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土地资源调查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学教案4

土地资源学教案4

第四章土地资源调查定义: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技术,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

用于综合农业区划、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分布及利用现状等的调查。

大体分为:土地利用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权属调查。

具体调查时,有时调查内容是综合性的,四种调查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定义: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也属于基本国情调查。

1、任务:(1)查清土地的权属、界线及其土地总面积。

(2)按土地利用分类,查清各权属单位和行政单位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及其面积(本调查的重点),故又称土地数量调查。

2、内容:调绘界线: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界线;各级行政辖区(含村)范围界线;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

调研经验:调查研究土地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及成因量算面积:量算出各权属单位和各地类图斑面积。

编制图件:分幅权属界线图和县、乡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他图件(如土地利用分区图)等。

汇总面积: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土地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编写报告:编写土地利用调查报告和技术报告,分析土地利用、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1、定义:土地、土地资源、土壤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于人类需求(生态系统平衡、食物安全、人类健康等)、特定用途(包括农业生产、林业、保护和环境管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效果的优劣程度。

例如:土壤质量Larson和Pierce(1991) 定义为土壤在以下方面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特征:①为植物生长提供生育的基质;②调节和分配环境中水的运动;③作为环境中有害化合物形成、减少和退化的缓冲剂。

Doran和Parkin(1994)提出:是土壤在生态系统中保持生物生产力、维持环境质量和促进植物和动物健康的能力。

4第四章地籍调查

4第四章地籍调查

宗地草图 地籍测量 成果应用
测绘与 土地管 理部门
权属调查流程图(以初始登记为例)
1、权属调查的准备
权属 调 查 准 备
调查申请 组织准备 资料准备 仪器设备准备
注意问题:
各种资料尤其是权属资料的完整、多样; 工作任务明确、合理、协调统一; 考虑调查中各种可能的纠纷; 合理的划分街坊、宗地,为地籍测量作准备。
绘制宗地草图 绘制宗地草图,实地丈量界址线。
界 标 类 型
地 籍 调 查 表 样 表
地籍调查表样表(续1)
地籍调查表样表(续2)
宗地草图的内容
本宗地号和门牌号、相邻宗地的宗地号和门牌号; 本宗地使用者名称、相邻宗地使用者名称; 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编号及界址线; 宗地内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主要建筑物
和构筑物; 界址边边长、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的关系距离及建
筑物边长; 界址点的几何条件;指北线、丈量者、丈量日期
等。
地上建筑物的调查
在进行地上建筑物调查时,主要调查地上 建筑物的权属、结构、类型、层数、建筑 面积、占地面积等内容并计算书建筑容积 率、建筑密度,以反映土地利用水平:
建筑容积率=宗地上建筑总面积÷宗地面积 建筑密度=宗地上建筑物占地面积÷宗地面
街坊图
2、实地调查
资料准备 熟悉地籍权属的有关档案,做到心中有底,知源知界;
指界通知 发放指界通知书,土地使用者资格材料审核;
资格确认 指界
现场对土地使用者、相关使用者法人代表或委托代理 人的资格认证;
对土地用途,坐落,地号的调查,现场核实土地 使用者权源材料、申请材料档案的一致性;
定界
经三方确认界址点(线)无争议后,填写《地籍调查 表》,签章,并现场为界址点做标记,或埋设标志;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
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1984年印发,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
2001年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2002年1月1日试行,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71个 三级类
《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的整体框架与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相同,采用三级分类, 但是对其中的建设用地部分进行了归并。
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形成、演化具有十 分强烈的影响,它们对土地资源演化速度的作 用甚至大大超过自然演化过程。例如平整土地, 可以改变原来的地形地貌;施用化肥改变土地 系统的物质和能力的循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引起土地质量的下降等。
第三章 土地类型及土地资源分类
基本概念 1.土地类型 土地类型一般是指土地自然类型。由于土 地个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 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 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 间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组合,即土地类型。
土地质量调查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内容,主要是根据土地评价的 需要查清土地质量性状指标。
土地质量性状指标是指土地的一些可度量或可 测定的属性。分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自然要 素如地形、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社会经济 属性如地理交通条件、农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技 术条件等。
土地类型调查
土地类型调查的主要内容,一是分析土地构成 要素与土地类型形成和分布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 区域土地类型分类系统,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 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二是分析区域土地类型的分 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征、组合结构和动 态演替规律。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原则 1.继承性原则 确保现势性和准确性 2.综合性原则 各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3.主导因素原则 突出主导因子的作用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5.实用性原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一、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土地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和经济特性,将其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来阐述其资源特性和资产特性。

