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要求

性能要求
性能要求

一、招标文件摘要

P72

系统的硬件指标不低于环境保护部所提的技术要求;软件系统必须有很强

的健壮性,不能因为大量用户并发使用而造成系统崩溃。

系统建成后,系统性能须不低于以下性能要求:

平均响应时间:50用户小于3秒;200用户小于30秒

CPU平均使用率小于80%

二、投标文件摘要

P238

系统的硬件指标不低于环境保护部所提的技术要求;软件系统必须有很强的健壮性,不能因为大量用户并发使用而造成系统崩溃。

系统建成后,系统性能不低于以下性能要求:

平均响应时间:50用户小于3秒;200用户小于30秒;

CPU平均使用率小于80%。

P240

由于系统的数据量非常大,并且数据记录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对于关系数据库的查询能力和查询算法是一个挑战。我们将采用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和查询算法,以保证查询的响应速度不随记录数的增长显著下降。

材料力学性能考试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课后答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第2版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 试述退火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屈服现象在拉伸力-伸长曲线图上的区别?为什么? 2、 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P12】 答: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 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3、 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P21】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4、 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都是穿晶断裂,为什么断裂性质完全不同?【P23】 答:剪切断裂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滑移面分离,一般是韧性断裂,而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以极快的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解理断裂通常是脆性断裂。 5、 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 6、 论述格雷菲斯裂纹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推导格雷菲斯方程,并指出该理论的局限性。 【P32】 答: 212?? ? ??=a E s c πγσ,只适用于脆性固体,也就是只适用于那些裂纹尖端塑性变形可以忽略的情况。 第二章 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材料或工件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τ max 和最大正应力σmax 比值,即: () 32131max max 5.02σσσσσστα+--== 【新书P39 旧书P46】 (2)缺口效应—— 绝大多数机件的横截面都不是均匀而无变化的光滑体,往往存在截面的急剧变化,如键槽、油孔、轴肩、螺纹、退刀槽及焊缝等,这种截面变化的部分可视为“缺口”,由于缺口的存在,在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的缺口效应。【P44 P53】 (3)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 的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 b 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即: 【P47 P55 】 (4)布氏硬度——用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试验力计算而得的硬度。【P49 P58】 (5)洛氏硬度——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小淬火钢球作压头,以测量压痕深度所表示的硬度 【P51 P60】。 (6)维氏硬度——以两相对面夹角为136。的金刚石四棱锥作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

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现在世界范围内远程教育和网上大学正在蓬勃兴起,网上教育支撑系统也层出不穷。作业和考试是保证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授课、答疑等教学环节在网络教育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作业和考试依旧没有大的变化。实现无纸化网上考试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勇敢尝试。 作业与考试管理工具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组下的一个课题,该课题是开发一个与课件联系紧密和基于WEB的多媒体作业管理工具和考试管理工具,将支持大规模的在线学习和考试。作业与考试系统将主要面对使用者不同的需求,力争在提高远程教育系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快教学信息的反馈,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现有和可预见未来网络条件下,作业与考试管理工具如何能够支持大规模密集并发访问的、在线多媒体考试与作业传输方案?这就需要通过性能测试技术来评估和优化,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论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包括性能测试目标主体的选择,软件性能测试的理论基础,目标主体的实际性能状况的分析与测试,对目标主体性能的优化和回归测试,软件测试管理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性。 在性能测试目标主体部分的选择方面,将现代软件测试技术和作业与考试管理工具对性能的高度要求结合起来,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在软件性能测试的理论基础方面,详细说明了性能测试的概念、目的、分类、方法和步骤以及性能测试工具的选择,为以后网络教学平台的性能测试打好基础;在目标主题的性能需求分析和测试中,从目标主体的系统架构出发,选择交互性强的在线作业模块作为测试和优化系统整体运行环境的研究主体,设计出详细的性能测试用例,并搭建出合适的性能测试环境;在实际性能测试时,详细介绍了性能测试的每一个步骤,并对测试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性能瓶颈,并对影响性能的因素做出假设,利用性能优化技术对目标主体的性能进行调整。在做适当调优后进行回归测试,从而达到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为了更好的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性能测试工作,性能测试管理理论基础部分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测试模型的选。

