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矿资源地质特征
湖南省常宁市狮形岭锡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湖南省常宁市狮形岭锡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湖南省常宁市狮形岭锡矿区位于江南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0′至112°58′,北纬26°08′至26°18′之间,地形地貌为山地,总面积约100平方千米。
该矿区为典型的沉积岩型锡矿床,主要矿物为锡石、白钨矿、方解石等。
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如下。
一、地质特征:1.地层构造:该矿区主要由震旦系下部地层、寒武系地层、石炭系地层和二叠系火山岩组成。
其中,下部地层包括砂岩、泥岩、灰岩和石英岩等。
寒武系地层主要由大力寺组、武陵山系、黑山组和宁乡组等组成。
石炭系地层主要包括煤系地层和泥岩地层。
二叠系火山岩主要包括流纹岩、玄武岩、英安岩和安山岩等。
2.构造样式:该矿区主要为弱变形构造样式,包括褶皱构造、断裂构造、韧性剪切构造和岩体节理等。
其中,断裂构造最为发育,主要有狮子岭断裂、坝尾断裂、石园垭断裂等。
3.地质背景:该矿区属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型,主要为岩浆侵入和断裂溶解作用的结果。
岩浆侵入主要是二叠纪末期的花岗闪长岩体,通过热液动力学作用释放了大量的金属元素。
断裂溶解作用主要是狮子岭断裂的作用,通过断裂的活动和强烈的水热环境,将周围的岩体矿化,形成了丰富的锡矿矿体。
4.矿体类型:该矿区主要矿体类型为矽钨矿型和铍钨矿型热液脉状矿体,也有些矿体为矽钨矿型混合矿床。
二、控矿因素分析:1.构造控制因素:断裂构造是该矿区的重要控矿因素。
断裂活动和热液环境的存在,为狮形岭区的致密化沉积岩夹杂的富含锡石、白钨矿等重要矿物物质的强烈氧化和溶解,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此外,断裂的延伸和变形也促进了矿床的生成和发育。
2.岩石类型控制因素:岩浆侵入是导致该区形成热液矿化的主要原因。
岩浆侵入带来了高温和高压的热液环境,解离了周围的矿物元素,侵染了沉积岩层并加速了烟囱、短脉的形成和发育。
火山岩的存在,既形成了良好的顶底盖岩,也为矿液的运移和矿床的生成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中国锡矿资源分布
立志当早,存高远
中国锡矿资源分布
一、资源概况
截至1996 年底,我国锡矿累计探明储量达到560.37 万t,保有储量为407.41 万t,其中A+B+C 级储量212.17 万t,占保有储量的52%。
从1955 年到1996 年40 年间锡矿保有储量增长了近4 倍据美国地质调查所和矿业局资料,1996 年世界锡矿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700 万t 和1000 万t。
锡矿储量比较丰富的国家,除了中国以外还有:巴西(储量120 万t、储量基础250 万t);马来西亚(储量120 万t、储量基础120 万t);泰国(储量94 万t、储量基础94 万t);印度尼西亚(储量75 万t、储量基础82 万t)。
此外,扎伊尔、玻利维亚、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定的储量。
如以储量相比较,我国居于世界首位;如以我国
A+B+C 级储量和这些国家的储量基础相比,我国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2
位。
二、地理分布
我国锡矿分布于15 个省、区,其中云南保有储量128.00 万t,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31.4%;广西保有储量134.04 万t,占保有储量的32.9%;广东保有储量40.82 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10.0%;湖南保有储量36.25 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8.9%;内蒙古保有储量32.87 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8.1%;江西保有储量26.04 万t,占总保有储量6.4%。
以上6 个省、区保有储量就占了全国总保有储量的
97.7%。
三、资源特点
1.储量高度集中
如上所说,我国锡矿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广东、湖南、内蒙古、江西6
个省、区。
而云南又主要集中在个旧,广西集中在大厂,个旧和大厂二个地区。
广东省海丰县大道山锡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广东省海丰县大道山锡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矿床产出于花岗岩体与侏罗系下统金鸡群变质砂岩、绢云母片岩的接触带中,矿化体呈浸染状、细脉状、脉状,主要矿化体矿石中有电气石、黄玉等矿物,矿化体矿石以锡矿为主伴有黑钨矿、毒砂、黄铁矿及辉钼矿等礦物,围岩蚀变以云英岩化为主,矿床成因类型为气成-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标签:花岗岩体云英岩化充填交代大道山锡矿位于广东省海丰县境内,周围发育有长埔锡矿点、银瓶山锡矿点、牛头山锡矿点、洛坑锡矿点等。
地理坐标:东经115°11′00″,北纬22°58′00″。
矿区民窿较多,一般开采深度几米至数十米,开采不系统、不连续,上个世纪50年代生产人数一般为数十人,民工开采以1960年最盛,人数达数百人,年采金属锡26吨。
1961年勘查工作结束后交由地方开采,经多年开采后浅部矿产已基本开采完。
花岗岩体接触内外带近缘形成锡矿—石英脉或云英岩型锡矿,离花岗岩体较远者则常见硫化物型锡矿。
海丰银瓶山锡矿在粤东也很著名,产于接触外带,硫化物型,海丰纸寮山锡矿、晋宁鸡笼山锡矿等,为接触边缘内带锡矿,海丰大道山锡矿为接触边缘外带锡矿[1]。
无论是岩体内,还是接触带,不同矿床类型的分布存在内在联系,均属于与岩体侵位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系列,只是因剥蚀与保存条件不同而以不同类型出现[2]。
1矿区地质构造背景1.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群地层,分第一亚群和第二亚群。
侏罗系下统金鸡群第一亚群(J1jna)地层走向总体呈北东向,倾向北西或南东,因处于区域动力热力变质带中,多成为变质砂岩。
侏罗系下统金鸡群第二亚群(J1jnb)粉砂质泥岩、泥质页岩、砂岩夹煤层。
第一亚群变质砂岩具有良好的结构构造和力学性质,有利于裂隙的发育和矿液的充填,因此第一亚群内的变质砂岩成为锡矿的主要赋存层位。
1.2岩浆岩及含矿性区内岩浆岩发育,岩浆活动分两个期次:燕山三期和燕山五期。
燕山三期(γ52(3))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呈岩钟状,见于矿区北西部的纸寮山一带,并出露矿区外,面积约15平方公里(矿区内面积约1.8平方公里),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黑云母,中—粗粒花岗结构。
