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及未来走向_形势政策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及未来走向
摘要: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当前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中国与邻国关系中连续发生了一些摩擦和纠纷,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印度数次向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增兵,加速向该地区移民;在南中国海,越南、菲律宾等国不断试图采取各种措施宣示其对所占领岛礁的“主权”,并在岛礁上兴建设施,强化占领;日本强占钓鱼岛;朝鲜半岛核危机等等。那么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如何?为什么存在着争议和摩擦?中国周边环境面临着哪些有利因素和哪些不利因素?我们将采取哪些应对策略?
一、摩擦和纠纷的原因
1、中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等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它们是中国的海上邻国。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的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整个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的性质,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2、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大陆架,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3、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中国崛起,首先意味着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中日关系为例,在过去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中国是东亚地区的政治大国,日本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双方对这种地位结构已比较适应,也都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双方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基本相安无事。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对这一现实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
四、改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策略分析
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继续推行睦邻外交。
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保持和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创造一个和平安全的周边环境,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积极稳妥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就会建立在和平的周边环境之中。
2.提升我国的军事实力
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表明,强大的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无论什么时候,没有强大的国防和军
事实力作后盾国家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必须大力提高国家军事实力。建设可靠的核自卫和常规防务力量是绝对必要的。尽管中国的综合国力会大大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更加多样,但强大的国防力量对国家安全是不可或缺的。
3.加强与美、日等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逐步削弱美、日对中国的敌视或不友好的举措。在政治上,中国把对美外交放在外交战略的优先地位,一直把加强对话,增加信任,增进了解和发展合作作为对美政策的基础。避免在一些非战略性问题上与美日等国形成严重对抗,同时利用日本急欲成为政治大国的心态和美、日在此问题上的矛盾和分歧,牵制和削弱美、日同盟。在经济上,充分利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日益扩大的市场对美、日两国的吸引力,进一步扩大对美、日两国的贸易,大力吸引两国的资本和技术,形成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存格局,逐步削弱美、日两国对中国的敌视或不友好状况。
4.加强文化交流,增强国与国之间的互信
中国主张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文化促发展与和平,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加强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国民的相互了解,加深感情。文化交流对增进国民互信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世界和平以及睦邻友好系,促进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也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周边安全环境是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周边安全问——谈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摘要: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荣辱兴衰。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所以,国防所涵盖的方面特别广,用通俗的话讲,老一辈革命家经历千辛万苦用自己的鲜血甚至性命换来了我们国家的独立,换来了如今的江山,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所以,虽然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国防的任务还是很重的,和平说白了也只是全世界吹捧出来的表面现象,强者始终还是会侵蚀弱者的,所以,做好我们自己的国防,使我们自己强大了,国防安全问题也就解决了。
关键字:中国周边安全、南海争端、领海问题
一、领海问题:
周边问题无外乎于边境问题、领空问题以及领海问题,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还未完全统一的大国,周边问题还是比较严重,下面主要探讨的是领海问题。
领海问题一直都是沿海各国争执的最严重的问题,联合国规定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十二海里的界限为止,然而很多邻国就叠加到得领域一直都争执不休。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1、与日本的领海岛屿争端
钓鱼岛,琉球群岛,冲之鸟1978年4月至6月,中日之间出现了两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个是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占领问题,另一个是日本对琉球群岛的拥有权问题。钓鱼岛是台湾省附属岛屿,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早在15世纪就已归中国管辖,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有了“钓鱼屿”的记载。而日方却强词夺理,声称钓鱼岛是位于冲绳岛西南的小岛屿。根据当年归还冲绳协定而属于日本,是日本固有领土。日本一些人所谓在1895年已将该岛“编入日本领土“的说法,实际上是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将其窃取的。日本在1945年投降后,按波茨坦公告,钓鱼岛与台湾已一并归还中国,理所当然是中国领土。1996年7月14日,日本政府单方面采取措施,加速钓鱼岛等岛屿的日本国土化。东京都内的一个政治团体在钓鱼岛上设置了灯塔。钓鱼岛虽然不大,但周围石油储量30-70亿吨,年捕鱼量15万吨。日本争夺钓鱼岛目的就是通过侵占岛屿与中国平分东海大陆架,多占中国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获得15万吨以上的渔业资源,攫取中国东海海底油气资源的一半多。妄图在军事上实现“千海里防卫“的设想。据此,将其防卫范围由冲绳向西推远300多公里,对中国沿海地区实施舰、机抵近侦察和监视。而且还可以削弱台湾回归祖国后台湾海峡军事功能的发挥,大大不利于我东南沿海的安全,同时也会对我跨出第一岛链的未来海上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2、与朝鲜的领海岛屿争端。
黄海中国侧大陆架与经济区在领海划分上我国与朝鲜以124º10′6″E为领海分界线,存在的问题是我国船只一出海就是朝鲜水域,虽然两国确定在123º59′E至124º26′E间两国一切船舶可自_由航行,但这毕竟是一个被动的权宜之计。中朝在专属经济区(朝鲜称为经济水域)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在1977年6月颁布的“关于建立朝鲜民_主主义共和国经济水域的政令”中声称其经济水域在不能划至200海里的海域划至海洋的半分线,即中间线,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在北黄海,中国一侧岸线长度为688公里,朝鲜一侧仅为414公里,其比例为1∶0.6,且黄海沉积物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大陆,按中间线法划分显然有失公平。九十年代中,韩日两国私订协议,划分海洋专属经济区,将专属区中与我国相向部分大肆划入各自的管辖范围。
3、与韩国的领海岛屿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