用量1000万吨.苏新棉858新品系介绍苏新棉858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新洋试验站新近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系。

该品系为杂交棉,生育期128天。

出苗好,长势强。

株高中等,株型疏朗,通透性好,叶片较小,铃卵圆形,丰产性、稳产性、早熟性好,纤维品质优,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

江苏省2006~2007两年区试的平均结果:铃重5.61克,大样衣分40.01%,小样衣分41.20%,霜前花率90.30%,籽棉产量较对照增产2.70~10.60%,皮棉产量较对照增产2.35~11.50%。

2.5%跨长30.20mm,比强度30.40cN /tex,马克隆值4.80。

2008年进入江苏省杂交棉生产试验。

一、产量组成铃数、铃重、衣分、籽棉、皮棉二、品质指标长度、细度、比强度、成熟度三、抗病性枯萎病、黄萎病(病株率、病指)四、早熟性(播种-吐絮的天数)五、抗虫性棉铃虫、红铃虫主要概念籽棉、皮棉、衣分(40%)生育期:播种-吐絮的天数铃数,铃重,籽指,衣指六、四大栽培种陆地棉、海岛棉、草棉、亚洲棉陆地棉,2n=4x=52,(AD)1起源于墨西哥南部及加勒比地区,又称高原棉(upland cotton)18-19世纪引入美国,选出大量的品种,故又称为美棉常异花作物:遗传纯合难棉酚:种子蛋白利用难棉花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1、高产、抗病、优质协调困难2、黄萎病抗源缺少3、优质棉品质指标不协调4、棉花抗高温、后期低温、抗旱、抗涝等较差5、适于简化栽培品种少棉花生产面临的问题:1、花工多、机械化操作难,农民不愿种2、棉花品质单一,不适合纺织工业要求3、棉花中杂质多,三丝含量高,不适合纺织工业要求4、抗病性特别是抗黄萎病性差一、目标1、产量高结铃性强,脱落率低棉铃大,吐絮畅衣分高上述三个指标有负相关。

例如,江苏省品种铃小2、抗病性枯萎病、黄萎病抗性差、抗源缺3、抗虫性转基因抗虫棉、其它抗虫性4、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品质单一、细度、长度、强度不协调5、专用棉低酚棉、彩色棉、早熟、特早熟棉二、育种策略1、创造资源、收集资源2、优中选优、突出重点3、掌握信息,明确目标4、杂交种、常规种并重5、多点鉴定、海南南繁1.分类概况锦葵科(Malvaceae),棉族(Gossypieae),棉属(Gossypium)51个种,其中有41个二倍体种(2n=26),5个四倍体种(2n=52)4个栽培种:海岛棉(G.barbadense)、陆地棉(G.hirsutum)、草棉(G.herbaceum)、亚洲棉(中棉,G.arboreum)分类依据:外部形态、细胞学(染色体数目,配对,核型,)、地理分布染色体组A、B、C、D、E、F、G、K染色体基数X=13Ⅰ组:Sturtia1.斯特提棉G.Sturtianum J.H. Willis2.南岱华棉G.Sturtianum var. nandewarense (Derera)Fryxell3.鲁宾逊氏棉G.Robinsonii F. von MuellerⅡ组:大萼组Grandicalyx Fryxell4.皱壳棉G.Costulatum Todaro5.小丽棉G.Pullchellum(C.A.Gardner)Fryxell6.杨叶棉G.Populifolium F.von Mueller ex Todaro7.长茸棉G.Pilosum Fryxell8.肯宁汉氏棉G.Cunninghamii TodaroⅢ组似木槿组Hibiscoidea Todaro9.澳洲棉G.australe F.von Mueller10.奈尔逊氏棉G.nelsinii Fryxell11.比克氏棉G.bickii Prokhanov12.三叶棉G.triphkyllum(Harvey)Hochreutiner棉亚属Houzingenia FryxellⅣ组:HouzingeniaⅣa亚组:Houzingenia13.三裂棉G.trilobum(Mocono & Sesse ex DC.)Skovsted14.瑟伯氏棉G.Thurberi TodaroⅣb亚组:Integrifolia Todaro15.克劳茨基棉G.Klotzchianum Andersson16.戴维逊氏棉G.Dacidsonii KelloggⅣc亚组:Caducibracteolata mauer17.哈克尼西棉G.harknessii Brandegee18.辣根棉G.Armourianum Kearney19.特伦纳氏棉G.Turneri FryxellⅤ组:棉毛木组Erioxylum(Rose & Standley) Prokhanov Ⅴa亚组:a Erioxylum(Rose & Standley)Prokhanov20.旱地棉G.aridum(Rose & Standley)Skovsted21.松散棉xum Phillips22.裂片棉G.lobatum GentryⅤb亚组:Selera(ulbrich)Fryxell23.拟似棉G.gossypilides(Ulbrich)StandleyⅤc亚组:南美棉亚组Austroamericana Fryxell24.雷蒙德氏棉G.raimondii U1bich棉亚属GossypiumⅥ组:GossypiumⅥa亚组:Gossypium25.亚洲棉G.arboreum L.26.草棉G.herbaceum L.Ⅵb亚组:畸形亚组Anomala Todaro27.异常棉G.anomalum wawra & peyritch28.绿顶棉G.capitis-viridis MauerⅦ组:Peudopambak prodhanovⅦa亚组:Peudopambak29.司—克氏棉G.stocksii Masters ex Hooker30.索马里棉g.somalense(Gurke)J.b.Hutchinson31.灰白棉G.incanum(Schwartz)Hillcoat32.亚雷西棉G.areysianum DeflersⅦb亚组:长裂亚组longiloba Fryxell33.长萼棉G.longicalyx Hutchinson & Lee棉亚属Karpas Pafinesque 34.夏威夷棉G.tomentosum Nuttall ex Seemann35.矛叶棉nceolatum Todaro36.陆地棉G.hirsutum L.37.海岛棉G.barbadense L.38.黄褐棉G.Mustelinum Miers ex watt39.达尔文氏棉G.darwinii Watt陆地棉2n=4x=52,(AD)1起源于墨西哥南部及加勒比地区,又称高原棉(upland cotton),18-19世纪引入美国,选出大量的品种,故又称为美棉,陆地棉种系(race):根据在中美洲起源中心的分布和性状特点莫利尔氏棉(Gossypium hirsutum race morrlli) 雷蒙德氏棉,鲍莫尔氏棉,尖斑棉,尤卡坦棉,马利加兰特棉,阔叶棉(一年生)中国陆地棉最早于己于1865年由英国商人引入上海试种海岛棉(AD)2原产于南美洲,特点是生育期长,成熟期晚,纤维细、长、强,可纺高支纱,我国新疆有少量种植埃及棉型:产量占90%,埃及、苏丹,中亚各国。