江西石城松岭矿区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步探讨
江西石城松岭矿区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步探讨江西石城松岭矿区位于中国江西省西部,是中国锡矿资源的主要产地之一。
锡矿地质特征和成因研究对于锡矿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对石城松岭矿区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一、石城松岭矿区锡矿地质特征1.石城松岭矿区位于竹山-石城地块的中西部,矿区岩石类型以花岗岩、正长岩为主,地形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
2.石城松岭矿区内主要的锡矿类型有黑云母花岗岩型锡矿和石英脉型锡矿,其中石英脉型锡矿为主要类型。
3.锡矿在石城松岭矿区内主要存在于花岗岩和正长岩中的石英脉中,这些石英脉都发育在岩体内部或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
4.锡矿矿石主要成分是锡石矿物,其中含有大量的锡石、方铅矿、闪锌矿及硫化物等。
5.石城松岭矿区内的锡矿矿床主要呈现出薄层状、细脉状、裂隙状及蚀变状等不同类型的矿床。
二、石城松岭矿区锡矿成因1.石城松岭矿区内的锡矿成因主要与岩浆晚期和构造作用有关。
该地区花岗岩和正长岩在岩浆晚期与围岩交互作用,形成了石英脉和蚀变带,富集着锡等矿物元素。
2.构造作用是石城松岭矿区内锡矿形成的重要因素。
该地区的构造运动使得石英脉形成,并且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锡等矿物元素得以向上集聚,形成了锡矿矿床。
3.地质历史漫长,古地幔物质混有更丰富的金属矿物,火山活动、岩浆侵入和构造运动是很重要的。
石城松岭地区的火山岩浆活动,使得锡矿物质从地底深处迁移而成矿,加上构造运动和热液改造的作用,使锡矿化定义呈现出了多样性。
综上所述,石城松岭矿区的锡矿成因主要与岩浆晚期和构造作用有关。
在地质历史的漫长过程中,火山活动、侵入作用和构造运动等都曾起到过重要作用,形成了石城松岭矿区丰富的锡矿资源。
研究石城松岭矿区的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对于深入开展矿产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中国锡矿资源的主要产地之一,石城松岭矿区的生产状况备受关注。
下面将列出近几年石城松岭矿区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一、石城松岭矿区锡矿产量自2017年至今,石城松岭矿区的锡矿产量达到了近1万吨。
锡矿石简介介绍
锡矿石常常与其他矿物共生,如钨、铋、铅、锌 等元素的矿物。
03
锡矿石的用途
锡矿石的用途
• 锡矿石是锡的重要来源,它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耐腐蚀 、延展性好等特点。锡矿石的开采和冶炼对于工业、食品、医 疗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4
锡矿石的开采和提炼
锡矿石的开采方法
露天开采
适用于埋藏较浅的矿体,通过剥离表土和岩石,将锡矿石分离出 来。
总结词
锡矿石的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古代青铜器时代。
详细描述
锡矿石的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古代青铜器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锡矿石的开采技术和应用领域也不断 发展。在古代,锡主要用于制作青铜器,而在现代,锡在电子、化工、冶金等领域中广泛应用,对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02
锡矿石的种类和特征
锡矿石的种类
锡石
最常见的锡矿石,含有 较高的锡含量,通常与
其他矿物共生。
锡铅矿石
含有锡和铅两种元素, 常见的有方铅矿和白铅
矿等。
锡钨矿石
含有锡和钨两种元素, 常见的有钨锡石和钨铅
矿等。
锡铋矿石
含有锡和铋两种元素, 常见的有辉铋矿和铋铅
矿等。
锡矿石的物理性质
硬度
锡矿石的硬度通常在4-6之间, 属于中等硬度矿物。
锡矿石的分布
总结词
锡矿石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较为广泛,但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 区和南美洲。
详细描述
锡矿石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如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此外,南美洲的智 利和秘鲁也是重要的锡矿石产地。这些地区的锡矿石储量大 、品位高,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锡矿石的开采历史
THANKS
锡矿石特征
锡矿石特征
锡矿石是一种含锡量较高的矿物,通常出现在花岗岩、斑岩和砂岩中。
锡矿石的主要特征是其颜色、形态、成分和产地。
颜色方面,锡矿石通常呈黑色或灰色,但也有些矿物是黄色或褐色。
黑色的锡矿石是最常见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锡石,它是一种含锡量非常高的矿物。
形态方面,锡矿石通常呈现出典型的晶体形态,例如六方形、四方形、菱形等。
但也有些锡矿石呈现出块状、簇状、针状或者粉状。
这些不同形态的矿物通常是由于不同的生成环境所引起的。
成分方面,锡矿石主要由锡、铁、铜、铅、锌、硫等元素组成,其中锡的含量往往超过50%。
此外,锡矿石还含有一些稀有元素,如银、金、铋等。
产地方面,锡矿石的分布非常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锡矿石生产国之一,主要产地有江西、福建、云南、广西等省份。
锡矿石的开采主要分为地下采矿和露天采矿两种方式。
地下采矿主要适用于以脉状矿床为主的矿区,而露天采矿则主要适用于以层状矿床为主的矿区。
在采矿过程中,为了提高锡矿石的品位,通常需要进行选矿处理,即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将矿石中的杂质去除,提
高锡的含量。
锡矿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矿石,其含锡量高、分布广泛。
了解锡矿石的特征对于锡矿石的开采、加工和利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广西资源县竹子水矿区锡矿地质条件及锡矿资源分析
钨有一个样达 0 - 3 3 %. 厚度 约 0 . 7 m。 其 它 探 槽 都 未见 矿 体 , 矿
化也较弱。
5 结 束语
锡 矿 是 广 西 的优 势 资 源 , 由于超量开 采、 掠 夺性开采 . 加 之 矿 山的 低 效 率 开发 , 导 致 锡 矿 资 源 受 到严 重破 坏 和 浪 费 , 资
( 1 ) 第一段 : 灰 黑 色 绢 云 板 岩 夹 少量 轻 变质 粉 砂 岩 , 厚 度
82 m。
舍 锡硫 化 矿 体 赋 存 的 主要 层位 。厚 度 1 7 6 ~ 2 5 5 m。 ( 3 ) 第三 段 : 灰 黑 色含 碳 绢 云板 岩 夹 少量 泥 质 粉 砂 岩 。 中
