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开启全新变革,引领全球经济发展。而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人工智能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时代,数据到底该怎么用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数据隐私是一项基本权利,未经同意,任何人不应该将他人的搜索行为、购买行为、行程等数据用于牟利。就如一些互联网媒体在未经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抓取消费者的搜索记录,并投放广告,这等于未经授权将个人隐私数据变现来赚取收入,某种程度上已侵犯了用户的数据隐私权。
日前,脸书董事长扎克伯格在问询听证会上承认,除了将注册用户的数据供第三方使用,脸书还收集未注册用户的数据,令数据“泄密门”进一步发酵.而国内消费者反映,在手机百度上搜索吸尘器后,频繁收到百度、京东、网易新闻等APP推送的吸尘器广告。百度利用搜索记录定向推送吸尘器广告尚可理解,为何京东、网易新闻也有此类推送呢?他们又是如何得知该消费者关注吸尘器呢?数据隐私状况令人担忧.
同时,数据分享又是十分必要的。以人工智能医生为例,仅在影像诊断方面,人工智能就需要学习大量的影像病例,以达到较高的准确率。此类数据分享和汇总分析最终将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提高社会的总体福利。
数据隐私与数据分享界限如何划分?关键在于规则的建立。脸书数据“泄密门”后,苹果、百度、腾讯等企业纷纷表示自己是绝对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但海量的信息收集和存储,使相关互联网公司实际上拥有了一种巨大的权力,仅仅靠企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权力如果不被关进笼子,那么在网络上近乎“裸奔”的用户信息,可能随时都会被出卖到镁光灯下。
正如硬币有两面一样,大数据也有两面性。无论你是否喜欢,大数据裹挟着好与不好同时到来。面对新技术,我们要拥抱它,不能因为存在问题就否定它。一个行业兴起初期往往处于野蛮发展状态,企业由小变大则需要规范,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规范。没有数据的规范使用,就没有数字经济产业的健
康生态。规范不是限制,不是遏制技术发展。相关规范滞后于技术的发展是客观的,应积极探索,在创新中解决问题。
(摘编自李心萍《数据隐私和数据分享》)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开启全新变革,这也意味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B.脸书广泛使用用户数据、百度等APP推送给消费者广告,表明了数据分享十分重要.
C.擅自将个人隐私数据变现来赚取收入,某种程度上已侵犯了用户的数据隐私权。
D。建立对于数据隐私与数据分享的规则,并不会限制互联网企业的健康生态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列举脸书、百度、京东、网易新闻等事例证明了当前数据隐私状况令人担忧。
B.文章针对数据隐私问题和数据分享问题的论述采用了对比式论证结构,思路清晰。
C.末段作者用“硬币"的比喻说明大数据具有两面性,指出我们应该在积极的探索和创新中解决问题。
D.本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我们应积极面对数据隐私和数据分享中出现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于国内各大网站之间的数据共享,大量消费者的数据隐私权受到侵犯。
B.对人工智能医生这类数据进行分享和汇总分析,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好处。
C。如果仅仅依靠企业的自律,那么互联网上的用户信息就很有可能随时被出卖.
D.营造数字经济产业的良好生态,使产业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数据的规范使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就提出了“读整本书"的观点.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
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前,“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更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不断加强对“读整本书”的引领力度。
整本书阅读得到了很多教师的重视,但是有的老师却缺乏语文的学科意识和一定的审视眼光,把语文看作是无所不包的学科,不作边界设定,什么材料都推荐,比如《博物》《清朝十二帝》《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等,而语文的文学名著等读本偏偏被晾在了一边。显然,《博物》是科学学科该读的,《清朝十二帝》是历史学科该读的,《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是美术学科该读的。
现在的学科分工已经很细,每个学生都应坚持自己的岗位,都应有本学科的整本书阅读。推荐阅读不是语文老师的“独担之任",而是每个学科老师的“应尽之责”.只有各科老师都承担起来,作专而准的整本书荐读、导读,学生的阅读才会完整与丰富,文化素养也才会全面而丰厚。
(摘编自《整本书阅读指导需“三弃三重”》,《中国教育报》2018年6)
材料二: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必修课8学分中的1学分固定下来,足见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
然而,怎样理解和践行整本书阅读,目前还处在一种比较盲目的状态.在教学实际的过程中,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
一是把整本书阅读混同于单篇课文的教学,占用大量的课内时间进行整本书的解读和探讨。须知语文教学的课时安排是有限的,不可能腾出很多时间进行整本书阅读,因此,整本书阅读应该课内外相结合,且主要是一种课外阅读.对于高中生而言,由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被列入学习任务群,因此可以多用一些课时来完成,但也不宜像单篇课文那样进行细化的解读。
二是对学生课外的整本书阅读限制得太死,甚至对阅读的书目也做了严格的规定。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不可胜数,为什么不能阅读“指定书目”之外的作品呢?语文的涵盖面十分广泛,那些“非语文的读本”莫不与语文有密切的关系,广泛涉猎不仅能增加知识,而且有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很多作家都有过读“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