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包容性展课堂教学方案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包容性发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
“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最早是在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展望亚洲发展的报告中提出的,该报告指出“要把关注的重点从应对严重的贫困挑战,转向支持更高和更为包容性的增长”。
随后各国政要开始频繁使用“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
但是,真正使“包容性增长”为国人所熟知的则是胡锦涛主席在各种国际会议上的讲话。
例如,在2009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倡导“包容性增长”;此后,在2010年9月16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胡锦涛主席再次使用“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内涵丰富,包括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它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包容性增长倡导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包容性增长寻求的是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与可持续性。
核心词对教育教学价值的思考:
1公平合理分享成果:机会均等,公平参与,关注需求,成果分享,各得其所。
2 幸福而有尊严地生存:享受学习,激发兴趣,满足需求,个性发展。
3 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形成能力,掌握方法,产生愿景,渴望提高。
一什么是“包容性发展课堂教学”?
包容性:
本研究涉及的是学生,面对来自各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与基础、性格差异与适应能力不同、有各种不同需求以及发展目标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积极评价不同的地域文化与个人生活背景对他人的影响,吸纳一切先进文化元素,尊重差异,鼓励竞争,“和而不同”,体现出首都教育的公平、公允的容纳特点。
主要特点应表现为:接纳、认同、完善、提高、发展
发展:
发展是指在适合的环境下,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在学习能力与自我完善中,能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自信、自强、自尊的心理状态,主动谋求在发展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形成。
课堂教学:
课堂学习是学生发展你的主渠道,是学生融入集体生活,学会与他人交往沟通的重要渠道,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场所,是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的训练场所,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主阵地。
因此,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学生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研究“包容性发展课堂教学”?
1有利于实现学校包容式发展办学特色的形成,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
2有利于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得到满足,形成持续性发展能力。
3有利于教师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提高专业技能。
4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课堂教学特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包容性发展课堂教学”实施原则与要求
1 实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有效。
有效教学的根本是关注学生学习需求,突出学习重点,重点指导学习方法与培养能力,使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所发展。
2 参与性原则
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状态应处于宽松和谐的氛围,产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主动参与的愿望,在参与中不怕出现错误,能够善于倾听,不断吸纳,主动修正自己,能够体验参与的快乐与成功感。
3 全员性原则
包容性发展课堂教学不遗忘每一个学生,课堂参与率能够达到80%左右。
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够使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得到参与、表现、提高的机会。
教学活动设计应体现分层意识,环节活动目标针对性强。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面向每一位学生施教”,“不让一个掉队”,“一个都不能少”。
不能以点代面,以好代差,以表面的“热闹”代实质的“虚假”。
一句话,不能想着法子在掩饰课堂上的问题,要做到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
4 激励性原则
人的发展需要激励,激励能够使人愉悦,使人发展欲望更加强烈。
课堂教学要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发展与变化,适时、机智、真诚地给予学生激励。
教师要把宽容、关爱、鼓励作为重要教学理念。
了解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
5 发展性原则
发展不是统一的尺度,发展有不同的目标。
多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表明,人的智力特征各有不同,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
因此教师要避免用一把尺子要求所有学生,产生不合理的急躁情绪。
学生的发展需要过程,量变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四“包容性发展课堂教学”基本思路和实施途径
1 思路: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效果检测----效果评价
深钻教材----优化目标----搭建平台----关注参与----激励引导----产生实效
2 途径:
① 深入钻研教材,在教材理解、使用、开发中,挖掘包容性发展因素。
教材是落实课堂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但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况且,教材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无法满足现实中每个学生的需要:如教材的内容相对静止,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能完全吻合;教材限于篇幅和开放的需要,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写得十分详尽。
也不可能把一些定律、法则、公式、规律的发现探索过程叙述的清清楚楚……,所以教师必须十分熟悉教材,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加工。
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教学目标所必须的?还需要补充什么?哪些内容要渗透及如何渗透学科教学思想和方法?教学应从哪里开始?教材中所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什么?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之后,才能合理的调整教学顺序,提供现实背景,挖掘学科思想方法,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设计或引进开放性习题,让学生参与教学资源的提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与合作交流。
②精心设计教学,在知识技能学习中,给予学生发展空间。
如何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呢?教学方式的选择是与学习方式相对应的。
如果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调整、变革我们的学习方式,我们就会落后于时代。
这种变革表现在:从循序渐进向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转变;从消极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向积极主动地探索性学习转变;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等等。
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主要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教学方式的选择则要突出这些特征。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多个不同方式来实现,学习内容好像是有多个门或入口的房间,对于学生来说,哪一个入口最合适,入门之后走哪一条路线最顺利。
都因人而异。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应该是学生与课程之间的中介,能够根据学生个体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学习方式,采用那些能有效传达教学内容的辅助手段,并能尽量采用有效的方法运用它们。