六层燃油箱的特性

六层燃油箱的特性 用新材料高分子量聚乙烯(HMWHDPE)、粘接剂( LLDPE)、聚乙烯醇(EVOH),六层共挤技术制造六层塑料燃油箱是国内外市场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高阻隔性、塑料代替金属、六层代替单层,已成为当今汽车燃油箱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与金属燃油箱相比,用新材料HMWHDPE、LLDPE、EVOH,六层共挤技术制造的六层塑料燃油箱,具有轻量化、耐冲击、耐腐蚀、不爆炸、设计自由度大、空间利用率高、研制周期短、使用寿命长,燃油箱经济性、安全可靠性、阻燃油渗透性能更好,废弃可回收再利用的特性。同规格的塑料燃油箱比金属燃油箱轻40%-50%,能适应汽车轻量化的发展需求,满足了新的汽车燃油经济性的标准。生产过程无污染,废弃可回收再利用,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安徽新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用新材料HMWHDPE、LLDPE、EVOH,六层共挤技术制造的六层塑料燃油箱阻隔性能为≤0.04g/24h(对普通无铅汽油)、≤0.1g/24h(对甲醇汽油、乙醇汽油)!完全符合我国2006年提倡、2007年强制实施(北京市、上海市提前于2007年1月1日强制实施)的等同于EUⅢ标准的环保规定,也符合我国更后将实施的等同于EUⅣ标准的环保规定。而且要改进燃油系统的阻隔性能,还必须从燃油箱系统的结构和其关键零部件的结构、性能总体方案优化,才能确保燃油系统C H化合物排放量达到法规要求。六层塑料燃油箱必将完全取代单层塑料燃油箱。 新成公司引进德国KAUTEX世界领先的生产设备,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新材料HMWHDPE、LLDPE、EVOH,生产出来的六层燃油箱具有以下特点: ●重量轻。通常,铁油箱的壁厚至少为1.2mm,塑料油箱的平均壁厚为4mm。由于铁的密度为7.8,再加上铁油箱外表面要做防锈处理,从而使其密度可达到8,而HDPE塑料材料的密度为0.95左右,因此一只同等容积的铁

45钢力学性能

45钢: 特性 用中碳调质结构钢。该钢冷塑性一般,退火、正火比调质时要稍好,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切削加工性,经适当的热处理以后可获得一定的韧性、塑性和耐磨性,材料来源方便。适合于氢焊和氩弧焊,不太适合于气焊。焊前需预热,焊后应进行去应力退火。 正火可改善硬度小于160HBS毛坯的切削性能。该钢经调质处理后,其综合力学性能要优化于其他中碳结构钢,但该钢淬透性较低,水中临界淬透直径为12~17mm,水淬时有开裂倾向。当直径大于 80mm时,经调质或正火后,其力学性能相近,对中、小型模具零件进行调质处理后可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而大型零件,则以正火处理为宜,所以,此钢通常在调质或正火状态下使用。 力学性能 正火:850 ;淬火:840 ;回火:600 ;抗拉强度:不小于600Mpa ;屈服强度:不小于355Mpa ;伸长率: 16[1] % ;收缩率:40% ;冲击功:39J ;钢材交货状态硬度[1]:热轧钢:≤229HB退火钢:≤197HB 成分 主要成分为Fe(铁元素),且含有以下少量元素:

C:0.42~0.50% Si:0.17~0.37% Mn:0.50~0.80% P:≤0.035% S:≤0.035% Cr:≤0.25% Ni:≤0.25% Cu:≤0.25%[1] 密度7.85g/cm3,弹性模量210GPa,泊松比0.269。 处理方法 热处理 推荐热处理温度:正火850,淬火840,回火600。 1. 45号钢淬火后没有回火之前,硬度大于HRC55(最高可达HRC62)为合格。 实际应用的最高硬度为HRC55(高频淬火HRC58)。 2.45号钢不要采用渗碳淬火的热处理工艺。 渗碳处理 一般用于表面耐磨、芯部耐冲击的重载零件,其耐磨性比调质+表面淬火高。其表面含碳量0.8--1.2%,芯部一般在0.1--0.25%(特殊情况下采用0.35%)。经热处理后,表面可以获得很高的硬度(HRC58--62),芯部硬度低,耐冲击。