1、资源特性:(1)生产性是指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2)区域性,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规律性及地质地貌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使其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3)动态性,不仅具有空间的差异性还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4)可更新性,土地是一种可更新资源,表现在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和维持,并不会因为连续应用而降低;(5)多功能性,土地是社会各种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可被用于各种不同用途;(6)有限性,面积的有限;(7)不可替代性,其为不可替代资源。

2、资产特性:(1)商品的特性,可以进行商品的流通;(2)产权特性,具有明显的产权特性;(3)增值特性,其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4)不动产性,源于其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和永久使用性。

二、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三、土地资源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景:1)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2)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3)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综合研究4)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5)特殊土地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研究;6)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研究。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一、土地资源: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二、影响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分析:(1)光(太阳辐射),包括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2)温(热量),热量资源,包括温度,积温,无霜期;(3)水(降水),水资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三、土地资源的地貌地质要素分析:(1)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影响:海拔高度(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随海拔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坡度(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及建筑工程投资),地貌类型(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2)土地资源的地质要素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主要表现在地表的岩性和矿物组成以及风化母质的性状。

土地资源学课后习题详解

土地资源学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绪论一、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含义:①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②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③其性质和功能(如土地适宜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2.资源: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基本特征:(1)土地的资源特性①生产性:具有一定的生产力;②区域性:由于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性规律以及地质、地貌因素决定的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使土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③动态性:随时间变化的特点;④可更新性:表现在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和维持,并不会因连续使用而降低;⑤多功能性:可以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功能,土地的用途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大功能,即生成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和空间功能。

⑥有限性: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⑦不可替代性:土地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2)土地的资产特性①商品特性: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可以进入商品流通,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A具有非劳动产品与劳动产品的二重性;B 土地的价格具有两重性:作为自然物的土地价格和作为开发的土地价值的价格;C空间位置无法移动,常被称为不动产。

②产权特性: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土地产权必须通过相关的法律确认程序后才能生效。

③增值特性:一是,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二是,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因人们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断的增值。

保护土地资源的法律规定(3篇)

保护土地资源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土地资源,是指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滩涂等自然资源。

第三条土地资源保护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保护优先、合理利用、节约集约、永续利用的原则;(二)坚持土地公有制、土地管理权和土地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三)实行土地调查、规划、登记、发证、征收、征用、补偿、复垦、监督等制度;(四)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国务院土地管理部门主管全国土地资源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资源保护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土地资源的义务,不得破坏土地资源。

第二章土地调查与监测第六条国家建立土地资源调查制度,对土地资源进行定期调查、监测和评估。

第七条土地资源调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土地类型、面积、分布;(二)土地质量、生产能力;(三)土地利用现状;(四)土地权属、用途;(五)土地退化、污染情况。

第八条土地资源调查应当采用先进技术手段,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九条国家建立土地资源监测网络,对土地资源变化进行实时监测。

第十条土地资源监测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土地利用变化;(二)土地质量变化;(三)土地退化、污染情况;(四)土地权属变化。

第十一条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章土地规划与利用第十二条国家制定土地资源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

第十三条土地资源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土地利用总体布局;(二)土地利用分区;(三)土地利用计划;(四)土地保护措施。

第十四条土地资源规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符合土地资源保护要求;(四)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第十五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耕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四章 农用地分等定级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四章  农用地分等定级