源储 量 下 降 快 。 另 外 , 由 于近 些年 对锡 矿 的勘 查投 入 较 少 。 社 会 商 业性 勘 查 难 以投 入 , 导 致 新 矿 产地 少 。 目前 . 已探 明广 西 资 源 县 竹 子 水 矿 区的 锡 矿 资 源 丰 富 . 矿 石 品住 高 、 质量好 . 应
3 . 1 . 3 寒 武 系边 溪 组
出露 于矿 区 南部 下部 为厚 层 状 云母 砂 岩 , 上部 友 绿 色 云
约 3米 ( 暂 编 为 I号舍 矿 层 ) , 锡 品位 0 . 0 0 1 — 0 . 1 6 5 %, 其 中锡 品 位 0 . 1 6 5 %的 样 厚 度 为 0 . 6 5 m, 矿体产 状 3 4 7 3 3 。 , ML 2 ( 中矿
空 矿 体 产 状 平 缓 7 O 1 5 。
选 择 锡 异 常 高值 地 段 和 找矿 条件 较 好 的地 段 . 共施 工 了 7 务探 槽 , 在 各 含 矿 层 位 采 取 了刻 槽 样 , 只在 T C 1 8 0 1 探 槽 中有
江西省德安县尖峰坡锡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江西省德安县尖峰坡锡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江西省德安县尖峰坡锡矿床位于赣东北大地构造带北缘,该地区地处华南板块、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构造活动频繁,地质背景较为复杂。
尖峰坡锡矿床是该区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将就其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分析。
一、成矿地质特征1.地质构造特征尖峰坡锡矿床位于大瑶山隆起的东南侧,矿区南北长约2.5km,东西宽约1km,矿体呈近南北向伸展的条带状。
该区域主要的构造特征是古隆起构造和新构造,隆起槽沉积,岩相多样,岩浆活动明显。
在新构造活动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系列变形构造、节理和断层,构成了矿区内的复杂构造地质条件。
2.地质岩性特征尖峰坡锡矿床主要产状片麻岩、火山岩、砂岩和灰岩等。
其中产状片麻岩是矿化最为显著的岩石类型,矿床主要出现在片麻岩和变质砂岩的交界处,与富含铜和钼的火山岩有密切的关联性。
3.矿床物质来源特征尖峰坡锡矿床的物质来源是岩浆和地壳物质。
该区域岩浆活动比较复杂,形成了多期、多种类型的岩浆侵入,并作用于矿床附近的岩石体,促进了热液流体的形成和富集。
同时,矿区内也有较为丰富的地壳物质,如砂岩、火山岩等,也为矿床的物质来源提供了条件。
4.热液成矿特征尖峰坡锡矿床的成矿过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热液侵染、石英脉化、次生蚀变和沉淀。
其矿物组成以锡石、辉锑矿、黄铁矿、方铅矿和方银矿为主。
锡石为矿石主要组成部分,在石英脉中出现较多,同时也与富含铜和钼的火山岩有密切的关联性。
二、控矿因素分析1.构造控制尖峰坡锡矿床受到地质构造活动的显著影响,区域内的构造板块比较复杂,形成了络绎不绝的断裂带和节理裂隙等。
矿床主要出现在片麻岩和变质砂岩的交界处,这一特殊地质位置与当地的断层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2.岩石类别尖峰坡锡矿床的成矿岩石类别以产状片麻岩为主,这种岩石为碱性特殊岩,性质比较单一,能够提供丰富的锡元素和能量。
此外,火山岩等其他岩石类别也对矿石的成分和质量产生了影响。
江西尖峰坡锡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江西尖峰坡锡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近年来在老矿山周边寻找接替资源,缓解矿山危机情况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尖峰坡锡矿位于江西省德安县彭山矿田内,为开采多年的老矿山,后续资源不足,属中度危机矿山。
本文对尖峰坡锡矿资料进行重新整理,结合彭山矿田几十年的勘查资料及近几年找矿的成果,通过物化探异常和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在尖峰坡锡矿周边及深部仍存在较大的找矿潜力。
如果能在矿床深部有所突破,不仅能延长矿山生产寿命,还可为彭山矿田深部找矿工作指明方向。
标签:老矿山接替资源锡矿找矿潜力0引言尖峰坡锡矿位于江西省德安县彭山矿田内,为开采多年的老矿山,后续资源不足,属中度危机矿山,如何解决资源接替、矿山资源枯竭问题已成为首要任务。
本文以原尖峰坡锡矿勘探报告为工作基础,以彭山矿田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为技术指导和找矿方向,结合尖峰坡锡矿周边近几年勘查成果,系统研究尖峰坡锡矿矿床成因,明确找矿思路,探寻采矿权深部引起物探异常的原因,以便寻找尖峰坡锡矿乃至彭山矿田深部第二找矿空间。
1地质特征1.1矿区地质特征尖峰坡矿区锡矿位于扬子板块下扬子地块内、中下扬子坳陷带南缘、九江坳陷南缘偏九岭-障公山推覆隆起带一侧、彭山多金属矿集区内,南与江南台隆相毗邻,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区。
区内地层以寒武系-南华系地层为主。
矿区构造较简单,主要由西部的穹窿核部构造和东部的单斜构造组成,深部有一隐伏的花岗岩体。
区内岩浆岩有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及细碧角斑岩。
与成矿有关的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与双桥山群下亚浅变质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属隐伏花岗岩体。
1.2矿体地质特征本区矿体呈层状顺层分布在震旦系和南华系有利岩层中,不同的岩层组合常具有各自的矿化特征及相应的矿石类型。
根据邻近曾家垄锡矿区矿体分带原则,按矿体赋存岩石的组合特点及层位,由上而下依次分出Ⅰ~Ⅹ十个含矿带,其中Ⅱ矿带含矿性较好,为本区最主要的矿带,次为Ⅳ矿带。
其他各矿带仅有零星小矿体。
锡矿地质概述及找矿方法
锡矿的品位很低,如脉状矿含锡0.2%,砂矿含锡0.04%即有开采价值。锡矿床一般可分为三大类,锡石—石英脉型(包括伟晶岩型、云英岩型、斑岩型)、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碳酸盐岩型)和锡石氧化物型,即砂矿(原地氧化而成的砂矿----残坡积砂矿和溶岩漏斗砂矿及异地搬运过的砂矿—湖滨砂矿、海滨砂矿、冲积砂矿)。一些超基性岩中有时也产出锡矿,如广西九毛锡矿。
在矿石成分上,有锡、钨锡铋、钨锡钼铋、铜锡、锡铅锌银等类型。
至1995年,全球探明的锡金属储量为700万吨,主要分布在巴西、马来西亚、印尼、秘鲁、尼日利亚、玻利维亚、澳大利亚等国家。马来西亚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的锡矿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广东、湖南、内蒙古和江西,其中以云南个旧和广西南丹的锡最为有名。
锡矿地质概述及找矿方法
一、锡矿地质概述
锡具有亲氧和亲硫特性。锡与硫合时能形成两种化合物:一硫化锡和二硫化锡,它们在高温下均具有较强的挥发性。锡也能与氧结合,形成一氧化锡和二氧化锡。
