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社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作为人的一类社会活动,和其他类型的社会活动,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教育活动、思想文化活动之间,无不存在着互动关系。

互动,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

其涵义是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作用和关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双向作用: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能对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作用户称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其他社会活动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这类作用构成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科学技术始终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进步的、革命力量。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和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方面。

(一)科学技术的认知功能
科学技术对人类战胜迷信、愚昧,提高认识能力,对文化教育的发展,对改变人的精神和道德面貌,都能起到促进作用,这些就是科学技术认知功能的体现。

首先,科学是自然界本来面目的反映,它揭示了自然界的客观现律,从它诞生起,与迷信和愚昧就是不相容的。

从近代欧洲支艺更兴起,自然科学成为了人们批判宗教迷信和旧的习惯势力,宏扬理性、解放思想的有力武器。

人们通过学习、掌握和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自己认识自然界的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探索新的认识领域。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文化教育的内容,不断为教育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并且往往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从而为全面提高人类智能状况,开发人类的智力资源创造了条件。

再次,在科学研究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尊重实践、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这种科学精神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晋级,对整个社会精神面貌和人们的道德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影响,大大推进了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资产阶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19世纪中叶,马克思作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的精辟论断,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逐步成为了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要素。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马克思的思想,极其深刻地指出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阐明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
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历史上首次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

科学技术变革社会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对生产力的促进。

生产力的大发展本身就是社会变革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且它还是其他社会变革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或迟或早会引起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近代欧洲科学技术的采用,仅使得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且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

当然,社会制度的变革不可能仅仅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在这里,科学技术的作用就在于给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奠定物质技术基础。

再次,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社会生产力,经济得以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日益巩固。

随着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将由初级阶段逐步上升为更高级的阶段。

(四)科学技术的生态调节功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但同时也出现了盲目使用这些能力,造成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的趋势。

现在,全球性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短缺已成为人类必须正视的严重问题。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认识这种严重后果,并自觉控制人类活动,之朝着不危害人类生存的方向进行的可能。

科学技术的生态调节功能,就是在掌握自然规律、正确认识人类对自然过程干预不当所引起后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调节和控制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应用科学技术防止和消除有害后果,有效地、充分地、经济地利用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

当然,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生态调节功能的同时,加强社会的改造和管理、严格立法、执法,实行综合治理,才可能有效地解决。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在由各类社会活动和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社会大系统内进行的。

因此,在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应当研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各种社会条件。

这些条件可以概括为三方面,即社会生产、社会制度和社会思想文化。

(一)社会生产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决定其它社会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是产生原始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的源泉。

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是由社会生产的需要所决定的,如18世纪的蒸汽技术革命,就是在英国大规模的世界贸易已发展到以人力为动力和手工劳动不能
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发生的。

在现代社会中,生产实践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不但促使了
科学技术在20世纪突飞猛进,还导致科学技术研究成为独立的社会事业和社会部门,研究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由个
人研究、集体研究转变为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

社会生产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第一,生产实践为科学技术提供研究课题和认识材料,同时科学技术成果的真理性和实用性也必须通过生产实践来检
验。

因此,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最根本的认识基础。

第二,从一定意义上说,仪器设备和各种物质技术手段,标志着科学
技术发展的水平,决定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而科学实验所需的这些物质技术手段是通过社会生产活动创造出来,是由
工业生产所提供的。

因此,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最重要的物质保证。

第三,科学技术的研究经费也要靠社会生产提供。


个国家和社会能够筹集多少资金用于科学技术,固然与认识水平和其他社会因素有关,但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发
展的状况和水平。

因此,社会生产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资金来源。

(二)社会制度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存在于社会环境之中,同社会相互作用而向前发展,因此,科学技术必然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和影响。

一定
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主要反映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在历史上,科学技术成果总是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所占有、
掌握和利用,并为巩固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服务。

一些国家的政府和财团,或者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物质条件和经济支
持,或者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干涉甚至遏制某些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其目的无非都是为了让科学技术满足他们的经
济和政治的需要,而不危及他们自身的利益。

因此,尽管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但它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可以被
不同地利用,用来达到不同的目的。

忽视科学技术受社会制度、阶级关系的制约,认为科学技术可以与社会制度相脱离的
观点是不正确的。

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制约,还突出表现在社会制度的变革往往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扫平前进的道路。