A 按指定作物分别编制。 B 推荐因素指标与指标分值的关系,可参见《农用地 分等规程》,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指定作物、指 标区的情况加以调整。 C 自选因素指标与指标分值的关系由各地自行确定。
D 记分规则表的编制应建立在当地试验资料的基础上。
如没有,则要采取适当的定性分析方法加以确定。
1、因素法 (4)编制分等因素图。 (5)读取分等因素指标分值。 (6)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A 几何平均法
1、因素法 (2)确定分等因素 农用地分等因素分为推荐因素和自选因素两类。 推荐因素由国家统一确定,分区、分地貌类型 给出。 自选因素由省级土地主管部门确定,用于分等 的自选因素一般不超过3个。
1、因素法 (2)确定分等因素 农用地分等因素按照以下方法步骤确定:
A 在推荐因素和自选因素中进行选择,初步确定指标
宜程度和限制程度。
一、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和类型
(二) 土地经济评价的类型
1、单项经济评价
单项经济评价是指对某种土地利用类型或方式所进行 的专门评价。 2、综合经济评价 是指对某个地区的多种土地利用类型或方式所进行的 综合性评价,它可以在单项经济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也可
以在综合的自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三、农用地分等的工作程序
(二)资料收集整理 (1)基本资料 B 土地利用条件资料
标准耕作制度中指定作物的面积、单产、总产的统计资 料,土地利用条件样点基本情况资料,农业生产资料,农业 技术实验资料等
C 土地经济条件资料
包括人均耕地、单位面积平均资金投入、单位面积平均 纯收益、农民人均收入等
D 其他资料
1、因素法 (1)分等因素指标区的划分
指标区的划分原则: A 指标区可根据地貌条件、耕作制度等划分,也可根据强限制 性因素的区域分异规律划分 B 在县域范围内,指标区一般不超过10个 C 在一个指标区内,选定的分等因素要对农用地的质量有明显 的影响,一般不超过10个,农用地自然质量分依据所选用的分 等因素计算。 D 按照强限制性因素划分的指标区称作限制区。在限制区内, 由于强限制性因素的作用,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最高分不能取 100分。

土地资源学 第四章 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学 第四章 土地资源调查.

(一)土地资源自然属性调查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调查)
1.气候要素调查 2.地形地貌要素调查 3.水资源调查 4.土壤资源调查 5.生物要素调查 6.土地类型调查
1.气候调查 (1)气温 (2)降水 在调查气候因素时,通常要注意局部地形变化引起的小
气候条件。 2.地形地貌调查 (1)地貌类型 (2)海拔 (3)坡度 (4)坡向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
1、查清各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为国家和地区的 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2、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等,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服务。 3、了解目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为国家和区域
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4、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以外的机关、部队、
2、为土地评价服务 3、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 4、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服务 5、为土地资源科学研究服务
(三)土地类型调查注意的问题
根据比例尺不同,主要注意以下不同的三 个方面:
(一) 小比例尺土地类型调查 国家级土地类型调查的目的是概括地了
解全国各主要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和发生特点, 为国家级土地政策的长期宏观规划提供基本数据 。一般,1:100万土地类型调查的制图单元, 所对应的土地类型分类中的土地大类,以土壤分 类系统中的土类、亚类,或植被亚类划分,反映 土地的光、温、水、土生产力。
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三、土地资源质量调查
土地资源质量的最大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多面性。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内容,主要是根据土地评价的
需要查清土地质量性状指标。 土地质量调查的目的是反映土地的质量水平。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资料的获得一种是野外实地调
查及测定;一种是通过收集相关学科的调查成果 和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

第四章 土地资源

第四章 土地资源

B.中国土地资源分类系统 (五级分类制)
土地资源纲
气候与大地构造的宏观地貌结合进行划分,相当于土地类型的“土地大区”
土地资源类
大地形与地质的差异,相当于”土地类型区”
土地资源亚类
地形.
土地资源型
中小地形
土地资源亚型
微小地形及地表以下的土层差异 (高差小于半米\面积0.5-1公顷)
2. 应用基础分类体系
2.土地评价的发展
FAO于1972年10月在荷兰的瓦格宁根举行了国际专家会议,对土地 的概念、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评价的方法与诊断指标等进行了讨
论,1976年颁布了《土地评价纲要》。
1977年,FAO又组织了农业生态区计划的研究,从气候和土壤的生
产潜力分析入手进行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并在非洲、东南亚和
2. 土地评价的任务
(1)从经营管理方面分析目前的土地利用,指出土地利
用中存在的问题;
(2)综合Biblioteka 析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要素,根据特
定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和每种利用形式 的效益分析,并指出土地的潜在生产力;
(3)伴随每种用途会产生哪些自然的、经济的或社会的
不良后果,提出土地管理和改良的途径和措施。
二、土地及土地资源分类
1. 基础分类体系 以整个自然综合体的发生和形态作为基础 根据整体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 揭示土地资源的发生、演化、属性和分异规律
A.中国土地类型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 土地卷》1996年提出0—5级制分类系统
土地带:取决于气候带,首要是温度地带。 土地大区:大地构造的大地地貌。(17个) 土地区:同一大区内,以地貌的发生构造单元与岩性的宏观差异划(87个) 土地段:根据大中地形划分 土地块:根据中小地形划分 土地单元:最基础的不可现在分割的土地类型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四章农用地分等定级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四章农用地分等定级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四章农用地分等定级农用地分等定级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中具有重大意义。

