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起源、历史发展过程与阶段
终身教育的发展历程
终身教育的发展历程终身教育是指一个人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育方式。
终身教育的概念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意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需求。
以下是终身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起源终身教育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当时人们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只为人们的前期教育提供服务,而无法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
终身教育的理念开始在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关注。
第二阶段:理念落地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渐传播至全球各地,并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
很多国家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推动终身教育的实施,例如设立成人教育机构、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等。
第三阶段:发展和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终身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课程和在线学习平台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方便和灵活的学习机会。
同时,不同组织和机构也开始为成年人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以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习者。
第四阶段:政策支持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政策的一部分进行推广和实施。
一些国家制定了相应的终身学习法案和政策,以鼓励和支持人们继续学习。
政府和企业也积极提供奖学金、津贴和培训机会,以激励人们投入终身教育。
第五阶段: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终身教育开始更加注重技术的应用。
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成为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为终身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六阶段:全球合作当前,终身教育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各国智库、教育机构和国际组织加强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共同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
同时,随着全球化和劳动力流动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结起来,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和教育模式的转变,经历了起源、理念落地、发展和创新、政策支持、技术应用和全球合作等多个阶段。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五)生活需要起源说
• 代表人物: • 杨贤江、钱亦石
• 主要观点: • (1)教育的发生就植根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
(二)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虽然在目的、内容、方法上
有所不同,但是,由于一定社会的教育被一定社会的生产 方式所决定,这又注定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和相同的 地方。所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同属古代教育的范 畴• 第一,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 • 第二,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
代表作:《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 沛西·能(1870-1944)(英国教育家)
代表作:《人民的教育》
• 主要观点: • (1)人类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 (2)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的过程; • (3)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 评 价: • (1)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 (2)错误在于未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二 教育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一)原始教育 原始形态的教育主要指原始社会的
教育,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 教育水平低,教育内容和方法十分简单; • 教育没有阶级性; • 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
系。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得 到进一步发展,人类有了剩余产品,可 以供养一部分人不用直接参加生产劳动 而专门从事文化教育事务;并且国家和 阶级出现后,也有一大批社会公务人员 和官吏需要专门的机构进行培养;特别 是知识的积累与文字的出现,为学校的 产生及发展提供了内容和手段。于是, 学校便应运而生。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相对独立性:教育有自身的规律;“超前”或“滞后”三、教育的功能按照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四、教育的起源:心理起源学说: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局限: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五、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社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奴隶社会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近代社会: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近代社会,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德国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孔子:1. 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3. 教育内容: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4. 论教学的原则与方法①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最早)②因材施教: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③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④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记》地位: 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1. 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 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3. 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4. 豫(预防)时(及时)孙(循序)摩(观摩)5. 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6. 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扬长避短)7. 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苏格拉底:以其问答法著名,产婆术、助产术(西方最早)昆体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2、独立形态阶段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归纳法夸美纽斯:代表作:1632 年《大教学论》地位: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主要思想:“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班级授课制: 系统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卢梭:代表作:《爱弥儿》倡导自然主义教育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洛克:白板说和绅士教育论,代表作:《教育漫话》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理论代表人代表作:1806 年《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要思想:教育性教学原则,“旧三中心”:课堂、教师、教材杜威:现代教育理论代表人“新三中心”:学生、活动、经验三即两学无目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育无外在的目的3、多元化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阶段的特点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只表现为零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 )人们对教育的认知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
(2)教育学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3)教育学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以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为主。
