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2重点 河北农大

植物学2重点 河北农大
植物学2重点 河北农大

1.藻殖段:

是由异型细胞或是由于丝状体中某个细胞死亡或者是在两个细胞之间形成凹形的分离盘,使丝状体分开,那么每段即称为藻殖段.

2.梯形接合:

是水绵属植物有性生殖方式,相邻两条水绵丝状体相对细胞的一侧向外突起,形成结合管,外观上很像梯子,故称梯形接合.

3.菌丝:

是构成真菌的细丝由xx管状的细胞构成.

4.菌丝体:

一个植物体所有的菌丝的总称.

5.xx实体:

高等真菌有性生殖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的菌丝体.

6.地衣:

是一类很特殊的植物,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原植体植物,多数地衣是由一种真菌和一种藻类共生,少数为一种真菌和两种藻类共生.

7.同配生殖:

由形态和大小和相似的融合,称为同配生殖

8.异配生殖:

这种生殖类型中,两种配子相似,受精是异性配子的配合

9.卵式生殖:

是有性生殖的最高形式,融合的两个配子在结构,能动性和大小上都有显著的差别

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又叫原叶体,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生活期短,无根茎叶的分化,具单细胞的假根,但多含叶绿素,能独立生活.

11.有胚生殖:

高等植物在形态上的有根茎叶的分化,构造上有组织上的分化,生殖器官为多细胞,合子发育时在母体内发育形成胚,所以叫有胚植物

12.维管植物: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菌具有维管系统,所以两者合称维管植物

13.隐花植物:

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用孢子繁殖,所以叫孢子植物,因不开花不结果,所以叫隐花植物。

14.颈卵器植物: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雌型生殖器官为颈卵器,而裸子植物也具有退化的颈卵器,因此,三者合称为颈卵器植物。

15.种:

为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地理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16.亚种:

指某种植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种群,由于受所在地区生化环境的影响,在形态构造或生理功能上发生某些变化,该种群就称为原植物的变种。

17.变种:

在同一个生态环境的某些植物,在形态、分布及生态等方面,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异,并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则这些植物为原植物变种。

有形态变异,但看不出有一定的分布,仅是零星分布的个体。

19.品种:

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为人类所发现的具备一定经济价值的变种植物。

20.花序:

(一)无限花序:

其开花的顺序是花轴下部的花先开,渐及上部,或由边缘开向中心,花序轴可继续生长。

(1)简单花序:

花轴上直接生长花,花轴不分枝,花有柄或无柄,包括:

A.总状花序:

花有梗,排列在一不分枝且较长的花轴上,花轴能继续生长。

B.穗状花序:

花轴直立,较长,花无柄,直接生长在花轴上是穗状。

C.肉穗花序:

花轴肥厚肉质的穗状花序

D.葇夷花序:

单性花排列与一细长的花轴上,通常下垂,花后整个花序或连果一齐脱落。

E.伞房花序:

花轴长,花柄长短不等,下部花的花柄长,上部花的花柄渐短,花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F.伞形花序:

花柄近等长或不等长,均生于花轴的顶端,状如张开的伞。

G.头状花序:

花无柄,集生于一平坦或隆起的总花托(花序托)上,而形成一头状体。

H.隐头花序:

花集生于肉质中空的总花托的内壁上,并被总花托所包围。

(2)复合花序:

花序具有分枝,分枝上生长着简单花序。

A.圆锥花序:

花序轴上分出1至数次分枝,分枝上形成总状花序。

B.复穗状花序:

花序轴上有1-2次分枝,每小枝自成一个穗状花序。

C.复伞形花序:

花序轴顶端丛生数个长短相等的分枝,各分支形成伞形花序。

D.复伞房花序:

花序轴上的分枝呈伞房状。每一个分枝上又形成伞房花序。

(二)有限花序:

花序中最顶点或最中心的花先开,渐及下边或周围,花序轴不再延长。

A.多歧聚伞花序:

从主轴分出两个以上分枝的聚伞花序。

B.二歧聚伞花序:

每次具有两个分枝的聚伞花序。

C.单歧聚伞花序:

主轴开花后,侧枝又在顶端开花,逐次继续下去,各次分枝的方向又变化。

21.雄蕊:

(1)单体雄蕊:

一朵花中的花丝xx合成一体,而花药分离

(2)二体雄蕊:

一朵花中的雄蕊9个花丝联合,1个单生,成2束

(3)多体雄蕊:

一朵花中的雄蕊的花丝联合成多束

(4)聚药雄蕊:

花药合生,花丝分离。

(5)二强雄蕊:

雄蕊4个,2个长,2个短

(6)四强雄蕊:

雄蕊6个,4个长,2个短

(7)冠生雄蕊:

一朵花的雄蕊着生在花冠上

(8)离生雄蕊:

一朵花的雄蕊彼此完全分离

(9)退化雄蕊:

一朵花中雄蕊没有花药或稍聚花药而不含正常花粉粒,或仅有雄蕊残迹

22.雌蕊:

(1)单雌蕊:

一朵花中只有一个心皮构成的雌蕊

(2)离生单雌蕊:

一朵花中有若干彼此分离的单雌蕊

(3)复雌蕊:

一朵花中有一个由两个心皮构成的雌蕊

23.果实类型:

分为单果,聚合果,复果。

1.单果:

是由一朵花中的一个单雌蕊或复雌蕊发育而成

(1)肉质果:

果实成熟后,肉质多汁

A.浆果:

由1至数心皮组成,外果皮膜质,中果皮和内果皮肉质化,充满汁液,内含1至数粒种子

B.核果:

由单心皮或合生心皮组织,种子1粒。外果皮较薄,肉质或革质;中果皮肉质肥厚;内果皮坚硬,包于种子外,构成核果

C.柑果:

由复雌蕊形成,外果皮革质;中果皮较疏松,分布有维管束;中间隔成瓣的部分是内果皮,有内生许多肉质多浆的汁囊

D.瓠果:

由下位子房发育而成的假果。花托与外果皮结合为坚果的果壁。中果皮和内果皮肉质

E.梨果:

由花筒和子房愈合一起发育而形成假果

(2)干果:

果实成熟时果皮干燥。

裂果:

成熟时果皮干燥。

A.荚果:

由单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成熟时,沿腹缝线与被缝线裂开,果皮累成两片

B.蓇葖果:

有单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成熟时仅沿一个缝线开裂

C.角果:

由2心皮构成,具假隔膜,侧膜胎座,成熟后,果皮从两个腹缝线裂成两片而脱落,留在中间的为假隔膜

D.蒴果:

由复雌蕊构成的果实,成熟时有各个开缝方式

E.闭果:

果实成熟后,果皮不裂开。分为:

a.瘦果:

果实小,成熟时只含有一粒种子,果皮与中皮分离

b.坚果:

果皮坚硬,内含一个种子

c.颖果:

由2-3粒心皮组成,1室含1粒种子,但果皮与种皮愈合,不易分离d.翅果:

果皮延长xx

e.分果:2个或2个以上的心皮组成每室含一粒种子,成熟时,各心皮沿中轴分开

2.聚合果:

有一朵具有离生心皮雌蕊的发育而成的果实,许多小果聚生在花托

3.复果(聚花果):

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

1.植物分类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是什么?分类方法有:

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和系统分类法

人们为了自己工作或生活上的方便仅依植物的形态、习性、生态或用途上的一两个特征为标准,不考虑植物间的亲缘关系而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叫人为分类法。此法不能反映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情况,常把亲缘关系很远的植物归为一类,而亲缘关系很近的又给分开,但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应用带来很多方便,并为科学的分类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

不按人们主观愿望,而是按照植物间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形似程度的大小,力求反映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彼此亲缘关系的远近疏密的分类方法叫自然分类法

自然进化论发表后,植物学家提出了系统分类要考虑植物的亲缘关系,要按形状的演化趋势来进行分类,使分类系统更接近自然,即系统发育系统

植物分类的单位(分类阶层):

界、门、纲、目、科、属、种。

2.藻类植物各门代表性植物各举出2例子和特征

特征

(1)植物体组成:

1.单细胞体

2.多细胞群体

3.多细胞个体;

(2)植物体含有光和色素;

(3)生殖方式:

1.无性生殖

2.有性生殖:

A同配生殖B异配生殖C卵式生殖4)多生于水中

藻类植物分门:

1.xx门(四无特征:

无细胞核、无叶绿素、无有性生殖、无鞭毛)代表植物:

(1)颤藻属

(2)念珠藻属

(3)螺旋藻属

2.绿藻门:

绿藻门是藻类中最大门,最早的真核生物,最早的多细胞个体。代表植物:

(1)衣藻属

(2)实球藻属

(3)团藻属

(4)水绵属

3.褐藻们:

为藻类植物中体型最大,构造最复杂的一类代表植物:

海带、裙带菜、鹿角菜等

4.xx门:

红藻植物体多为多细胞,藻体有丝状、片状、树状等,很少是单细胞,代表植物:

紫菜、石花菜、海萝等。

5.轮藻门代表性植物:

轮藻属xx属。

3.绿藻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现在的高等植物起源于绿藻门?答:

特征:

(1)植物体:

单细胞体、多细胞群体、多细胞个体。

(2)细胞结构与高等植物相似:

有细胞核及叶绿体,所含色素成分、储藏养分、细胞壁成分均相似。

(3)繁殖方式:

1.无性生殖

2.有性生殖:

同配、异配、卵式。

(4)分布:

以淡水分布最多。

4.低等植物、高等植物的特征,包括哪些类群?

答:

低等植物的基本类群有绿藻、菌类、地衣。

高等植物的基本类群有:

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门

低等植物的主要特征:

无根茎叶的分化,雌性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合子不形成胚,直接萌发为植物体

高等植物的主要特征:

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除外),雌性生殖器官由多细胞组成,合子先形成胚,然后在萌发为植物体。

5.菌类植物特征,包括哪几个门?真菌门分几个亚门?其中的结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的代表性植物是什么?各有什么孢子繁殖?代表性植物是什么?

1.菌类特征:

植物体无色素,一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活方式为异养(营寄生生活或腐生生活)

2.菌类分门:

细菌门细胞无核

粘菌门细胞无核、无壁

真菌门细胞有核、有壁

真菌分类:

1不形成真正的菌丝体。如有菌丝体,则菌丝一般无横隔壁

2无性孢子有鞭毛-----------鞭毛菌亚门

2无性孢子无鞭毛-----------接合菌亚门

1形成菌丝体,菌丝有横隔

3具有性生殖

4有性生殖时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生于子囊中---子囊菌亚门

4有性生殖时是产生担孢子,担孢子生于担子上---担子菌亚门

3还未发现有性生殖-------半知菌亚门

结合菌xx代表性植物是黑根霉:

子囊菌亚门代表性植物是青霉、麦角等。担子菌亚门代表性植物是银耳,灵芝等。

6地衣分哪几个类型?

答:

地衣类型壳状:

植物体紧贴基质,形成假根深入基质,难与基质分离。

叶状:

植物体有背腹性,形成假根附着于基质表面,易于基质分离。

枝状:

植物体呈枝状直立或下垂。

7苔藓植物的特征是什么?其孢子体包括哪几个部分?起配子体又是怎样的?答:

苔藓植物是一类小型的多细胞绿色植物,多生于阴湿的环境中。1小型多细胞的绿色植物,具假根与类似茎、叶的分化。2生活史中具明显的世代交替,配子体世代占孢子体寄生于配子体上。3雌雄生殖器官分别称颈卵器和精子器。由生殖细胞和器官壁细胞组成。4受精卵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孢子体,经减数费列产生孢子,5孢子萌发经丝状体阶段,原丝体上发育出新的配子体,产生精子和卵,精子具鞭毛,受精需要水。苔纲的配子体多为叶状体。少为茎叶体。具背腹性,两侧对称,假根为单细胞,孢子体结构简体,苔纲的配子体均为茎叶体,辐射对称,假根为单列细胞且分枝。孢子体结构较苔藓纲复杂。

8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史?

答:

植物体有维管束,孢子体占优势,能独立生活。不产生种子,只产生孢子,配子体仍能独立生活,起生活史为孢子体发达的异性世代交替。

9为什么说裸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个类群?裸子植物的雄配子体是由哪些细胞组成的?

答:

“裸子植物是一群介于蕨类植物与被子植物之间的维管植物”。

1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进化

配子体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孢子体上有种子形成,胚能受到种皮保护,又能吸收胚乳的营养物质。有花粉管形成,是受精作用脱离开水、2裸子植物比被子植物原始

孢子体组织结构简单不形成果实无双受精作用。成熟的雄配子体有数千个细胞组成,近珠孔端产生2-7个颈部露在外面的颈卵器。

10被子植物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被子植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真正的花。2胚珠包藏在心皮构成的子房内。3被子植物的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进一步简化。

4出现双受精现象和新型胚乳。5生长形式和营养方式具有明显的多样性。

11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主要有哪些,代表植物是谁?

答: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有:

xx系统(假花说):

是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和柏兰特在1892年公布的。1认为被子植物的话是由裸子子植物中的买麻藤目的单性孢子叶球简化而来的。所以被子植物的话并

非真花。而是一个花序,因此,如杨柳科,桦木科等式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2认为花的演化史从无被花到有被花。从单被花到双被花,从离瓣花到合瓣花,从单性花到两性花。由风媒花到虫媒花。3认为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原始,所以把单子叶植物排在双子叶植物前。

xx系统(真花说):

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在1925年和1934年公布的,起特点如下:1认为离瓣花较合瓣花原始:

画布螺旋状排列较轮生原始:

两性花较单性花原始。因此木兰目和毛茛目为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2认为双子叶植物是由本内苏铁进化而来,分为木本和草本二支。木本从木兰目开始,为原始类型,草木从毛茛目开始为进化类型。3花的演变是从双被花演化到单被花或无被花:

虫媒花演化到风媒花。雄蕊、心皮从多数且分离的演化到定数且合生的。

4认为xx植物起源于xx植物。

塔赫他间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xx垄斯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12花程式的表示方法

答:

花程式是由简单的符号及数字写成的一定公式以表明花的各部分组成、排列、位置、对称与否及彼此的关系等。

(1)花各部分的简写

K—花萼

C—花冠

A—雄蕊

G—雌蕊

P—花被

(2)以阿拉伯数字表示花各部分数目

位于字母右下方的:

∞表示10个以上或数目不定;0表示缺少;雌蕊之后,如果有三个数字,则第一个表示心皮数目,第二个表示子室数目,第三个表示每室胚珠数目(一般只写前两个数字)。

(3)以符号表示花的形态结构:

表示两侧对称花*表示辐射对称花()表示连合+表示排列轮数G下表示子房上位G上表示子房下位G上下表示子房半下位♂表示雄花♀表示雌花花程式书写顺序:

花性别,对称情况,花各部分从外到内依次为KCAG并在字母右下方写明数字以表示各部分数目

13.颈卵器的结构式怎样的?