本章主要介绍了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概念、目的、方法和评价指标等内容。

一、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概念和目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指根据农用地的质量特征和农业生产需要,对农用地进行分等级和定等级的过程。

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合理利用农用地资源:通过对农用地进行分等定级,可以充分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为合理利用农用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根据农用地的质量等级,有针对性地安排农业生产,使得土地的利用效益最大化。

3.保护农用地生态环境:通过分等定级,可以识别出土地的脆弱性和易退化性,为保护农用地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指导。

二、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方法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方法主要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

1.主观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农业专家和农民的经验和判断,通过听取农户意见、实地考察和观察分析等方式,进行主观评价并给出等级划分。

2.客观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采集农用地的各项性状指标数据,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农用地的质量等级。

三、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评价指标农用地的分等定级主要依据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质量:土壤的类型、质地、有机质含量、有效养分含量等。

2.地形地貌:如坡度、坡向、坡位等,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调控有重要影响。

3.气候条件:如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直接影响。

4.水资源条件:主要包括地下水位、水质、水量等,对农业水资源的利用和灌溉有重要作用。

四、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步骤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采集相关的土地资源数据,如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等数据。

2.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统计,形成数据表格和统计图表。

3.分等划定:根据评价指标和数据分析结果,对农用地进行等级划分,确定各个等级的划定标准。

土地调查条例

土地调查条例

土地调查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规范土地调查工作,提高土地调查质量,保障土地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促进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我国全境范围内的土地调查活动,并适用于土地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三条土地调查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开、便民的原则,加强信息共享和应用,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条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资源特点和状况进行系统调查、测绘和评价的工作。

第五条土地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分布状况,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第二章调查内容和方法第六条土地调查应当包括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七条土地调查应当采用综合调查和分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调查的全面和准确。

第八条土地调查应当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和先进的测绘技术,保障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

第九条土地调查应当充分调查土地的基础信息,如土地面积、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所有权等。

第十条土地调查应当关注土地的质量问题,如土壤性质、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

第十一条土地调查应当评价土地的利用潜力和限制条件,为土地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章调查组织和责任第十二条土地调查工作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配合和协助。

第十三条土地调查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第十四条土地调查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调查技能,保障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十五条土地调查工作应当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通。

第十六条土地调查工作应当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第四章数据管理和保密第十七条土地调查结果应当及时整理和归档,建立土地信息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如何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整理

如何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整理

如何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整理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整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整理的定义、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如何有效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整理。

一、土地资源调查的定义和目的土地资源调查是指对特定区域的土地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调查研究,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利用状况及其潜力,为土地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数量和分布,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二、土地资源调查的方法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包括现场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处理两个方面。

1. 现场实地调查现场实地调查是指对特定区域的土地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调查,包括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地形地貌特征等内容。

通过对土地的详细调查,可了解土地的质量、潜力、适宜用途等情况。

2. 室内分析处理室内分析处理是指将现场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包括制作土地资源分布图、土地利用规划等工作。

通过室内分析处理,可以综合评价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潜力,为土地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土地整理的定义和目的土地整理是指通过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并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和改善,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

土地整理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土地整理的方法土地整理主要包括实地调查、规划设计、整理实施等阶段。

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土地整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土地利用现状的详细调查、土地利用问题的分析等内容。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 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是土地整理的核心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和方案设计等工作。

