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矿资源地质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锡矿资源地质特征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锡矿床受大地构造控制十分明显,其往往沿特定大地构造部位呈带
状分布。这些大地构造部位是:塔里木-中朝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晚古生代天山-大兴安岭褶皱区;扬子地块东南侧的古生代华南褶皱系;中新生代西太平洋板块对亚洲大陆俯冲形成的滨太平洋褶皱系;印度板块与古亚洲板块之间聚敛、碰撞形成的特提斯-喜马拉雅褶皱带。在这些构造带的控制下形成8个锡矿床成矿带:①康滇地轴锡矿床成矿带;②江南台隆锡矿床成矿带;③右江锡矿床成矿带;④南岭锡、钨矿床成矿带;⑤邓柯-义敦锡、多金属成矿带;⑥滇西-
藏中锡矿床成矿带;⑦黄岗-甘珠尔庙(大兴安岭)锡多金属成矿带;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锡(钨)多金属成矿带。
岩浆活动是控制中国锡矿床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中国各锡矿成矿带主要锡
矿床皆分布于改造型花岗岩带,许多大、中型锡矿床大都产在燕山晚期阶段的重熔-再生岩浆作用形成的小岩株、岩枝(群)内外接触带。例如我国两个最大的锡矿床——云南个旧锡矿和广西大厂锡矿所在的右江锡矿成矿带,矿床皆产于经过充分分异演化的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接触带和围岩的容矿构造中。拥有众多的锡矿床及有锡伴生的钨、铜、铅锌、钨钼铋、铌钽或稀土矿床的南岭锡钨矿床成矿带,锡矿床成矿作用自加里东期即有初始富集,以后各旋回逐步加强,至燕山旋回锡、钨成矿作用达到高峰。我国又一个重要的滇西-藏中锡矿床成矿带,其东亚带,与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多属印支构造旋回;西亚带与锡矿有关的主要为晚白垩世至始新世的花岗岩,矿体多产于岩体突起的冠部或外接触带容矿构造中。黄岗-甘珠尔庙(大兴安岭)锡多金属成矿带,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为燕山期钾长岩花岗岩,矿床产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锡(钨)多金属成矿带,与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为海西-燕山旋回各期侵入体,主要有花岗闪长岩、碎裂花岗岩等,一般为中小型岩基和岩株,锡钨钼铋矿床主要产于接触带夕卡岩内带,铁铜、铁锌或铜锌矿床产于夕卡岩外带,再外有铅锌矿床。
二、矿床类型
《中国矿床》一书中中国锡矿床的作者李希责力等在广采博收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将中国原生锡矿床分成三大类别14个型别。
(一) 与花岗质岩类有关的矿床
这类矿床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多种成矿作用、多种物质来源以及多期形成的特征,并可能受到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其有关成矿活动等的叠加、改造,其共有10个型别。
1)锡石-稀有金属变花岗岩型:锡与铌、钽、稀土元素共生,多具似层(壳)状的交代分带特征,矿化主要与钠长石化有关。
2)锡石-内云英岩型:锡(钨)矿床产于岩体顶部,呈细脉、网脉带,矿化主要与云英岩带有关。
3)锡石-内电英岩型:锡(钨)矿床产于岩体内部,呈细脉、网脉带,常有晚期硫化物叠加。
4)锡石-伟晶岩型:含锡、铌、钽、锂、铍、锆(铪)伟晶岩脉主要产于岩体外带,矿化与钠长石化有关。
5)锡石-外云英岩型:锡矿床一般产于岩体之云英岩化长英质围岩中。
6)锡石-外电英岩型:锡-钨(多金属)矿床产于岩体外酸性障相对开放构造体系中,脉群密集延展较远,多期次叠加。
7)含锡夕卡岩型:锡-铁(锌)矿床产于夕卡岩体中及其附近。一般锡石颗粒极细,还有含锡磁铁矿/硼镁铁矿、含锡硅酸盐矿物、富锡硼酸盐矿物和黝锡矿等。