锡具有+2和+4两种价态,但在自然条件下,四价锡化合物较为稳定,尤其是二氧化锡(SnO2),它是地壳上最稳定的化合物之一。锡离子可以在普通矿物内置换Ca、Cd、Fe、Mg二价离子、Sc、Fe、Al三价离子、四价的Ti、Nb和Ta五价离子,从而可分散于含铁、钛、钙的矿物中,如金红石、榍石、磁铁矿、石榴子石、尖晶石、铌钽矿中。
黝锡矿又名黄锡矿(含Cu 29.58%、Sn 21.61%)。四方晶系,晶体少见,呈假四面体、假八面体、板状等形态,常为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一般呈钢灰色,新鲜断口呈橄榄绿色调,如有较多黄铜矿包体时则呈明显的黄色。条痕粉末呈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性脆,不具延展性。硬度3—4,比重4.3—4.5。黄锡矿在广西含锡硫化物交代矿床和充填型钨锡矿床、湖南高中温热液型铅锌矿床中较常见。
全球及中国锡矿资源分布现状
全球及中国锡矿资源分布现状一、锡矿行业概述锡,元素符号为Sn。
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地壳中含量相对较低,具强光泽,质软延展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抗腐蚀、易熔,摩擦系数小。
自然界已知的含锡矿物有50多种,主要锡矿物大约有20多种。
有经济意义的主要是锡石,其次为黄锡矿。
常见的锡矿物二、全球锡矿资源现状1、储量据USGS数据,2022年的全球锡储量为460万吨,资源主要集中在印尼(17%)、中国(16%)、澳大利亚(12%)、俄罗斯(9%)、巴西(9%)、玻利维亚(9%)等国家(地区);由于近些年资源勘探未有明显进展,经过长期开采,现有矿山资源逐渐枯竭,新增矿山较为有限,全球锡储量开始回落。
2022年全球锡储量结构2、产量产量方面,2022年的全球锡矿产量为31万吨,储采比仅为14.84。
此外,传统产锡大国仍居主导地位,锡矿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30.6%)、印度尼西亚(23.9%)、缅甸(10.0%)、秘鲁(9.4%)等国家(地区),CR4为73.9%。
2022年全球锡矿产量及增速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锡矿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建议报告》三、中国锡矿资源现状1、储量从中国锡矿储量结构来看,国内锡矿资源分布较为集中;2022年,云南、广西、湖南及江西的锡矿储量合计占了全国总储量比例的78%。
2022年中国锡矿储量结构2、进口近年来,中国锡矿砂及其精矿的进口数量呈V字型走势,起伏较大。
2022年,中国累计进口锡矿砂及其精矿24.4万吨,同比增长32%;虽然我国锡矿资源丰富,但依旧满足不了自身需求,需要进口补充,对外依存度偏高,进口锡矿主要来自缅甸。
2017-2022年中国锡矿砂及其精矿进口数量情况四、锡行业重点企业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锡铟行业的龙头企业,140年来持续深耕锡行业,有着百年的传承历史和文化底蕴,拥有着国际先进水平的采、选、冶及深加工成套技术,及全行业最完整的产业链,对锡这一国家战略性稀缺矿产资源具有较强的全球影响力。
东南亚巨型锡矿带成矿地质特征
◆k e ji yua n di◆东南亚巨型锡矿成矿带,是指我国的滇西—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一带的锡矿带,锡矿产地约460多处,呈NNW走向断续分布长约3800km。
大致可划分为互相平行的东、西两矿带:东矿带自我国澜沧江—缅甸东部—泰国北部—马来西亚东海岸到印尼的“锡岛”;西矿带自我国云南高黎贡山以西—缅甸中部—泰国西部—马来西亚中央山脉以西到印尼苏门答腊罗干河一带。
为了让我国人员了解该锡矿带,以便与有关国家共同勘查开发锡矿资源,推动我国矿业经济发展,现将该巨型锡矿带分东、西矿带的地质特征介绍如下。
1东锡矿带东锡矿带有矿产地190多处,可划分为北段(我国澜沧江锡矿带)、中段(缅甸东部—泰国南部)、南段(马来西亚东海岸—印尼“锡岛”)。
各段分述如下:1.1北段位于滇西澜沧江一带,自保山市泸水石缸河锡矿起,往南延至景洪自治州勐宋砂锡矿为止,共有锡矿产地20多处,全长约250km,其中有中型锡矿床2处(云龙县铁厂锡矿、昌宁县真)、小型矿床5处(石缸河、龙陵赫洒、西盟阿莫、班哲、勐宋矿)、矿点10多处。
矿床类型主要有锡石—电气石—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脉型。
矿体一般分带明显,如云龙铁厂锡矿体:上部为锡石—电气石—石英带,伴生白钨矿,成矿温度>340℃;中部为锡石—电气石—富硫化物带,伴生毒砂、辉铋矿、黄铜矿、闪锌矿,成矿温度260~360℃;下部则为黄铁矿—石英带,锡石很少,成矿温度120℃[1]。
东锡矿带北段成矿母岩为燕山晚期及印支期含锡花岗岩侵位于中上元古界澜沧群、西盟群或大勐龙群等的变质岩系,围岩蚀变有云英化、电气石化、硅化等。
1.2中段在缅甸东部孟雷、孟扬一带,有矿产地8处,长约180km;往南延入泰国北部的清莱、清迈、南邦、夜丰颂、达府一带,有矿产地75处,长约380km,其中大型矿床1处(沙蒙)、中小型矿床4处(曼差提、泰拉、独马、都朗),其余均为矿点、矿化点。
矿床均为钨锡共生,砂锡(钨)矿床多为残坡积或冲积型,原生锡矿床则以矽卡岩型、含锡伟晶岩型为主。
广东省谢家山锡矿地质特征和富集规律
广东省谢家山锡矿地质特征和富集规律摘要谢家山锡矿产于大东山花岗岩体的南缘的接触带中。
本文通过对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空间产出位置,矿物组合及矿石结构构造、矿石质量分数变化、围岩蚀变等矿床基本地质特征的分析,探讨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试图为在附近地区寻找同类型锡矿床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谢家山锡矿;地质特征;富集规律AbstractWith Xie Jiashan the tin deposits in southern margin of Dadongshan granite body contact. In this paper analysis of the bas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mineral structure, ore quality score changes, wall rock alteration of deposit,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mineralization regularity, in the vicinity looking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same type of tin deposit. the scale shape, occurrence, spatial location of ore bodies,Keywords: Xie Shan tin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nrichment regularity1、矿区地质本区出露地层简单,主体构造为一近南北走向的短轴背背斜,断裂构造不甚发育,主要有北北东和北北西两组。