最新金属的力学性能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力学性能 一、填空题 1、金属工艺学是研究工程上常用材料性能和___________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 2、金属材料的性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_____________,反映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 另一类叫__________,反映材料在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 3、金属在力作用下所显示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力—应变关系的性能,叫做金属________。 4、金属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常用的强度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断裂前金属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成为塑性,常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________和_________。 6、常用的硬度表示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维氏硬度。 二、单项选择题 7、下列不是金属力学性能的是() A、强度 B、硬度 C、韧性 D、压力加工性能 8、根据拉伸实验过程中拉伸实验力和伸长量关系,画出的力——伸长曲线(拉伸图)可以确定出金 属的() A、强度和硬度 B、强度和塑性 C、强度和韧性 D、塑性和韧性 9、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为() A、抗压强度 B、屈服强度 C、疲劳强度 D、抗拉强度 10、拉伸实验中,试样所受的力为() A、冲击 B、多次冲击 C、交变载荷 D、静态力 11、属于材料物理性能的是() A、强度 B、硬度 C、热膨胀性 D、耐腐蚀性 12、常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 A、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B、塑性和韧性 C、断面收缩率和塑性 D、断后伸长率和塑性 13、工程上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其屈强比()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大些,但不可过大 D、小些,但不可过小 14、工程上一般规定,塑性材料的δ为() A、≥1% B、≥5% C、≥10% D、≥15% 15、适于测试硬质合金、表面淬火刚及薄片金属的硬度的测试方法是() A、布氏硬度 B、洛氏硬度 C、维氏硬度 D、以上方法都可以 16、不宜用于成品与表面薄层硬度测试方法() A、布氏硬度 B、洛氏硬度 C、维氏硬度 D、以上方法都不宜 17、用金刚石圆锥体作为压头可以用来测试() A、布氏硬度 B、洛氏硬度 C、维氏硬度 D、以上都可以 18、金属的韧性通常随加载速度提高、温度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加剧而() A、变好 B、变差 C、无影响 D、难以判断 19、判断韧性的依据是() A、强度和塑性 B、冲击韧度和塑性 C、冲击韧度和多冲抗力 D、冲击韧度和强度 20、金属疲劳的判断依据是() A、强度 B、塑性 C、抗拉强度 D、疲劳强度 21、材料的冲击韧度越大,其韧性就() A、越好 B、越差 C、无影响 D、难以确定 三、简答题 22、什么叫金属的力学性能?常用的金属力学性能有哪些?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信息系 统总体设计技 术规范 目 录 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 .......................... 2.需求调查 ........................................................................ 2.1全面调查企业的概况 ...................... 2.2全面调查企业的管理机构与人 员配置 ......................................................................... 2.3全面调查现行业务管理职能体 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业务工 作流程 ......................................................................... 2.4全面调查与分析当前的信息需 求 ............................................................................. 2.5全面调查企业的信息管理现状 .............. 2.6分析原有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弄清对新系统的期望 ........................ 3. 数据规划 ....................................................................... 3.1总体数据规划分析阶段 .................... .......................................................................... .......................................................................... .......................................................................... 3.2总体数据规划建模阶段 ....................................................... .......................................................................... .......................................................................... .......................................................................... 3.3信息统一编码体系 ........................................................... 4. 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总体设计 ........................................................ 4.1设计依据条件分析 ................................................................ 4.2原有设备的适应能力及新系统增加设备的需求 ................................... 4.3新建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配置 ................................................. 5. 工程费用概算与效益分析 .......................................................... 5.1工程费用概算 ............................................................... 5.2效益分析 ................................................................... 6. 实施计划和组织管理 .............................................................. 6.1实施计划 ................................................................... 6.2组织管理 ................................................................... 7. 工作要求与完成标志 .............................................................. 文档编号 版本编号 项目名称 文档名称 项目经理 开发单位 编写 任东民 2001年6月6日 校对 年 月 日 审核 年 月 日 批准 年 月 日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八、-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 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llg数据库, 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 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1.1.1 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 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 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青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 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 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 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QCC JT029-2006 多层塑料燃油箱总成技术条件

xx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 2006-11-30实施2006-11-15发布多层塑料汽车燃油箱总成技 术条件 Q/C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multilayer plastic automobile fuel tank Q/CC JT029—2006 xx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技术要求 2 5 试验方法 3 6 检验规则 4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5