2.中国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 )儒墨教育思想(2)《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见下表。
3.外国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 )古希腊教育思想(2)古罗马教育思想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一理论一练习“三阶段。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创立阶段的特点(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概念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
(3)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 )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及其观点(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 .现代教育学流派3.当代教育发展。
教育的发展历程范文
教育的发展历程范文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完善。
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从野蛮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时期。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开始,概述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
古代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起始阶段,最早的教育实践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明时期。
那时的教育主要以家庭和宗教机构为主,父母教授孩子们基本的知识和生活技能,同时宗教机构负责宗教教育和价值观的灌输。
这个时期的教育注重口口相传的方式,通过讲故事和神话传播知识和价值观。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教育进入了城邦教育的阶段。
城邦教育主要在城邦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他们认识到培养公民的才能对于城邦的繁荣至关重要。
这个时期的教育注重培养公民的品德和能力,通过音乐、体育、修辞等方面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
同时,希腊的学院和罗马的教育机构成为培养高级知识分子和政治家的重要场所。
中世纪的教育以教会学校为主导。
教会控制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强调信仰和宗教教育,将教育视作传教和培养神学家的手段。
教会学校注重拉丁文的学习和教育,培养了很多有文化修养的神职人员。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在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下,推动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他们将注意力转向观察和实践,重视理性和个人发展。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学科和教育机构,如人文主义学派和大学。
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们倡导人文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大学则成为了培养高级知识分子和研究的重要场所。
近代教育的发展受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对于教育的普及和专业化的要求。
普通教育成为了政府的责任,大规模的公立学校建立起来,为广大人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学科和专业出现,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专业人才。
当代教育正面临着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的兴起推动了教育的国际化和个性化发展。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阶段(一)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活动的产生,教育学史上有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即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和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二)教育的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如下特点:(1)这种原始的教育活动,已经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还谈不上有严密的计划性。
(2)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服务。
(3)教育内容与原始社会生活需要相应,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但教育内容贫乏。
(4)教育手段主要是身教、言传,二者相辅而行,口耳相传,并结合实际动作的示范和模仿,没有文字和书本。
(5)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集体的社会性的教育活动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人人都具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6)原始教育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没有从生产劳动和“原始礼仪”中分离出来,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教育活动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过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7)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由于生理、体质差异导致分工不同,进而导致从事的社会劳动不同,所受教育不同。
男性劳动侧重于狩猎、农耕、放牧,女性劳动侧重于采集、种植、家务、纺织。
(8)教育水平低,教育没有专门人员、专门机构场所、专门的组织形式。
教育活动是分散进行,随时随地进行的。
负责教育的是有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者,对年轻人进行经验知识的传授,但他们还不是从事教育的专职人员。
(9)教育与原始宗教和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原始宗教和仪式本身承担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对于传递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约束和塑造人们的社会行为起到重要作用。
2.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1)古代中国五帝之大学:“成均”,最早出自董仲舒《春秋繁露》(五帝指唐虞之前的时代)。
部落显贵重视音乐修养,他们的子弟均受乐教。
乐师日常演奏歌唱之地,亦为实施乐教之地,该场所称为成均。
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1教育包括广义和狭义教育,广义指增长知识技能,影响品德,完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具有组织性、计划性、专业性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教育活动主导者)、受教育者(受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育措施3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法国勒图尔诺,错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里起源说(美国孟禄,看成简单模仿,没认识到目的性)、劳动起源说(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起源于生产实践)4 教育的发展:在奴隶社会早起(夏朝)开始有学校,以“六艺”为主(礼、乐、射、御、书、数);汉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宋朝成为“四书、五经”是当时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明代开始考八股文;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制。
西方奴隶社会的斯巴达教育重视对军人和武士的培养,雅典教育培养多方面人才,为了适应阶级斗争。
欧洲的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古代、近代、现代教育的区别:古代教育有强烈等级性、教学和学习方法刻板性、思想道统性、教育过程专制性、身份地位象征性;近代教育(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现,(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现代教育特点教育普及化程度高,逐渐走向民主化,内容更趋丰富与合理,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更多样化有效化,从阶段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的《论语》主张“有教无类”,强调“忠孝和仁爱”,“博学于文,约之于礼”,承认先天差异,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道家的道法自然主张回复人的本性;“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如“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凌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
宋代以后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是《四书》和《五经》。
第二章 教育功能(教育学小学)
第二章教育功能(教育实践的合理性是教育实践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合目的性以合规律性为前提,合规律性以合目的性为指导。
)一、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人物:法国的勒图尔诺、美国的桑代克。