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一些中—基性岩脉的侵入,岩性亦较复杂,现将矿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岩石的变质现象分叙如下:1.1、地层1.1.1、上亚群(D1-2gtb)分布于矿田的南、中、北部,出露面积约占全区面积50%,厚约125米,上部为杂色薄层状板岩及其与粉砂岩互层。
锡矿石特征
锡矿石特征
锡矿石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矿石,具有独特的特征和性质。
本文将重点介绍锡矿石的特征,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矿石。
锡矿石的外观通常呈灰黑色或棕色,有时会呈现出金属光泽。
它的质地比较坚硬,常见的形态有块状、粒状和片状等。
在地质构造中,锡矿石主要分布在石英脉、蚀变带和岩浆岩中,常常与石英、白云石、斑岩等矿物伴生。
锡矿石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是氧化锡(SnO2)。
除了氧化锡外,锡矿石中还含有一些杂质元素,如铁、铅、锑等。
这些杂质元素的含量会影响锡矿石的品质和用途。
锡矿石在加工利用过程中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锡矿石是重要的锡源,可以提取出高纯度的锡金属,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子、化工等领域。
其次,锡矿石还可以用于制备合金,如青铜、铜锡合金等,提高合金的硬度和耐蚀性。
此外,锡矿石还可以用于制备化工产品和建筑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总的来说,锡矿石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石,具有独特的特征和用途。
通过了解锡矿石的外观、化学成分和加工利用特点,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种矿石,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对锡矿石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探索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云南省镇康县打龙锡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云南省镇康县打龙锡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云南省镇康县打龙锡矿区位于云南省镇康县城东82°方向,直距约28.8千米,行政区划属镇康县木场乡打龙村管辖。
矿区位于横断山脉南段、区域地势总体南东高、北西低。
本文主要对矿段内的地质特征、矿床(体)特征、矿石质量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探究,旨在明确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标志,为锡矿的开采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云南省镇康县打龙锡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生活中对矿物质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矿藏越来越稀缺,因此需要提高采矿技术水平,优化采矿效果,增加矿物质的利用率,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一、地质特征矿区地质构造位置处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福贡-镇康褶皱带、保山-永德褶皱束之四级构造单元镇康复背斜(芦子园复式背斜)倾没端南部,属于保山—镇康—西盟铅锌银金锡钨找矿远景区中段。
区域岩浆活动较强烈,尤以华力西期及印支期的基性、中基性、中酸性岩浆喷溢活动和印支期碱性花岗岩浆侵入活动最为强烈。
[1]此外尚有少量燕山早期的中性、酸性岩浆侵入。
如图1所示。
图1云南省镇康县打龙锡矿区域构造纲要图(一)地层矿区地层为寒武系上统保山组(∈3b),可细分为4段。
(1)保山组第一段(∈3b1):岩性为灰白色条带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及泥质条带灰岩,地层厚度>180米。
(2)保山组第二段(∈3b1):岩性主要为浅灰、灰绿、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夹钙质泥岩、及泥灰岩透镜体。
据其颜色可再分为4个亚段:第一亚段(∈3b2-1),地层厚度>200米,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局部见有细砂岩;第二亚段(∈3b2-2),地层厚度>400米,岩性主要为灰绿、灰黄、褐黄色粉砂质、含粉砂粘板岩,上部夹紫红色粘板岩,向上粉砂质含量增多;第三亚段(∈3b2-3),地层厚度约400米。
[2]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质粘板岩,含粉砂、钙质粘板岩,在钙质增多处可见钙质团块及灰岩透镜体,顶底部分界不清,呈过渡关系接触。
广西姑婆山锡矿田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陆小平 ,陆孝赞 ,龚名文 ,路启福 ,石士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一地质队 ,广西 桂林 541100)
摘要 :姑婆山锡矿田锡矿床类型丰富 ,其中以矽卡岩型 、矽卡岩 - 蚀变断裂破碎带复合型锡矿 床为主 ,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早期姑婆山花岗岩西南接触带 2 km 范围内 ,且具一定的分带性 ,从 接触带往外 ,依次为矽卡岩型 →矽卡岩与蚀变断裂破碎带复合型 →锡石硫化物型 →石英脉型 。 矿床受成矿花岗岩 、有利赋矿层位及构造复合等因素的控制 ,与成矿花岗岩关系尤为密切 ,成 岩 、成矿时间接近 ,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 ,矿床为与花岗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 关 键 词 :锡矿田 ;矿床成因 ;地质特征 ;广西姑婆山 中图分类号 : P618. 44 文献标识码 : A
合处 ;花山地区主要控矿构造为 NW 向断裂 、裂隙
(1)姑婆山岩体为复式岩体 ,主要由里松岩体 、
和岩体侵入接触带 。区内主要控矿构造有侵入接 姑婆山主体 (惯称东体 ) 、姑婆山西体以及岩基周围
触带 、断裂破碎带 (尤其是经张性或扭性改造的复 的一些小侵入体组成 ,此外 ,尚有石英斑岩 、花岗斑
寒武系次之 。前泥盆系为地槽型沉积 ,主要分布于 都庞岭至贺州东部一带 ; 上古生界为准地台型沉 积 ,主要分布于花山 - 姑婆山岩体以南和一些复背 斜周边 ;中新生界为断陷盆地沉积 ,主要分布于钟 山 - 贺县 、富川 、恭城等盆地内 [ 1 ] 。
主要赋矿围岩为泥盆系地层 ,其中最重要的赋
收稿日期 : 2005 - 04 - 30 基金项目 : 中 国 地 质 调 查 局 国 土 资 源 大 调 查 项 目 ( 200210200045) . 作者简介 :陆小平 (1963—) ,男 ,硕士 ,高级工程师 ,从事矿产地 质勘查与管理工作.