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资源调查》课件

《土地资源调查》课件

城乡建设用地
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但土地利用强 度高,环境压力大。
林地
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生长 周期长,采伐需严格管理。
水域
水体清澈,生态功能强大,但易受污染和 环境变化影响。
草地
草本植物生长快,放牧效率高,但易受过 度放牧和气候变化影响。
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耕地
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是我国 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基础。
土地资源调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01
02
03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土地资源调查,优化 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 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
招商引资
土地资源调查为投资者提 供了详细的土地信息和数 据,有助于吸引投资。
土地市场监管
土地资源调查的数据支持 土地市场监管,维护市场 秩序,防止土地投机。
土地资源调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林地
覆盖着森林、灌木和 草地,是生态保护和 木材生产的重要资源 。
草地
用于放牧和草本植物 的生长,是畜牧业的 基础。
水域
包括湖泊、河流、水 库等水体,具有生态 、景观和资源价值。
城乡建设用地
包括城市、乡镇和农 村居民点,是人类生 活和生产的场所。
各类土地资源的特点
耕地
肥沃的土壤,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但易 受自然灾害影响。
土地资源调查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资源调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 供了基础数据和信息,有助于合 理规划城市、农业、生态等各类
用地。
土地权属管理
通过土地资源调查,确定土地权属 关系,为土地登记、发证等工作提 供依据。
土地征收与补偿
土地资源调查的数据支持土地征收 和补偿工作,保障被征收者的合法 权益。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解读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解读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已经2009年5月31日国土资源部第9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土地调查的有效实施,根据《土地调查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第三条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

全国土地调查,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国城乡各类土地进行的全面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是指在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城镇和村庄地籍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并定期进行汇总统计。

土地专项调查,是指根据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在特定范围、特定时间内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专门调查,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和勘测定界等。

第四条全国土地调查,由国务院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调查领导小组遵照要求实施。

土地变更调查,由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

土地专项调查,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条例规定落实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调查所需经费。

必要时,可以与同级财政部门共同制定土地调查经费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等土地收益中列支的管理办法。

第六条在土地调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土地调查机构及人员第七条国务院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等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_852土地资源管理_本科生讲义 第四章 土地资源调查

中国农业大学_852土地资源管理_本科生讲义 第四章 土地资源调查

第四章土地资源调查第一节土地资源调查概述一、土地资源调查•应用一定的调查方法应用一定的调查方法((遥感和测绘制图遥感和测绘制图),),),查清查清区域土地资源的类型区域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数量、、质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为土地资源评价为土地资源评价、、规划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以及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

(。

(空间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数据和属性数据))四、准备工作阶段•组织准备•专业队伍和工作计划•资料准备•文字与数字•基础图件:航片、卫片、影像图、地形图•仪器和用品准备比例尺的确定•调查单位:县(市)•调查基本单位:农区到行政村、林区牧区到乡•比例尺:–农区1:10000,–重点林区1:25000–一般林区1:50000–牧区1:50000或1:100000六、内业工作面积量算面积量算::(1)原则原则::以图幅为理论控制以图幅为理论控制,,分幅进行量算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平差例平差,,自下而上进行汇总自下而上进行汇总。

(2)步骤步骤::控制面积量算—碎部面积量算—面积汇总面积汇总;;(3)方法方法::方格法方格法、、求积仪法求积仪法、、计算机面积量算法计算机面积量算法。

编图与图面整饰编制各级土地类型编制各级土地类型((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类型))图,进行图面进行图面((图名图名、、图例图例、、色彩色彩、、符号符号、、花边花边))整饰整饰。

撰写调查报告七、验收归档阶段•成果检查验收•成果资料归档第二节土地资源构成要素调查一、土地的位置调查•土地的位置是土地所处地点的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三个因素决定的,土地的位置调查就是要解决一个地块的三纬定位的问题。

二、气候要素调查•(一)收集当地气象资料及其资料分析•根据调查所要求的内容,到调查区气象台,搜集抄录有关气候要素观测数据,包括某些要素的等值线图和变化曲线图,以及文字报告材料。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 (1)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 (1)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 (1)第一章绪论1.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①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②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2.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①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及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3.面对21世纪越演越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请简要阐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答:(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①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②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综合研究④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2)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方法的创新①拓展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③严谨对待科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重点探讨和规范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1.影响土地资源类型分布、质量特征和利用的气候学因子有哪些方面?答: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要素。