答:

它形似长颈烧瓶,由一个细长的颈部和膨大的腹部组成。颈部外壁为1层细胞组成,中央有1条沟称颈沟,颈沟内有1列颈沟细胞。腹部的外壁由1至多层细胞构成,内有1卵细胞,卵细胞与颈沟细胞最下一个细胞之间有一个腹沟细胞。

14.各科的识别要点及代表性植物?

一、xx识别要点: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花单生;花被3基数,两性,整齐花,长同被:

雄、雌蕊多数分离,螺旋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骨突果,花萼、花瓣常不分,胚乳丰富。

2、代表植物:

xx和辛夷。

二、毛茛科识别要点:

草本、花两性、叶裂或复叶;萼片、花瓣5数,分离;雄蕊、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在膨大的花托上;聚合瘦果或聚合蓇葖果。

本科与木兰科相似,是具有原始性状的科。其原始性状主要表现在:

(1)花被分化不明显;

(2)雄蕊和雌蕊多数;

(3)果实为骨突果或瘦果;

(4)胚乳丰富代表植物:

毛茛、乌头、xx、观赏xx和芍药

三、xx识别要点:

木本。单叶互生,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蒴果,种子有长毛。本科只有3属,约400多种,分布于北温带和亚热带,我国3属均有,约225种,南北均产。代表植物:

xx、xx、xx、xx、旱柳、垂柳

四、十字花科识别要点:

草本,单叶互生,花两性,花瓣4枚十字形排列:

花托上有蜜腺,雄蕊6枚,外轮2个短,内轮4个长,称四强雄蕊。侧膜胎座,假隔膜、假2室,角果长短不一。代表植物:

油菜和荠菜

五、蔷薇科识别特征:

叶互生,常有托叶,花两性整齐,花部5基数,花被与雄蕊常结合成花筒。种子无胚乳。根据其子房位置、心皮数及果实特征等分为四个亚科:

绣线菊亚科(5个骨突果)、蔷薇亚科(心皮多).苹果亚科(心皮多5个,子房下位成梨果).李亚科(心皮为1个,子房上位成核果)。代表植物:

草莓.xx.樱花等六豆科识别要点:

常有根瘤。叶常为羽状或三出复叶,有叶枕。花两性,5基数,花冠多为蝶形或假蝶形,雄蕊为二体,单体或分离。子房上位,单心皮一室,荚果。代表植物:

皂荚,xx,花生,洋愧等

七菊科识别要点:

草本,头状花序,聚药雄蕊。合瓣花冠多型,有管状,舌状,假舌状,二唇形,轮状等:

花萼常变为冠毛,刺状及鳞片等,子房下位:

瘦果顶端常有冠毛或鳞片。代表植物:

xx等。

八禾本科植物识别要点:

本科为被子植物中的一个大科。茎常秤秆,圆柱状,中空或实心,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单叶互生,成二列,叶鞘包茎秆,但常不封闭(与莎草科不同),叶有叶耳,叶舌,叶片狭长,平行脉。花序由多数小穗组成,每一小花由内外片,浆片二个,雄蕊3—6个,雄蕊一枚由2心皮组成,果为颖果。代表植物:

刺竹,斑竹等。

九百合科植物要点:

本科植物常为草本,常具下变态茎(鳞茎,块茎),植物体有时有退化的鳞片叶。花被6枚,排成两轮,雄蕊6枚排成两轮,雌蕊由三心皮组成三室,上位子房,多为蒴果,少量浆果。代表植物:

文竹,xx等。十xx植物识别要点:

陆生,腐生,或附生草本。花瓣两侧对称,花被6片,内轮具一唇瓣。雄蕊1或2,与花柱,柱头结合成合蕊柱,花粉结合成花粉块:

子房下位,侧膜胎座。蒴果,种子微小。代表植物:

xx,xx,xx等。

十一蔷薇科,豆科,菊科各分为几个亚科?各亚科区别是什么?

答:

蔷薇科为

(1)绣线菊xx:

木本常无托叶。花筒浅杯状,花托下凹心皮通常5个分离或基部联合,子房上位。聚合瘦果。

(2)蔷薇xx:

木本或草本,叶互生,托叶发达。花筒坛状或碟形,花托下凹或凸起,子房上位,心皮多数。聚合瘦果。

(3)苹果xx:

母本,有托叶。花筒杯状,花托下凹,心皮2—5。下位子房。

每室有胚珠2—1个,梨果。

(4)xxxx:

母本单叶,有叶托,叶基常有腺体。花筒凹状成杯状,花托下凹,心皮1,子房上位,胚珠2—1,斜挂。核果,内含一粒种子。

豆科分为:

(1)含羞草xx:

母本稀草本,1—2回羽状复叶。花辐射对称,穗状过头状花序:

雄蕊多数,稀与花瓣同数。荚果有的具有次生横隔膜。染色体:

X=8, 11-14

(2)xxxx:

母本,花两侧对称:

花瓣时光向覆瓦状排列:

雄蕊10或较少,分离,或各式联合。荚果,有的有横膈膜。染色体X=6—14。

(3)碟形xx:

木本至草本。单叶,3小叶复叶至多回羽状复叶,有托叶和小托叶。叶枕发达,花两侧对称:

花萼5裂

09农学

0901 植物生产类 090101 农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具备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作物学 主要课程: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 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主要专业实验:作物发育形态、田间诊断、作物杂交和选择、种子生产等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相近专业:园艺、植物保护 开设院校: 四川农业大学 贵州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西藏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青海大学 宁夏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北京农学院 天津农学院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总结.