伊春市五星锡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土地 利用 供 需矛 盾激 烈 的城 乡结 合 部 的土 地利 用 管理 , 益 ,这 种狭 隘 的发 展方 式 最 终导 致 了土地 市 场 出 现众 造 成 了诸 多 问题 。因此 , 应该 创 新现 行 管理 制度 尤 为 重 多违 法 现象 。 目前 , 农用 土地 价格 偏 低 , 在 整 个 房 地产 要 。要强 化 城 乡结合 部 土地 管理 工作 , 成 立 一个 兼 有 城 价 格 结 构 中所 占的 比例 偏 小 ,也 间接 导致 了土 地 资 源 乡双 重 管 理 职 能 的新 型行 政 建 制 ,对 土 地 进 行 统 一 管 的 闲置 浪费 现 象 ,提高 农 用 土地 价 格 在 总价 格 中所 占
工 作 研 究
伊 春 市 互 星 锡 矿 床 蕨 矿 垲 质 特 征
口 刘 松 杰
一
、
区域地 质概 况
组 陆 相 沉积 ;晚 三 叠世 酸 性 火 山岩 列 为 主 , 含 极少量 暗 色矿 物 , 组 合
矿 区 大 地 构 造 位 于 兴 安 岭 一 内蒙地 槽褶 皱 区伊 春 一延 寿 褶皱 系 ,五星一关松镇 中间隆起带 , 汤 旺 河 隆 起 南 端 之 汤 旺 河 断 裂 南 东 侧。 矿 床位于黑龙江省伊春一延 寿 铁铜铅锌钨钼锡 铀成矿带上 。 矿体 产 于 晚 印 支 期 碱 长 花 岗 岩 与 下 泥 盆 统 黑 龙 宫 组 大 理 岩 内外 接 触 带 , 受构造控制 。 古伊春台坪结 晶基底 由下元古 界 东 风 山群 含 电气 石 的高 绿 片 岩相 低 角 闪岩 相 变质 岩 组 成 ,缺失 中 上元 古 界 ; 下 寒 武 统 为早 期 盖 层 , 由碳酸盐 岩及炭质板 岩等组成 ; 中 加 里 东期 花 岗闪长 岩 、二 长 花 岗岩
大义山矿田岩体型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 &’()($#*+) ,-’.*/ 0+1 (2 ./’ 3+4#,/+5 (6’ 2#’)7 , 895+5 :6(;#5*’
: —二叠系; <—石炭系; 3 —泥盆系; = — ! —震旦系—寒武系; >?—泥板田超单元; >@—汤市铺超单元; >!—关口超单元
!
矿床特征
(( ) 含矿岩系特征: 汤市铺超单元晚期介头单元
为蚀变岩体型锡矿的成矿母岩。 岩石具细粒、 中细粒 花岗结构, 由石英 ()"*+),* ) 、 钾长石 (条纹长石 、 斜长石 (更钠长石、 钠长石 !-*+)"* ) 、 浅 )"*+)!* ) 色云母 (白云母、 铁叶云母、 铁锂云母、 黑鳞云母 )*+ 及黄玉、 榍石 (.(*) 等组成。岩体自变质程度从 -*) 下而上增强, 出现了岩性蚀变及矿化的垂直分带。 岩 体顶部与围岩接触带常发育似伟晶岩壳,在其外带 有花岗伟晶岩或花岗岩脉。汤市铺超单元经过了多 阶段的分异演化, 随分异演化的进行, 在其晚期介头 单元岩石中 /0、 1、 2、 34 等与矿化相关元素含量显著 (表() 。 增高。其中 /0含量为早期单元的!+5倍 介 头 单 元 花 岗 岩 具 高 硅 (/6$!789!8* ) 、富碱 (&’!$ :#!$ ;79-<* , 且 #!$ %&’!$) 、 贫 =6、 >
状。单个矿体长)!"+(8"" F, 宽 5"+,"" F, 厚 "+!)9-8 。 锡 品 位 一 般 "9(,G(" H!+ F,平均厚十几 米 (图 !) 局部富集可达8"G("H!+,"G("H!。 (9)7G("H!, ()) 矿石物质成分: 矿石具自形、 半自形粒状结 构、 镶嵌结构。 矿石以浸染状构造为主, 局部为块状、 团块状构造, 偶见条带状构造。矿石主要为锡石, 呈 棕褐、 褐黑色, 少数为黑棕红色。 环带结构不发育, 粒 度细, 多小于 (FF。呈半自形正方双锥柱状或不规 则粒状,多分布于造岩矿物粒间空隙(多为铁锂云 母、 黄玉) 和微裂隙中, 部分见有硫化矿物 (毒砂、 黄 铁矿等) , 矿石中还含有黑钨矿、 毒砂、 黄铜矿、 黄铁 矿、 辉钼矿、 辉铋矿、 铁闪锌矿等。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 石英、 钾长石、 钠长石、 电气石、 铁锂云母、 黄玉、 萤 石、 绢云母、 绿泥石等。 岩体型锡矿含锡矿物基本上全为锡石,选矿流 程简单, 采用以摇床为主的重—浮选流程。 回收率达 锡产品含锡达,"*+5"*。 -"*+-,*, (8) 蚀变特征: 含矿岩体顶部不同程度发育似伟 晶岩壳,表明岩体处于封闭—半封闭构造环境。此 时, 岩浆分异充分, 并伴有强烈的变质作用, 主要有 云英岩化、 钠长石化、 白云母化、 黄玉化、 绢云母化、 硫化物等蚀变。 微观上, 云英岩化表现为长石被绢云 母、 白云母交代并析出石英, 钠长石化表现为钾长石 (类) 被交代形成钠长石条纹, 和斜长石中钙被钠交 代, 形成更长石或钠长石。白云母化表现 30值降低, 为白云母交代长石、 黑云母。 黄玉化表现为含氟的气 水热液对长石类矿物进行交代, 形成黄玉。 绢云母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锡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锡矿床受大地构造控制十分明显,其往往沿特定大地构造部位呈带状分布。
这些大地构造部位是:塔里木-中朝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晚古生代天山-大兴安岭褶皱区;扬子地块东南侧的古生代华南褶皱系;中新生代西太平洋板块对亚洲大陆俯冲形成的滨太平洋褶皱系;印度板块与古亚洲板块之间聚敛、碰撞形成的特提斯-喜马拉雅褶皱带。
在这些构造带的控制下形成8个锡矿床成矿带:①康滇地轴锡矿床成矿带;②江南台隆锡矿床成矿带;③右江锡矿床成矿带;④南岭锡、钨矿床成矿带;⑤邓柯-义敦锡、多金属成矿带;⑥滇西-藏中锡矿床成矿带;⑦黄岗-甘珠尔庙(大兴安岭)锡多金属成矿带;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锡(钨)多金属成矿带。