1 前 言 本标准是在GB 18269-2001《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基础上,并参考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芜湖顺荣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标准的相关数据起草的。 本标准由xx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xx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标准化科归口。 本标准由xx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底盘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胜广。

多层塑料汽车燃油箱总成技术条件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辆产品多层塑料燃油箱总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的各类汽车用多层塑料燃油箱总成(以下简称燃油箱)。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269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CNCA-02C-062 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汽车燃油箱产品 1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3.1 燃油箱 Fuel tank 固定于汽车上用于存储燃油的独立箱体总成,是由燃油箱本体、安全阀、燃油加注口、加油通气口、燃油泵紧固盖、燃油泵密封圈等部件通过焊接或安装组成的整体。 13.2 燃油泄漏 Fuel leakage 燃油自燃油箱内呈线状或滴状下落。 13.3 额定容量 Rated capacity 燃油箱设计参数中规定加注燃油的容积。 13.4 耐火试验容器 Pan used in fire-resistant test 耐火试验中用来燃烧燃油的平底容器。 13.5 耐火试验隔板 Screen with fire-resistant test

英制螺栓机械性能要求..

英制螺栓(SAE J429)的机械性质:

配合的螺帽为ASTM A563中的产品: These values are the as the over-tapping required for zinc coated nuts in Specification ASTM A563 1/4至1-1/2英寸普通产品配合的螺帽为ASTM A563的B普通螺帽(hex);1-1/2至3英寸普通产品配合的螺帽为ASTM A563的A重型螺帽(heavy hex);1/4至3英寸镀锌产品配合的螺帽为ASTM A563的DH重型螺帽(heavy hex) 英制螺栓(ASTM A307)的化学成份和机械性质: 配合的螺帽为ASTM A563中的产品: 1/4至1-1/2英寸普通产品配合的螺帽为ASTM A563的A 普通螺帽(hex);1-1/2至4英寸普通产品配合的螺帽为ASTM A563的A重型螺帽(heavy hex);1/4至4英寸镀锌产品配合的螺帽为ASTM A563的A重型螺帽(heavy hex)

These values are the as the over-tapping required for zinc coated nuts in Specification ASTM A563 译文:这些值为镀锌产品的要求,在ASTM A563中对螺帽有具体要求。 英制螺栓(ASTM A193)的机械性质:

NOTES: 1.The minimum temperature for Grades B5, B6X,and B7 shall be 1100°F; for Grade B16, 1200°F; 译文:等级为B5,B6X和B7的最小回火温度为1100°F,而等级为B16的最小回火温度为1200°F 2.To meet the tensile strength requirements, the hardness shall be over Brinell 201(Rockwell B94)minimum. 译文:硬度一定要在201布氏(94HRB)硬度以上,抗拉强度一定能达到。 3.Class 1 is solution treated-Class 1A is solution treated in the finished condition for corrosion resistance; heat treatment is critical due to physical property requirements. Class 2 is solution treated and strain-hardened. Austenitic steels in the strain-hardened condition may not show uniform properties throughout the section particularly in sizes over 3/4 in .in diameter. 译文:Class 1将其视为1级对待,Class 1A的材料应进行表面处理,具有防腐蚀性能,Class 2类的各等级的材料应接受碳化物固溶处理后应变硬化奥氏体钢, 尤为3/4以上的螺栓,经硬化后可能出现整个面上各部分性能不均匀现象. 4. For diameters 3/4 in. and smaller, a maximum hardness of Brinell 241(Rockwell B 100) is permitted. 译文:直径为3/4或更小的产品,硬度要求为最大241布氏(100HRB)硬度。 5. For diameters 1-1/2 in. and larger, center(core) properties may be lower than