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把教育活动归结为按照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起源论否定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合理之处: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
错误观点: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这一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教育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
3.劳动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的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生产劳动是教育产生的直接必要条件。
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整个社会活动的需要——既包括原始社会作为整体的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需要,也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个体生命存在、延续和发展的需要;既包括原始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也包括原始人生活交往的需要。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是由原始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并对原始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产生了重要影响。
特点:(1)教育没有阶级性;(2)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3)教育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极端原始。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两个社会的教育存在一些共同特征:(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2)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奴隶社会,阶级性;封建社会,阶级性、等级性、宗教性(西方中世纪时期));(3)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4)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教育;(6)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7)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学综合知识
命题热点1.教育的三种历史发展形态及其特点。
2.广义和狭义的教育概念。
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标志。
考点精讲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活动的产生,教育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主要包括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了“生物起源论”,他认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生来就具备一种由遗传而得的潜在的教育能力,从而使后代能持续地繁衍下去。
生物起源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二)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因而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
在原始社会,儿童通过观察成年人采集、狩猎、编织等活动,不断模仿成年人干活,积累生活经验,从而习得了各种生存技能。
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三)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批判了生物起源论和心理学起源说否认教育的社会性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年长一代为了延续种族的生产、生活,有目的地把生产技能、技巧以及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教育就是在这种经验传递中产生的。
人在社会中生活,就要在共同的行为规范中行动,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表达意义和情感的语言产生了,人类的大脑、四肢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和协调性不断增强。
所以,劳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可以说,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没有教育。
教育起源于劳动,依赖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教育的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历史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主要靠打猎、采集和纺织来维持基本的生活,所有的生产资料归全体成员所有,基本没有剩余产品。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
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代表人物为朱熹。
(2)生物起源说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它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如老鹰教小鹰飞翔,老猫教小猫抓老鼠等。
从这个学说开始,教育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心理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米丁斯基。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第一,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第二,普遍实施义务教育。
强调对国民实施一定的教育是国家的责任,接受一定的教育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三,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
第四,教育世俗化。
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从宗教教学中分离出来。
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全民化是指所有人都接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主要是指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主要是指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主要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
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二)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传递文化(继承功能、传递功能)2.教育传擂文化(传擂功能)3.教育选择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创新功能)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指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三、 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 )受教育者(学习者) 所谓学习者就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的责任和接 受教育影响的人。广义的学习者指任何人。狭义 的学习者,指获得入学资格的相对固定的那些人。
(二) 教育者
所谓教育者就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 的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广义的教育 者指任何人。狭义的教育者,指具有一定 资格的专职教师和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
(《许慎《说文解字》)
2、西方“教育”概念的词源 英语、法语、德语中的“教育”一词,都起源于拉 丁文“educare”,该名词是由动词“educere” 转换 来的,其前缀“e”有“出”的意味,词根“ducare” 的意思是“引导”,合为“引出”。
中国的“教育”有“外铄”的渊源
西方的“教育”有“内发”的传统
内容提要
第一节 教育的概述 一、“教育”溯源 二、教育的概念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本质 三、教育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第一节 教育的概述
一、“教育”溯源
1.中国古代: 甲骨文
字义理解
“修道之谓教”(《中庸》);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
“教也者,长其善救其失者也”(《学记》);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 上》)最早将“教”和“育”合为一体;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几种教育起源说
1. 生物起源说: (法)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 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在人类产生以前,教育 早就在动物界中存在了,他把生物竞争的本质说成是教 育的基础。 ( 英)沛·西能 在《教育原理》中指出,“教育是扎根 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几种教育起源说
2. 心理起源说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对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争论 ,进一步引发
了学术界对“劳动创造了人类”这一命题的争论: 既然劳动是人类区别与猿的特征,那么,只有人 才会劳动(有了人,才会有劳动),猿是不可能从事 劳动的。 这样来分析的话, “劳动创造了人类”这一 命题就存在着逻辑上的悖论 : 究竟是谁在人类出现之前就进行劳动,并因此 而创造了人类 ? 是猿还是人? 若是猿,它是不能 劳动的; 若是人,这样的人从何而来 ? 又是怎样 产生的?
