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废杂铜回收利用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废杂铜回收利用现状分析摘要:详细介绍了我国废杂铜的分类方法,分析了我国废杂铜回收的现状及方法,指出了目前我国废杂铜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废杂铜回收利用现状前景
正文:
一、废杂铜的来源和分类
废杂铜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和废料
2、各种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和废料中的铜
3、使用过程中旧的、报废的仪器、仪表、工具和机器设备中的铜等。

废铜按其生产阶段的不同,可以分为: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一次废铜。

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新废铜,消费者使用后产生的就废铜三类。

1、一次废铜
如不合格的阳极、阴极和坯料,阳极废品。

这些废料不能进行深加工或出售,通常是将其返回上一步工序,不合格的铜通常返回转炉或阳极炉进行电(解)精炼,有缺陷的坯料进行重熔或重铸。

一次废铜不用“走出家门”就已经被回收利用,一般不进入废铜市场。

2、新废铜
新废铜是指新的边角料或工厂内部产生的,它与一次废铜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在合金化或加覆盖物过程中可能已经掺杂。

新废铜的数量和铜制品的数量差不多,因为没有哪一种生产的过程效率能达到百分之百。

处理新废铜的方法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它与其他材料的结合程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内部回收,这是铸造过程中较普遍的做法,仅需重熔和重新浇铸。

直接回收利用有如下优点:维持着所添加的合金元素(比如说锌或锡)量;假如将其进入熔炉,则合金元素将有所损失;降低了去除合金元素的成本。

如果金属铜在熔炉里进行重新处理,则必须要去除合金元素。

对于废铜管和没有涂层的铜线也用类似的处理方法。

3、旧废铜
旧废铜是指废弃的、用过的或(生产企业)外部产生的废铜。

它来自已经达
到其使用期限的产品。

旧废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巨大潜在资源,但它也比较难处理。

处理旧废铜面临的挑战包括:含铜量低,废旧铜通常与其他材料混合在一起并且必须将其从这些废料中分离出来;不可预知性,材料的供应天天在变,这样处理起来就比较困难;旧废铜分散在各个地方,而不像原始矿石或新废铜那样集中于某一特定地点。

这样一来,旧废铜通常是被看做垃圾掩埋而不是被回收。

不过,一直居高不下的铜价正在为从废弃物中收集铜增加动力。

就目前而言,废弃的电缆和电线是数量较多且回收利用较高的一种旧废铜,相比之下,废旧电器和汽车中旧废铜回收利用就要低得多,但当前废铜处理的研究大部分就集中在这些资源中废铜的重新利用上面。

按废铜中铜含量的不同,又可将铜分为:
①1号废铜。

这种废铜含铜量最低含铜量为99%,最小直径或厚度为1.6mm。

1号废铜包括电缆线,“重”废铜(削减屑、冲孔屑公共汽车杆)和线结节。

②2号废铜。

这种废铜最低含铜量为96%,以线、重废铜或结节的形式出现,并且包含其它几种限制。

③低铜。

这种废铜最低含铜量为92%,其组成以纯铜为主,纯铜表面被油漆或涂层覆盖(排水管,水口)或早已被严重氧化(锅炉,茶壶)。

其中通常包含了少量的铜合金。

④精炼黄铜制品。

这个类型包括了各种成分的混合合金废铜,其最低含铜量为61.3%,其他限制较少。

⑤、含铜废品。

这种类型包括了所有含铜量低的原料,比如浮渣、污泥、炉渣、返料、粉料和其他一些废铜。

二、我国废杂铜的回收利用现状
我国铜矿资源紧缺、铜矿产量与铜冶炼产量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促使废铜利用量的增加。

如果依靠大量进口铜精矿来满足冶炼产能的需求,我国的铜工业就会受制于人,缓解这一矛盾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积极利用废铜资源。

随着我国铜蓄积量不断增加,废铜产生量也会增加。

按铜的使用周期30年来测算,从1974年到2004年我国累计铜的消费量为3149万吨,按回收率85%计算,废铜的蓄积量为2676万吨,这些资源已经陆续进入到了废铜市场。

预计
到2011年国内可回收利用的废铜约76万吨、2020年为107万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废铜产生量的增长幅度将会越来越大。

我国废铜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型企业为基础的企业结构,以废铜直接利用为主、精炼电铜为辅的产业结构,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为重点的产业格局,也已形成了从回收、进口拆解到加工利用一条龙完整的产业链,并出现了如浙江台州、宁波、广东南海、清远、天津静海等以进口废料铜为主及山东临沂、湖南汩罗、河南长葛、辽宁大石桥等以国内回收为主的废杂铜集散地。

三、我国废杂铜回收利用的前景
在资金方面,国家发改委从去年开始,在国债资金中设立专项,按照项目投资额的10%~15%给予财政补贴,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去年国家发改委共拿出6.4 亿元支持节水、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今后每年补贴的金额可能还要增加。

