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二阶电路 阻尼仿真

2 二阶电路 阻尼仿真
2 二阶电路 阻尼仿真

仿真实验二 二阶电路响应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二阶电路的经典法。

2、掌握二阶电路在过渡期的3种状态及物理过程及其对应响应的图像。

二、 实验原理:

二阶电路是含有两个独立储能元件的电路,表述电路行为的方程是二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

如下图电路便是一个二阶电路

零时刻时闭合开关S ,之前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即()()00,00c L u i ++==。 在开关闭合后发生的电磁过程中,将会有储能元件L 和C 之间的电磁能量转换,但由于耗能元件电阻R 的存在,致使能量不断消耗,最终,电路中的储能越来越少,直至为零,电磁过程结束。该电磁过程基本形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c u 、L i 等变量会发生类似于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那样的单调下降的变化;另一种类型是c u 、L i 会发生周期性振荡变化,这是由于L 和C 元件之间的电磁能量交换所引起的。

计算上述电路中流过电感的电流L i ,由KCL 可知:

,12L R C C C R C L C i i i u du i i C R dt di u L V dt ??=+??==???+=??

上述三式联立可得: 220L L L d i di L CL i dt R dt

-+= 带入特征方程可得: 2

22414L L CL CL R R ???=--??=- ???

,分析R 可能的大小,会出现下列四种情况: (1

)2240L CL R R ?=->?<上述方程可解出两个不等的实根,暂态属于非振荡类型,称电路时过阻尼的。

(2

)2240L CL R R ?=-=?=上述方程可解出两个相等的实根,暂态是非振荡的,称电路处于临界阻尼。

(3

)2240L CL R R ?=-上述方程的解为一对共轭复根,暂态属于振荡类型,称电路时欠阻尼的。

(4)R =∞ 这是一种理想情况,方程的解为一对共轭虚数,电路处

于无阻尼振荡的理想状态。

三、 实验过程与分析:

按上述电路图在ewb 仿真软件中连接各个电路元件,由于示波器只能反映电压量的波形,所以本实验中主要观察响应量C u 的波形。

1

、观察过阻尼情况,令50250

R=Ω<=Ω

运行电路后按下S3闭合电源,所测得波形为下图:

可见此电路响应与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类似,电路的暂态是非振荡的。

2

、观察临界阻尼情况下的响应波形,令250

R=Ω=所测得波形如下图所示

可见电路的暂态仍然是非振荡的。

3

、观察欠阻尼情况下的响应波形,令3250

R k

=Ω>=Ω所测得波形如下图所示:

可见此电路响应存在振荡现象,但是由于有消耗能量的原件R 存在振荡幅度原来越小,最后达到稳定。该电路暂态属于振荡类型。

4、令9999R M =Ω≈∞观察理想状态下的电路响应波形,所测波形如下图所示:

可见此时由于R 处电阻很大很大,相当于断路,所以电阻上几乎没有电流流过,消耗能量很小,电路处于无阻尼振荡状态,电路的能量不断的在L 和C 两元件中变换。

四、 实验小结

本次仿真实验是继试验一之后,继续研究电路的暂态响应问题,只是从一阶电路上升到了相对复杂的二阶电路。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书本上二阶电路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特别是对于其临界阻尼、过阻尼、欠阻尼三种状态有了更深的体会,认识到电路具体处于什么状态要根据电路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按照书上的公式生搬硬套,相信本次试验对我今后的学习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分压式放大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 测量法。 3.熟悉简单放大电路的计算及电路调试。 4.能够设计较为简单的对温度稳定的具有一定放大倍数的放大电路。 二、实验要求:输入信号Ai=5 mv, 频率f=20KHz, 输出电阻R0=3kΩ, 放大倍数Au=60,直 流电源V cc=6v,负载R L=20 kΩ,Ri≥5k,Ro≤3k,电容C1=C2=C3=10uf。三、实验原理: (一)双极型三极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 1.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1)基本电路组成。如下图所示: (2)静态分析。I BQ=(V cc-U BEQ)/R B (V CC为图中RC(1)) I=βI BQ

U CEQ=V CC-I CQ R C (3)动态分析。A U=-β(R C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跟随器)。 (1)基本电路组成。如下图所示: (2)静态分析。I BQ=(V cc-U BEQ)/(R b +(1+β)R e)(V CC为图中Q1(C)) I CQ=βI BQ U CEQ=V CC-I EQ R e≈V CC-I CQ R e (3)动态分析。A U=(1+β)(R e管共基极放大电路。 (1)基本电路组成。如下图所示:

(2)静态分析。I EQ=(U BQ-U BEQ)/R e≈I CQ (V CC为图中RB2(2)) I BQ=I EQ/(1+β) U CEQ=V CC-I CQ R C-I EQ R e≈V CC-I QC(R C+R e) (3)动态分析。AU=β(R C极管将输入信号放大。 2.两电阻给三极管基极提供一个不受温度影响的偏置电流。 3.采用单管分压式共射极电流负反馈式工作点稳定电路。 四、实验步骤: 1.选用2N1711型三极管,测出其β值。 (1)接好如图所示测定电路。为使ib达到毫安级,设定滑动变阻器Rv1的最大阻值是 1000kΩ,又R1=3 kΩ。