材料力学性能试题(卷)集

判断 1.由内力引起的内力集度称为应力。(×) 2.当应变为一个单位时,弹性模量即等于弹性应力,即弹性模量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3.工程上弹性模量被称为材料的刚度,表征金属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条件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大。(×) 4.弹性比功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5.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为滑移系,滑移系越少金属的塑性越好。(×) 6.高的屈服强度有利于材料冷成型加工和改善焊接性能。(×) 7.固溶强化的效果是溶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及溶质浓度的函数,因而它不受单相固溶合金(或多项合金中的基体相)中溶质量所限制。(×) 8.随着绕过质点的位错数量增加,留下的位错环增多,相当于质点的间距减小,流变应力就增大。(√) 9.层错能低的材料应变硬度程度小。(×) 10.磨损、腐蚀和断裂是机件的三种主要失效形式,其中以腐蚀的危害最大。(×) 11.韧性断裂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断口呈氧化色,颗粒状。(×) 12.脆性断裂的断裂面一般与正应力垂直,断口平齐而光亮,长呈放射状或结晶状。(√) 13.决定材料强度的最基本因素是原子间接合力,原子间结合力越高,则弹性模量、熔点就越小。(×) 14.脆性金属材料在拉伸时产生垂直于载荷轴线的正断,塑性变形量几乎为零。(√) 15.脆性金属材料在压缩时除产生一定的压缩变形外,常沿与轴线呈45°方向产生断裂具有切断特征。(√)

16.弯曲试验主要测定非脆性或低塑性材料的抗弯强度。(×) 17.可根据断口宏观特征,来判断承受扭矩而断裂的机件性能。(√) 18.缺口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是均匀的。(×) 19.硬度是表征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 20.于降低温度不同,提高应变速率将使金属材料的变脆倾向增大。(×) 21.低温脆性是材料屈服强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的结果。(×) 22.体心立方金属及其合金存在低温脆性。(√) 23.无论第二相分布于晶界上还是独立在基体中,当其尺寸增大时均使材料韧性下降,韧脆转变温度升高。(√) 24.细化晶粒的合金元素因提高强度和塑性使断裂韧度K IC下降。(×) 25.残余奥氏体是一种韧性第二相,分布于马氏体中,可以松弛裂纹尖端的应力峰,增大裂纹扩展的阻力,提高断裂韧度K IC。(√) 26.一般大多数结构钢的断裂韧度K IC都随温度降低而升高。(×) 27.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越大,其疲劳极限也越大。(√) 28.宏观疲劳裂纹是由微观裂纹的形成、长大及连接而成的。(√) 29.材料的疲劳强度仅与材料成分、组织结构及夹杂物有关,而不受载荷条件、工作环境及表面处理条件的影响。(×) 30.应力腐蚀断裂并是金属在应力作用下的机械破坏与在化学介质作用下的腐蚀性破坏的叠加所造成的。(×) 31.氢蚀断裂的宏观断口形貌呈氧化色,颗粒状。(√) 32.含碳量较低且硫、磷含量较高的钢,氢脆敏感性低。(×) 33.在磨损过程中,磨屑的形成也是一个变形和断裂的过程。(√)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汇总

1.1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为确保系统的建设成功与可持续发展,在系统的建设与技术方案设计时我们遵循如下的原则:1、统一设计原则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系统结构。尤其是应用系统建设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存储结构以及系统扩展规划等内容,均需从全局出发、从长远的角度考虑。2、先进性原则系统构成必须采用成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技术、软件产品和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依照国际上的规范、标准,借鉴国内外目前成熟的主流网络和综合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保证先进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技术的稳定、安全性。3、高可靠/高安全性原则系统设计和数据架构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和可靠。4、标准化原则系统各项技术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和相关规范。5、成熟性原则系统要采用国际主流、成熟的体系架构来构建,实现跨平台的应用。6、适用性原则保护已有资源,急用先行,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7、可扩展性原则信息系统设计要考虑到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尽可能设计得简明,降低各功能模块耦合度,并充分考虑兼容性。系统能够支持对多种格式数据的存储。 1.2业务应用支撑平台设计原则 业务应用支撑平台的设计遵循了以下原则:1、遵循相关规范或标准遵循J2EE、XML、JDBC、EJB、SNMP、HTTP、TCP/IP、SSL等业界主流标准2、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使用XML规范作为信息交互的标准,充分吸收国际厂商的先进经验,并且采用先进、成熟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及相关标准作为系统的基础。3、可灵活的与其他系统集成系统采用基于工业标准的技术,方便与其他系统的集成。4、快速开发/快速修改的原则系统提供了灵活的二次开发手段,在面向组件的应用框架上,能够在不影响系统情况下快速开发新业务、增加新功能,同时提供方便地对业务进行修改和动态加载的支持,保障应用系统应能够方便支持集中的版本控制与升级管理。5、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能够支持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多个层面的可扩展性,能够实现快速开发/重组、业务参数配置、业务功能二次开发等多个方面使得系统可以支持未来不断变化的特征。6、平台无关性系统能够适应多种主流主机平台、数据库平台、中间件平台,具有较强的跨系统平台的能力。7、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能保证数据安全一致,高度可靠,应提供多种检查和处理手段,保证系统的准确性。针对主机、数据库、网络、应用等各层次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可靠性策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用户操作方便的原则系统提供统一的界面风格,可为每个用户群,包括客户,提供一个一致的、个性化定制的和易于使用的操作界面。 9、应支持多CPU的SMP对称多处理结构 1.3共享交换区数据库设计原则 1.统一设计原则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合理性、一致性和可用性,在全国统一设立交换资源库基本项目和统一编码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并制定统一的交换资源库结构标准。 2.有效提取原则既要考虑宏观决策需要,又要兼顾现实性,并进行业务信息的有效提取,过滤掉生产区中的过程性、地方性数据,将关键性、结果性数据提交集中到交换区数据库中。 3.保证交换原则统一设计数据交换接口、协议、流程和规范,保证数据通道的顺畅。 4.采用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系统结构根据XX电子政务网络发达,地区经济差异性等特点,交换区采用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数据库系统结构,并逐步向大型集中式数据库系统过渡。这些与外部系统交换的数据也需要从生产区数据得到,也就是说需要XXXX数据和各XXXX 数据的采集不只是局限于XXXX和XXXX原定的指标。 1.4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QC T 644-2000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