土地资源调查基本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基本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基本内容
1. 土地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土地面积、地形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所有权状况等基本情况。

2. 土地资源分布情况调查: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包括土地类型、土壤类型、地貌背景、气象水文条件等因素。

3. 土地利用与管理情况调查:了解土地利用与管理的现状,包括土地利用模式、种植情况、养殖情况、林业、草业等情况。

4.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包括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开发模式、开发程度和效益等情况。

5. 土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包括土壤结构与肥力、水资源状况、气候环境状况、生态环境状况等情况。

6. 土地资源发展趋势与规划:了解土地资源的发展趋势、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方案,以制定土地资源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安排。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2019年修正)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2019年修正)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2019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19.07.24•【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令第5号•【施行日期】2019.07.24•【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2009年6月17日国土资源部第45号令公布根据2016年1月5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9年7月16日自然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自然资源部关于第一批废止和修改的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土地调查的有效实施,根据《土地调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永久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第三条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

全国土地调查,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国城乡各类土地进行的全面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是指在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城镇和村庄地籍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并定期进行汇总统计。

土地专项调查,是指根据自然资源管理需要,在特定范围、特定时间内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专门调查,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和勘测定界等。

第四条全国土地调查,由国务院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调查领导小组遵照要求实施。

土地变更调查,由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

土地专项调查,由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条例规定落实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调查所需经费。

必要时,可以与同级财政部门共同制定土地调查经费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等土地收益中列支的管理办法。

土地资源调查步骤

土地资源调查步骤

土地资源调查步骤土地资源调查可是个挺有趣又很重要的事儿呢。

一、准备工作。

咱得先组建一个调查小组呀。

这个小组里的人得各有专长,就像一个超级战队。

要有懂测绘的小伙伴,他们就像拿着魔法棒的小巫师,能准确测量土地的各种数据。

还得有熟悉当地情况的人,这些人就像本地通,对这片土地的大概情况门儿清。

然后呢,准备好各种工具,像测量仪器呀,这就像是战士的武器,没有它们可不行。

还有地图,这就像是寻宝的地图一样,能给我们指引方向。

二、资料收集。

接下来就是收集资料啦。

这就像收集故事一样。

要去各种地方找关于这片土地的历史资料,比如说以前的土地用途呀,有没有啥特殊的情况。

还得找一些现有的土地登记资料,看看这块地在官方那里是啥样的身份。

这一步就像是在做侦探工作,把各种线索都收集起来。

三、野外调查。

这可是个很刺激的环节呢。

调查员们要像探险家一样走进这片土地。

去实地查看土地的类型,是耕地呀,还是林地或者是建设用地。

看看土地的质量,肥沃不肥沃,有没有啥污染。

还要看看土地上有没有啥特殊的东西,像一些古老的遗迹之类的。

这个时候大家就要睁大双眼,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四、数据整理。

从野外回来后,就像探险家带着宝藏回来一样。

要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把那些乱七八糟的数字呀,记录呀,整理得规规矩矩的。

这就像把散落在地上的珠子串成漂亮的项链。

要进行分类,计算,让这些数据变得有意义。

五、成果编制。

最后就是编制成果啦。

把整理好的数据变成漂亮的报告,就像把一个故事写得精彩绝伦一样。

这个报告里要有土地的现状呀,存在的问题呀,还有对未来土地利用的建议。

这就像是给这片土地画了一个画像,还顺便给它规划了一下未来呢。

土地资源调查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来的,每一步都很关键,就像拼图的每一块,少了哪一块都不行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备阶段 外业调绘
组织专业队伍 制定工作计划
准备资料 准备用品
准备工作阶段 调绘阶段
地形图 航片 卫片 其他资料
内业工作
转绘工作 量算面积 编图与图面整饰 成果整理
以图幅为基本控制 分幅量算
按面积比例平差 自下而上逐级汇总
检查验收
以图幅为基本控制
一级控制:图幅理论面积 二级控制:控制区的平差面积
各控制区面积之和受图幅理论面积的控制; 各碎部面积之和受平差后控制区面积的控制。
比例尺
1mm2
1cm2
m2 亩
m2