模拟电子电路仿真和实测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报告111-副本

课程专题实验报告 (1)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小组成员:涛,敏 学号:0,0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12-1班 指导教师:房建东 成绩: 2014年5月25日

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课程专题设计任务书(1)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专业班级:电子12-1 指导教师(签名): 学生/学号:涛 0敏0

实验观察R B 、R C 等参数变化对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式方法和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方法及R B 、R C 等参数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图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偏置电阻R B1、R B2组成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三、实验设备 1、 信号发生器 2、 双踪示波器 SS —7802 3、 交流毫伏表 V76 4、 模拟电路实验箱 TPE —A4 5、 万用表 VC9205 四、实验容 1.测量静态工作点 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它的静态工作点估算方法为: U B ≈ 2 11B B CC B R R U R +? I E =E BE B R U U -≈Ic U CE = U CC -I C (R C +R E )

图1 晶体管放大电路实验电路图 实验中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为零的情况下进行。 根据实验结果可用:I C ≈I E = E E R U 或I C = C C CC R U U U BE =U B -U E U CE =U C -U E 计算出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五.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Multisim仿真 在Multisim中构建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图1(a)所示,电路中晶体管采用FMMT5179 (1)测量静态工作点 可在仿真电路中接入虚拟数字万用表,分别设置为直流电流表或直流电压 表,以便测量I BQ 、I CQ 和U CEQ ,如图所示。

(最新整理)实验6二阶电路响应的仿真

(完整)实验6 二阶电路响应的仿真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实验6 二阶电路响应的仿真)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实验6 二阶电路响应的仿真的全部内容。

实验六 二阶电路响应的仿真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二阶动态电路响应的特点。 (2) 学习二阶电路衰减系数、振荡频率的测量方法,了解电路参数对它们的影响; (3) 观察、分析二阶电路响应的三种变化曲线及其特点,加深对二阶电路响应的认识与理解。 二、原理说明 (1) 二阶电路 在一个动态网络中,若同时有两个性质独立的储能元件L 和C 存在, 则这个可以用二阶微分方程描述的动态电路称 为二阶电路。 对于一个二阶电路,典型的RLC 串联电路(图6-1所示),无论是零输入响应还是零状态响应, 电路过渡过程的性质都完全由特征方程 012=++RCp LCp (6.1) 的特征根 LC L R L R p 1222 2 ,1- ?? ? ??±-= (6。2) 来决定。 该特征根是二阶常系数齐次微分方程,所以该电路被称为二阶电路。一般分三种情况来分析: 1) C L R 2> P 1,2是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电路过渡过程的性质是过阻尼的非振荡过程。响应是单调的。波形如图6-2所示. 图4-3-7 二阶电 图6-1

示波器显示LC阻尼振荡

第32卷 第9期2003年9月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Physics Teaching in M iddle Schools Vol.32 No.9S ep. 2003 实验研究 示波器显示L C 阻尼振荡 郭兴林 (江苏省邳州官湖高级中学 221321) 如图1所示为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 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211面演示LC 振荡电 图1 路产生振荡电流的实验电路图.用指针式直流电流表显示L C 振荡电路产生的阻尼振荡,要求振荡电路的周期必须选择适当,并且使电流表工作在临界阻尼或略过阻尼状态,否则,就会出现假现象.在不计电容器的介质损耗时,L C 振荡电路产生振荡的条件为:R L +R g <2L / C ,理论和实践证明,若电感线圈、电容 器和电流表选择不当,L C 电路就不能产生振 荡.所以,该实验对器材的选用要求较高,物理 实验用于演示L C 振荡的J2434型电磁振荡演 示器,所用的线圈自感系数在500H 以上,直 流电阻不大于408,其质量有10kg 之多,电 流表也必须为专用仪表,不能用一般的电表代替[1].没有配套的仪器,很难完成该实验的演示.用示波器取代电流表,观察L C 电路的阻尼振荡,实验易于实现,效果较好.1.实验原理短接图1中的电流表G ,示波器的Y 输入端与线圈L 并联,由于观察时不受L C 振荡周期的限制,电容器电容量可取较小,电路很容易满足振荡条件R L <2L / C ;由于示波器输入的阻抗大(1M 以上),对L C 振荡电路的影响很小,用示波器观察L C 的阻尼振荡电压形成,对振荡电路参数要求很低. 如图1所示,当开关S 由2搬到1时,L C 电路产生振荡电流,示波器就显示一组振幅较 小的阻尼振荡正弦波形,但为时极短,因示波 器中的示波管属中余辉管,波形出现后立即消失[2],为使示波器能显示一稳定而不闪烁的阻尼振荡波形,就要提高开关S 搬动的频率,根据人的视觉暂留1/24s ,每秒钟要搬动开关48次以上,这无法通过手动来完成,考虑到在搬动开关时,相当于一方波信号加到电容器的两端,将实验设计为如图2所示的形式,便可观察到L C 的阻尼振荡波形. 2.实验装置 电感线圈L 可用J2449型自感现象演示 器中的电感线圈,或用J2423型可拆变压器中的一组线圈,实验对电感线圈的要求较低,电感量在零点几亨即可;J2464型教学信号源有50Hz 方波形电路,可提供实验需要的方波信号;电容器C 为0.033L F 金属纸介电容;电阻R 为100k 8;示波器为普通的教学或学生示波器. 3.实验过程按图2连接电路,让教学信号源输出 50图2Hz 的方波,经电阻R 给振荡电路提供一初始电压,用示波器显示L C 振荡电压波形,示波器的Y 衰减置于“1”挡,扫描范围置于“100~1kHz ”挡,适当调节教学信号源方波的输出 幅度,同时调节示波器Y 增益和扫描微调,使示波器荧光屏上显示阻尼振荡波形.参考文献[1]、[2] 王兴乃,罗栋国等.教学仪器维修大全第三册.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2?27?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仿真实验报告模板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仿真 实验报告 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年月日 实验1降压变换器 一、实验目的: 设计一个降压变换器,输入电压为220V,输出电压为50V,纹波电压为输出电压的0.2%,负载电阻为20欧,工作频率分别为220kHz。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参数。 2、建立仿真模型。 3、仿真结果与分析。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MATLAB仿真软件 四、实验原理图: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建立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在MATLAB的菜单栏上点击File,选择New,再在弹出菜单中选择Model,这时出现一个空白的仿真平台,在这个