《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总结 2010-12-14 《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总结 为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在6月3日-6月14日,进行了《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现将实习总结如下: 一、标本的采集、制作 6月3日-6月8日。6月3日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在毛庄及其附近的古树苑采集,随后几天的采集在农大三区、绿茵广场、东风渠、以及森林公园进行。标本采集完之后便是标本整理、针插标本的制作、鉴定。鉴定要求鉴定到科,并且加上标签,注明所属科、采集地点、采集人采集时间。我组共采集标本十一个目,三十五个科,标本共计150个左右。 二、绘图 6月9日-6月11日。共绘两类图,一类是模式图,另一类是实物图。模式图绘在牛皮纸上,可印在模式标本上绘制,实物图则根据实物标本绘出!所有图要求线条柔顺,粗细分明,点样细致均匀,轻重有度! 三、小题昆虫标本的制作 6月12日-6月14日。此次制作的标本有三个:蚜虫标本、夜蛾科生殖器标本、夜蛾翅标本。(具体操作步骤略) 四、实习感想及建议: 本次实习,丰富了我在专业方面的知识,我在课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得以巩固!我充分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捕虫、制作标本等工作中组员间的'协作给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在捕虫工作中唯有不怕苦与累,积极踏实才能有所收获!在绘图工作中,我认识到自己的水平是如此不足,今后在这方面还需不断学习提高。 实习最终完满结束,美中不足的是毛庄、公园等地方昆虫稀少,实习过程中并没有采集到相应数量的标本,且标本种类单一,建议下一学年标本采集在附近或更远的山区进行。由于采集标本数量少,借用实验室标本发现其标本保存上不够妥善,以至于很多虫体出现不同程坏损,建议实验室认真妥善处理学生采集标本!以上是我的个人感想和建议,不足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 2010年6月16日 xxx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以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直接产生性细胞的性腺和进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的构造截然不同外,雌雄的区别也常常表现在个体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到方面。如鍬形虫科的雄虫的发达得多,有的甚至与身体等长、或分枝如鹿角。 3、开放式循环:昆虫的血液绝大部分是在体腔中流动,没有固定管道,叫开放式循环。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叫世代交替。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具有3对胸足,有翅1~2对,是运动中心。 (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 (5)昆虫的一生还要经过一系列变态过程。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2.轴突传导:是指一个神经元内的信息由轴突传导细胞体或由细胞体传给轴突的过程。3.授精:交尾时,雄虫将精子注入雌虫生殖腔内,并不立即与卵进行受精作用,而精子被储藏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授精。 4.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始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个过程。5.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阶段性变化称变态。

普通昆虫学试题与答案

一,拉汉互译 1. 同翅目H omo pt era 2. 鞘翅目C ole op ter a 3. Hem ip ter a半翅目 4. Man to dea螳螂目 5. Bl att od ea蜚蠊目 二,名词解释 1.孤雌生殖:昆虫的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胚后发育:是从卵孵化出幼体开始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 3.世代交替:是指一些多化性昆虫在年生活史中出现两性生殖世代和孤雌生殖世代有规律的交替进行的现象。 4.迁飞:是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 5.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6.微气管:昆虫的气管由粗到细进行分支,当分支到直径为2~5um时,伸入一个掌状的端细胞,然后由端细胞再形成一组直径在1um以下末端封闭的气管为微气管。 7.世代:昆虫的新个体(卵或幼虫或稚虫或若虫)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叫生命周期,通常称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一个世代。 *8.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9.雌雄二型: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二性征的不同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0.信息素:又称外激素,是由一种昆虫个体的分泌腺体所分泌到体外,能影响同种其他个体的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化学物质,具有刺激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 11.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联接点,神经传导的联络区。 12.脱皮:昆虫自卵中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段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 13.迁飞: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地现象。*14. 后生分节:在成虫体壁的骨化过程中,相当于初生分节的节间褶也骨化了,里面形成前内脊,骨前一未经骨化的窄环,称为体节的分界,这种因体壁骨化而产生的分节方式称次生分节。 15.脉序:又叫脉相,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 *16. 滞育:由光周期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一旦进入滞育,必须经过一定条件的刺激,昆虫才能在回到合适的光周期时继续生长发育。 17.抗生性:食物不能全面满足昆虫营养上的需求,或含有对昆虫有毒的物质.或缺少一些对昆虫特殊需要的物质,因而昆虫取食后发育不良,寿命缩短,生殖力减弱,甚至死亡;或者由于昆虫的取食刺激而受伤部位产生化学变化或组织上的变化而抗拒昆虫继续取食。 18.耐害性:有些植物在被害虫为害后具有很强的增殖和恢复能力,能显著减轻被害的损失。 19.不选择性:植物不具备昆虫产卵或刺激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食物具有拒避产卵或抗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或者昆虫的发育期与食物的发育期不适应而不被取食为害。 20.翅脉:是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纵横行走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所形成,对翅膜起着支架的作用。 三,填空题 1. 昆虫的消化道起源于外胚层的部分是前肠和后肠,起源于内胚层的部分是中肠,中肠是分泌消化酶、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植物保护专业怎么样

植物保护专业怎么样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植物保护专业怎么样》的内容,具体内容:植物保护专业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传统优势专业,那么植物保护专业你了解是怎么样的吗?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植物保护专业的详细 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植物保护专业介绍植物保护学是... 植物保护专业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传统优势专业,那么植物保护专业你了解是怎么样的吗?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植物保护专业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植物保护专业介绍 植物保护学是农学门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传统优势专业,它以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信息科学为基础,研究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综合治理技术,其下分设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三个二级学科。植物保护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病虫草鼠生物学及其致害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各类病虫草鼠鉴定、识别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植物病虫草鼠监测和防治方面的基本能力。植物保护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植物保护专业主要课程 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植物保护主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

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农药学原理、蜱螨学。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农学学士。相近专业:农学、园艺。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具备的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技能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植物保护专业就业方向 植物保护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植物保护、农产品安全与检验、无公害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安全与检验、农药加工和经营管理工作。就业于各级农业、林业部门;进出口检疫检验部门;海关部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农药生产企业;各级基层农场、林场、森林公园等。植物保护专业就业岗位有:高级销售、产品经理、销售经理、农艺师、业务员、苗圃技术助理、

昆虫学实习心得体会5篇

昆虫学实习心得体会5篇 昆虫学实习心得体会1 经过两天半的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真是感受很多,收获颇大。 算是天公作美,这几天的天气都不错,但是由于季节关系,昆虫出现得并不频繁。所以我们小组决定利用午休的时间去收集昆虫,因为老师讲过午休时气温较高,昆虫活动会较为大些。从这我知道了昆虫的活动受时间地点、季节天气的影响很大。在采集昆虫的时候,还要求我们对昆虫的习性有一定的了解,方便我们知道在不同的植物上的不同部位会存在些什么昆虫。 通过本次实习,还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学会了各种采集工具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标本的制作和对昆虫的分类检索。我做的标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针插标本,一种须展翅的标本。两种都对针插的位置很讲究,不是随便找个位置就下手的。展翅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翅膀都很脆弱。而且应该使用镊子,避免翅膀上的鳞片被弄掉。制作昆虫标本一定要小心翼翼。 对昆虫的分类检索是对昆虫加深认识的一个过程。一些昆虫的基本特征,外表的比较大的特征,在捉昆虫的时候已经可以了解到了。而对昆虫的分类检索,则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昆虫各部分的特征。同时还要注意比较,有些种类之间的差别是十分小的,须要细心地观察才能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分类检索不仅仅是为了知道昆虫的类别,更是为了去更好地认识昆虫,更重要的是检索的过程,而不是结