QC/T 644-2000(200-07-07发布,2001-01-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适应汽车对燃油箱技术要求愈来愈高的实际需要,以提高汽车燃油箱的设计 制造水平和实物质量水平。 本标准中燃油箱振动耐久性等效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 D 1601-1995《汽车零部件振动试验方 法》。本次修订对汽车燃油箱的密封性、燃油箱盖的密封性、清洁度有所提高,并增加了对燃油箱的外观的要求及原材料、进气阀等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QCn 29034-1991。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通达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市汽车油箱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友、彭立行。 本标准于1987年首次发布,1991年11月第一次修订,1999年9月第二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 件QC/T 644-2000 代替QCn 29034-199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金属燃油箱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金属燃油箱。其它车辆金属燃油箱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

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8296-2001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232-1988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GB/T 1839-1993 钢铁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GB/T 2975-1982 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 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 QC/T 572-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测定方法 YB/T 5130-1993 热镀铅合金冷轧碳素薄钢板 3 定义 3.1 压力 指相对压力。 其它定义见GB 18296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4 技术要求 4.1 燃油箱必须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标准要求。 4.2 燃油箱的安全性能必须满足GB I8296的有关要求。 4.3 燃油箱外观 4.3.1 焊接部位应光滑,两端盖与本体如采用咬接工艺应无鼓包、毛刺等缺陷。 4.3.2 燃油箱外表面涂层为溶剂涂层时应符合00T484的有关规定。采用其它涂层其性能不低于溶 剂涂层相应的性能要求。 4.4 燃油箱材料 燃油箱体所用材料一般要求按YB/T 5130,也可用满足要求的热镀锌板或电镀锌板,用其它方法 处理的钢板其耐腐蚀性能不得低于以上两类材料的要求。 4.5 燃油箱的密封性 燃油箱内承受22 kPa的压缩空气,不允许漏气(不包括柴油箱盖通气孔)。 4.6 燃油箱盖的密封性 当加满水的燃油箱倒置时,柴油箱盖部位的渗漏量不超过30 g/min,汽油箱盖部位不得渗漏。

材料力学性能考试题及答案

07 秋材料力学性能 一、填空:(每空1分,总分25分) 1.材料硬度的测定方法有、和。 2.在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中,经常采用三种典型的试样进行研究,即、和。 3.平均应力越高,疲劳寿命。 4.材料在扭转作用下,在圆杆横截面上无正应力而只有,中心处切 应力为,表面处。 5.脆性断裂的两种方式为和。 6.脆性材料切口根部裂纹形成准则遵循断裂准则;塑性材料切口根 部裂纹形成准则遵循断裂准则; 7.外力与裂纹面的取向关系不同,断裂模式不同,张开型中外加拉 应力与断裂面,而在滑开型中两者的取向关系则为。 8.蠕变断裂全过程大致由、和 三个阶段组成。 9.磨损目前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磨损的失效机制分为、和腐蚀磨损等。 10.深层剥落一般发生在表面强化材料的区域。

