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风俗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食节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风俗习惯

相对于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我们对寒食节的了解可能比较少。寒食节又名“冷节”“禁烟节”,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两天,也是流行于中国及其他汉字文化圈国家的传统节日。在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地区将寒食节和清明节一起过,只有山西等少数地方还将两个节日分开过。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但它的源头应该是远古时期人类对火的崇拜。虽然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火又常常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那时人们就把火奉为神灵,要举行祀火活动。祀火活动后来慢慢改变,形成了禁火节,直到春秋时期形成了寒食节。

相传寒食节是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据说当时晋文公四处流亡,介子推曾经割股为晋文公充饥。后来晋文公成功为王,在分封功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但介子推为人忠诚义气,不愿向晋文公夸功争宠,就带着自己的母亲隐居在了绵山中。

后来晋文公知道了这件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出山。而介子推宁愿隐居在山中,不愿为官。晋文公没有办法,就让手下放火烧山,本想逼介子推出来,岂料介子推还是不愿出山,竟然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介子推的忠诚勇敢感动了人们,大家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在他去世的那天不生火做饭,吃冷食,慢慢地就形成了寒食节。

到了汉朝,寒食节的节期延长了,山西民间要禁火一个月来纪念介子推。至三国时期,曹操下令取消寒食节的习俗,并推出了非常严苛的惩罚措施。后来三国归晋了,由于“晋”字的原因,寒食节的习俗又恢复了。从那时起,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广到了全国,寒食节也成了全国性的节日,汉民族在寒食节那一天都要禁火吃冷食,山西民间尤其重视过寒食节。

随着历史的发展,寒食节的习俗渐渐多了起来,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拔河等等,后来上坟的习俗改为在清明节。寒食节实用的冷食种类也非常多,有寒食粥、面、浆、等等;寒食节的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这些食品大都寓意深刻,取纪念介子推高风亮节之意。

1/ 2

虽然在今天,寒食节在传统节日中的地位已经下降了很多,但在古代,它是汉民族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因此形成了很多关于寒食节的诗词作品,如杨万里的《寒食上家》、孟云卿的《寒食》、宋之问的《途中寒食》等。这些诗词涉及到了许多流派,不仅是研究我国古诗词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

虽然现在中国已经很少有地方过寒食节,但寒食节背后蕴含的忠君爱国的精神,介子推追求政治清明的抱负,已经成为中国传统道德重要的一部分,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