■教育的“交往起源说”
◆ 劳动是在人与自然界之间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人与“物” 的相互作用; 而教育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活动,是 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因此,劳动不可能成为以人对人身心 的影响为直接目标的教育的形态起源(原型)。 ◆交往活动蕴含和具备了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主体双方、 内容、媒介等) 。当交往的双方相对特殊化,并形成以传 递经验、影响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的活动时,交往活动就 转化为教育活动。 交往活动是教育活动的原型,教育是人类交往的一种特 殊形式。
◆在专门机构内进行的制度化的学校教育 ◆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非制度化教育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鲜明的阶级性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相对立 ■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出现了分科教学 ■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对象: 局限于贵族阶级子弟 ◆教育目的: 培养统治人才,造就国家 机器的操纵者和维护者 ◆教育内容: 核心内容是“统治术”, 即治人之术
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在多种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的理论观点 中,“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劳 动起源说”)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学界,是一种 有着广泛影响的观点。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最早由前苏联教育家 米丁斯基提出,它是从“劳动创造了人类” 这一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进行演绎推理得出的 结论。
教育学
教育学绪论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阶段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我国先秦时期乐正克《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
1632年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 180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赫尔巴特被世人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1>实验教育学:代表—德国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2>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第一章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生活起源论(生物起源论: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而非一种特殊的社会化现象,教育的过程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一种本能的传授活动。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
受教育者:教学活动中以学为职责的人。
教育影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一切中介的总和。
)狭义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的要求,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促使受教育者获得主动地发展,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学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2,教育影响是教育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3,受教育这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第二章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目的,它是指一定国家或社会对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要求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区别与联系( P36)教育目的的特点: 1宏观性 2预期性 3强制性 4时代性教育目的的功能: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和评价功能等。
教育的层次结构:第一层次:国家的人才培养目的第二层次:学校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教育的具体化第三层次:课程目标上述各层次由整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构成了教育目的的等级性教育目的的功能性:激励功能,指导功能评价功能教育目的的分类外在教育目的和内在教育目的以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倾向为依据进行的分类个人本位论:代表 ---法国卢梭瑞士裴斯泰洛齐德国康德美国马斯洛法国萨特社会本位论: 1生活本位论 <1>教育准备生活说 ---斯宾塞 <2>教育即生活说----杜威( P46)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社会”《我的教育信条》中“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第三章首先,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其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教育的起源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的起源大约有四种有代表性的说法:(一)神话起源说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也有人持这种观点。
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归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
(二)生物起源说持这种观点的有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英国的教育家沛西能。
认为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动物界也存在;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和改善、发展;教育从其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这种观点把动物的本能和人类的社会性活动混淆,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质的差别。
但它作为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比神话说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三)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说不远。
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
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
但这三种学说没有能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原因。
(四)劳动起源说也叫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知道下形成的。
其主要观点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这样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活动中。
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而教育就是在劳动中产生的。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劳动产品极为贫乏,除了维持氏族成员最低的生活需要外,几乎没有什么剩余产品,在劳动中只能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共同生活,生产资料公有,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与剥削。
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育的发展历程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这五个阶段。
以下主要就按这五部分展开说明,从古至今的探讨它的必要性。
一、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大约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教育源自人类的生产劳动,服务于人来的发展和生存。
起初,人类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劳动,如打猎、捕鱼等活动,这逐渐便成为我们实际生活中所必需的保障,劳动即是教育,随着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变化教育的形式也随之变化着,随后人们逐渐开始发展畜牧业,人们学会了架设栅栏、赶羊喂牛,这些都只是他们生活所必须的教育,除了这些,他们还有原始宗教的教育和原始艺术教育。
首先,他们对自然很崇这些崇拜都是原始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拜、对图腾很崇拜以及对鬼魂也很崇拜。
其次,他们对音乐和舞蹈像是有一种天赋一样,对于艺术教育体现出原始文化正逐渐变化着,在后面就逐渐形成了文字,文字的形成标志着教育的升级,为以后产生学校建立了基础。
总之,原始教育呈现多方面的特点:(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2)教育内容为多方面的生活经验;(3)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教育活动;(4)言传身教为主要的教育手段;(5)男女教育分工明确;(6)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
