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军人的先进事迹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奇军人的先进事迹材料

他的传奇一直在延续。

刘书勤是一个传奇式人物。当兵第二年,他就身兼三个班的班长、连队给养员和团支部书记等职。退伍后从一个年收入不足XX元的砖窑厂工人,迅速发展成拥有自己运输专线的全村首富。临危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硬是将一个派性严重、矛盾突出的上访村带成了全省有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素质过硬的兵退伍后也要干出过硬的成绩

1982年底,血气方刚的刘书勤离开生养自己的家乡——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十八里河镇刘东村,应征入伍来到广西贵县某部服役。那时部队条件差、任务重、训练苦,可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犟劲,新兵连就以全优的军政考核成绩拿到了营嘉奖,下连不久又被选派到师卫生员训练大队学习,结业时因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学兵,并被大队长指名留下来当教练班长。

第二年,新的一批卫生员过来培训时,刘书勤被指定担任师直属队训练班的教练班长。没出一个月,无论是内务评比、行政管理、军事训练还是专业基础考核,刘书勤带的班都走在了全大队的前列。此时,集团军直属队下来代培的学

兵自认为是上级机关人员,不听招呼,管理混乱,训练大队领导经认真研究后,决定让刘书勤兼任该班班长。刘书勤把铺盖搬过去后,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两星期就改变了该班的落后面貌。后来,训练大队临时组建的饮事班保障不力,饭菜质量较差,大队领导又让刘书勤兼任饮事班班长和给养员,他大胆管理、科学调配,第二周就让伙食有了质的提升。

因为组织协调能力强,训练大队领导后来又让他兼起了团支部书记等职。经过部队几年的精心培养和艰苦磨炼,刘书勤被打造成军事素质过硬、思想作风优良、个人能力全面的优秀骨干。为积极投身社会经济改革大潮,1985年底,刘书勤决定退伍返乡大干一翻事业。

满怀信心的刘书勤回到阔别三年的家乡后,呈现在眼前的仍旧是一个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的刘东村。因为入伍前是农村户口,退伍后他无法被安置,只好到村办的砖窑厂去上班。身材魁梧、浑身是力气的刘书勤每天早出晚归,放土、打坯、码窑、出砖,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可辛苦一年下来,能拿到的报酬还不足XX元。这个结果让刘书勤很失望,但不服输的他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穷则思变,他不想一辈子耗费在又苦又累却收效甚微的砖窑厂里,他要用自己在部队练就的本领尽快发家致富。

接下来的日子,刘书勤没事就向别人打听致富的门路。在一次与来砖窑厂送煤师傅的聊天中,得知搞运输收益快且

有不错的前景,他立即向亲朋借来10000元、贷款XX0元,买了一辆3吨的小型运输车,第一年就赚了15000多元。尝到甜头的刘书勤随即卖掉了小运输车,换成一辆5吨货车,3年时间还完贷款后还净落50000多元。紧接着,他又换成一辆解放牌大型货车,专门跑郑州至广州的长途,去时送当地生产的磨料微粉,回来拉广州生产的电器,效益十分可观。几年下来,不仅自家翻盖了楼房,而且手头也有了30多万元的积蓄,成为全村的首富。

腰包逐渐鼓起来的刘书勤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村里几个贫困户一直是他牵挂的对象。逢年过节他总会掂着礼物前去看望,临走再给些钱让他们添置生活必须品。刘双林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全家人长年住着窝棚、吃糠咽菜,老婆受不了这样的苦日子离家出走,撇下的两个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还没一件像样的衣服,大冬天常常光着脚板满村跑。刘书勤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及时为刘双林的两个孩子买了几套新衣裳,并负担起他们的全部学费。剩下来如何解决刘双林家的住房问题成了刘书勤的心病。那些日子,他经常往村委乡镇跑,及时反映刘双林家的实际困难,争取建房救助资金,并拿出自己的部分积蓄,亲自操办帮刘双林家建起了一座二层小楼。竣工那一天,刘双林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刘书勤无私帮助贫困乡邻的感人事迹也很快被十里八乡的群众传为佳话。

村民信赖的支部书记一定要带出过硬的村班子

刘书勤富了,他也帮助部分村民脱了贫。可当时的刘东村,依然是个派性严重,矛盾突出的贫困村。村两委班子缺乏凝聚力,人心涣散,经济发展缓慢,两年内村两委班子换了4次也没能解决实际问题。村民怨声载道,成群结队到省、市、区告状,仅1000多口人的小村子却成了远近闻名的“上访村”,上级领导一提到刘东村就头疼。

1999年10月,具有较高群众威望的刘书勤当选为刘东村支部书记。“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在干部。”上任伊始,刘书勤就暗暗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带出过硬的村班子,让全村群众过上富有、和谐、幸福的生活。

刘书勤是土生土长的刘东村人,村里的一草一木他都非常熟悉。上任后,他深知当下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村子里的稳定问题。刘书勤广纳贤才,公平用人,大胆启用4名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的退伍军人进入村支委。刘书勤用两天时间将支部一班人的思想统一后,就安排大家分头到村民家中走访,与群众促膝谈心。经过十多天的调查了解,村里的矛盾症结逐渐浮出水面,原来村里的大沙交易市场是影响全村团结的罪魁祸首。

大沙交易市场占用村里的公共用地,规模大、效益高、赚钱快,郑州市政建设需要的大部分沙子都在这里交易完成。然而,这么大的一个经济实体,却没有带动村子的任何发展,

广大村民更没有得到半点收益。大沙交易市场初建时,因不知效益如何,所以承包费极低。后来村民们发现这是一个快速挣钱的好门路,纷纷要求承包。村干部无法公正处理,只好将沙场收为集体经营,但因账目不明,群众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实惠,所以就继续上访。两年内村里调整了4任班子,均因大沙交易市场而起,但由于办法不活,用人不公,矛盾越积越多。

找到问题的症结后,刘书勤随即召集班子成员商量对策,最终决定将大沙交易市场实行对外公开招标,谁出的钱多谁承包,账目全部公开,收益归村里所有。此外,他们还将村里的遗留问题进行一次性清理,对以前承包村里其他公共经营场所人员,限期交纳拖欠的全部承包费。提前交纳的可给予适当奖励,并在下次承包时给予优先考虑。过期不交的,立即集体解除其承包合同,并及时转包给出钱多、守信誉的村民。

通知公示后,经多次上门做工作,村民刘文海在期限内即不交费也不交地,刘书勤便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强行将其承包的土地进行翻耕收回。大家一看刘书记动了真格,纷纷交上了拖欠的全部承包费。村里将所收费用一部分支付了以往拖欠给村民的勤杂工钱,剩余的留作村里集体创业的启动资金。

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有效地化解了干群之间的矛盾。刘书勤趁热打铁,隔三差五到村民家中串门谈心,灌输团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