果。通过检索,还可以学习到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并了解到检索表的编写依据。 总之,这次的教学实习让我受益很多,希望能多多参与这类很有意义的实习活动。 昆虫学实习心得体会2 这几周的普通昆虫学让我感受颇多。 首先,在这次实习中,我们通过自己捕捉昆虫、自己制作标本、最后自己鉴定,不仅对各类昆虫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还让我们同学们之间增进了友谊。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捕虫器,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获得不同的昆虫,如何将昆虫放进毒瓶毒死,能给如何将昆虫做成标本保存,如何鉴别各类昆虫等等。让我们对各类昆虫印象更为深刻。 其次,这几天过的真的很开心。我们组从农大西边跑到东边,又从北边跑到南边,从试验田跑到了滨湖,又从校内跑到浏阳河,都要跑遍整个农大了。突然感到农大真的好大啊!跑的我们腿都发酸了,但是我们仍乐此不疲,我们收获真的很大。我们捉到了很多我们从没见过的不同的昆虫。其中我们的招牌是一个超级大螳螂和一个蝼蛄(呵呵,别的组都想要)。在我们寻找昆虫的过程中,边说边聊,边玩边干。发生了好多趣事,邓哥说:“我们如果再拿上吃的就像是在秋游啊!”德哥在浏阳河窜上窜下的捉蝴蝶,差点掉进浏阳河,哈哈哈!那个大螳螂就是我们吃苦耐劳的谭敏丰捉到的!呵呵,我们组这几天过的很融洽!我们这组有三个男生和六个女生,收获也是相当的

普通昆虫学-在线作业-

普通昆虫学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7-05-27 11:14:30 一、单选题 1. (5分)胡蜂前翅纵折。() ? A. 正确 ? B. 错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普通昆虫学 展开解析 2. (5分)鞘翅目中叶甲与瓢甲可以从跗节上区分,叶甲跗节为隐5节,而瓢甲跗节为隐4节。() ? A. 正确 ? B. 错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普通昆虫学 展开解析

3. (5分)下列蝶蛹金小蜂的拉丁学名表达方式是正确的?() ? A. Pteromalus puparum(L.) ? B. pteromalus puparum(L.) ? C. pteromalus Puparum(L.) ? D. Pteromalus puparum(L.)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普通昆虫学 展开解析 4. (5分)可以生物防治叶螨的有()。 ? A. 蚜茧蜂 ? B. 蜻蜓 ? C. 捕食螨 ? D. 七星瓢虫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普通昆虫学 展开解析 5.

(5分)触杀剂通过气孔进入害虫体内。() ? A. 正确 ? B. 错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普通昆虫学 展开解析 6. (5分)利用白僵菌等是害虫防治中主要生物防治措施之一。() ? A. 正确 ? B. 错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普通昆虫学 展开解析 7. (5分)二斑叶螨属于()目。 ? A. 膜翅目 ? B. 蜱螨目 ? C. 半翅目 ? D. 鞘翅目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普通昆虫学 展开解析 8. (5分)小菜蛾幼虫属于咀嚼式口器。() ? A. 正确 ? B. 错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普通昆虫学 展开解析 9. (5分)下面哪一个属于钻蛀类害虫()。 ? A. 蝼蛄 ? B. 桃小食心虫 ? C. 黄条跳甲 ? D. 烟粉虱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一、重点 1、体腔:昆虫的体壁包被着整个体躯,形成一个相通的腔,称体腔 2、外骨胳:防止水份过度蒸发、调节体温、表现物理性色彩以及阻止水分无机离子、 病原菌、杀虫剂等外物侵入,其内陷形成的内骨,用以附着体壁肌的肌纤维,组成 昆虫的运动机构 3、色素色:化学色,虫体一定部位存在某些化合物而产生,这些物质吸收某种光波反 射其它光而形成各种颜色。这些物质同多半是新陈代谢的产物,如黑色素、嘌呤色 素等 4、结构色:光学色,发生于表皮。由于昆虫表皮结构性质不同,发生光的干涉、衍射 而产生各种颜色。用沸水和漂白粉不能使其退色和消失 5、背血管:位于背中线体壁下方,纵贯于背血窦内的一条管状构造,由前段的大动脉 和后段的心脏两部分组成,心脏两侧着生有成对的翼肌 6、大动脉:背血管前段,一条简单的直管,粗细一致,没有翼肌和膈膜相 连,没有心门 7、心脏(heart):背血管后段呈连续膨大的部分,每个膨大部分为一个心室 8、辅搏动器:心脏外的一类具有搏动性能的结构,功能是辅助心脏、促进血液在部分 血腔、附肢及其它远离心脏的附属器官内循环,保持血腔中各部位的血压平衡 9、血液(血淋巴):体腔内循环流动的淋巴样液体,浸浴着所有的内脏器官和组织 10、血液循环过程:心脏舒张,血液由心门进入心脏,心脏收缩,把血液推向前方,经 由主动脉由头部前端流出,在头的内壁形成一个反作用力,使血液向后流动,由于 背膈和腹膈的作用,血液由前向后流回心脏 11、昆虫的呼吸系统:担负自外界吸收氧并释放出虫体内二氧化碳的器官系统 12、气管系统:外胚层内陷形成的管状气管网络 13、气门:气管内陷留在体壁上的开口,通常位于中胸、后胸和腹部各节的两侧;胸部 气门位于侧板上,腹部气门多位于背板两侧或侧膜上 14、气管:胚胎发育时外胚层沿体壁内陷形成的盲管。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 概述 一、普通昆虫学考试科目包括: 普通昆虫学。 二、考试比例: 基础理论80%,昆虫学发展现状20%。 三、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0分(20小题,每题0.5分,占10%) 拉丁学名10分(中、拉互换等形式,10小题,每题1分,占10%) 填空或选择题30分(30空或题,每1空或题0.5分,占30%) 编制昆虫分目或科检索表20分(20个科目,占20%) 简答题20分(4小题,每题5分,占20%) 论述题10分(1题,占10%) 四、考试时间:3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雷朝亮,荣秀兰主编,《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 2. 彩万志主编,《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7 一、考查目标: 普通昆虫学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均较强的植物保护专业基础课。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内部解剖以及昆虫分类。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昆虫学发展前沿动态。 二、考试内容: 1绪论 (1)节肢动物门及各纲的特征; (2)昆虫纲的特征 2昆虫的外部形态 (1)昆虫身体的一般构造:体躯的基本构造;体躯的分节方式;分节的附肢 (2)昆虫的头部:头部的分节、头壳的构造、头式、头部的感觉器官、口器 (口器类型、为害特点及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3)昆虫的胸部:胸部构造的特点、胸部的基本构造(前胸、具翅胸节)、胸足的构造及其类型、翅(构造及变化、关节、翅脉及脉序、翅室、连锁和飞行) (4)昆虫的腹部:腹部构造的特点、腹部的基本构造、腹部的附肢 (外生殖器、尾须、无翅亚纲腹部的附肢、幼虫的腹足) 3昆虫的生物学 (1)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和幼体生殖 (2)昆虫的胚胎发育:卵的类型及产卵方式、卵的构造 (3)昆虫的胚后发育:孵化、生长发育、变态(增节变态、表变态、原变态、不全变态、全变态)、幼虫期、蛹期、成虫的形成