岩浆活动是控制中国锡矿床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
中国各锡矿成矿带主要锡矿床皆分布于改造型花岗岩带,许多大、中型锡矿床大都产在燕山晚期阶段的重熔-再生岩浆作用形成的小岩株、岩枝(群)内外接触带。
例如我国两个最大的锡矿床——云南个旧锡矿和广西大厂锡矿所在的右江锡矿成矿带,矿床皆产于经过充分分异演化的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接触带和围岩的容矿构造中。
拥有众多的锡矿床及有锡伴生的钨、铜、铅锌、钨钼铋、铌钽或稀土矿床的南岭锡钨矿床成矿带,锡矿床成矿作用自加里东期即有初始富集,以后各旋回逐步加强,至燕山旋回锡、钨成矿作用达到高峰。
我国又一个重要的滇西-藏中锡矿床成矿带,其东亚带,与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多属印支构造旋回;西亚带与锡矿有关的主要为晚白垩世至始新世的花岗岩,矿体多产于岩体突起的冠部或外接触带容矿构造中。
黄岗-甘珠尔庙(大兴安岭)锡多金属成矿带,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为燕山期钾长岩花岗岩,矿床产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锡(钨)多金属成矿带,与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为海西-燕山旋回各期侵入体,主要有花岗闪长岩、碎裂花岗岩等,一般为中小型岩基和岩株,锡钨钼铋矿床主要产于接触带夕卡岩内带,铁铜、铁锌或铜锌矿床产于夕卡岩外带,再外有铅锌矿床。
二、矿床类型《中国矿床》一书中中国锡矿床的作者李希责力等在广采博收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将中国原生锡矿床分成三大类别14个型别。
(一) 与花岗质岩类有关的矿床这类矿床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多种成矿作用、多种物质来源以及多期形成的特征,并可能受到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其有关成矿活动等的叠加、改造,其共有10个型别。
1)锡石-稀有金属变花岗岩型:锡与铌、钽、稀土元素共生,多具似层(壳)状的交代分带特征,矿化主要与钠长石化有关。
2)锡石-内云英岩型:锡(钨)矿床产于岩体顶部,呈细脉、网脉带,矿化主要与云英岩带有关。
3)锡石-内电英岩型:锡(钨)矿床产于岩体内部,呈细脉、网脉带,常有晚期硫化物叠加。
4)锡石-伟晶岩型:含锡、铌、钽、锂、铍、锆(铪)伟晶岩脉主要产于岩体外带,矿化与钠长石化有关。
5)锡石-外云英岩型:锡矿床一般产于岩体之云英岩化长英质围岩中。
6)锡石-外电英岩型:锡-钨(多金属)矿床产于岩体外酸性障相对开放构造体系中,脉群密集延展较远,多期次叠加。
7)含锡夕卡岩型:锡-铁(锌)矿床产于夕卡岩体中及其附近。
一般锡石颗粒极细,还有含锡磁铁矿/硼镁铁矿、含锡硅酸盐矿物、富锡硼酸盐矿物和黝锡矿等。
8)锡石-云英岩化夕卡岩型:钨、锡、钼、铋共生矿床产于岩体顶上夕卡岩及其中的网状云英岩脉内,皆以锡石及含锡硅酸盐形式产出。
云英岩化使锡石锡比率增加。
9)锡石-电气石、绿泥石硫化物型:锡-钨多金属矿床产于岩体外碱性障有利构造带中,锡矿化主要与晚期硫化物的叠加有关。
10)锡石-多金属硫化(硫盐)型:锡/铜/铅/锌/锑……等共生矿床,产于岩体外碱性障环境中,其成矿机制有“岩控”和“层控”两种。
前者受再造岩浆控制,后者成矿与沉积(矿源层)-改造或沉积-(岩浆)热液叠加作用有关。
(二) 与中、酸性火山-潜火山岩有关的矿床这类矿床一般与英安岩-流纹岩类中酸性火山岩套、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浅成岩套的产出有直接成因关系,其有二个型别:1)斑岩型:锡、钨、钼矿床组合产于斑岩体顶部交代蚀变带中,锡矿化主要与绢英岩带有关。
2)火山-潜火山热液型:锡矿床产于英安质-流纹质凝灰熔岩的密集裂隙中。
(三) 与沉积再造或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原始含锡矿源层或高值层经受岩浆期后的热液作用或变质作用活化富集形成的锡矿床,其有二个型别:1)沉积-变质型:锡矿床产于同生沉积的高值层中,成矿与变质分异作用有关,矿体顺层呈同步变形。
2)沉积-热液再造型:锡矿床产于特定矿源层的构造破碎带中,受相邻花岗岩体影响,但不一定有直接的成因联系。
中国表生锡矿床按照砂锡的矿源和堆积环境分为:个旧式残积、坡积、洪积砂锡矿床;大厂式洪积、冲积砂锡矿床及富贺钟式冲(洪)积砂锡矿床。
这三类砂矿都产于华南褶皱系成矿域或南岭东西向锡钨成矿区;主要由燕山晚期成矿作用形成的原生矿床和含矿岩石提供矿源;处于亚热带湿热气候区,都经历了新构造运动和第四纪以来几次气候冷暖变迁形成的古地理、古水文地质营力的强烈作用;接近原生矿区和河流上游锡石较富,颗粒也较粗。
三者的不同点在于,西部端元是个旧式红土型残积、坡积、洪积砂锡矿,缺少常年地表河流,砂矿床分选差,主要靠原生矿床的化学风化、淋滤富集而成。
东部端元是富贺钟式砂砾层冲(洪)积砂锡矿床,其特点是地表河流水系发育,原生矿床经物理崩解、风化后,运载营力大的水流分选富集在有利的沉积环境。
中间过渡类型的大厂砂锡矿床,原生矿源近似个旧,受河流水系控制的沉积环境则近似富贺钟。
三、典型矿床(区)(一)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矿区位于个旧市境内,面积达2140km2,以锡为主,共(伴)生有铜、钨、铋、铅、银等多种金属。
南北向个旧断裂将矿区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区有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卡房五大矿田。
西区有牛屎坡大型砂锡矿床及陡岩、竹箐坡等数十个中-小型锡、铅矿床(点)。
