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
发表时间:2019-01-09T11:07:29.68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月02期作者:冯建明
[导读]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冯建明(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实验学校四川广安 638500)
摘要:新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的体验到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传统教学;新大纲;现实生活;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51(2019)01-0064-01
物理学家伽利略曾经说过,“自然界的伟大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我们生活在受精确的数字定律制约的宇宙中”,所以,要想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就不可能离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轻松。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脱离实际生活,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为考而教,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一层不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沉溺于题海战术中,对知识不懂得如何应用,既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哪些知识,靠的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导致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因此,数学教学应当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本文将围绕新课标“重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一理念,通过本校案例来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联系实际生活来进行教学,以小见大,突出重点。
首先,通过创设情境使数学生活化。引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大量取材于生活实际,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并热爱数学。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镶嵌这一课时,我就问:“同学们肯定爱喝蜂蜜,那么你们见过蜜蜂的蜂窝吗?可爱的小精灵筑建了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你知道教室里地板的瓷砖怎么铺而没有空隙吗?”,“你看到过的铺设地板的瓷砖是什么形状的?”,问题一提出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演示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和一些用瓷砖铺设的著名广场及建筑物,借此研究用多边形拼设地板的数学原理。
其次,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是14、15岁的年龄,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若单一的传授课本知识,让学生感到很枯燥乏味无趣,甚至缺乏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厌倦数学。若能围绕学生的活动来展开课堂教学,由学生身边的事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亲切度与感召力,可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大大丰富数学课堂。把学生引向“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引向开放情境中的探索,引向从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当代的教学理论其实正在从新的角度审视实践和实践经验在掌握理论知识中的作用。在教学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时,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诸如“汽车与牌号”、“人与指纹”、“国家与国旗”“姓名与身份证号码”等,其中有一位学生列举了“人与生日”的例子,经过一番讨论、探究,他们发现“人与生日”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为同一天生日的人很多。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不同的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进行轴对称图形的设计,有很多学生想到了我们中国民间的剪纸——先将纸对折,在折痕的一边剪下一幅图案,打开即得一个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想到了做墨迹——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较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上一滴墨水,将纸打开并铺平,所得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同时又有同学想到了针刺——将一张纸对折,拿起自己手上的圆规当作针,在纸上戳出一个漂亮的图案,然后将纸打开得到的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由此而知,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阅历,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不同。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他们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这样的场景有利于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专注投入,使数学课堂更丰富、更显张力,能更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如果引入的生活情景有趣或是大家都感兴趣的热点,其产生的效果更好。一般情况下,社会生活中关注的新闻热点和重大事件、有趣的经历及发生在身边的生活趣事等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材料。
再次,到生活中体验数学。数学既然是从生活中来的,就应该还原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在的掌握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才会产生终生学习的愿望。比如在学了《相似三角形》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测量旗杆、树木、房子等等不太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这个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制定方案。测量前可以先分好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测量方案,然后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标好要测量的数据和准备好测量所要用到的工具。第二阶段:验证方案。上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以预先安排好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时仍以第一阶段分好的小组进行,教师可以在旁指导数据的收集。第三阶段:归纳、小结。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对方案验证的结果做一个评述,可以让每个小组把自己方案和可行性做一个介绍。这里要以数学图形的形式表达,并要用数学知识进行理论说明。学生想到的方案有:利用同一时刻人长与人影的比,等于树高与树影的比,量得人、人影、树影的长求出树高;利用标杆;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利用教学用的三角尺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既体会到了成功乐趣,同时的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从内心深处喜爱数学、想学习数学。这不正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吗?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通过学生在课堂内外体验和经历数学问题,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程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从实践生活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显然,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以达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