《森林昆虫学(本科)》重点复习题山西农大

两性生殖:是指需要经过雌雄交配、受精,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或女性生殖,是指不经雌雄交配(或需经交配),卵不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其幼虫和成虫之间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迥然不同,且生活习性也常常不同。 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无蛹期;成虫特征随幼虫的生长发育逐步显现。 积温: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称为积温。积温是一常数。表达式为NT=K。 有效积温: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应是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表达式为N(T-C)=K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种群,使其不能造成损失的方法。 化学防治是用农药防治害虫、病菌、线虫、螨类、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趋光性:昆虫视觉器官对光的刺激所产生的向着光源或背离光源的反应。 趋化性:是通过嗅觉器官对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的向性反应。 周期性孤雌生殖:是指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交替进行,亦称“异态交替”。偶发性孤雌生殖:指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偶尔可能出现未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性二型:不同性别的同种个体间除了第一性征外,还有其它形态和习性差异,这种现象叫性二型。 性多型是指同一性别的个体存在形态和习性上差异,可分为多个类型。 补充营养:成虫期为了生殖细胞发育成熟而进行的营养活动。 恢复营养:有的昆虫能反复进行补充营养,每补充营养一次就有一批卵发育成熟而产出,这种特殊的补充营养称为恢复营养。 孵化:昆虫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始发育,完成胚胎发育后,新的幼体破卵而出的过程就叫孵化。 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个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叫羽化。 拟态:是昆虫“模仿”环境其它动、植物的形态,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的现象。 保护色:指昆虫具有同生境中的背景相似的颜色,有利于躲避捕获食者的视线而保护自己。 卵生:绝大多数昆虫以产卵的形式繁殖后代,称为卵生;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向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除性器官有明显区别外,雌雄二者在外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的现象 3、开放式循环:血液只有一段途程流经背血管,其他在血腔和器官间流动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为头、胸、腹 3个体段。 (2)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1~3对单眼 (3)胸部生有3对胸足和1~2对翅,是运动中心。 (4)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有气门和外生殖器。 (5)昆虫属于变态发育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中也会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现象

4.胚胎发育:从卵孵化后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 5.变态:昆虫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等一系列变化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触角由3节组成,即柄节、梗节、鞭节。 2、昆虫体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3个体段。 3、昆虫的头部位于体躯的前端,着生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是感觉、联络和取食的中心。 4、口器也称取食器,由属于头部体壁构造的上唇和舌以及头部的三对附肢(即上颚、下颚和下唇)组成。 6、贲门瓣的主要功能是使食物直接从前肠导入中肠腔,而不与胃盲囊接触。同时阻止中肠内食物倒流回前肠。 7、昆虫的排泄作用主要是由马氏管和后肠的直肠部分共同完成。(脂肪体) 8、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昆虫的口式不包括( D) A、下口式 B、前口式 C、后口式 D、上口式 2、雄性龙虱的前足是(B) A、捕捉足 B、抱握足 C、开掘足 D、攀握足 3、从功能上分,( B)不属于神经元中的一种。 A、运动神经元 B、中枢神经元 C、感觉神经元 D、神经分泌细胞

昆虫学实习的感悟体会6篇

昆虫学实习的感悟体会6篇 昆虫学实习的感悟领会1 一、史无前例的“游戏” 第一堂课朱教师就把昆虫学实习的昆虫捕捉任务布置了下来,当时只觉得一帮大学生在一起捉虫时一定会像小孩子一样。也是因为第一次课我才第一次知道昆虫是六条腿。因为从小就在城市中,四周遍及工厂,小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到野外去抓虫子的经历,所以对于我来说,一是兴奋,二是也算对于童年乐趣的一种弥补。但是正是因为从小从未与虫子有过“亲密接触”也就自然有点害怕虫子,或多或少也是有些担忧的。这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游戏”。于是我们马上分好了组,紧锣密鼓的好好准备这次虫害实习。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说方法和工具对于从事一项活动的成败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到了实验楼领到了瓶装的酒精和捕虫网的时候大家还都是挺兴奋的,毕竟从来没有用过工具对虫进行捕捉。有了捕虫网和酒精的时候我就在思考,假如单纯的用一个酒精水瓶装虫子携带会不方便,别离会造成较大的问习题,观察起来也是会有很大的难度。所以,这时候需要用一种方法改良它,让昆虫的捕捉存放便捷,高效,整齐。 这时我想起了曾经才生物化学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用过的小型离心管,用它可以将酒精分装到每一个小管,节省了酒精的用量,同

时昆虫的捕捉也变的简便,每个昆虫分装入瓶省去了日后的别离归类的繁琐,此外小巧便于野外携带,也利于捕捉后的观察和进一步的学习。 思考过之后我就在网上预订了一袋的离心管备用。但是问习题又来了,离心管散装起到了别离但是归类其实不直观较混乱。于是我们找到了若干块泡沫薄板,按照离心管的直径大小打孔,将小管依次放入孔内,编号,这样就便于查找和分类,外观上也整齐美观。工具和方法的问习题解决了下面就开始了昆虫的捕捉。 三、最美妙的回忆 符教师对我们说;“你们以后想想,大学的这次抓虫一定是你们在大学生活中的一次最美妙的回忆,以后再也不会有了。”确实对我们来说是大学期间最美妙的一件事。 第一次小组集体去捕虫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用尽了各种方法。我们先到了一片杂草茂密的场地,先用捕虫网大面积的挥扫,然后将口扎住用镊子一点一点去除杂草,将昆虫夹住,拿出装上酒精的离心管,将昆虫放进去。大面积的挥扫可以捕捉较多而且一般较难捕捉的昆虫,但是品种却略显单一,都集中在蝗科,叶蝉,蝽科。在大面积的捕捉之后我们更换了场地,选择了作物果树蔬菜较多的农学基地,果树上有很多不同昆虫的幼虫,有的很艳丽,有的却伪装的不认真看就根本无法分辩,但是这些幼虫都很容易捕捉,拿镊子轻轻一夹然后送入管中就可以了果树叶和蔬菜叶上发现了很多,这时就很纳闷为什么平常经过都没有注意过呢,这次才真正找到了让菜叶上出现一