今年国家还在重点行业选择一些企业作为循环经济试点,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在税收优惠方面,2001年,国家就对废旧资源的回收企业给予免交增值税的政策;2003年,国家发改委把金属再生利用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回收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今年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又把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税收政策及调整资金支出结构,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以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

在废杂金属的进口方面,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促进再生金属产业的发展。

从2000年开始,国内主要的国有大型铜企业就享受了进口铜废料增值税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

我国废铜回收利用产业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到2011年,我国再生铜产量占铜总产量的比重已达到40%。

四、我国废杂铜的回收利用的主要对象
废旧家电中金属的含量约占75%。

因此,金属成为废旧家电再生利用的主要对象。

相对于微电子产品中的金属(包括贵金属和贱金属)回收,废旧家电中的贱金属回收一般采用火法或物理工艺,回收的顺序一般是铁和铁合金-铜-铝-铅、锡等其他金属。

废旧家电中含有大量铜材,主要存在于各类电线、冷凝管、带材、电动机、线路板和电子元器件中。

家用电器和电子工业几乎用到铜材的所有品种,其中线材、带材和电解铜箔用量最大。

因此,从废旧家用电器中回收铜时,含铜废料的品种和形态较为复杂,在回收利用家用电器中的铜材之前,了解铜材的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铜线材是铜材中产量最大、应用面最广的品种,主要用于电线电缆导体、漆包线、镀锡线等。

含铜合金线材主要品种是黄铜线(包括普通黄铜线、黄铜扁线、铅黄铜线等),主要用于于螺丝、五金件、拉链、首饰、自行车条幅等。

管材的用途相对集中,主要应用于空凋盘管、冷凝管和给排水管的制造。

带材的使用面非常广.主要用于变压器、汽车水箱散热片、电子铜带和普通黄铜带的制造。

家用电器所用铜带主要为电子铜带和普通黄铜带。

电子铜带是铜铁磷合金.主要用于集成电路插件。

牌号为c19200和c1940O的电子铜带,国内用量已经超过1万吨。

普通黄铜带主要用于:制造电器、汽车仪表、各种散热片、通讯器材和计算机等的零件以及装饰等。

电解铜箔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制作印刷电路板,产品要求高.技术难度较大,其发展趋势是超薄和双面处理。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其用量越来越大。

棒材中最大的品种是铅黄铜棒,主要用于各种机械、电器、五金等零部件的制造,该产品对铜品位要求不高,可用废铜生产。

随着铜一次资源的日益枯竭,含铜废料的再生利用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再生回收利用价值高,更主要的是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从而加强了对废杂铜的再生利用。

五、我国废杂铜回收利用的主要方法
目前我国生产再生铜的方法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将废杂铜直接熔炼成不同牌号的铜合金或精铜,所以又称直接利用法;第二类是将杂铜先经火法处理铸成阳极铜.然后电解精炼成电解铜并在电解过程中回收其他有价元素。

用第二类方法处理含铜废料时,通常又有3 种不同的流程,即一段法、二段法和三段法。

一段法:即将杂铜直接加入阳极炉精炼成阳极板后再经电解精炼成电解铜的方法。

一段法的优点是流程短、设备简单、投资少, 缺点是处理成分复杂的杂
铜时产出的烟尘成分复杂, 难于处理, 同时精炼操作的炉时长, 劳动强度大, 生产率低, 金属回收率低。

二段法:第一段将废杂铜投入鼓风炉进行还原熔炼,或投入转炉进行吹炼,产出粗铜,第二段,在反射炉内精炼粗铜,产出阳极铜。

含锌高的黄杂铜、白杂铜适用于鼓风炉熔炼反射炉精炼工艺处理,含铅锡高的杂铜宜先在转炉中吹炼,使铅锡进入转炉渣,所产次粗铜入反射炉精炼。

三段法:即将杂铜加入鼓风炉炼成黑铜, 黑铜加入转炉炼成次粗铜, 次粗铜再加入阳极炉炼成阳极板后电解精炼成电解铜的方法。

三段法具有原料的综合利用好, 产出的烟尘成分简单、容易处理, 粗铜品位较高, 精炼炉操作比较容易,设备生产率也比较高等优点, 但又有过程复杂、设备多、投资大且燃料消耗多等缺点。

六、我国废杂铜回收利用企业的类型
根据调查,目前国内废杂铜的回收再生主要集中在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和上海等5省市。

而江苏省和上海市不仅生产再生铜的企业数量多,再生铜的产量也大。

目前,国内废杂铜的回收再生和销售流通的集散地主要集中在河北省的清苑、新安,浙江省的绍兴、宁波和广东等地区。

国内废杂铜回收业的特点是点多面广。

从大中型企业现有的回收利用方式来看,可大致分为4 种类型:
1、国有大型采选冶铜联合企业,这类企业回收利用废杂铜主要是为补充自有原料( 铜精矿) 的不足,满足发挥生产能力的需要,如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江西铜业公司、铜陵有有色金属公司等;
2、全采购铜精矿和废杂铜来满足生产需要的企业,如重庆冶炼厂、云南冶炼厂、株洲冶炼厂、沈阳冶炼厂等;
3、全粗铜和废杂铜进行重熔、精炼、电解满足生产需的企业,如武汉冶炼厂、太仓电解铜厂、常州东方鑫源铜业、宁波金田铜业公司、洛阳铜加工厂、广州铜材厂等;
4、全回收废杂铜来进行生产的企业,如天津电解铜厂( 有部分粗铜) 等。