平台上可以绘制电路的仿真模型。 2.提取电路元器件模块。在仿真模型窗口的菜单上点击Simulink调出模型库浏览器,在模型库中提取所需的模块放到仿真窗口。 3.仿真模型如图所示。 六、参数设置 七、仿真结果分析

实验2升压变换器 一、实验目的: 将一个输入电压在3~6V的不稳定电源升压到稳定的15V,纹波电压低于0.2%,负载电阻10欧,开关管选择MOSFET,开关频率为40kHz,要求电感电流连续。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参数。 2、建立仿真模型。 3、仿真结果与分析。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MATLAB仿真软件 五、实验原理图: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建立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在MATLAB的菜单栏上点击File,选择New,再在弹出菜单中选择Model,这时出现一个空白的仿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绘制电路的仿真模型。 2.提取电路元器件模块。在仿真模型窗口的菜单上点击Simulink调出模型库浏览器,在模型库中提取所需的模块放到仿真窗口。 3.仿真模型如图所示。 六、参数设置 七、仿真结果分析

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原理实验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仿真王向展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集成电路原理 实验名称: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仿真 小组成员: 实验地点:科技实验大楼606 实验时间: 2017年6月12日 2017年6月12日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一、实验名称: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仿真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原理 1、转换速率(SR):也称压摆率,单位是V/μs。运放接成闭环条件下,将一个阶跃信号输入到运放的输入端,从运放的输出端测得运放的输出上升速率。 2、开环增益:当放大器中没有加入负反馈电路时的放大增益称为开环增益。 3、增益带宽积:放大器带宽和带宽增益的乘积,即运放增益下降为1时所对应的频率。 4、相位裕度:使得增益降为1时对应的频率点的相位与-180相位的差值。 5、输入共模范围:在差分放大电路中,二个输入端所加的是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输入信号叫共模信号,此信号的范围叫共模输入信号范围。 6、输出电压摆幅:一般指输出电压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图 1两级共源CMOS运放电路图 实验所用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中有多个电流镜结构,M1、M2构成源耦合对,做差分输入;M3、M4构成电流镜做M1、M2的有源负载;M5、M8构成电流镜提供恒流源;M8、M9为偏置电路提供偏置。M6、M7为二级放大电路,Cc为引入的米勒补偿电容。 其中主要技术指标与电路的电气参数及几何尺寸的关系:

转换速率:SR=I5 I I 第一级增益:I I1=?I I2 I II2+I II4=?2I I1 I5(I2+I3) 第二级增益:I I2=?I I6 I II6+I II7=?2I I6 I6(I6+I7) 单位增益带宽:GB=I I2 I I 输出级极点:I2=?I I6 I I 零点:I1=I I6 I I 正CMR:I II,III=I II?√5 I3 ?|I II3|(III)+I II1,III 负CMR:I II,III=√I5 I1+I II5,饱和 +I II1,III+I II 饱和电压:I II,饱和=√2I II I 功耗:I IIII=(I8+I5+I7)(I II+I II) 四、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基于微电子技术应用背景和《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课程设置及其特点而设置,为IC设计性实验。其目的在于: 根据实验任务要求,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自主完成相应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掌握基本的IC设计技巧。 学习并掌握国际流行的EDA仿真软件Cadence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电路的模拟仿真。 五、实验内容 1、根据设计指标要求,针对CMOS两级共源运放结构,分析计算各器件尺寸。 2、电路的仿真与分析,重点进行直流工作点、交流AC和瞬态Trans分析,能熟练掌握各种分析的参数设置方法与仿真结果的查看方法。 3、电路性能的优化与器件参数调试,要求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独立式键盘与LED显示示例 例4—17: 功能:数码管的数据端与P0口引脚采用正序,试编写程序,分别实现功能:上电后数码管显示“P”,按下任何键后,显示从“0”开始每隔1秒加1,加至“F”后,数码管显示“P”,进入等待按键状态。 Keil编程: 电路图: 初始状态时:

3 秒后:程序: TEMP EQU 30H ORG 0000H JMP START ORG 0100H START:MOV SP,#5FH MOV P0,#8CH MOV P3,#0FFH NOKEY:MOV A,P3 CPL A JZ NOKEY MOV TEMP,P3 CALL D10ms MOV A,P3 CJNE A,TEMP,NOKEY MOV R7,#16 MOV R2,#0 LOOP:MOV A,R2 MOV DPTR,#CODE_P0 MOVC A,@A+DPTR MOV P0,A INC R2 SETB RS0 CALL D_1S CLR RS0 DJNZ R7,LOOP JMP START D_1S:MOV R6,#100 D10:CALL D10ms DJNZ R6,D10 RET D10ms:MOV R5,#10 D1ms:MOV R4,#249 DL:NOP NOP DJNZ R4,DL DJNZ R5,D1ms RET CODE_P0:DB 0C0H,0F9H,0A4H,0B0H,99H, 92H,82H,0F8H DB 80H,90H,88H,83H,0C6H,0A1 H,86H,8EH END 例4—18: 功能:执行程序时,先显示“P” 1、按键K0按下后,数码管显示拨动开关S3~S0对应的十进制值; 2、按键K1按下后,P0口数码管显示拨动开关S3~S0对应的十六进制值; 3、按键K2按下后,P2口数码管显示拨动开关S3~S0对应的十六制值;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数字仿真实验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数字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电路模拟和数字仿真研究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各种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编制获得各种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数字仿真程序。 3.完成各种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4.运行所编制的程序,完成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数字仿真研究,并与电路模拟研究的结果作比较。 三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设计并连接各种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3.用MATLAB编写计算各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数字仿真研究,并与电路模拟测试结果作比较。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 1.积分环节模拟电路、阶跃响应

仿真结果: 2.比例积分环节模拟电路、阶跃响应 仿真结果:

3.比例微分环节模拟电路、阶跃响应 仿真结果: 4.惯性环节模拟电路、阶跃响应

仿真结果: 5.实验结果分析: 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1/Ts(T为积分时间常数),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1/(Ts+1)(T为惯性环节时间常数)。 当时间常数T趋近于无穷小,惯性环节可视为比例环节, 当时间常数T趋近于无穷大,惯性环节可视为积分环节。

实验二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的电路模拟与数 字仿真研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研究典型系统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观测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测出其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并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设计并连接由一个积分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组成的二阶闭环系统的模拟电路; 2.利用实验设备观测该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并测出其超调量和调节时间; 3.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参数观测参数对系统的动态性能的影响; 4.分析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 典型二阶系统 仿真结果:1)过阻尼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电路仿真

实验1 叠加定理的验证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Group:Indicators, Family:VOLTMETER 或AMMETER)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参考方向),并按上图连接; 2. 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I1为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和I1; 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和I2; 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

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和I3; 4.根据叠加电路分析原理,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所以,正常情况下应有U1=U2+U3,I1=I2+I3; 经实验仿真: 当电压源和电流源共同作用时,U1=-1.6V I1=6.8A. 当电压源短路即设为0V,电流源作用时,U2=-4V I2=2A 当电压源作用,电流源断路即设为0A时,U3=2.4V I3=4.8A

所以有U1=U2+U3=-4+2.4=-1.6V I1=I2+I3=2+4.8=6.8A 验证了原理 实验2 并联谐振电路仿真 2.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电容C1,电感L1,信号源V1,按上图连接并修改按照例如修改电路的网络标号; 3.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10Ω,电阻R2=2KΩ,电感L1=2.5mH,电容C1=40uF。信号源V1设置为AC=5v,Voff=0,Freqence=500Hz。 4.分析参数设置: AC分析:频率范围1HZ—100MHZ,纵坐标为10倍频程,扫描

Multisim模拟电路仿真实验

实验19 Multisim 数字电路仿真实验 1.实验目的 用Multisim 的仿真软件对数字电路进行仿真研究。 2.实验内容 实验19.1 交通灯报警电路仿真 交通灯故障报警电路工作要求如下: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指示灯在下 列情况下属正常工作,即单独的红灯指示、黄灯指示、绿灯指示及黄、绿灯 同时指示,而其他情况下均属于故障状态。出故障时报警灯亮。 设字母R 、Y 、G 分别表示红、黄、绿三个交通灯,高电平表示灯亮, 低电平表示灯灭。字母Z 表示报警灯,高电平表示报警。则真值表如表 19.1所示。 逻辑表达式为:RY RG G Y R Z ++= 若用与非门实现,则表达式可化为:RY RG G Y R Z ??= Multisim 仿真设计图如图19.1所示: 图19.1的电路图中分别用开关A 、B 、C 模拟控制红、黄、绿灯的亮暗,开关接向高电平时表示灯亮,接向低电平时表示灯灭。用发光二极管LED1的亮暗模拟报警灯的亮暗。另外用了一个5V 直流电源、一个7400四2输入与非门、一个7404六反相器、一个7420双4输入与非门、一个500 表19.1 LED_red LED1 图19.1