普通昆虫学试题(第1组)有答案

普昆试题 一.名词解释(18分,每题3分) 1.附肢2.雌雄二型现象3.开放式循环4.神经元 5.世代交替6.羽化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蝉的头式为() A 下口式 B 前口式 C 后口式 D 上口式 2.蓟马的口器属于()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是()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低等蛾类的连锁器叫() A 翅轭型 B 翅缰型 C 翅钩型 D 翅褶型 7.家蝇的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在翅脉命名时将第一径脉写成() A 1R B 1r C R1 D r1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是()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是()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40、血腔 141、血淋巴142、血窦143、腹血窦144、腹膈145、背血窦 146、围心窦147、围脏窦148、腹血窦149、围神经窦150、色素色 151、结构色152、结合色153、孔道154、蜡道155、围食膜 156、胃盲囊157、滤室158、消化系数159、食物转化率160、背血管 161、动脉162、心脏163、辅搏器164、造血器165、马氏管 166、脂肪体167、尿酸盐细胞168、围心细胞169、肠外消化170、气门 171、微气管172、气管173、支气管174、气囊175、螺旋丝 176、多气门型177、全气门式178、周气门式179、半气门式180、寡气门型 181、二端气门式182、前气门式183、后气门式184、无气门式185、外闭式气门 186、内闭室气门187、背纵干188、侧纵干189、内脏纵干190、腹纵干 191、气管连锁192、腹气管连锁193、背气管连锁194、呼吸系数195、呼吸商 196、呼吸代谢率197、气管鳃198、神经细胞199、神经原200、轴突 201、侧支202、树状突203、端丛204、神经围膜205、单极神经元 206、双极神经元207、多极神经元208、感觉神经元209、运动神经原210、联系神经元 211、神经节212、突触213、反射弧214、神经传递215、无滋式卵巢管 216、多滋式卵巢管217、端滋式卵巢管218、激素219、外激素220、前胸腺 221、咽侧体222、心侧体223、脱皮激素224、保幼激素225、促前胸腺激素 226 性信息素227、警戒信息素228、聚集信息素229、踪迹信息素230、脑激素 三、选择题(单项选择) 20、下列表皮中无几丁质成份() A、原表皮 B、内表皮 C、上表皮 D、外表皮 21、下列器官来源于内胚层的是() A、前肠 B、气管 C、中肠 D、马氏管 22、下列器官来源于中胚层的是() A、神经系统 B、血细胞 C、体壁 D、气管 23、下列组织器官来源于外胚层的是() A、中肠 B、马氏管 C、血细胞 D、卵巢 24、昆虫蜕皮脱去的是() A、原表皮、内表皮 B、内表皮、上表皮 C、上表皮、外表皮 D、外表皮、内表皮 25、消化道的下列组成哪个没有吸收作用() A、中肠 B、前肠 C、前后肠 D、后后肠 26、下列组织器官无排泄作用() A、脂肪体 B、体壁 C、围心细胞 D、血淋巴 27、下列组织器官无呼吸功能的是() A、体壁 B、气泡 C、气管鳃 D、围心细胞 28、下列组织器官有呼吸功能的是() A、背血管 B、腹神经索 C、体壁 D、脂肪体 29、不完全变态昆虫为() A、外翅部无蛹期昆虫 B、内翅部无蛹期昆虫 C、外翅部有蛹期昆虫 D、内翅部有蛹期昆虫 30、下列组织器官为控制触角的中心() A、前脑 B、中脑 C、后脑 D、咽下神经节 四、回答下列问题 45、昆虫内部器官系统分哪几部分?它们的体腔中位置及功能如何? 46、昆虫体壁的功能与基本古交及性能如何?

(完整版)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每套试题由5种题型组成,共100分。各部分的题量与得分分配如下: 一、名词解释:选10个名词,共30分,每小题3分 二、单选题: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三、多选题: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四、是非判断:选6个小题,共6分,每小题1分 五、问答题:选3个小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一、名词解释 二、单选题 1. 蝗虫的后足是:

A.跳跃足B.开掘足C.游泳足D.步行足 2.昆虫的气门多位于昆虫的腹部两侧,请问,气门属于: A.消化系统B.神经系统C.循环系统D.呼吸系统 3.有一昆虫,已经脱了三次皮,,请问该昆虫应处在几龄? A.2龄B.3龄C.4龄D.5龄 4.蝗虫的前翅是() A.膜翅 B.鞘翅 C.半鞘翅 D.覆翅 5. 蝉的口器是() A.咀嚼式口器 B.刺吸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6. 螳螂的前足是: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7.蜜蜂的前足是()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携粉足 8.蝼蛄的前足是()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9. 蝶和蛾的前后翅都是() A.膜翅 B.半鞘翅 C.鳞翅 D.鞘翅 10. 蝶和蛾的口器是() A.刺吸式口器 B.虹吸式口器 C. 嚼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11.甲虫的前翅为()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2.蝽象的前翅是: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3.蜂的前后翅是()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4.蝇的后翅是() A.膜翅 B.半鞘翅 C.覆翅 D.平衡棒 15.属于排泄器官的是() A.消化道 B.马氏管 C.背血管 D.腹神经索 16.蝗虫的变态属于() A.半变态 B.渐变态 C.过渐变态 D.全变态 17. 蝶和蛾属于() A.半变态 B.渐变态 C.过渐变态 D.全变态 18. 螨是属于哪个纲( ) A.昆虫纲B蛛形纲 C.有爪纲 D.唇足纲 19. 家蝇的幼虫属于() A.原足型 B.寡足型 C.多足型 D.无足型 20. 下列哪些虫的口器着生位置是属于后口式( ) A. 蝗虫 B.小地老虎 C. 蚜虫 D.虎甲 21.步甲的口器着生位置式属于哪种类型( )