11.诱发材料脆断的三大因素分别是、和 。 二、选择:(每题1分,总分15分) ()1. 下列哪项不是陶瓷材料的优点 a)耐高温 b) 耐腐蚀 c) 耐磨损 d)塑性好 ()2. 对于脆性材料,其抗压强度一般比抗拉强度 a)高b)低c) 相等d) 不确定 ()3.用10mm直径淬火钢球,加压3000kg,保持30s,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150的正确表示应为 a) 150HBW10/3000/30 b) 150HRA3000/l0/ 30 c) 150HRC30/3000/10 d) 150HBSl0/3000/30 ()4.对同一种材料,δ5比δ10 a) 大 b) 小 c) 相同 d) 不确定 ()5.下列哪种材料用显微硬度方法测定其硬度。 a) 淬火钢件 b) 灰铸铁铸件 c) 退货态下的软钢 d) 陶瓷 ()6.下列哪种材料适合作为机床床身材料 a) 45钢 b) 40Cr钢 c) 35CrMo钢 d) 灰铸铁()7.下列哪种断裂模式的外加应力与裂纹面垂直,因而 它是最危险的一种断裂方式。

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2.3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一)、总体要求 1.本系统以综合布线系统和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平台,充分体现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卷烟生产企业的应用水平。 2.我司提供的设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除本技术文件中所明确列出的要求外,凡系统正常运行具备的功能和设备及配件,均包括在本工程范围中。 3.我司在设计说明中提供系统设计原理图、系统拓扑结构图、控制点位表、联动控制系统图、控制机房布局图等。 4.应功能布局重新调整的特点,在建筑走线和布点位置方面留有足够的调整性与冗余度。 5.以结构化、规范化、模块化、集成化的方式实现,适应系统维护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6.采用先进而成熟的技术、可靠而适用的设备。 7.若中标,我司负责系统的开通调试和检测验收,并负责一年以上的免费维修与保养。我司负责维修保养期内系统正常运行操作所发生的设备更换。 8.我司提供业主操作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 (二)、系统安全性 1.设备安全性 ?系统所用设备、器材的安全性指标均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安全性能要求?系统所用设备、器材需经国家质量检测中心或行业管理部门授权的检测认证机构测试认证合格。 2.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系统的设计应“以人为本”。 ?所用设备或系统的任何部分有足够强度,防止可能对人员的伤害。 ?系统采取防触电保护等措施,所用设备不能有害人体健康。 3.信息安全性 ?系统设置操作密码、操作等级和控制权限,保证系统运行数据的安全。?有防信息网络病毒和非法入侵的措施。

4.防破坏性 ?系统具备断线、短路和并接其它负载时的报警功能。 ?传输线路的出入口线隐蔽,并有保护措施。 ?系统有自检功能,应具备故障报警、失效告警功能。 (三)、系统可靠性 1. 保证智能化系统全天候、24小时的正常运行。 2. 采用经过工程实践考验、先进而成熟的技术。 3. 采用经过严格质量检验或认证、性能可靠、性能价格比高的产品或设备。 4. 可靠性分配 根据系统规模的大小和用户对系统可靠性的总要求,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要求转换为系统各组成部分(或子系统)的可靠性要求。 ?系统所有子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于其可靠性分配指标。 ?所有设备、器材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于其可靠性分配指标。 5.简化设计 系统在完成规定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结构、尽可能减少设备、尽可能缩短路由,以获得系统的最佳可靠性。 6.冗余设计 ?系统保证系统的某个局部发生故障或失效时,不影响系统其它部分的正常工作。 ?系统采用储备冗余设计。特别是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或关键设备,设置热(冷)备份,以保证在系统局部受损的情况下能正常运行或快速维修。 7.可维修设计 ?系统设备采用标准化、规格化、通用化设备以便维修和更换。 ?系统主机结构模块化。 ?系统线路接头插件化,线端必须作永久性标记。 ?设备安装或放置的位置留有足够的维修空间。 ?传输线路设置维修测试点。 ?关键线路或隐蔽线路留有备份线。 (四)、系统电磁兼容性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11g数据库,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 1.1.1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