海岛棉型:迟熟,铃小,衣分低,产量低,主要在美洲种植亚洲棉原产于印度次大陆,在亚洲最早栽种,最先在印度种植,在中国种植时间长,生态类型多样,故又称中棉。

特点是早熟、吐絮集中,抗逆性强,棉铃下垂,烂铃少,需肥水少非洲棉(草棉)原产于非洲南部,经中亚传入新疆,我国在50年代后基本无种植,目前栽种地为印度和巴基斯坦,特点是极早熟,耐高温、干旱、盐碱与陆地棉杂交的难易程度:第一类种质库:陆地棉(AD):陆地棉,海岛棉,四倍体野生种(毛棉、黄褐棉、达尔文氏棉、茅叶棉)可杂交第二类种质库(A、D、B、F):亚洲棉、草棉等杂种染色体加倍,胚培养第三类种质库:(C、E、G、K):杂交困难,难以利用克服杂交困难的方法:种间杂交的不亲和,杂种不育,后代的疯狂分离外源激素的应用GA、NAA滴或喷杂交铃,重复多次胚、胚珠的离体培养异附加系嫁接技术幼苗载培技术野生种的利用价值:提高丰产性:提高结铃性:异常棉,雷蒙德氏棉,提高衣分:澳洲棉,亚洲棉长果棉种系,提高品质:异常棉,雷蒙德氏棉,辣根棉,毛棉,斯托提棉,旱地棉抗黄萎病:异常棉,斯托提棉,澳洲棉抗虫性:索马里棉,异常棉,辣根棉,种子无腺体:斯托提棉,澳洲棉,比克氏棉,南岱华氏棉、比克氏棉,鲁滨逊氏棉苞叶早落:哈克尼西棉,辣根棉胞质不育:哈克尼西棉,异常棉,长萼棉,毛棉,亚洲棉成功范例1.华中农大:陆地棉X异常棉选出优质、抗虫品系2.中棉所:陆地棉X中棉X斯托提棉,选出抗黄、优质3江苏农科院:陆地棉X异常棉,与爱字棉、PD4381回交陆地棉遗传资源的贫乏棉花种质资源包括棉属野生种、栽培种、种系、过时品种、推广品种、育种单位的中间材料等。

我国陆地棉系圃来源于岱字棉、斯字棉、德字棉、福字棉、金字棉,它们又来源于墨西哥的一个家系的12个单株。

对845个品种进行系圃分析,400个与岱字棉有血统关系,占47.2%,148个与斯字棉有血缘关系,占17.3%,有16个与珂字棉有关.(如何克服这一困难?对育种有何影响?)种质资源研究的意义对育种进展起决定作用50年代,抗枯萎病52-128、57-68190年代,异常棉高强度纤维利用,优质品系1972年,我国从非洲马里引低酚棉,1974-1975年从美国引兰布来特GL5,开始低酚棉育种。

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工程的定向转化。

生物技术愈发展,资源愈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