欧姆电阻。 在模拟实验中可以看出,当开关A、B、C中只有一个拨向高电平,以及B、C同时拨向高电平而A拨向低电平时报警灯不亮,其余情况下报警灯均亮。 实验19.2数字频率计电路仿真 数字频率计电路(实验13.3)的工作要求如下:能测出某一未知数字信号的频率,并用数码管显示测量结果。如果用2位数码管,则测量的最大频率是99Hz。 数字频率计电路Multisim仿真设计图如图19.2所示。其电路结构是: 用二片74LS90(U1和U2)组成BCD码100进制计数器,二个数码管U3和U4分别显示十位数和个位数。四D触发器74LS175(U5)与三输入与非门7410(U6B)组成可自启动的环形计数器,产生闸门控制信号和计数器清0信号。信号发生器XFG1产生频率为1Hz、占空比为50%的连续脉冲信号,信号发生器XFG2产生频率为1-99Hz(人为设置)、占空比为50%的连续脉冲信号作为被测脉冲。三输入与非门7410(U6A)为控制闸门。 运行后该频率计进行如下自动循环测量: 计数1秒→显示3秒→清零1秒→…… 改变被测脉冲频率,重新运行。

实验五一阶RC电路的过渡过程的multisim实验分析解析

实验五 一阶RC 电路的过渡过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研究RC 串联电路的过渡过程。 2、研究元件参数的改变对电路过渡过程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电路在一定条件下有一定的稳定状态,当条件改变,就要过渡到新的稳定状态。从一种稳定状态转到另一种新的稳定状态往往不能跃变,而是需要一定的过渡过程(时间)的,这个物理过程就称为电路的过渡过程。电路的过渡过程往往为时短暂,所以电路在过渡过程中的工作状态成为暂态,因而过渡过程又称为暂态过程。 1、RC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电容C 充电) 在图5-1 (a)所示RC 串联电路,开关S 在未合上之前电容元件未充电,在t = 0时将开关S 合上,电路既与一恒定电压为U 的电源接通,对电容元件开始充电。此时电路的响应叫零状态响应,也就是电容充电的过程。 (a) (b) 图5-1 RC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电路及u C 、u R 、i 随时间变化曲线 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t > 0时电路的微分方程为 (注:dt du C i CU q dt dq i c c === ,故,) 电容元件两端电压为 其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5-1 (b) 所示。电压u c 按指数规律随时间增长而趋于稳定值。 电路中的电流为 电阻上的电压为 其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5-1 (b) 所示。

2、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电容C放电) 在图5-2(a)所示, RC串联电路。开关S在位置2时电容已充电,电容上的电压u C= U0,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在t = 0时将开关从位置2转换到位置1,使电路脱离电源,输入信号为零。此时电容元件经过电阻R开始放电。此时电路的响应叫零输入响应,也就是电容放电的过程。 (a) (b) 图5-2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电路及u C、u R、i随时间变化曲线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t >0时的电路微分方程为 电容两端电压为 其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5-2 (b)所示。它的初始值为U0,按指数规律衰减而趋于零。 τ=R C 式中τ = RC,叫时间常数,它所反映了电路过渡过程所用时间的长短,τ越大过渡时间就越长。 电路中的电流为 电阻上电压为 其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5-2 (b)所示。 3、时间常数τ 在RC串联电路中,τ为电路的时间常数。在电路的零状态(电容充电)响应上升到稳态值的63.2%所需要时间为一个时间常数τ,或者是电路零输入(电容放电)响应衰减到初始值的36.8%所需要时间[2]。虽然真正电路到达稳定状态所需要的时间为无限大,但通常认为经过(3-5)τ的时间,过度过程就基本结束,电路进入稳态。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脉冲信号源

LC无阻尼自由振荡电路

LC无阻尼自由振荡电路 将一个电感L、电容C串联,无电源,忽视电路中的电阻。电路接通后,会产生电流吗? 显然,如果产生了电流,说明此时电路具有能量(电能),但是电路中,既没有提供电能的电源,也没有消耗电能的电阻,只是闭了一个开关而已,这说明原先电路中就有能量。因为最开始时,开关未闭合,电路中显然没有电流,那么电感中无电流,就没有电流产生的磁场,所以电感中没有磁场能。所以这个能量,只能来源于电容C两极板间的电势能。 设最初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为U 这个电路涉及到电流方向的问题,所以要选取关联参考方向。以从电容器高电位极板通过电感回到低电位极板的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电压、电流均按此方向确定。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有 u L +u C =0 则u C =-u L 根据电感、电容上电流、电压间的微分关系,有 u L =L*di/dt i=C*du C /dt 则 i=C*d(-u L )/dt i=-C*du L /dt i=-C*d(L*di/dt)/dt i=-LC*d2i/dt2 LC*d2i/dt2+i=0