有以上诸多内容,使得原始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开始。
二、奴隶社会的教育奴隶制时期大约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四百七十六年,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夏代为奴隶制初期,它是由夏部落首领的儿子启建立的,这一时期的教育主要注重军事训练和人伦道德;(2)其次,便是商代,这一时期文字已经基本达到成熟阶段,文字成为教育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并有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理论,这使得商代的教育上升为一个层次,其教育思想水平得到提高;(3)西周是奴隶教育发展鼎盛时期,西周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学在官府”,教育形式是先接受家庭教育在进行学习教育,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它不仅注重道德思想,而且也注重文化知识;不仅注重传统的文化,而且也重视实用的技能;不仅对于文事武事都注重;而且要求符合礼仪规范和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教育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起源于人类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随着社会的演变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未来展开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演进历程和现状。
一、教育的起源教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萌芽阶段。
早期的教育并没有明确的体系和学校,而是在人类社会中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存在。
人类通过口头传承、观察和模仿来传递知识和经验,帮助新一代适应环境并发展智力。
这种教育形式在狩猎采集时代尤为显著,人们通过教导儿童如何打猎、采集食物,传授生存技能和社会规范。
随着农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定居生活的阶段。
农耕文明的兴起催生了职业专业化和正式的教育机构。
古代文明中的宗教机构,如埃及的神庙学校和中国的古代祭祀学院,扮演着教育的角色。
这些机构不仅教授宗教知识,还包括对文字、数学和其他实用技能的培训,使得一部分人能够成为知识的传承者和执业者。
二、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
在古代文明时期,诸如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印度等强大的文化中心催生了学院和哲学学派,为后来的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
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成为主导力量,修道院学校扮演着教育与知识的中心角色。
此时期的教育注重宗教教育,秉承着传统的道德价值观。
进入近代,教育开始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现代教育制度在欧洲和美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公立学校普及化的提倡,使得教育机会逐渐向广大民众敞开。
此外,现代教育在发达国家逐渐形成了以科学、人文和职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体系。
在二十世纪,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开始采用更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除了学校教育,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终身学习机会,如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等。
这些新形式的教育使得人们更便捷地获取知识,提高个人技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三、教育的未来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教育不可避免地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
义务制教育的发展历程
义务制教育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不断追求,义务制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本文将从义务制教育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义务制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义务制教育的起源义务制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
这一时期,工业革命使得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对教育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同时,无论是工人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开始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能够接受基本的教育,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二、义务制教育的发展过程1. 义务制教育的初期阶段义务制教育的初期阶段,主要是各国政府通过立法手段来规定儿童必须接受教育的岁数和内容。
同时,为了实现义务教育的目标,政府还建立了相关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体系,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标准和课程。
2. 义务制教育的普及阶段随着意识到义务制教育的重要性,各国政府开始大力推广义务制教育,力争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
在这一阶段,政府加大了对义务制教育的投入,建设了更多的学校和教育设施,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并通过普及教育宣传和义务教育法规的出台,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够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3. 义务制教育的不断完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义务制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在建设和改革义务制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了教育体系、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义务制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针对一些特殊群体或地区,政府还采取了差别化的教育政策,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
三、义务制教育对社会的影响1. 提升人口素质义务制教育的推行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提高了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
通过接受基础的教育,人们能够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工作能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2. 实现社会公平义务制教育的普及为每个人提供了平等的教育机会,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无论贫富、出身背景如何,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一样的教育,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避免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
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
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科学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自从人类文明开始发展以来,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教育在世界各地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和变革。
本文将对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探索其演变过程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第一阶段:古代科学教育的起源科学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埃及、巴比伦以及希腊等文明中,人们开始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并将其转化为教育内容。
古埃及的数学和建筑学、巴比伦的天文学、希腊的哲学和数学等领域的发展,为科学教育的起步提供了基础。
这一阶段的科学教育主要体现在对观察、实验和理性思维的培养上。
第二阶段:中世纪的停滞然而,科学教育在中世纪受到了停滞的影响。
由于宗教的影响和对理性思维的限制,中世纪科学教育的发展遭遇阻碍。
欧洲的大学系统成立后,教育主要以神学为主导,科学教育受到冷落。
这一阶段的教育注重的是宗教信仰和权威,对科学的研究和教育并不重视。
第三阶段:科学革命与现代科学教育的崛起科学革命为科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在17世纪和18世纪,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如牛顿、伽利略等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理论和实验,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发展。
科学的新兴学科涌现,科学教育开始融入学校的课程中。
诸如实验教学、观察和假设等方法成为科学教育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
第四阶段:20世纪的创新和技术研发随着20世纪的到来,科学教育进入了创新和技术研发的阶段。