③智慧实施教学过程,巧妙利用手段,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富有鲜活生命的个体,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会与众不同。
所以,我们的课堂必然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思维灵动的课堂。
就是因为有了动态生成,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才会拥有憾人心魄的感动,才会拥有不曾预料的精彩。
教师只有紧紧抓住这一动态生成的有利资源,才能使孩子的精神世界、创造能力、道德情感、审美情趣等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培养,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在课堂中,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冷僻的问题,使教师措手不及,一时不知如何解答。
但是,教师不要置之不理,也不要含糊敷衍,在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向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给予合理的处理,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肯动脑筋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教学进度按着构思进行,同时,
存疑不答的方法也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下去,对进一步掌握知识起了推动的作用。
这种方法与简单的否定、批评学生所提问题,或是为了不失面子而随便作答的做法,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激发学生意趣上,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在教学中,学困生的学习是让人头疼的一件事,而善待学困生,善待他们学习中的“错误”,让他们勇于面对“错误”,不是放纵错误。
在指出他们学习不足的同时,要给予鼓励,通过激励性地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课堂教学把“错误”转化成新的课程资源。
④依据目标,及时反馈检测,追求学生发展实效。
现代教育新思潮表现为三大特点:一是以单纯传授知识,向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转变:二是以重视教法,向不但重视教法,同时也重视学法转变;三是从主观思辨向客观实验转变。
三个转变的重心都落在研究学生怎样学上面。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
“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成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⑤不断总结,及时调整,在反思中形成经验。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
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教师的反思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向教师专业行为与活动。
目的是提高教学成效——教学反思;另一方面是指向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
目的是清晰自己今后专业发展的方向——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
课后教学反思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途径,同时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方法。
教学反思是重要的,课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的理性分析。
要提高课后教学反思的力度,可以从多方面切入。
例如:
(1)从得意之处切入展开课后教学反思
他人评价中普遍认可之处,反思其优点,是否能否很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
(2)从遗憾之处切入展开课后教学反思
精心的设计为什么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学生学得没有效率,是否不能很好地为促进学生的认知服务,组织方面是否还需改进……这节课要教给学生哪些关键的概念?这节课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什么?什么样深度和广度的材料对学生合适?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哪些活动有助于学生达到目标?如何组织材料和学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气氛?哪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
(3)从反馈结果切入展开课后教学反思
从各个方面的反馈结果来深入反思课时教学,包括他人的意见,也包括学生学习后的效果。
这节课是怎样进行的。
是否如我所希望的。
(4)从课的再设想切入展开课后教学反思
是否有另外的教学活动或方法会更成功,为什么?可以从多角度审视他人的意见和优质的课例,在比较中找出差异,审定差异,进行二次备课、三次备课……,在再设计中提高专业素质,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诚如有的名师所言,“备这节课只要15分钟,而我是用这一辈子的时间在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不变的主题,还需我们在不断的、深入的课后反思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我们当前要做些什么?
1 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然只是古时对读书人的最高奉承,却也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
培根也曾说过,书是人类智慧的阶梯,顺着这架阶梯,积累的不仅是智慧,还有一个人的价值。
然而在一个功利当道,众生喧闹的时代,读书似乎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是也只有读书最可以使人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肃穆。
读书的意义在于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读书的意义在于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读书的意义还在于涵泳性情,修持道德;读书的意义更在于使人明晰地认清现象与本质,从而认识自己,塑造自己。
2 修炼,不断提高个人的素养
用读书提高个人思想境界,形成开阔的心胸。
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
包容首先是一种胸怀。
患得患失、吃不得一点亏的人无法做到包容,能包容的人在利益面前、在得失面前不斤斤计较,而是以大局为重;处处争先、得理不饶人的无法做到包容,能包容的人让字当头,范式以和为贵、让人一步;自以为是、听不进不同意见的人无法做到包容,能包容的人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甚至对一些言辞激烈的攻击也能理智对待,择其善者而从之;碰到事情喜欢生气、对别人的一点冒犯就报复的人无法做到包容,能包容的人心态平和、宽容大度、淡然从容。
包容更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以博大的胸怀为基础的智慧。
包容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包容的人会因为谦和的姿态避免成为别人的攻击目标,包容的人有着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使自己的工作、事业、生活顺风顺水。
包容是一门精深的艺术,只有领略到了其中滋味,包容他人之举,真正地拥有那份广阔的心胸,那份坦然,那份自然,才是活出了真正的人生。
试着用包容的心去对待他人,用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或许某一天,你就会猛然发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美妙!
3 思考,才能不断进步
摆脱束缚,用心思考。
任何环境任何人都会影响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应该摆脱他们,离开他们的纠缠,站在高处,审视他们,编排他们,让他们为自己服务,而不是左右自己。
给自己思考空间和时间。
如果不努力,任何时候都不会有空闲,人生是自己,时间是自己的,不能任由他人支配。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思考,长时冥想,短暂思索,总之,在处理任何事情或面对任何人时,让自己充分的思考,可以不作为,可以不回应,但不能没有思考。
给自己足够的空间,不能让自己因为空间的束缚而失去思考的机会,如果空间不够或空间不合适,就努力去寻找,找到合适环境,合适的人群,让自己的思
考更开阔,更有意义。
思考要带碰撞。
不能闷头思考,应学习他人的思考成果,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应时不时把自己的思考呈现出来,以检验其是否正确。
交流可以实现这些目标,多与家人交流,多与朋友交流,多与同事交流,多与领导交流。
总之,增加主动性,主动验证自己思考的正确性,主动更新自己的思考方向,主动调整自己的思考内容。
4 实践,才能不断创新。
学习到不到位,思考正不正确,创新有没有效,还得由实践说了算,不实践,一切都将是空谈。
深入发展最前沿,敢于实践,就必须敢闯、敢试,敢于承担风险。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科学的政绩观,是树立在积极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不注重实践,容谈理论,雷声大雨点小,丧失的是发展的机遇,动摇的是执政的根基。
只要心中装着学生,就不会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不会迈着四方步,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不是有进取之心的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