1:50000 2500 3.75 250000 375
1:25000 625 0.9375 62500 93.75
1dm2 km2 亩 25 37500 6.25 9375
1:10000 100 0.15 10000 15 1 1500
1:5000 25 0.0375 2500 3.75 0.25 375
按面积比例平差
由于闭合差的存在,所以需要平差或者重新量算 闭合差(△P)=各控制区量算面积之和(∑P2)—图幅
理论面积(P0)
要求△P≤±0.0025 P0
2.土地面积量算的方法
1)求积仪法: 2)网格法:多用于小图斑量算 实地面积等于图上面积乘以图纸比例尺分母的平方 3)电脑制图时软件量算
网格法面积换算表
一权属单位地类面积表8-10 。 乡(镇)级:汇总同一乡(镇)内各村的地类面积表8-10 县级:汇总各乡镇的地类面积表8-10 转抄面积:表8-11、8-12
P0图幅理论面积; P1实测图幅面积平均值; P2实测各控制区面积; P3平差后各控制区面积; P4参加平差图斑实测面积; P5平差后图斑面积; P6不参加平差图斑面积; P6包括外业测量的零星地类面积
(三)外业调绘的技术要点
1.选择调绘路线 2.地形图定向 3.确定站立点 4.调绘填图
(四)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方法
1.以目视解释为主的遥感调查方法 2.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遥感影像特征 3.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方法
1.以目视解释为主的遥感调查方法
准备阶段
野外踏查建 立解译标志
地形图、航片、卫片、社 会经济状况文字和图件
第一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主要是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分布及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主 要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

土地类型调查

土地权属调查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目的
1)数量、质量、分布
区划、规划和开发
2)权属
登记和统计
3)经验、问题
土地管理
4)动态监测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1)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并量算出各地 类面积
3)分控制区量算碎部面积
a 宽度大于2米(小于50米)的线状地物面积量算
P7
P7=长(m)×宽(m)×0.0015(亩)表8-5
b 不参加平差的碎部面积量算(小于1cm2的图斑)
方格法量算 P6=c﹒n 表8-7
c为每个方格代表的实地面积 ,n为图斑内总 的方格数平均值
c 参加平差碎部面积量算
(1)查取平差后控制区面积P3,作为碎部面积量算的 控制
(四)图斑编号的技术要点
1.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2.同一图幅内的同一个村图斑编号不能重复,也不能
漏掉;不同图幅内的同一村和同一图幅内的不同的 村,图斑分别编号; 3.不参加平差的图斑编号在参加平差的图斑号后加一 短横线; 4.零星地类在参加平差的图斑号后加一短横线,并一 律加上分编号0; 5.线状地物成图斑时才编号
5)相互关系 地面物体是互相联系的,其影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 相互关系,这种关系也是航片的判读标志之一。例 如,道路和沟渠都是线状地物,其形状与大小很相 似,但是道路一般与居民点相连,而沟渠一般与农 田相连。利用地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判读出航 片上影像不清的小地物或没有影像的因素,如境界、 权属界、新增地物等。
整理航片
航片、地形图、权 属单位情况、工具
室内预判
图廓线和调绘面积线
做调绘工作计划 选择站立点
水系 易判地物 居民地之 间的交通用地 其他地类
确定航片方位
判读与调绘
(二)外业调绘的内容
1.调查行政界限和权属界线 2.图斑权属单位和土地所有性质 3.绘图斑界线 4.图斑编号 5.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类型
S3为耕地总面积,S4耕地中宽度2米以上的线状地 物面积和零星地类面积,S5宽度不足2米的线状地 物面积。
2)耕地扣除系数测定方法
1.布点
平坦地区:10个/县(市、区) 30亩/个
丘陵山区:20/ /县(市、区) 3亩/个
2.量测样点总面积S3 根据海伦公式计算面积
3.量测样点扣除面积S5 面积=长×宽
4.计算r
r=S5/S3-S4
S4耕地中宽度2米以上的线状地物面积和零星 地类面积之和,表8-14。
全县范围内的各种地类的扣除系数 测定之后,求取耕地中同种地类扣 除系数的平均值,作为本县内该种 地类的扣除系数。耕地扣除系数还 应按县、市两级进行汇总。表8-15
二、野外测绘填图
(一)外业调绘的程序 领取资料和工具
要求∑ P5= P3, P5为平差后参加平差图斑的面积之和, P3为平差后控制区面积。表8-8
(6)各参加图斑面积等于平差后面积P5扣除不参加平差 图斑面积P6和线状地物面积P7
4)统计和汇总各地类面积
原则:自下而上,逐级汇总 村级: 以图幅为单位,汇总村界范围内的各权属单
位地类面积表8-9 ; 以村为单位,汇总分布于各图幅范围内的同