这是一个二阶线性常系数齐次微分方程,用特征方程法解 方程中i对t的二阶导数前系数为LC,i前的系数为1,则特征方程为LCx2+1=0 LCx2=-1 x2=-1/LC x=±(-1/LC)1/2 (注:为避免与电流符号混淆,虚数单位用j表示) x=±(1/LC)1/2j x 1=(1/LC)1/2j,x 2 =-(1/LC)1/2j 根据特征方程法的解法,方程通解应为:(注:为避免与电容混淆,积分变量用A'、B'表示) i=A'e(1/LC)^(1/2)*jt+B'e-(1/LC)^(1/2)*jt i=A'e[(1/LC)^(1/2)*t]j+B'e[-(1/LC)^(1/2)*t]j 根据欧拉公式e jx=jsinx+cosx,有 i=A'{jsin[(1/LC)1/2t]+cos[(1/LC)1/2t]}+B'{jsin[-(1/LC)1/2t]+cos[-(1/LC)1/2 t]} i=A'jsin[(1/LC)1/2t]+A'cos[(1/LC)1/2t]+B'jsin[-(1/LC)1/2t]+B'cos[-(1/LC)1/ 2t] i=A'jsin[(1/LC)1/2t]+A'cos[(1/LC)1/2t]-B'jsin[(1/LC)1/2t]+B'cos[(1/LC)1/2t ] i=(A'-B')jsin[(1/LC)1/2t]+(A'+B')cos[(1/LC)1/2t] 当t=0时,因电感上电流不突变,所以i=0 代入i=(A'-B')jsin[(1/LC)1/2t]+(A'+B')cos[(1/LC)1/2t],得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晶闸管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与方法; 2.掌握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和阻感负载时的工作; 3.掌握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MATLAB的仿真方法,会设置各个模块的参数。 二、实验模型和参数设置 1. 总模型图: 有效值子系统模型图: 平均值子系统模型图:

2.参数设置 晶闸管:Ron=1e-3,Lon=1e-5,Vf=,Ic=0,Rs=500, Cs=250e-9.电源:Up=100*, f=50Hz. 脉冲发生器:Amplitude=5, period=, Pulse Width=2 情况一:R=1Ω,L=10mH; a=0°or a=60°; 情况二:L=10mH; a=0°or a=60°; 三、波形记录和实验结果分析 (1)R=1Ω,L=10mH; a=0°时的波形图: (2)R=1Ω,L=10mH; a=60°时的波形图:

(3)L=10mH; a=0°时的波形图: (4)L=10mH; a=60°时的波形图:

在波形图中,从上到下依次代表电源电压、脉冲发生器电压、晶闸管的电流,、晶闸管两端电压、负载电流和负载两端电压。 分析对比这四张图可以知道,由于负载中有电感,因此晶闸管截止的时刻并不在电压源为负值的时刻,而是在流过晶闸管的电流为零的时刻;同时,在对比中可以发现在电感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负载的存在会使关断时间提前。 1.计算负载电流、负载电压的平均值: 以R=1Ω,L=10mH时 o α = 负载电压的平均值为如下: o α 60 = 负载电压的平均值为如下:

模拟电路仿真实验

模拟电路仿真实验 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多级负反馈放大器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仿真软件研究多级负反馈放大电路。 (2)学习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掌握多级集成运放电路的工作特点。 (3)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掌握负反馈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1.测试开环和闭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反馈网络的电压反馈系数的通频带; 2.比较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通频带在开环和闭环时的差别; 3.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 二、实验原理及电路 (1)基本概念: 1.在电子电路中,将输出量(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电路形式作用到输入回路,用来影响其输入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或输入电流)的措施称为反馈。 若反馈的结果使净输入量减小,则称之为负反馈;反之,称之为正反馈。若反馈存在于直流通路,则称为直流反馈;若反馈存在于交流通路,则称为交流反馈。 2.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若反馈量取自输出电压,则称之为电压反馈;若反馈量取自输出电流,则称之为电流反馈。输入量、反馈量和净输入量以电压形式相叠加,称为串联反馈;以电流形式相叠加,称为并联反馈。 3.在分析反馈放大电路时,“有无反馈”决定于输出回路和输入回路是否存在反馈支路。“直流反馈或交流反馈”决定于反馈支路存在于直流通路还是交流通路;“正负反馈”的判断可采用瞬时极性法,反馈的结果使净输入量减小的为负反馈,使净输入量增大的为正反馈;“电压反馈或电流反馈”的判断可以看反馈支路与输出支路是否有直接接点,如果反馈支路与输出支路有直接接点则为电压反馈,否则为电流反馈;“串联反馈或并联反馈”的判断可以看反馈支路与输入支路是否有直接接点,如果反馈支路与输入支路有直接接点则为并联反馈,否则为串联反馈。 4.引入交流负反馈后,可以改善放大电路多方面的性能: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展宽通频带、减小非线性失真等。实验电路如图所示。该放大电路由两级运放构成的反相比例器组成,在末级的输出端引入了反馈网路C f 、R f2和R f1,构成了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R110kΩ R2100kΩ R3 10kΩ R43.9kΩ R53.9kΩ R63.9kΩ R7200kΩ R81kΩ R94.7kΩR10300kΩ U1A LM324N 3 2 11 41 U1C LM324N 10 9 11 4 8 C110uF C210uF C3 10uF J1 Key = Space J2 Key = A VCC 10V VEE -10V 1 4 10 8 11 12 13 7 3 6 5VEE VCC 2 9