个旧矿区开采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朝即已产锡。
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外的地质学者即做了大量地质调查。
新中国成立后,对松树脚、老厂、卡房等矿田做了系统的地质勘探工作,累计探明锡182万t、铜152万t、铅308万t、锌53万t、钨14万t、银2400t,等等。
个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锡都。
个旧位于华南后加里东褶皱系西南端的右江褶皱带,或称海西-印支拗陷带,拗陷区长期沉降,沉积了中三叠统厚达3000余米的个旧组碳酸盐岩层,按其沉积旋回、相标志及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三段(T2k1—T2k3)共13层,主要赋矿层位T 2k1及T2k2属局限浅水台地潮坪环境下形成的浅滩、?湖、萨布哈沉积相,其中的富藻、富膏(已去膏化)层对某些成矿元素的原始富集可能起一定作用。
印支、燕山运动使区内地层褶皱、断层,伴之大规模基性、酸性和碱性岩浆活动,其后发生了以锡为主的多种成矿作用,形成了特大规模的岩控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锡石-多金属硫化物型是个旧矿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以其产出部位及矿石的次生氧化特征划分为夕卡岩硫化物矿床和层间氧化矿床。
前者产在斑状或粒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与个旧组碳酸盐岩的正接触带的夕卡岩体中(图3.13.2),矿床受控于岩体形态,矿体选择定位在岩体形态复杂地段,矿体形态和岩体形态有关,呈缓倾斜的透镜状、似层状,陡倾斜的柱状、脉状及不规则的囊状、瘤状、洼兜(袋)状,硫化物以浸染状→网脉状→条带状→块状形式交代于夕卡岩体外侧。
层间氧化矿床是指定于岩体上覆碳酸盐岩围岩中已被氧化的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床,它们形成部位浅,受表层构造控制,矿体成群成带产出,容矿层位主要取决于成矿岩体的侵位高度,矿体一般沿层间构造带呈似层状、条带状(图3.13.2)。
矿石基本氧化,多数呈土状或半土状。
图3.13.2个旧松树脚地质剖面图①1.白云岩;2.花岗岩;3.夕卡岩;4.氧化矿石;5.硫化矿石;①据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308队,1981m3-13-2.jpg(二)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大厂矿田跨越广西南丹、河池两县(市),是一个开采历史悠久的老矿区。
据史料记载,采锡始于宋朝。
矿区最早地质调查首推1928年两广地质调查所乐森王寻的调查,此后陆续做过一些地质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对该区做了大量地质测量、普查和勘探工作。
1958年提交了《广西大厂锡矿区砂锡矿床储量总结报告书》,探明锡金属储量94001t、铅162666t、锌89856t、锑97830t、铟500t。
1958年11月提交了《广西南丹大厂锡矿原生矿床储量总结报告书》,探明锡金属储量141900t、锌514569t、铅216555t、锑109729t、铜20975t,等等。
矿田主要赋存于中、上泥盆统,为一套碳酸盐岩-硅质岩-细粒碎屑岩建造。
区内褶皱发育,呈北西向紧密线状分布(图3.13.3),断裂以北西纵向逆冲断层为主,矿带北东侧有龙箱盖隐伏黑云母花岗岩株,侵入于龙箱盖背斜轴部,其后有花岗斑岩、白岗岩及闪长玢岩脉、岩枝或岩床产出。
锡矿床与花岗斑岩脉在空间上紧密相依。
矿带北端主要沿背斜倾没部紧密及倒转侧翼次级褶皱形成层间剥离和裂隙破碎带矿体;在背斜轴部逆掩断层上盘形成层间剥离、滑动破碎带层间矿体;在性脆易碎、层理发育的硅质岩及条带状灰岩、黑色页岩等层内或层间则形成似层状网脉浸染交代为主的矿体。
矿带南端的矿床则受下伏生物礁体(中泥盆统下层)的控制,礁体内部的断裂、裂隙带及其盖层间叠瓦状虚脱构造内形成充填交代为主的矿床,矿体形态复杂,矿化一般极富。
图3.13.3大厂锡矿田地质图①1.灰岩、硅质岩夹砂页岩;2.灰岩;3.硅质岩-扁豆状、条带状灰岩-灰页岩互层;4.灰岩、页岩、生物礁灰岩;5.灰岩、页岩、砂岩;6.锡矿体;7.锌铜矿体;8.白钨矿脉带;9.锑矿脉带;10.黑钨矿脉带;11.花岗岩、花岗斑岩;12.闪长玢岩;①据广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215队,1984年资料修编m3-13-3.jpg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矿石成分复杂,已知矿物百余种,除锡石及铁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方铅矿等大量常见的铁、锌、砷等硫化物外,以富含银、锡、铜等的锑、铋硫盐矿物为显著特征。
主要含锡矿物是锡石,此外,锡还存在于硫盐或硫化物中,如黄锡矿、蔷薇黄锡矿、硫锡矿、硫锡铅矿、辉锑锡铅矿等。
矿床沿水平或垂直方向都表现有明显的分带现象。
锡矿床的蚀变带自矿体向外为电气石化(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
(三)广东银岩锡矿矿区位于信宜县城东36km处,是我国80年代初发现和评价的首例大型斑岩型锡矿。
经过初步勘探,1986年提交了《广东信宜银岩锡矿区初步勘探地质报)0.16%、钼告》,累计探明锡储量10.32万t。
矿石锡平均品位0.50%,钨(WO30.05%。
银岩含锡斑岩体沿背斜轴部分布,地表仅出露数条斑岩脉,基本未遭剥蚀,岩脉往下汇合成花岗斑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