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_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卒赖其言为驱胡建国之本,功不在孙、黄诸公之下。
——引自《南京临时政府追悼革命先烈祭文》
辛亥革命前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名称 建立时间 地点
创办人
兴中会 1894年 檀香山
孙中山
华兴会 1904年 长沙 黄兴、宋教仁等
光复会 1904年 上海 蔡元培、章太炎等
日知会 1906年 湖北
刘静庵等
华兴会部分领导
上海南京路五色旗迎风招展,欢庆中华民国成立
黄龙旗
武昌起义时旗帜
中华民国五色旗
青Biblioteka Baidu白日满地红旗
中华民国国歌
《三民主义歌》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中华民国钱币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 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 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 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 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 公布法律,以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同盟会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
民族主义 三 民权主义 民 民生主义 主

辛 亥 革 命 形 势 图
湖北军政府成立 军政府旧址
上海各界欢送孙中山赴南京就职 (1912年1月1日上午)
孙中山 手迹
大总统 誓词
──范小方等《戴季陶传》
五、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
客观: 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 革命党人的软弱与妥协 主观: 北洋军的支撑 狡猾的政治手腕
评价:
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进步性:
推翻清朝,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创建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局限性:
没有根本性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性质
五色旗, 没有边。 袁世凯, 不会长。
革命军在街头 为群众剪辫子
身着中山装 的毛泽东和 蒋介石
( 1945 年 重 庆谈判期间 两人合影)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 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 “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 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 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 连声说:“我非中华民国人,我非中华民国 人。”
孙中山
(1866.11.12-1925.3.12)
原名孙文,字德明, 号逸仙,国际上称呼为Sun Yat-sen。流亡日本时曾化 名中山樵,故后人称其为 “中山先生”。广东香山 县(今中山市)人。
青年时代的孙中山
陆皓东
(1867-1895)
“为共和革命而牺牲 者之第一人”
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
2、发动广州起义(1895年) 3、宣传革命的活动:
办报刊、译书籍,宣传革命思想
代表:邹容《革命军》
成立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时间:1905年 地点:东京 领导人物:孙中山
机关刊物:《民报》 政治纲领:16字纲领 三民主义 意义: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三、革命的深入发展:
1、各地起义:黄花岗起义 2、高潮: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革命党人精心策划 仓促发动 由点到面发展迅速
武昌 武汉三镇
全国呼应
四、中华民国的成立:
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权 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 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性和民主性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 的建立
一、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
1、政治: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革命成为新的选择)
2、经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资产阶级革命派)
3、思想:变法维新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二、革命前的准备:
1、孙中山创立兴中会(1894年)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诛绝
五百万有奇被毛戴角之满洲种,洗
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
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
……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
是在革命,是在独立。……中华共
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
的自由万岁! ——邹容《革命军》
邹容
(1885~1905) 以通俗浅显,适合当时社会需要,几于人手一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