普通昆虫学试题

普通昆虫学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下列昆虫中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 A. 蚜虫 B. 叶蝉 C. 瓢虫 D. 蝗虫 2.?蓟马的口器属于()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是()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完全变态的昆虫不要经历以下哪几个时期() A.卵B.蛹C.拟蛹期D.成虫E.幼虫 7.家蝇的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昆虫胚胎发育过程0中从幼期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 A. 孵化 B. 脱皮 C. 羽化 D. 变态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是()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是()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二.填空题(15分) 1.蜜蜂口器类型属于()。 2.引起昆虫滞育和重要生态因素有(),(),();起滞育的内在因素就是()。 3.雄性龙虱的前足是()。 4.蝶类的变态类型是()。 5.按照胚体分节和附肢发生的顺序,将昆虫胚胎的外形发育分3个连续的阶段,即(),(),()。 6.变态的类型(),(),(),(),()。 7.触角由3节组成,分别是:(),(),()。 8.昆虫的个体发育包括(),(),()3个阶段。 9.昆虫的腹部是()和()的中心。 10.昆虫翅胸背板三条次生沟是()()和()。 11.昆虫生殖系统包括()和()两部分。 12.许多昆虫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的现象称为()。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世代:昆虫一个新个体(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2.年生活史:一种昆虫一年内的发育史,或更确切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代结束止的发育经过,称为年生活史。 3.两性生殖:昆虫经过两性交配而产出后代的生殖方式叫两性生殖。 4.孤雌生殖:昆虫不经过两性交配或经交配但不产生受精卵而发育成后代的生殖方式叫孤雌生殖。 5.变态:胚后发育过程中从幼期的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 6.不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3个虫期,而且成虫期的特征随着幼期的生长发育而逐步显现,翅在幼期的体外发育,称为不全变态。 7.休眠:常常是由不良环境引起的昆虫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当不良环境消除后昆虫可马上恢复活动,继续生长发育的现象。 8.滞育:由光周期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一旦进入滞育,必须经过一定条件的刺激,昆虫才能在回到合适的光周期时继续生长发育。 9.羽化:昆虫由蛹或老熟幼虫破壳而出的过程叫羽化。 10.补充营养:成虫期所进行的营养。 11.趋光性:就是昆虫对光刺激进行趋向或背向活动的习性。 12.完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四个时期,其翅是在幼虫的体壁下发育,不显露在体外的变态方式叫完全变态。 13.化蛹:昆虫由老熟幼虫脱皮而产生蛹的过程叫化蛹或蛹化。 14.孵化: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卵破壳而出的过程叫孵化。 15.虫龄:幼虫的大小或生长进程叫虫龄。虫龄以蜕皮次数做为指标,虫龄=蜕皮次数+1 16.龄期:相邻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就是该虫龄的龄期。 17.生长脱皮:昆虫在幼虫阶段所进行的蜕皮,脱皮后伴随着体积的增大,而没有重大的形态上的改变。 18.离蛹:附肢和翅悬垂游离于蛹体外,可以活动,同时腹节间也能自由活动。 19.渐变态:幼虫期与成虫期在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很相似,只是翅未成长和生殖器官未成熟。 20.半变态:幼期水生生活,成虫陆生,以致成幼期具有明显的形态分化。 21.多足型幼虫:既有胸足又有腹足的幼虫。 22.鳃叶状触角:触角端部数节扩展成片状,可以开合,状似鱼鳃。 23.具芒状触角:触角三节,第三节较大,其上有一刚毛状或芒状构造(称为触角芒)。 24.丝状触角:触角细长呈圆筒形,除基部一二节外,其余各节的大小、形状相似,逐渐向端部缩小。 25.脉序:翅脉的分布型式。 26.肘状触角:触角柄节特别长,梗节短小,鞭节由大小相似的亚节组成,在柄节和梗节之间成膝状或肘状弯曲。 27.羽毛状触角:触角柄节各亚节向两边突出成细枝状,很像鸟类羽毛。 28.寡足型幼虫:只有胸足,无腹足的幼虫。 29.鳞翅:质地为膜质,翅面布满鳞片的翅叫磷翅。 30.半鞘翅:翅的前半部分加厚呈革质,而后半部分仍为膜质的翅叫半鞘翅。 31.膜翅:质地膜质、透明。 32.鞘翅:翅的质地为角质,坚硬,翅面无可见翅脉的翅叫鞘翅。 33.覆翅:翅的质地革质、半透明,翅脉仍可见。 34.无足型幼虫:既无胸足也无腹足的幼虫。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Ⅱ》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基本原理 The Principles of Insect Taxonomy 基本内容: (1)物种概念Species concept(2)分类阶元Category(3)分类特征Characters (4)学名Scientific names(5)模式标本Type specimens(6)异名与同名Synonymy and homonymy 基本要求: (1)掌握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了解动物命名法的主要原则(3)学习检索表的原理与制作 教学重点: (1)物种概念(2)学名与俗名 教学难点: (1)模式标本(2)同物异名 第二章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 The Phylogeny of Haxapoda 基本内容: (1)系统发育学Phylogenetics(2)现生六足总纲Extant Hexapoda 基本要求: (1)了解六足总纲的分类和系统发育(2)掌握各目的识别特征 教学重点:各目的识别特征教学难点:各目之间的亲缘关系 第三章直翅目Orthoptera 基本内容: (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 (4)娱乐性Recreation(5)分类Systematcis 基本要求: (1)掌握剑尾亚目Ensifera和锥尾亚目Caelifera的特征 (2)识别螽斯科Tettigoniidae、蟋蟀科Gryllidae、蝼蛄科Gryllotalpidae、蝗科Acrididae、锥头蝗科Pyrgomorphidae、癞蝗科Pamphagidae、菱蝗科Tetrigidae 教学重点: (1)亚目的识别(2)重要科的识别 教学难点:系统发育 第四章缨翅目Thysanoptera 基本内容: (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 (4)分类特征Taxonomic characters(5)分类Systematcis 基本要求: (1)掌握锯尾亚目Terebrantia和管尾亚目Tubulifera的特征(2)识别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纹蓟马科Aeolothripidae、蓟马科Thripidae 教学重点: (1)亚目的识别(2)重要科的识别 教学难点:系统发育 第五章同翅目Homoptera 基本内容: (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 (3)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4)分类Systematcis

普通昆虫学习题及答案举例 (1)

一、名词解释: 1.初生分节:昆虫在幼虫期,相邻两个体节之间以节间褶作为体节分界线的分节方式。 2.后生分节:昆虫在成虫期,以节间膜作为体节分界线的分节方式。 3.蜕裂线:在头部背面的一条倒“Y”字形的缝。 4.内生翅类:幼期翅芽在体外发育的昆虫,其变态类型属于不完全变态。 5.外生翅类:幼期翅芽在体内发育的昆虫,其变态类型属于全变态。 6.翅脉:是位于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的纵横条纹,是由气管所在部位加厚形成的。 7.脉序(脉相):翅脉在翅面上的排列形式。 8.闰脉:在两条相邻的纵脉间,加插的两端游离的纵脉,叫闰脉或伪脉。 9.脱皮:幼虫体外表有一层坚硬的表皮限制了它的生长,所以当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要形成新 表皮,脱去旧表皮,这种现象称为脱皮。脱下的旧表皮称为蜕。 10.雌雄二型:同种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了生死器官不同外,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等 方面存在差异的现象。 11.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在身体大小、体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2.世代:昆虫的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为一个世代,简称为一代或一化,一个世代通常包括卵、幼虫、蛹及成虫等虫态。 13.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中的发育过程,即昆虫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起,到第二年的越冬虫 结束止的发育过程。 14.休眠: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当不良条件消除时,昆虫可立即恢复 生长发育。 15.滞育:某些昆虫在一定的季节或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而出现生长发育停滞、 不食不动的现象。滞育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17.生物钟:生物钟是指由于长期受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昼夜节律及季节变化的影响,使生物 的生命活动和行为反应表现出特定的时间节律现象。 18.昆虫钟:昆虫钟是昆虫体内的生物钟,即昆虫生命活动和行为的时间节律。 23.趋性:是指昆虫对外界刺激(如光、温度、湿度和某些化学物质等)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行为活 动。趋向活动称为正趋性,负向活动称为负趋性。 24.趋光性:指昆虫对光的刺激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活动,趋向光源的反应,称为正趋光性;背 向光源的反应,称为负趋光性。 25.趋化性:昆虫对一些化学物质的刺激所表现出的反应,其正、负趋化性通常与觅食、求偶、 避敌、寻找产卵场所等有关。 26.警戒色:是指昆虫的鲜艳色彩或斑纹,具有使天敌不敢贸然取食或厌恶的防御行为。 27.拟态:指昆虫在外形、姿态、颜色、斑纹或行为等方面模仿它种生物或非生命物体,以躲避 天敌的现象。 28.鞣化作用:指昆虫表皮蛋白与醌类类化合物交联脱水变硬的过程。 29.食物消化率:也称消化系数,指昆虫的取食量干重减去排出的粪便干重的差除以取食量的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