除了上述大中型铜冶炼加工企业外,我国目前尚有数以百计的小型铜冶炼厂。

这些企业多属于集体或私营个体企业以废杂铜为原料,利用简单的生产工艺
( 冲天炉、小反射炉等) 回收再生,所得产品大多数为粗铜( 俗称黑铜)。

其中,也有一些企业的最终产品是硫酸铜。

总之,这类企业生产的粗铜一般含杂质较高,不能直接用于生产加工铜材,这些产品均需进行进一步精炼电解。

在传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国内废杂铜回收和再生的主要集散地已逐渐形成。

七、我国废杂铜回收利用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

1、产业集中度低,亟待建立行业准入制度。

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全行业产业集中度普遍较低。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0多家再生铅企业,2009年平均产能仅为4100吨;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再生铜企业只有2家,多数企业年产量低于3万吨;大型再生铝企业年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小企业年产量仅有几百吨。

目前,行业缺乏准入管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无序,亟待加以规范。

2、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环保形势严峻。

综合能耗、污染物排放、资源回收利用率等关键指标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再生铜行业,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采用落后的传统固定式阳极炉;再生铅行业,小企业产能占50%,大多采用人工拆解废铅酸蓄电池,废铅酸液随意倾倒,冶炼工艺及设备落后,铅膏、铅栅未实现分类熔炼,带来极大环境污染隐患。

3、标准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先进产能竞争力弱。

我国废旧有色金属回收、拆解及利用环节标准规范较为薄弱,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不利于形成公平的行业竞争环境。

规模化、规范化企业节能环保投入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在废旧有色金属原料采购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生产经营困难,产能开工不足。

整个行业呈现出“规模经济不出效益”、“环保科技不出效益”、“先进产能吃不饱”等不正常状态。

4、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

许多地方未充分结合资源条件、环境形势和供需市场,纷纷投资建设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交易市场或产业集群(以下简称“加工园区”)。

加工园区建设缺乏科学规划,造成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加工园区内部尚未形成覆盖回收、拆解和深加工的产业链。

5、废旧金属原料供应紧张。

我国有色金属消费量居全球领先地位,但由于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较为短暂,废旧有色金属资源蓄积量相对不足,废旧有色金属原料主要依靠国外进口。

2009年,我国进口废旧有色金属原料达665万吨(实物量)。

随着国际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废旧有色金属资源竞争日趋激烈。

废旧有色金属原料日益紧缺成为制约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八、我国废杂铜回收利用的有关建议
1、在废旧铜回收利用形式方面,要规模化经营,以先进的技术和高利用率取胜。

由于废铜资源竞争激烈,品质高的杂质铜价格也高,加上重熔和电解的成本,废铜精炼的利用空间很小。

建议直接利用废铜生产铜合金、铜材和铜制品,因为直接利用废铜具有工艺简化、设备简单、能耗少、成本低、污染轻等优点。

对于铜基体表面有镀层的废杂铜,建议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预先分离开表面层,在进行后续处理,因为镀层物质通常都是有价的金属如锡、镍等,如果不分离直接进行重熔和熔炼,镀层金属成为杂质得不到回收利用同时使处理工艺复杂化。

2、在废铜贸易方面,目前由于我国废铜产生量还不是很多,现有的以国内废料为主的集散地也被周边的企业所利用,而且现在废金属回收利用的税收政策不合理,因此,建议以进口废铜为主,稳定生产经营,在国内的非金属集散地,选择适当的地区,设立废铜分选、收集场地,使之逐步成为废铜的供应基地。

在国外采购废铜要选择货场、有信誉的大型货商,采取严格的期货保值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大质量检测力度和提高部分进口商的业务素质以防止西方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洋垃圾。

3、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金的优势,研究开发废铜利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废铜利用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

企业在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应该搞好“三废”的回收利用,重视节能节水工作,研究开发对废铜的科学合理利用,好的技术或研究成果要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示范项目或试点企业,争取国家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以促进废铜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朝海等.含铜废液综合利用技术研究[J].现代化工,1997,(11):27-28.
[2]王中奎.对我国废杂铜进口状况的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01,(11):40-43.
[3]天津大通铜业有限公司.中国废杂铜资源状况和竞争态势[J].中国资源综
合利用,2003,(3),19-22.
[4]朱祖泽,贺家齐.现代铜冶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洪丕吉.国外废杂铜回收利用的某些工艺研究[J].中国资源回收利用,2002,(7):30-32.
[6]宋运坤,沈强华,钟忠.我国废杂铜回收利用现状与对策[J].云南冶金,2006,(6):36-39
[7]廖辉伟.铜盐生产技术及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02,(1):24-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