8)锡石-云英岩化夕卡岩型:钨、锡、钼、铋共生矿床产于岩体顶上夕卡岩及其中的网状云英岩脉内,皆以锡石及含锡硅酸盐形式产出。云英岩化使锡石锡比率增加。
9)锡石-电气石、绿泥石硫化物型:锡-钨多金属矿床产于岩体外碱性障有利构造带中,锡矿化主要与晚期硫化物的叠加有关。
10)锡石-多金属硫化(硫盐)型:锡/铜/铅/锌/锑……等共生矿床,产于岩体外碱性障环境中,其成矿机制有“岩控”和“层控”两种。前者受再造岩浆控制,后者成矿与沉积(矿源层)-改造或沉积-(岩浆)热液叠加作用有关。
(二) 与中、酸性火山-潜火山岩有关的矿床
这类矿床一般与英安岩-流纹岩类中酸性火山岩套、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浅成岩套的产出有直接成因关系,其有二个型别:
1)斑岩型:锡、钨、钼矿床组合产于斑岩体顶部交代蚀变带中,锡矿化主要与绢英岩带有关。
2)火山-潜火山热液型:锡矿床产于英安质-流纹质凝灰熔岩的密集裂隙中。
(三) 与沉积再造或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
原始含锡矿源层或高值层经受岩浆期后的热液作用或变质作用活化富集形成的锡矿床,其有二个型别:
1)沉积-变质型:锡矿床产于同生沉积的高值层中,成矿与变质分异作用有关,矿体顺层呈同步变形。
2)沉积-热液再造型:锡矿床产于特定矿源层的构造破碎带中,受相邻花岗岩体影响,但不一定有直接的成因联系。
中国表生锡矿床按照砂锡的矿源和堆积环境分为:个旧式残积、坡积、洪积砂锡矿床;大厂式洪积、冲积砂锡矿床及富贺钟式冲(洪)积砂锡矿床。这三类砂矿都产于华南褶皱系成矿域或南岭东西向锡钨成矿区;主要由燕山晚期成矿作用形成的原生矿床和含矿岩石提供矿源;处于亚热带湿热气候区,都经历了新构造
运动和第四纪以来几次气候冷暖变迁形成的古地理、古水文地质营力的强烈作用;接近原生矿区和河流上游锡石较富,颗粒也较粗。三者的不同点在于,西部端元是个旧式红土型残积、坡积、洪积砂锡矿,缺少常年地表河流,砂矿床分选差,主要靠原生矿床的化学风化、淋滤富集而成。东部端元是富贺钟式砂砾层冲(洪)积砂锡矿床,其特点是地表河流水系发育,原生矿床经物理崩解、风化后,运载营力大的水流分选富集在有利的沉积环境。中间过渡类型的大厂砂锡矿床,原生矿源近似个旧,受河流水系控制的沉积环境则近似富贺钟。
三、典型矿床(区)
(一)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
矿区位于个旧市境内,面积达2140km2,以锡为主,共(伴)生有铜、钨、铋、铅、银等多种金属。南北向个旧断裂将矿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区有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卡房五大矿田。西区有牛屎坡大型砂锡矿床及陡岩、竹箐坡等数十个中-小型锡、铅矿床(点)。个旧矿区开采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朝即已产锡。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外的地质学者即做了大量地质调查。新中国成立后,对松树脚、老厂、卡房等矿田做了系统的地质勘探工作,累计探明锡182万t、铜152万t、铅308万t、锌53万t、钨14万t、银2400t,等等。
个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锡都。
个旧位于华南后加里东褶皱系西南端的右江褶皱带,或称海西-印支拗陷带,拗陷区长期沉降,沉积了中三叠统厚达3000余米的个旧组碳酸盐岩层,按其沉
积旋回、相标志及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三段(T2k
1—T
2
k
3
)共13层,主要赋矿层位
T 2k
1
及T
2
k
2
属局限浅水台地潮坪环境下形成的浅滩、?湖、萨布哈沉积相,其中的
富藻、富膏(已去膏化)层对某些成矿元素的原始富集可能起一定作用。印支、燕山运动使区内地层褶皱、断层,伴之大规模基性、酸性和碱性岩浆活动,其后发生了以锡为主的多种成矿作用,形成了特大规模的岩控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