英国17世纪资产
阶级革命的成功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英国成为近代科学革命的中心,以及18世纪的产业革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代日本在科学技术上的崛起,不能不说是同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导致的社会制度变革密切相关。

而中国古代科技文明
走在世界前列,到近代却大大地落后于西方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腐朽而又顽固的封建制度桎梏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社会思想文化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思想文化主要是指哲学和宗教思想、伦理道德观念以及文化教育等。

这些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起着相
当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历史上,先进的哲学思想指导、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落后保守的哲学思想却常常起阻碍作用。

比如17世纪英国
培根和18世纪法国狄德罗等人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就对近代欧洲的自然科学提供了进步的世界观和有效的方法论,大大
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而明清时期的传统的儒家哲学为核心的文化专制主义,是导致中国科学技术衰落的重要社会原因。

宗教本质上是与科学不相容的,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的黑暗统治使科学技术停滞几百年,近代科学正是在与宗教势力的斗争
中产生和发展的。

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也有复杂的一面,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客观上又起过一定
的促进的作用。

伦理道德观念对科学技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如果一个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良好
道德风尚,那么就能有力地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反之,如果是鄙薄科学技术,像中国传统观念中视之为"奇技淫巧"的社会
风尚,那就不利于发展科学技术。

其次道德对科学技术的作用还表现在通过影响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而实现。

在长期的科学
研究的历史过程中,科学家在践履社会道德的同时,形成了一套科学道德规范。

科学道德是用以调整科学家之间、科学家与
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还能激励科学家克服困难,勇攀科学技术高峰,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
发展还有赖于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

教育具有着传授文化和科技知识以及培养人才的职能,科学技术研究所需要的研究人
才和管理人才,要依靠教育部门培养和提供,教育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

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规模、
发展速度和水平,反映着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同时也直接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

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小科学时代科学的地位和作用还未凸现出来,也就谈不上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在大科学时代,科学成为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全面而深刻地作用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时,科学就不再是完全中性和客观的事物。

科学研究日益成为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事业之一,科学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之一。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就提上议事日程了。

前苏联科学家谢苗诺夫曾指出:“科学的社会功能越大,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大。

一个科学家不能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家、‘纯粹的’生物学家或‘纯粹的’社会学家,因为他不能对他工作的成果究竟对人类有用还是有害漠不关心,也不能对科学应用的后果究竟使人民境况变好还是变坏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

不然,他不是在犯罪,就是一种玩世不恭。


科学家有责任思考、预测、评估他们所生产的科学知识的可能的社会后果,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科学知识,对于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某些危害比其他人认识得更清楚。

一、科学家从事科学普及的责任
科学普及首先是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普及,让社会公众理解科学。

科学家应使大众明白自己的研究指向,理解研究动因,懂得研究成果的应用,倾听公众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期望。

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已日益成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同时,科学作为一种思想方法、一种精神力量,对于人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的意义和价值不可估量。

因此,普遍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即提高全社会接受、掌握以及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能力,具备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和推崇观察、分析事物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形成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社会氛围;树立科技创新意识、成果应用意识、科技先导意识、尊师重教意识,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动员民众参与各种类型的科技活动,这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今天,对科学的无知无疑意味着无法理解甚至适应现代世界。

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说过:“科学普及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相互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工作者。

”科学普及与科学家的科研工作不但紧密相联,而且互相辉映、融为一体。

没有布鲁诺、伽利略的宣扬、普及,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便难以掀起近代科学的革命风暴;没有赫胥黎“斗犬”般的维护和宣传,便不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深入人心;没有相对论热,爱因斯坦及其理论也不可能家喻户晓。

在科学社会高度一体化的今天,现代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展和深入更是需要公众理解科学;科学家也更需要将科学普及视为自己份内的一项事业,视为科研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科学家正确认识和宣扬科学技术价值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公众作为纳税人,作为科学事业的支持者以及作为科技应用后果的主要承受者,有权利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进行全面地了解,科学家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类社会的未来承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要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一方面科技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诸文明中发挥着贯穿、渗透和整合功能,体现出巨大的正面价值;另一方面,既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损害,又表现在对精神文明的危害,体现了科学技术应用的负面价值。