仿真实验二 二阶电路响应的三种

仿真实验二 二阶电路响应的三种(欠阻尼、过阻尼及 临界阻尼)状态轨迹及其特点 实验目的: (1)、测试二阶动态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了解电路元件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2)、观察、分析二阶电路响应的三种状态轨迹及其特点。加深对二阶电路响应的认识与 理解。 实验原理: 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 以电容电压为变量,电路的微分方程为:022=++c t c c u d du RC dt u d LC 以上二阶微分方程的特征方程为: 012 =++RCp LCp 方程的特征根为: LC L R L R p 1)2(2212-±-= (1)p 1和p 2为不相等的负实根(C L R 2>)应显示过阻尼状态; (2)p 1和p 2为共轭复根 (C L R 2 < )应显示欠阻尼状态; (3)p 1和p 2为相等的负实根 (C L R 2= )应显示临界阻尼状态。 仿真例题分析:

如图: L=10mH,C=100μF ,R 2为20Ω,电源V=5V 。 理论计算过程: 1、临界状态: 根据公式得: Ω=??==--2010 10010102263 C L R 则当R=20Ω时,为临界状态,此时模拟波形为:

2、阻尼状态: 当R=100Ω,即为C L R 2 >时,为过阻尼状态,模拟波形为: 3、欠阻尼状态: 则若R=1Ω,即为C L R 2 <,应该为欠阻尼状态,此时模拟波形为:

四、结果与误差分析 仿真结果为:在RCL 串联电路中, 当 C L R 2> 显示过阻尼状态; C L R 2< 显示欠阻尼状态; C L R 2= 显示临界阻尼状态。 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测量结果有一定的误差。主要原因有: (1)本实验中具体实验值与理论值比较的部分较少,主要通过肉眼观察波形,此时若 在波形上得出数据,则会产生较大误差。 (2)观测误差;我们通过观测得到的数值会受各种因素限制,如在观察示波器时,由于 是肉眼观察,相位差有误差,但是我们只要精心准备仿真试验,尽力减小各种因素 的影响,就可以得到较好的仿真结果。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电路仿真 实验1 叠加定理的验证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Group:Indicators, Family:VOLTMETER 或

AMMETER)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参考方向),并按上图连接; 2. 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 I1为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和I1; 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和I2; 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和I3; 4.根据叠加电路分析原理,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所以,正常情况下应有U1=U2+U3,I1=I2+I3; 经实验仿真: 当电压源和电流源共同作用时,U1=-1.6V I1=6.8A. 当电压源短路即设为0V,电流源作用时,U2=-4V I2=2A 当电压源作用,电流源断路即设为0A时,U3=2.4V I3=4.8A

所以有U1=U2+U3=-4+2.4=-1.6V I1=I2+I3=2+4.8=6.8A 验证了原理 实验2 并联谐振电路仿真 2.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电容C1,电感L1,信号源V1,按上图连接并修改按照例如修改电路的网络标号; 3.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10Ω,电阻R2=2KΩ,电感L1=2.5mH,电容C1=40uF。信号源V1设置为AC=5v,Voff=0,Freqence=500Hz。 4.分析参数设置: AC分析:频率范围1HZ—100MHZ,纵坐标为10倍频程,扫描点数为10,观察输出节点为Vout响应。 TRAN分析:分析5个周期输出节点为Vout的时域响应。 实验结果: 要求将实验分析的数据保存 (包括图形和数据),并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最后提交实验报告时需要将实验结果附在实验报告后。 根据并联谐振电路原理,谐振时节点out电压最大且谐振频率为w0=1/LC=1000 10,f0=w0/2 =503.29Hz 谐振时节点out电压 * 理论值由分压公式得u=2000/(2000+10)*5=4.9751V.