地貌、海拔
地形地貌 坡向、坡度
然 地表水、水利设施
水资源 地下水、水旱灾害

质地、理化性质
土壤 性
植被
侵蚀、障碍因素 自然植被、人工植被
土宜植物


交通及区位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人口和劳动力 公共设施 农业技术条件




地 生
农用地生产力水平



和 收
城市土地收益

三、土地类型调查
1.内容 (1)数量、质量、分布 (2)分异
2.土地类型调查的目的
(1)建立土地数据库,为土地利用决策服务 (2)为土地评价服务 (3)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 (4)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服务 (5)为土地资源科学研究服务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方法
一、一般工作程序 二、一般方法——野外测量 三、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方法
一、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工作程序
的航片,较大的物体影像较大,反之则较小。因此,事先测 定航片比例尺,将有助于判读时根据影像的大小判别地物的 性质。
3)色调 地物本身的颜色以不同程度的黑白层次(如亮白色、白
色、浅灰色、灰色、深灰色、浅黑色、黑色等)表现 出来。这种不同的黑白层次称为色调。 ①色调与地物颜色的关系: 白色、黄色、浅棕色、灰色地物成像一般为白色或灰 色。红色、干黄粘土色地物成像一般为灰色。绿色、 蓝色、黑色物体成像一般为深灰色或黑色。
计算控制区修改后的面积P3
校核
1)K1= P0/ P1, P0为图幅理论面积, P1为图幅实量面积
2)△P=∑ P2 -P0,要求 △P≤±0.0025 P0, P2为各控制区 测量面积之和; P0为图幅理论面 积
3)P3= K2× P2; K2= P0/∑ P2; K2 为消差系数(平差系数)
1:2000 4 0.006 400 0.6 0.04 60
1:1000 1 0.005 100 0.15 0.01 15
1:500 0.25
25 0.0375 0.025 3.75
3.面积量算的程序
绘制图幅结合表和面积量算图
分幅量算控制面积 分控制区量算碎部面积 统计汇总各地类面积
1)绘制图幅结合表和面积量算图
(2)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土地总 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3)编制分幅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4)写报告,分析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建

二、土地资源质量调查
土地资源质量:满足某种土地用途的程度
指标选择:区域、土地用途 自然属性指标 社会属性指标
土地用途与土地质量
气候
气温 降水
2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遥感影像特征
1)灌溉水田:抽穗阶段其影像呈鲜红色形状规 则,颜色均匀。
水稻田呈浅蓝色到暗青色。未灌水的干燥的水 稻田呈灰黄色。
2)旱地:多位于山坡上,可见弯曲地埂,与水 田有陡砍作分界线。种植作物时影像呈浅红 色粉红色,收割后因地面干燥,影像呈灰白 色。
3)菜地:一般常年种植,分布在村镇周围,呈 粉红色、浅红色影像。同一田块色调不均匀, 色调呈栅栏状
②色调与阳光照射的关系: 物体受光量大时,影像色调呈白色或浅灰色,物体受
光量小时,影像色调较浅,物体背光部分和阴影部分 影像呈深灰色或黑色。 ③色调与地物含水量的关系: 由于水分能吸收光线,所有同一颜色的物体由于含 水量不同其影像的色调也不同。如干沙的影像呈灰 白色,湿沙的影像呈灰色到深灰色。一般来说,含 水量越小,色调浅;含水量大,色调深。
(2)用求积仪量算参加平差图斑面积P4
(3)检查闭合差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 △P=∑ P4 –P3, P4为各参加平差图斑面积之
和, P3为平差后控制区面积。 允许误差△P≤±0.08 15P3
(4)计算修改后面积P5 P5= K3× P4; K3= P3/∑ P4; K3为消差系数(平差系数) (5)校核
拟定工作分类系统
建立影像解译标志
色调 形状 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