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价值就在于不断满足人类的需要,不断地实现人类的目的;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价值,对思维方式的变革、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深刻的变化和科学精神的形成等具有重大影响;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价值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参与意识,进步的政治思想、政治道德、政治观点和思维方式,如民主、平等、自由、人权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等;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价值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及社会形态的变更等。

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科学知识的滥用可能会产生势不可挡的灾难性后果。

当前,它突出表现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危机、人口膨胀等。

科学对精神文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对身心造成伤害的消极现象。

人成了机器的一部分,只能同机器、仪表等打交道,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新苦恼。

为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和抑制其负面价值,就需要科学家应以确保人类的生存和促进人类的发展作为终极的目标。

三、科学家弘扬科学精神的责任
科学精神是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进文化的突出体现。

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与科学共同体内外的联系交往中,逐渐形成约束和引导科学行为的价值规范或科学的精神气质,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

具体表现为客观唯实、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一切科学认识必须建立在充分可靠的经验基础上,以可检验的科学事实为出发点,运用公认为正确的研究方法完成科学理论的构建的实证精神;由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探索精神;科学认识主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性的思维活动所体现出来对理智的崇尚的理性精神;充分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的创新精神;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追问它“究竟有什么根据”,而决不轻易相信一切结论,不迷信一切结论,不相信一切权威的怀疑精神;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只能实事求是,不能屈服于任何外界压力的独立精神和科学要回答的不仅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的原理精神。

科学精神是照亮人类从愚昧和黑暗走向文明与光明的灯塔,是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类本身进而改造世界和社会的动力。

科学家不仅要弘扬科学精神,也要站在反对伪科学的前沿阵地,捍卫科学的尊严。

一位科学家往往只在他所从事的和熟悉的范围内是专家,对其他领域可能知之不多,甚至是无知。

在现实生活中,公众常会把信赖科学同信赖科学家等同起来,在有关科学的是非面前,常常听从科学家的意见,由科学家来裁决,而科学家在对自己不太熟悉的事情或领域进行表态时,就极易被伪科学所利用。

四、科学家的社会伦理责任
科学不仅求真,还要扬善。

科学家不仅从事科学研究,还要讲究科学良心和社会良心,把握好自己的研究方向,使自己所从事的科学活动成为一项造福人类的事业。

爱因斯坦曾向那些有志于科学技术研究的青年指出:“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1930年,爱因斯坦发表《我的世界观》一文,其中他说:“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照亮我的道路的,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他始终把“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他反对偶像崇拜和阿谀奉承,对他自己被人作为崇拜的偶像而感到十分不安。

科学家应是社会道德的典范。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早就指出,科学家对人类文明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应该是道德的榜样、“同时代道德最优秀的人”、“道德发展可能达到的最高典型”。

如果这些“最优秀的分子失去力量,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如果人中之杰堕落了,那还到哪里去寻找道德慈善呢?”
科学史的研究表明,第一流的科学家往往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高尚的职业道德对于科学家作出重要的科学贡献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所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贡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五、科学家的社会政治责任
科学对人类的社会事务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使科学的应用有益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福利,科学家也应该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应对科学体制和社会政治承担责任。

对于重大工程进行科学的论证;对于滥用和误用、恶用科技成果的防范呼吁有关立法;对于确定社会发展战略方面,呼吁建立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大协调发展机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科技发展与人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人、自然和社会的综合协调;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巨大的社会功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

爱因斯坦是这方面的光辉典范。

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直关心科学与政治、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战争的关系问题,他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他萦怀于心的最大希望是让科学能真正造福于人类。

1930年,爱因斯坦在给英国的反战团体“不再打仗运动”复信时,专门就科学与战争发表看法说:“你们问我对于科学和战争的关系有什么感想。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完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1955年4月,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同英国哲学家罗素签订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宣言认为,科学界应积极关心主要是通过科学家研究成果给人类带来的危险。

由此掀起了一场由科学家参与国际政治的著名的普格沃什运动。

综上所述,科学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职业,不仅要从事科学研究,拿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奉献于社会,还要与大众进行沟通,使大众理解科学,倾听公众的心声;科学家还承担着从事科学普及的社会责任,宣扬正确运用科学技术价值的责任,弘扬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的责任,反对伪科学,捍卫科学尊严的责任,以及社会伦理责任和社会政治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