《阶电路的仿真实验》word版

仿真实验1 RC电路的过渡过程测量 一、实验目的 1、观察RC电路的充放电特性曲线,了解RC电路由恒定电压源激励的充放电过程和零输入的放电过程。 2、学习并掌握EWB软件中虚拟示波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二、原理及说明 1、充电过程 当电路中含有电容元件或电感元件时,如果电路中发生换路,例如电路的开关切换、电路的结构或元件参数发生改变等,则电路进入过渡过程。 一阶RC电路的充电过程是直流电源经电阻R向C充电,就是RC电路对直流激励的零状态响应。对于图1所示的一阶电路,当t=0时开关K由位置2转到位置1,由方程: 初始值:Uc(0-)=0 可以得出电容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RC充电时,电容两端的电压按照指数规律上升,零状态响应是电路激励的线性函数。其中τ=RC,具有时间的量纲,称为时间常数,它是反映电路过渡过程快慢程度的物理量。τ越大,暂态响应所待续的时间越长即过渡过程时间越长。反之,τ越小,过渡过程的时间越短。 2、放电过程 RC电路的放电过程是电容器的初始电压经电阻R放电,此时电路在无激励情况下,由储能元件的初始状态引起的响应,即为零输入响应。在图1中,让开关K于位置1,使初始值Uc(0-)=U S,再将开关K转到位置2。电容放电由方程, 可以得出电容器上的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实验内容 1、RC电路充电过程 (1) 在EWB软件的元器件库中,选择直流电压源、接地符号以及所需的电阻、电容、双掷开关等,电容C= μF (一位同学学号最后两位)),电阻R= KΩ(另一位同学学号最后两位)。按照图2接线,并从仪器库中选择示波器XSC接在电容器的两端。 (2) 启动仿真运行开关,手动控制电路中的开关切换,开关置于1点,电源通过电阻对电容充电。观测电容的电压变化,移动示波器显示面板上的指针位置,记录电容在不同时间下的电容电压,填在表1中。 表1 RC电路充电 充电时间 t2(s) (近似τ值)0τ2τ3τ4τ5τ 注: 测量值Uc(V) 理论值Uc(V) 2、RC电路放电过程 将电容充电至10V电压,手动控制电路中的开关切换,将开关K置于3点,电容通过电阻放电。观测方法同上,数据记在表2中。 表2 RC电路放电 放电时间 t2(s) (近似τ值)0τ2τ3τ4τ5τ 注: 测量值Uc(V) 理论值Uc(V)

单管放大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 单管放大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放大电路支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电流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3、了解支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 4、掌握发射极负反馈电阻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5、了解信号源内阻Rs 对放大电路频带(上限截止频率f H )的影响。 二、实验电路与实验原理图

2、直流通路 VCC 12V 将基极偏置电路用戴维南定理等效成电压源,得到支流通路。开路电压:V BB = V CC*R B2/(R B1 + R B2) 电源内阻:R B = R B1 // R B2 三、实验内容 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 ※预习计算

直流工作点的调整 I CQ =1.0mA 时 3.3c R C CQ V R I V ==, 1.95BQ E CQ BE V R I V V ≈+= 12 '11 75.4//55.4CC BQ B CQ BQ B W B B V V R K I V R R R R K β-= =Ω +=-=Ω -7.5C CEQ CC BQ R BE V V V V V V =-+= I CQ =2.0mA 时 6.6c R C CQ V R I V ==, 3.15BQ E CQ BE V R I V V ≈+= 12 ' 1140.8, //20.8CC BQ B CQ BQ B W B B V V R K I V R R R R K β-= =Ω+=-=Ω -3C CEQ CC BQ R BE V V V V V V =-+= 由此可以得到扫描参数时的大致范围 要求:调节RW ,在ICQ=1mA 和2mA 时,测量VCEQ 的值,并记录RB1的值。 操作:对R W 进行参数扫描,通过观察Rc 上的电压变化 可以得到 CQ I ( c CQ c U I R = ), Uc 可以通过V (Vcc )-V(4)得到,从而可以在扫描参数设备时通过跟踪Uc 得到CQ I 为一 定值时对应的V CEQ 以及相应的R W 。 仿真结果(设备参数扫描):

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实验报告

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 2. 研究电路元件参数对二阶电路动态响应的影响。 3. 研究欠阻尼时,元件参数对α和固有频率的影响。 4. 研究RLC 串联电路所对应的二阶微分方程的解与元件参数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图1.1 RLC 串联二阶电路 用二阶微分方程描述的动态电路称为二阶电路。图1.1所示的线性RLC 串联电路是一个典型的二阶电路。可以用下述二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 s 2 U 2=++c c c u dt du RC dt u d LC (1-1) 初始值为 C I C i dt t du U u L t c c 0 00 )0()()0(== =-=-- 求解该微分方程,可以得到电容上的电压u c (t )。 再根据:dt du c t i c c =)( 可求得i c (t ),即回路电流i L (t )。 式(1-1)的特征方程为:01p p 2 =++RC LC 特征值为:2 0222,11)2(2p ωαα-±-=-±- =LC L R L R (1-2)

定义:衰减系数(阻尼系数)L R 2= α 自由振荡角频率(固有频率)LC 1 0= ω 由式1-2 可知,RLC 串联电路的响应类型与元件参数有关。 1. 零输入响应 动态电路在没有外施激励时,由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引起的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 电路如图1.2所示,设电容已经充电,其电压为U 0,电感的初始电流为0。 图1.2 RLC 串联零输入电路 (1) C L R 2 >,响应是非振荡性的,称为过阻尼情况。 电路响应为: ) () ()()()(2 1 2 1 120 121 20 t P t P t P t P C e e P P L U t i e P e P P P U t u ---= --= 图1.3 RLC 串联零输入瞬态分析 响应曲线如图1.3所示。可以看出:u C (t)由两个单调下降的指数函数组成,为非振荡的 过渡过程。整个放电过程中电流为正值, 且当2 11 2ln P P P P t m -=时,电流有极大值。 (2)C L R 2 =,响应临界振荡,称为临界阻尼情况。 电路响应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