科学的发展不仅需要基本理论的掌握,还需要应用技术和实验装置等工具。
这一阶段的科学教育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教育开始注重实验室实践、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第五阶段:全球化与综合性科学教育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科学教育也逐渐从国家层面转向全球层面。
国际间的科学交流和合作不断增加,各国学术界共同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
此外,综合性科学教育也开始受到重视。
综合性科学教育将多个学科进行整合,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应对现实世界中复杂的问题。
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伴随着人类与世界的互动而逐渐形成和演变。
教育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各个时期的变迁与改进。
本文将以古代教育为起点,探讨教育的历史发展,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
古代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初期的部落社会。
当时,父辈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下一代,主要目的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
这种传统的教育形式主要侧重实用技能的掌握,如打猎、捕鱼和种植等。
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下,知识的传递主要以口头传统方式为主,成为了日后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随着农业社会的形成,教育开始从家庭教育向社会教育转变,同时教育的目的也开始发生变化。
农业社会需要人们有更高的生产力,因此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地涉及道德和价值观的传递。
在古代中国,孔子被尊为教育的圣人,他强调的是礼仪道德和人文关怀。
孔子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发展。
进入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教育逐渐与政治和文化结合在一起。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对教育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公众教育成为了普遍的现象,不仅有贵族的私人导师,也有大规模的公共学校。
同时,古希腊也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发源地,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思考。
中世纪的教育主要由教会控制,这一时期的教育注重宗教信仰和灵魂救赎。
教会学校是当时唯一能够接受教育的场所,教育内容主要是经院哲学和神学。
这种教育模式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但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注重培养人的个性和创造能力。
人文主义思想重新兴起,教育推崇对古代文化和经典作品的学习。
教育的内容逐渐扩大,包括语言、历史、数学和科学等多个领域。
同时,在这个时期,普通人也开始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的普及程度。
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教育开始强调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如洛克和孟德斯鸠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这个时期也出现了普遍义务教育的概念,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全民教育。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人类社会开始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下一代。
最初,这种传授是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进行的,长辈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直接传授给年轻人。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组织和系统化教育过程。
学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和古希腊。
在这些文明中,学校是由专门的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组织,教授特定的学科和技能。
在古代埃及,学校主要是为贵族子女和神职人员准备的。
学生们接受各种学科的教育,包括科学、文学、宗教和艺术。
希腊也有类似的学校系统,其中包括著名的希腊文化中心——柏拉图学院和亚里士多德学派。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形式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在中世纪的欧洲,由教堂控制的修道士学校成为主要的教育机构。
这些学校的目的是为修道院培养人才,并传授基督教的知识。
随着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兴起,学校的范围和内容进一步扩展。
在这个时期,新的学科如数学、天文学和自然科学开始出现,并被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
此外,学校的门槛也逐渐降低,允许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到了现代,学校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现代学校体系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等不同阶段。
学校不仅教授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总结起来,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初是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进行的。
学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和古希腊。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形式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并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学校不仅教授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起源、历史发展过程与阶段
1-2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与阶段
1、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征:(1)非独立性(2)自发性、全民性(普及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3)原始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特征:(1)阶级性(2)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4)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封建社会特征:等级性、专制型和保守性,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1)古代中国
①学校萌芽
五帝时期已有“成均”和“痒”的教育场所,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商代已有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
②西周的教育
“六艺”是西周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
礼乐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③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稷下学官,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其特点是学术自由。
④两汉时期的教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确提出以儒家的经术和才、德为标准的选拔官吏。
⑤隋唐时期的教育
重振儒术、三教(儒、道、佛),六学二馆
⑥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
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五经,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
1905年科举被废。
(2)古代埃及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3)古代希腊
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
古代斯巴达教育家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4)中世纪的西欧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即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其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两种教育均脱离生产劳动。
近代社会的教育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德国(当时的普鲁士)1763年作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主要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的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通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
现代社会的教育
1.现代教育的特点
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特点:(1)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